今年8月14日,「姍姍來遲」的《八佰》作為影院復工以來首部即將上映的國產商業大片,終於在全國範圍內不同城市迎來了第一波點映,之後於8月21日正式上映,迄今為止,已經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隨著電影《八佰》的定檔以及逐步上映,主題曲《蘇州河》也走入了人們的視線。《蘇州河》改編自傳唱廣泛的愛爾蘭民間小調 ——倫敦德裡小調,由安德烈·波切利的御用製作人Bob Erzin與著名影視音樂人於飛,聯合金牌製作團隊及國際頂級管弦樂隊共同完成,那英和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共同演唱。
電影講述了1937 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一九三七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彼時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附謝晉元率420餘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而這條河,就是蘇州河。蘇州河是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吳淞江上海段的俗稱,民間一般認可的河段是:起於上海市區北新涇,至外白渡橋東側匯入黃浦江。有時也泛指吳淞江全段。
河的一邊是瀰漫著硝煙和戰火的戰場,和數百舍家為國的戰士,而河的另一邊,卻是租界裡本不必為生命安全擔心的可以隔岸觀火的人。這形成了鮮明對比的一幕,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也是絕無僅有的現象。
在國難當前之際,在民族危亡之時,八百壯士拼死搏鬥,為保住閘北的最後一塊陣地,與敵人血戰幾天幾夜,只為了心中的家國情懷。而上海人民為了自己的家園投身全民族抗戰、共御外侮的歷史,也讓所有人為之動容。無數英雄付出了血的代價才爭取來國家的獨立和發展,「好戰必亡,忘戰必危」,銘記歷史,珍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