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爭奪天下無望,俯首稱臣後建城,數百年風華不再獨留城郭
伊達政宗(生於公元1567,病逝於公元1636年)是奧羽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幼年曾因天花造成右眼失明,因此又被稱為獨眼龍政宗。其實政宗一直有爭奪天下的企圖與能力,但是出身較晚,時代的巨輪已經無法等待政宗成長了,因此政宗只能在東北地區看著天下落入豐臣與德川的手中,當伊達政宗成為仙臺藩藩祖後便開始建築仙臺城來治理仙臺地區。
雖然伊達政宗確實是有爭奪天下的實力,但是他出身實在太晚,當然太早也不行,如北條早雲就太早了。當伊達政宗15歲由片倉小十郎景綱與伊達藤五郎成實第一次領軍出徵時,已經是天正9年(公元1581年)。
天正9年的意思是什麼呢?那時候今川義元早已經被織田信長在桶狹間奇襲而亡,威震天下的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及其五次川中島戰役也以成過往雲煙。政宗第一次出徵時,織田信長已經幾乎快要完成天下一統,只可惜信長在來年因為其部下明智光秀的叛變而在本能寺身亡,之後日本歷史幾乎只是根據豐臣秀吉的風格完成信長沒有完成的霸業而已。因此不論伊達政宗第一次出徵如何勇猛,或胸懷何種雄才大略,都註定他只能在早已經站穩天下人舞臺的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面前俯首稱臣。
其實伊達政宗所具有的獨特創新特質倒是與織田信長有些相近,但與善用人際關係的豐臣秀吉以及具有超高忍功的德川家康則完全不同,由後來的人們用伊達流來形容帥氣的人,或用來隱喻喜歡穿著華麗服裝來凸顯自己的人即可見一斑。
即使是在德川幕府成立後,伊達政宗曾多次向他人提及若能早生20年,當能成就信長公之霸業,當然這是在政宗與家康間存有一定信任基礎下才會這樣陳述,這一點由政宗過世前,德川家光特地往仙臺探視便可知道。由伊達政宗後來的留世詩「心中明月當空無絲雲,照盡浮屠世間黑暗」,以及所遺留的賦詩「馬上少年過,世平白髮多;殘軀天所赦,不樂是如何」,不難窺見其心境。
仙臺城位於日本宮城縣仙臺市青葉區的青葉山,別名青葉城與五城樓,於平成15年(公元2003年)被指定為國之史跡。日本許多城郭在其歷史上均會換過多次的城主,但是仙臺城在慶長年間由伊達政宗開始築造後,一直到最後在廢藩置縣與廢城令而被迫廢城的270年間,均是由伊達氏的居城,城郭史上能有這樣的情況多半是德川家族的城郭才有這樣的際遇,如駿府城、名古屋城與江戶城等。

仙臺城的規劃與治理到處都可以看到獨眼龍伊達政宗的深謀遠慮,比如說高達17米北丸北面的石垣,以及為了避免德川幕府的猜忌而沒有天守閣的設計,這一點後來遠在九州島的福岡城城主黑田如水也比照伊達政宗的方式捨棄原本的天守閣建置規劃。
其實仙臺城的大手門規模在日本數一數二,可惜仙臺城諸多建築在歷經戊辰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空襲時,很多建築多半已經燒毀。目前仙臺城在本丸遺址上有宮城縣護國神社、仙臺城見聞館以及伊達政宗騎馬像等觀光設施,而二之丸則是成為日本東北大學川內校園的一部分,至於三之丸則是有仙臺市博物館。遊客可在青葉城資料展覽館看到很多仙臺城考古與維修的一些紀錄數據,展覽館也有製作精巧的CG呈現相關的史料。
其實日本東北留下來的城郭不多,仙臺城雖然沒有天守閣可以欣賞,但是光是伊達政宗的名號就可吸引不少戰國同好者前往,加上每年暑假七夕,仙臺城也會施放煙火與仙臺特有的七夕活動,也是相當值得遊客前往參訪的一座城郭。
登上位於青葉山丘陵的仙臺城天守臺,天氣好還可以遠眺太平洋,而仙臺城的天守臺同時也是欣賞仙臺市七夕煙火的絕佳觀賞景點。夏天來到仙臺城天守臺除了可以欣賞整個仙臺的城市風光外,還可以看到許多日本人會穿著和服來此,也算是另一種風景吧。至於由仙臺城回到市區,若時間不趕的話建議可以不用搭車(其實過了6點也沒什麼公交車了),慢慢步行下去回到車站即可,沿途還可以欣賞仙臺城周邊景致。
最後,還有一個關於伊達政宗銅像的小趣聞:仙臺城最著名的伊達政宗騎馬像,是在昭和10年(公元1935年)伊達政宗第300回的忌日時,由宮城縣出身的雕刻家小室達所設計的。但由於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該雕像在日本帝國政府金屬類回收令下以作為軍事用途的原因被撤下並上繳供應軍需,直到1964年東京奧運開幕式前一天,銅像才復原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