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鐵壁之國」——西日本城郭及其建築智慧

2020-12-19 南書房

引言:

作為日本戰國時代戰亂較為頻繁且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關西地區的城郭在建造水平上比關東略勝一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得益於戰國時代中後期石垣技術和造城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西國地區在石料開採和加工上是領先於全日本的,也就是在這種時代大背景下,西日本的城郭大多呈現的最顯著特點便是城垣地帶極為堅固且大多數依山而建的山城異常險固。雖然依託險要地形建立城郭和山寨是極具戰略眼光的做法,但相對於西國地區的人們來說,在北九州、四國亦或是中國地區,想要進行一場聲勢浩大,曠日持久的攻城戰顯得比關東和近畿地方異常艱難。

壹、

雖然西日本是近世城郭的中心地帶,不過這個地區出現近世城郭,卻要比近畿地方還晚了一個時期。在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大坂城完成之際,西日本卻連一座像樣的近世城郭都還沒有,只有像毛利輝元的吉田郡山城與長宗我部元親的岡豐城等舊式山城。當然,這些城石垣設置能力有限,天守也完全不存在。就連比較高的櫓也不多,並且很少看到瓦葺城郭建築。

西日本的近世城郭在豐臣政權確立之後才以豐臣秀吉的大坂城和聚樂第為範本逐漸形成不同於東國的風格。天正16年(1588),生駒親正蓋建了高松城,1589年毛利輝元建廣島城,1590年宇喜多秀家開始建造岡山城,使這個地區的近世城郭終於開始出現。不過西日本最大的廣島城與岡山城的普請卻因豐臣秀吉展開針對朝鮮和大明的文祿·慶長之役而推遲,使岡山城到慶長2年(1597),廣島城到慶長4年(1599)才竣工。慶長元年,被稱為「築城名手」的藤堂高虎開始建造宇和島城,隨後加藤清正在九州修建熊本城,而這兩者都是在1600年關原之戰結束後才徹底完工。

其中,只有在文祿·慶長之役當作後勤基地的肥前名護城是依據秀吉的命令進行天下普請,只花了半年工期就完成,秀吉於文祿元年(1592)入城。該城天守則是日本最早完工的五重天守。

貳、

關原之戰後,日本進入築城高潮期,一直到慶長20年,也就是元和元年(1615)「武家諸法度」公布之前,到處都呈現城郭普請的情況(包括等同於重建的大幅度改修)。可以這麼說,現在在日本全國可以看到的大多數近世城郭,絕大多數是這一時期的成果。

根據關原之戰的戰後處理,西日本成為了有力外樣大名集中的特殊地區,他們一併開始新的居城普請。靠著德川家康所給予的高額俸祿,以充沛的經濟能力以及透過屢次天下普請所獲得的最新築城技術,讓西日本的城郭達到號稱「全國第一」的水準,其超高的水平和穩定性遠遠超過同時期關東平原,東北甚至近畿地區。

出現於西日本的大規模城郭普請,就連家康也略提一二:根據《慶長見聞錄案紙》記載「慶長14年抵達三河岡崎城的家康,聽聞中國,西國諸位大名在各處進行城堡普請以牢固防禦」的消息後,顯得十分不高興。另外,根據《鍋島直茂譜考補》載「慶長14年,佐賀城天守竣工,而該年日本國內所建天守數量已達25棟,其中大部分居於西國內。

慶長時期構築的日本代表性城郭,包括:有森忠政的津山城、堀尾吉晴的松江城、毛利輝元的荻城、加藤嘉明的伊予松山城、藤堂高虎的今治城、山內一豐的高知城、黑田長政的福岡城、細川忠興的小倉城……

另外,在慶長年間進行大幅度改修而面目一新的城郭,則有:小早川秀秋、池田忠繼的岡山城、池田長吉的鳥取城、中村一忠的米子城、鍋島直茂、鍋島勝茂的佐賀城、加藤清正的熊本城、竹中重利的府內城……

叄、

元和元年,幕府公布了「武家諸法度」,原則上禁止諸大名進行新的城郭普請,且以外樣大名集中的西國地區限制最為嚴格。因此西日本在元和以後新蓋的城,就只有配合幕府為了監視西國大名而在元和6年命令水野勝成構築的福山城,以及為強化民眾統治而在元和4年修建的島原城而已。

