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金國俯首稱臣,殘害忠臣良將,宋高宗趙構是明君還是昏君?

2020-12-17 裝睡者

"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尚在"。這是元祐太后,也就是趙構的伯母,發布的高宗繼位詔書中所說之言。

她將高宗描述成是漢朝的光武帝劉秀,又比作晉國的重耳,意思就是趙構即為趙宋的中興之君。

因為徽欽二帝北狩,康王泥馬渡南江,又在杭州重整河山,延續了宋朝的統治,是為南宋。

對於他的評價,歷來都是褒貶不一的。"昏耶?明耶?",關於宋高宗趙構的雙重面相,應當從他在位的種種行為來判斷。

(一)、俯首稱臣,殘害忠臣良將

"至於克復舊物,則晉元與宋高宗視四君者有餘責焉"。宋高宗的軟弱無能,那在歷史上都是遠近聞名的。早在南京應天府稱帝之時,高宗就一直以怯懦的態度示人。

而且,一昧的啟用那些主和派,從未想過真的要為父兄報仇。這才引發了苗劉之變,後來到了南方,又讓金國的軍隊一路追趕到海上。直到後來,才於行在杭州定居下來。

1. 卑躬屈膝,甘願淪為敵國之臣

"臣構言:竊以休兵息民,帝王之大德;體方述職,邦國之永圖"。在他和金國皇帝的書信之中,每每都是臣如何如何,臣如何如何。

要知道,普通百姓如果直呼皇帝名諱那都是大不敬的罪過,而面對自己不共戴天的敵人,趙構卻對金國如此的趨炎附勢。

而且,每次在處於戰爭優勢狀態時,趙構總是拿出這幅樣子,來討好金國人。他想的是模仿祖宗與遼國籤訂《檀淵之盟》那樣,與金國劃江而治。自此,兩個國家互不侵犯,而且自己失去點尊嚴,失去點主權,那都是無所謂的。

紹興十一年,金國正式冊封趙構為大宋皇帝。這是如此的荒唐,如此的滑稽。那個號稱中原正統的大皇帝,竟然需要外族政權來冊封。

而且,每年還要向金國進貢大量的金銀珠寶。所以,後世有很多人戲謔的稱之為"完顏構"。

認為他就是一個賣國求榮的小人,只想著暫時的圖求安穩,卻胸無大志。金國把北宋給亡了,還俘虜了徽欽二帝,趙構不去想著報仇,還拿出那幅諂媚的樣子來討別人歡心。所以,就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2. 任用宵小,隨意禍害朝綱

"其始惑於汪、黃,其終制於奸檜,恬墮猥懦,坐失事機"。還在北方的時候,趙構就與投降派的汪伯彥、黃潛善為伍。

臣子們都看不下去了,這才有了苗劉之變。幸得有韓世忠相救,否則趙構很有可能都到不了南方。

礙於形勢所迫,趙構會啟用那些主戰派的將領。就像嶽飛和韓世忠這樣的忠義臣子,不過對於嶽飛,趙構始終是排斥態度。

用的到的時候,怎麼都行,用不到的時候,就放在一邊。畢竟,這些主戰派的武將,不是高宗的基本盤。

他所信任的人,就是秦檜等能夠順著他心意的。而且,趙構還不斷的央求金國"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見哀而赦矣",可以說是毫無半點帝王之氣。最讓他醜名遠播的,莫過於用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忠臣良將嶽飛。

"嶽飛父子竟死於大功垂成之秋。一時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切齒"。嶽飛的功績,那都是有目共睹的。

自他去世以後,很多人為其感到惋惜,也愈發的痛恨趙構。就連脫脫都在《宋史》中憤懣的寫道"帝方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有人認為趙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那不是沒有道理的。

(二)、功過參半,不可全盤否定

諡法"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歷史是由後人評定的,從趙構的這個諡號高宗上看,當時的人們並沒有簡單粗暴的把他直接定性為昏君。

此人的確是有些執拗和懦弱,站在他的角度上看,他知道嶽飛是忠臣,但是嶽飛太過於心切,而且還總打著迎回二聖的旗號,那高宗自然是心懷不滿。

1. 通曉忠奸,但有自己的想法

《宋論》"李綱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澤之忠,非不知任也;韓世忠、嶽飛之功,非不知賞也。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恥,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

孰忠孰奸,趙構本人其實比誰都清楚。不過,忠於大宋江山的那不是真正的忠,只有忠於皇帝,那才是真正的忠誠。對於趙構而言,嶽飛之於趙構,自然是後者要忠誠一些。

因為他不和自己唱反調,都按照皇帝的部署來做。趙構本身就是一個主和派,他不希望去付出很大的代價收復中原失地,能拿回來最好,拿不回來,也罷。不過拿回來有個前提,就是必須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

他想做的就是要維護好現有的統治,所以他不需要嶽飛那樣的激進派。整日說要迎回徽欽二帝,要直搗黃龍府。以秦檜為代表的奸佞之臣,對於趙構而言,不過就是自己手中的一枚棋子。說白了,就是給他背黑鍋的。

就像殘害嶽飛一事,趙構和他的子孫把責任完全都推到了秦檜身上。秦檜夫婦,至今還在那裡跪著。所以,雖然趙構軟弱,但是他並不無能。

他對於很多東西,都是十分明晰的。只不過,他要根據自己的用途,來取捨啟用誰或者捨棄誰。可以說他昏庸,也可以說他是"明君"。

2. 復國之功,重新恢復秩序

趙構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建立了南宋。雖然有人認為這是偏安政權,不過也給了北方流離失所的中原百姓,一個好去處。

而且,他絕對不是像司馬睿那樣朝政大權都在他人手中把持的君王,任由世家大族們胡作非為,跑馬圈地。

而且他也不是一昧的只知道稱臣求和,在早年間的富平之戰還有和尚原之戰以及饒鳳關之戰,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等時局安穩以後,趙構開始著手恢復北宋的統治體系。他定期的臨朝聽政有時候也會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致力於組織御前會議,和大臣們共同商議國是。

此外,他還表現出仁宗那樣開張聖聽的態度。諫官們隨時都可以入宮請對,而宰相以及樞密使每天都必須到他面前匯報工作。

每逢出現重大事宜,就召集文武百官,大家一起商量。如此一來,才有人稱這是中興之治;稱韓世忠,嶽飛等四人為中興四將。因此,不能直接說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三)、曲線救國,並非無才無能之輩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以說趙構俯首稱臣就是因為他懦弱,也可以說他是給予治下百姓以穩定的社會環境。反正歷史是由後人評述的,至於如何表達,就完全看自己心中的理解。

朱熙瑞教授曾說"高宗在內政建設上,經過不斷努力,解決了農民暴動、兵變、遊寇等棘手的問題,穩定了政局.從而保證宋朝的統治得以延續,因此他還是南宋的"中興之主"。

1. 竭盡己能,還天下一太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至於收不收復中原,那不是大多數人該考慮的問題。既然皇帝都不想著拿回屬於自己的江山,其他人再議自然沒有多少意義。

而且,對於普通百姓而言,什麼民族自尊心,什麼死社稷,都不如活著,來得更為實在一些。

當時北方連年徵戰,民不聊生,哀鴻遍野,趙構能做的就是儘量減輕百姓的負擔。北伐可以,那兵馬和糧草從何而來?自然是從底層百姓的手裡。

所以,倒不如安心建設好自己的領土。北方的漢人,如果受不了金國的統治,那他們還有一塊安身立命之地。

"紹興十二年,高宗設經界所。歸正之人,於各鄉領田地;再貸以牛馬。流民亦可貸以田種、農具,安家置業。紹興三十年前,免於一切租賦。"

從北方來的人,趙構給他們錢,給他們地,而且沒有利息的為他們添置農具和家具,這就已經很不錯了。能做到這一點,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很多大一統王朝的君王,都沒想到這些。所以,趙構可以給他定性為一個明君。

2. 振興經濟,重開科舉

趙構儼然已經把南方,當成了自己的基本盤。他想方設法的給民眾創造福利,就是希望他們能夠在這裡安居樂業。

而且,很多時候,並不是土地越多越好。喪失了中原,父兄被人俘虜, 那自然是莫大的恥辱。趙構可以衝冠一怒,竭盡全國之力去對抗金國。

可是,打贏了,又該當如何,還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更何況,金國攜滅遼之威氣勢洶洶。趙構能夠保住江南國土,難度猶如乾坤再造。要是想再取得更大的勝利,怕是難上加難。倒不如好生經營自己所轄之地。

所以,趙構開始不斷地發展海洋經濟,開啟了海上絲綢之路。同時,他又把耽擱多年的科舉制度,重新恢復起來。讓那些寒門子弟,也能夠入朝為官。

結語:

趙構是昏君還是明君?其實,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每個人也都不是完美無瑕的。人們可以把趙構屈辱稱臣看成是莫大的恥辱,也可以看成是他在為治下的百姓著想。所以,不能片面的認定了趙構就是一個昏庸無道的君王。

相關焦點

  • 為何有很多人會說宋高宗趙構是明君
    如果不是孔子死於魯哀公十六年誰會去了解魯哀公,對於宋高宗趙構我也想這麼認為,如果沒有嶽飛,趙構也就是四百多皇帝中的一個。如果僅憑宋史裡的這句評價就趙構的錯抹掉的話,那麼南宋受到金在多的侮辱也是應該。不得不承認趙構當皇帝之前確實有骨氣,要不他也不能在宋徽宗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並且得到士大夫們的鼎力支持。但是他當皇帝之後,對金的屈辱性那都南宋之後的中國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金兵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金兵確實厲害,但是還沒有厲害到人海戰術填不死的地步,要不不會有大散關和瓜州渡這樣的戰役發生。說起趙構,總會提前他父親哥哥在金國手裡,不得不讓他投鼠忌器。
  • 父兄是昏君,自己是千古昏君,收一個義子,卻成帝國最有作為明君
    然而歷朝歷代,都是昏君多,明君少,被偏安一隅的南宋,連第一代帝王都是千古昏君。 沒錯,剛剛提到這個人,就是在史書上遺臭萬年的宋高宗趙構。 父兄都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昏君,趙構沒有吸取教訓,在帝國需要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的明君時,他在即位之初,就開始朝著父兄看齊,具備了昏君的潛質。
  • 宋高宗趙構從熱血青年,到苟且偷安的轉變
    宋高宗趙構 一、亂局登基,立場漸變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趙構曾入金營議和,毫不畏懼,以至於金人懷疑其皇子身份。 細想也不能完全怪趙構膽怯。他正是由於父兄被擄才即帝位,自然心有餘悸,生怕自己也落此下場。另外,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趙構也一樣。從前只是一個普通的皇子,再加上此前缺乏經歷,猶如初生牛犢,所以能勇敢無畏。如今當了皇帝,既有保存宗廟社稷的責任,也體會到了九五之尊的感覺,加之作為皇帝也是金國的重點關注對象,也難怪趙構會害怕。
  • 宋高宗為何能建立南宋?他難道不是昏君嗎?亂世中的明君更不好做
    宋高宗趙構,其實是很了不起的皇帝。國家敗亡之下,他沒有像唐王朝那幫亡國的宗室流離失所,而是在南方凝聚人心,組建了一個新政府,沒點本事還真不敢幹這種事情。趙構以皇族血統繼位,在南方合理合法,跟南明是有本質區別的。3、趙構是唯一逃到南方的皇子。趙構不僅是宋徽宗的親兒子,他還是唯一一個從北方逃回來的皇子。也就是說宋徽宗雖然生了31個兒子,可是不頂用啊,活下來的全部被金人給抓了,只有趙構在南方。
  • 為什麼說趙構是無恥至極的昏君?
    說到趙構,離不開"昏庸、軟弱、求和、逃跑"一類的貶義詞語。趙構雖然建立南宋王朝,令趙宋江山延續一百五十三年,然歷史上有關他的評價基本是毀譽參半,特別其為與金人議和,以"莫須有"罪名賜嶽飛死於大理寺後,更是被帶上"昏君、庸君"的帽子。
  • 宋高宗的母親在金國的時候,真的為完顏宗賢生下兩個孩子嗎?
    金國滅掉北宋,衣冠南渡,宋高宗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權。 在此期間,無論是金國還是南宋,都出現了非常多的筆記史料。其中,有《靖康稗史箋證》這樣的筆記史料記載說,宋高宗的母親韋後,以及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一同被金國的宗王完顏宗賢納為小妾。其中,韋後還給完顏宗賢生了兩個兒子。
  • 宋高宗寫給嶽飛的兩封手札,殺機暗藏
    趙構,是宋朝第十個皇帝,早年為「康王」,年少時他懷著保家衛國的決心,曾經孤身一人深入敵營談判,被扣留在金營十餘日,毫不畏懼。靖康之變後,他逃難到杭州即位,廟號高宗。 少年時英勇無畏的康王,黃袍即位後,不曾想在秦檜等人的影響下,性格大變,從當年的保家衛國,到傾向與金國和談稱臣。