西日本的近世城郭,都是採用出產豐富的石材所蓋的石垣城堡,誕生於近畿地方的近世城郭石垣建造技術,被西日本的城郭所繼承並且在此發展完整。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藤堂高虎與加藤清正的影響相當大。藤堂高虎特別擅長高石垣的建造,在早期的宇和島城與今治城中,至今仍可以看到兩人所蓋的高石垣。之後,他在伊賀上野城本丸建起了高約30米的「日本第一高石垣」,而建議德川家康把重建的大坂城石垣提高至豐臣時代兩倍的也是藤堂高虎。加藤清正在石垣的斜度上有所建樹,他對石垣的建造更加注重於「強度」而非藤堂高虎倡導的「高度」。在為期較長的熊本城普請中發展完成,之後被稱為「清正流石垣」。

西日本的近世城郭多為平山城,因此就必須要有高石垣,在從城下町仰望層層相疊的石垣時,對於強調城主的絕對權力的一種象徵可以產生巨大的威懾效果。其中特別壯觀的例子有:熊本城,津山城,福山城,丸龜城。另外,集中於西日本的海城則是可供水軍與海運的新時代城郭,但要在海岸邊構築石垣卻需要更高的技術。其代表的例子包括高松城,三原城,宇和島城,今治城,荻城,唐津城,小倉城。舊式山城也有壯觀的石垣,比較有名的有備中松山城,津和野城,岡城。

衝繩的城郭也全部以石垣修建。包括重建的首裡城,今歸仁城,中城城均以靚麗的外觀而著名,是擁有蜿蜒城牆與拱門的大陸式城郭。

與石垣一起形成近世城郭重要組成因素的則是天守,全國天守有一大半集中於西國,從這點來看,西日本真的可以說是近世城郭的集中區。而因戰爭毀滅的岡山城與廣島城天守是最後兩座留下的在關原之戰前建造的天守。同樣被戰亂而燒毀的福山城天守則是元和以後在「武家諸法度」下建造的唯一的五重天守。即使在日本現存的12棟天守中,有一半位於西日本:備中松山城,松江城,丸龜城,伊予松山城,宇和島城,高知城。在明治時代因內亂毀掉的天守包括津山城,米子城,荻城,高松城,德島城,伊予大洲城,柳川城,熊本城也是十分著名的。在西日本,除了天守,櫓和城門也相當充實,比如廣島城,岡山城,熊本城,福山城,津山城……櫓的數量都是全國之最。櫓和城門的現存實例皆位於日本其他地區之上。

結語:

即使是在今天,西日本的城郭依然可以說是戰國時代最好的代表,西國城郭代表著那個時代最高最全面的造城技術,無論是在天守的設置與布局,城郭的多樣性設計上,西日本的城郭很顯然具有優越性和獨特性。前文所提,也正是西國大名普遍強調這種堅固,險要的特點,使得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大部分歷史遺蹟都集中在西日本地區,這種不僅能夠與刀槍,鐵炮相抗衡的穩定性同樣也經得起時間的磨練,而這,便是西日本人的智慧。

感謝觀看由「南書(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諸位多多指正。

相關焦點

  • 日本戰國時代:近畿——天皇的居所與城郭建築文化的核心
    戰國時代,所謂「上洛」就是指強力大名通過軍事徵服手段前往二條御所得到天皇以及最高朝廷的加封任命從而擁有極大的管轄和行政權力得以鞏固並制霸天下的能力。戰國時代,近畿地方歷經足利氏,三好氏,織田氏,豐臣氏以及德川氏統治,其城郭的特點和形制上與日本其他地區有明顯不同……中世城郭在日本全國有超過40000之多。
  • 日本戰國時代:東日本城池——集實用性和多樣性於一體的罕見風格
    無巍峨石垣的城池對大多數人來說,印象中的日本城池基本是巍峨的石垣,滿水的護城河以及雄偉的天守組成,而這些則是由西日本的近世城郭所產生的概念。把東日本的近世城郭和西日本對比之下,其實東日本城郭以土壘,空堀,水堀並以複雜精巧的方式配置構築出極少擁有石垣與天守的堅城。
  • 城郭與書院:日本黃金文化和空寂精神的對立與平衡
    而文化發展又會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城郭與書院就是「織豐政權」時期建築文化的典型代表。另外,城郭與書院建築文化還集雕刻、繪畫和園藝藝術於一身,構建了這一時代獨特的文化潮流和藝術審美。而隨著武士階級的崛起,封建領主為了對內彰顯軍事權威,對外抵禦外敵,大興土木修建了城郭。這種城郭不僅具有軍事方面的實用性,同時還重視城郭的內外裝飾風格,雕刻和園藝風格的統一,這一時期的城郭建築文化可以用「燦爛豪華」來形容。
  • 姬路城,日本戰國時代的硝煙與血腥
    室町幕府自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去世後便每況愈下,1467年,應仁之亂與細川政元兩場政變更是徹底將室町幕府自權力之巔拉下,自此日本群雄逐鹿,戰火不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戰國時代。這是一個神奇的時代,持續了100多年的戰火是對日本民族最好的洗禮,他們從盲目地跟從變得極富創造力,並且對戰爭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極其迅捷的適應能力。諸侯割據、國土碎裂之下,是一座座城堡的崛起。城堡的建築模式因地形而異,分為築於高山大地的山城、築於平原闊地的平城、築於小山丘陵的平山城、築於海川之間的水城四種。
  • 到日本,應該去看看這些戰國時期的城池遺蹟
    姬路城和高知城等12座城池的天守以及大阪城和名古屋城的一部分櫓和門殘存了下來。翻看日本戰國時代的知名戰例,但凡涉及大名滅亡的戰役,幾乎都以攻城戰的方式結束。而這所攻的就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城池。戰國初期日本的城狹義上是指「戰鬥據點」,城內的主要居住者為戰鬥人員,也就是武士。這一時期的城池必須滿足兩項職能:其一,保護武士的日常居住地;其二,戰時在山中作為關隘進行防禦。
  • 造訪決定日本戰國天下的關原之戰西軍本陣:岐阜「大垣城」
    在日本戰國歷史之中,「關原之戰」可說是無人不知的著名戰役,這一場戰役又被稱為「決定天下之戰」,其中西軍名將石田三成當年指揮作戰的陣地就設在岐阜縣大垣市的「大垣城」,雖然廣大的城池因為時代變遷之下已不復存在,但是護城河遺蹟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對中朝人民和日本人民曾犯下不可寬恕的罪行。侵略戰爭不得人心,稱霸必然垮臺,他兩次派兵侵略朝鮮都被中朝人民徹底粉碎。他因失敗積鬱而死。豐田秀吉1537年降生於尾張中村一個叫木下彌右衛門的農民家庭。乳名日吉丸,後稱藤吉郎。當時日本正處在戰國時代末期,戰國大名(領主「)進行割據,互相混戰,人們普遍要求日本重新統一。戰國時期,日本舊的—封建秩序和舊權威階層被打亂和傾覆了。
  • 陽春三月雲遊日本名城,從室町時代到現代,姬路城的風風雨雨
    摘要:陽春三月雲遊日本名城,從室町時代到現代,姬路城的風風雨雨如果一生中只能欣賞一座日本城郭,到底要選擇哪一座比較好呢?在這個問題的可能答案中幾乎每次都會出現姬路城。姬路城和松山城、和歌山城合稱日本三大連立式平山城。
  • 他爭奪天下無望,俯首稱臣後建城,數百年風華不再獨留城郭
    其實政宗一直有爭奪天下的企圖與能力,但是出身較晚,時代的巨輪已經無法等待政宗成長了,因此政宗只能在東北地區看著天下落入豐臣與德川的手中,當伊達政宗成為仙臺藩藩祖後便開始建築仙臺城來治理仙臺地區。雖然伊達政宗確實是有爭奪天下的實力,但是他出身實在太晚,當然太早也不行,如北條早雲就太早了。
  • 日本戰國時代十大名將盤點:甲斐武田信玄名列第一,號稱「戰國第一...
    日本的歷史上也有一個類似於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時期,在日本的史籍中,這個時期也被稱為「戰國時代」。只不過,日本戰國時代的時間比中國戰國時代可晚多了,相當於中國的明朝中後期。這個戰國時代從公元1467年的「應仁之亂」開始,到1615年大阪之戰后豐臣氏被消滅為止,只存在了148年。而在這一時期,日本也出現了一些風雲人物。
  • 西之丸庭園:曾住著日本古代最有名的女人,如今為賞櫻勝地|大阪城天...