  • 宋高宗趙構去世後 為何要將皇位傳給養子 而且還是太祖趙匡胤一脈
    之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 歷史上,宋高宗趙構當了三十六年的皇帝,之後就把皇位傳給了養子趙昚,自己到德壽宮休養去了。趙構為什麼會把皇位傳給養子?他自己沒有兒子嗎?
  • 高宗趙構重啟宋朝,造就了南宋盛世,讓人深思萬事皆可否極泰來
    唐朝末年,靖康之亂,金人在中原大肆屠導致民不聊生,皇室貴族更是所剩無幾,在這危難時刻趙構作為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康王成為人質來表示投降,而趙構逃跑以向南而至,途徑各個地方,當在杭州時,趙構在某個廟宇借宿突然夢到一匹馬飛速奔跑,趙構在睡夢中驚醒,第二日,金人趕來,他的馬已經在路途中跑死
  • 柔福帝姬沒有想到,南宋和金國議和之日,卻是她生命終結之時
    公元1141年(南宋紹興十一年),南宋和金國籤訂了《紹興和議》,金國將宋徽宗的靈柩,以及宋高宗趙構的生母韋賢妃送還到南京,兩國結束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狀態,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 宋高宗泥馬渡江,用一生演繹逃跑至上的真理,誰敢阻攔就殺無赦
    建炎南渡,一生貫徹逃跑為上的宋高宗如果北宋末年沒有發生靖康之變,趙構的名字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許還不如中山靖王劉勝有名氣,至少劉勝還有一百多個兒子。但是,歷史是不存在如果的,歷史的天平在偏向宋欽宗兩年以後,終於找到了它的新主人,康王趙構。
  • 殺死嶽飛的不是秦檜,也不是宋高宗,而是古代政治上的流氓文化
    宋高宗趙構不懂得前方戰況嗎?被朝中的奸臣給蒙蔽了嗎?不是!宋高宗趙構腦子靈光得很!金兀朮野心勃勃,意圖吞併整個的宋家江山。就是要拿走殘存的趙構的南宋江山。可是,事情的發展大大超出了宋高宗趙構的預期:嶽飛太猛了,竟生生地打出了一個能徹底扭轉宋金戰局的局面!不僅如此,這還是一個能徹底扭轉宋金國運的局面!簡單說,就是南宋徹底扭轉宋金關係了,宋朝要中興,要勝利了!按嶽飛等人的想法,這不是天賜良機嗎?
  • 宋代有不殺大臣的傳統,為什麼宋高宗趙構要置嶽飛於死地
    「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當你真正的嚴重觸犯了統治階級的利益時,管你是什麼王公大臣,還是領兵大將,管你是冤沉海底,還是咎由自取,統統照殺不誤。這是封建社會的常例。當然了,特殊情況除外。那麼為什麼說嶽飛被冤殺是必然的呢?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筆者膚淺的做以下分析:一、功高震主,主豈能不疑?
  • 趙構應該與秦檜同跪在嶽飛墳前,最終逃不掉歷史的審判
    一說起宋高宗趙構,人們自然就會想起民族英雄嶽飛和千古漢奸秦檜。嶽飛精忠報國,「檢閱五千年之歷史,能有堅韌不拔之氣者,唯宋之時嶽飛雲耳 」。秦檜遺臭萬年,「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至今跪在那裡被人唾罵。嶽飛和秦檜一直都在歷史的聚光燈下,人們往往忽略了在嶽飛和秦檜的後面站著一個趙構。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其一,嶽飛是當時最大的軍頭,手握十餘萬重兵,秦檜只是個文官,他怎麼敢對嶽飛下手,倘若秦檜死於嶽飛之手,倒是讓人深信不疑,嶽飛要弄死秦檜,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其二,嶽飛死於秦檜之手,宋高宗為什麼不追責?
  • 南宋真假公主柔福帝姬,剛逃出金國虎口,回國後被自己哥哥處死
    但是在南宋時期,曾經有一位被當時的敵方——金國俘虜過的公主竟然成功逃了出來,而且還成功與已經身為宋高宗的哥哥趙構重逢,重新回到了自己奢華的貴族生活中,獲得了無上的榮耀。可就在趙構的生母韋太后回宮後,卻又被離奇處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