    昭和6年(1931年),日本市民紛紛捐款重建大阪城天守閣,以約150萬日元的資金重現了今日天守閣之金碧輝煌。據悉,當時的150萬日元相當於現在的大約750億日元。時過境遷,日本經濟雖然快速增長,但也避免不了通貨膨脹,過去的一日元與今天的一日元不可同日而語。可見,大阪城天守閣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
  • 日本戰國時代的十大名將你都認識幾個?
    日本戰國時代的十大名將你都認識幾個?中華歷史源遠流長,歷經了各種的戰亂時代,也湧現了各個名將。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一個戰國時期,其中也出現了幾位名將。一起來認識一下吧!織田信長將日本的戰國亂世徹底打破織田信長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勝幡城(一說那古野城,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日本戰國三傑」之一,將日本的戰國亂世徹底打破。原本是尾張國的小大名,後於桶狹間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日本,後通過擁護足利義昭上洛(割據地方的勢力率軍前往京都)逐漸控制京都,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
  • 日本戰國時代,大和撫子們如何面對戰爭?堅強的讓人驚嘆!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大和撫子們如何面對戰爭?堅強的讓人驚嘆!日本戰國時代,一旦國家遭到侵略,女性勢必會被捲入戰火。只不過,這些大和撫子們並非是躲在城裡瑟瑟發抖的人物。雖然被捲入戰爭,但她們堅強的讓現代人感到驚嘆。那麼,她們在戰爭期間過著是什麼樣的生活呢?
  • 日本一座為紀念侵略者而建的城郭,如今變身為花園,吸引眾多國人
    日本一座為紀念侵略者而建的城郭,如今變身為花園,吸引眾多國人旅遊文/多雲轉晴日本函館市是西部北海道上的重要城市,到這裡旅行,就一定要到五稜郭去打卡,因為它是函館的代表性建築。儘管它因戰爭而建,但卻結合了當時最為時髦的歐式建築風格,打造成了五角星般的形狀。作為防禦性建築,它不僅有著抵禦功能還極具美感。現今它已經從防禦城郭,變成一座公園,吸引了眾多遊客來此遊覽觀賞。始建於1857年的五稜郭,用了7年時間才修建完成。而建造它的機緣,卻是因為一位美國將領。在1952年,美國海軍將領佩裡帥艦隊,打開了日本正處於閉關鎖國的國門。
  • 日本續百大名城之白石城:一訪戰國時代名將鬼小十郎片倉氏居城
    喜歡日本歷史的旅人們,應該對於日本戰國武將伊達政宗與家臣「片倉小十郎」的故事並不陌生吧?歷史上的片倉氏世代輔佐伊達家以忠誠聞名,其中又以片倉景綱、片倉重長父子最為人所知,而他們世代所居住的城「白石城」就位於東北的宮城縣,一起來看看吧!
  • 「下克上」的日本戰國伊始,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的創業之路
    日本戰國時代雖然造就了日本近百年的混亂,但戰火紛飛中時勢造英雄,各路豪傑依次登場。其中,到底是誰率先成為領軍人物,引領戰國時代的開啟?如中國的陳勝、吳廣起義,一旦揭竿而起,各地就會紛紛效仿,形成全面引爆的局面,而北條早雲就是戰國時代的先驅。經「應仁之亂」後,日本就開啟了頻繁戰爭的「戰國時代」。北條早雲作為最早「下克上」的人,他也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戰國大名,也是第一代後北條氏當主。
  • 在日本,愛上一座城
    日本有很多深具地方特色的名城,不僅可以感受到日本人曾經的生活方式,還可以欣賞到特有的歷史、建築文化。松本城、姬路城、犬山城、彥根城、松江城被稱為日本國寶5城,而大阪城的天守閣更是攝影愛好者必打卡的景點之一。
  • 建築之美,美輪美奐!日本現存十二天守鑑賞
    天守是日式城堡中最主要的一種,現存天守是指在江戶時代及其之前(1603之前)建造,到現在仍然保存下來的12座天守,這些天守都被列為日本國寶和重點文物。圖為現存天守中地理位置最北的弘前城,位於北海道青森縣弘前市,在江戶時代,它是津輕地方的政治經濟中心,被稱為「陸奧小京都」。
  • 日本戰國時代,最強的十位大名!
    日本的戰國時代,是日本歷史上最為繽紛的時代,戰爭頻仍,跌宕起伏,你方唱罷我登場,令人神往。前不久,在日本國內統計的,日本國民最嚮往的時代。戰國時代僅次於幕末年代,而位居第二位。那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又有哪些大名可堪稱日本戰國時代的俊傑呢?第一位、甲斐 武田信玄。
  • 漢卿說:如果把日本戰國時代戰爭放到中國來看,相當於什麼規模?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織豐時代的這段歷史。最早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的《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開篇寫道「天下戰國之上」。因其酷愛中國兵法,便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以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