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應該與秦檜同跪在嶽飛墳前,最終逃不掉歷史的審判

2020-12-05 非常道畢延河

一說起宋高宗趙構,人們自然就會想起民族英雄嶽飛和千古漢奸秦檜。嶽飛精忠報國,「檢閱五千年之歷史,能有堅韌不拔之氣者,唯宋之時嶽飛雲耳 」。秦檜遺臭萬年,「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至今跪在那裡被人唾罵。嶽飛和秦檜一直都在歷史的聚光燈下,人們往往忽略了在嶽飛和秦檜的後面站著一個趙構。

《宋史》對於宋高宗的評價很高,稱其「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把宋高宗與夏少康、周宣王、漢光武、晉元帝、唐肅宗同為「中興六君」。美國學者、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歷史系教授賈志揚寫得《天潢貴胄·宋代宗室史》中認為:宋朝之得以復興,要歸功於趙構的逃跑。

趙構是有名的逃跑皇帝,天會七年(1129年)八月,金兀朮率十萬金兵渡過長江,趙構開始倉皇而逃,從鎮江、建康(今南京)、常州、江寧、杭州、越州(今紹興)、明州(今寧波)並準備南逃福州,在海上漂了四個多月,一度連吃的都沒有了,直到金兀朮撤兵一個多月後才驚魂未定二次回到杭州,定都改為臨安。這一事件史稱」搜山撿海「。

趙構的最大功勞就是建立南宋,不是因為他會逃跑而是他的基因血統,趙構是很幸運的一個皇帝。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是唯一沒有被俘虜的皇子,被群臣擁戴,定都於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國號仍為宋,史稱南宋。

當時金朝逼迫張邦昌當偽楚皇帝,可是名不正言不順,這個傀儡皇帝不得民心沒人支持,張邦昌只當了33天就遜位還政趙構。趙構當皇帝,就意味著宋朝的正統地位沒有消失,意味著恢復中原一統山河就有希望。可是大宋的臣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擁戴的皇帝趙構是個陽痿患者,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被金朝嚇破了膽子,換上」軟骨病「」恐金症「。

趙構天性聰明,知識淵博,精於書法,善真、行、草書,筆法灑脫婉麗,自然流暢,頗得晉人神韻,著有《翰墨志》,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趙構能文能武,史書記載他能拉動一石五鬥(約二百斤)力的弓(嶽飛能拉動三百斤力的弓)。

趙構也不是天生軟蛋,《宋史》記載,「欽宗召帝諭指,帝慷慨請行」,隨後與少宰張邦昌前往金營交割土地,金國將領完顏斡離不「留之軍中旬日,帝意氣閒暇」。在金朝的恐嚇面前,張邦昌是「恐懼涕泣」,趙構是「不為動」。趙構的表現,使得金朝懷疑趙構是個假皇子。《宋史》描述的趙構的英雄形象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在清朝學者洪亮吉的《歷朝史案》中,卻說趙構「而並無愧奮忿怒之情,一如木偶無知。疑南朝擇一痴漢,投畀北營」。

北宋滅亡,靖康之恥,南宋人的最大願望就是恢復中原,正如嶽飛所言「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趙構登基以後,為順應抗金潮流,起用宗澤、李綱等抗金名將,大有中興朝綱之態。後來在抗金的過程中湧現出韓世忠、張俊、劉光世、嶽飛等名將,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中興四將」。沒有主戰派的血拼硬打,逃跑皇帝趙構早就跳海了。嶽飛作為後起之秀,表現突出,1133年秋天,趙構親自書寫「精忠嶽飛」四個大字賜予嶽飛。

「高宗朝有恢復之臣,無恢復之君」,從宗澤李綱到韓世忠嶽飛,南宋可以說是不缺乏名將,只可惜他們遇到了一個軟骨頭的趙構。趙構本質上是個投降主義的主和派,只要能坐穩皇帝偏安一隅就行,啟用主戰派目的是為了達到談判的目的,剛建立的南宋在金朝眼裡根本不堪一擊,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天會六年(1128年)十月金太宗下詔「康王構當窮其所往而追之,俟宋平,當立藩輔如張邦昌者」,趙構聽說金兵要來便頒下「巡幸東南」的詔書準備南逃,李綱對此堅決反對,以高宗「獨留中原」的許諾,迫使他收回成命,結果就是李綱僅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另一個抗金名將宗澤先後上了二十四次《乞迴鑾書》,希望趙構還京主持大局高舉抗金的旗幟鼓舞士氣渡河北伐,趙構基本上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宗澤死前仍念念不忘恢復故土,連呼「過河」。

趙構有兩個特點,一是逃跑,時刻準備著開溜;二是求和,只要你不打我什麼條件都行。1129年,趙構兩次寫信給金朝。第一封信給說「願去尊號,用正朔,比於蕃臣。」意思是願用金朝年號,成為金朝屬國之臣。第二封信說:「凡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無二上矣」「古之有國家迫於危亡者,不過守與奔而已……是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此所以朝夕惶惶然,惟冀閣下之見哀而赦已也。」趙構在金朝面前就是一個搖尾乞憐的哈巴狗。

趙構是典型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對金朝沒有膽量,對大臣可是磨刀霍霍,不顧太祖「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的誓約殺了兩個提意見的讀書人。還與秦檜勾結殺了民族英雄嶽飛。

1957年夏,毛澤東會見友人時指出:「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幕後是宋高宗。秦檜不過執行皇帝的旨意……文徵明有首詞,可以一讀。是趙構自己承認:『講和之策,斷自朕意,秦檜但贊朕而已』。後來史家是『為聖君諱耳』,並非文徵明獨排眾議……」(舒湮《1957年夏我又見到了毛澤東主席》)

趙構先是重用主和的黃潛善和汪伯彥,後來是陰險的秦檜,對於主戰派趙構一直都是心有餘悸。宋太祖趙匡胤是從人家孤兒寡母哪裡奪來的江山,所以宋朝的皇帝都有一個心病,害怕有一個大將模仿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國策,宋仁宗時狄青功高,但仍遭貶黜,他問宰相文彥博外放原因,文答:「無他,朝廷疑爾。」

趙構的」恐金症「」軟骨病「,與奸臣秦檜是臭味相投,正如大學者朱熹所說:「秦檜在虜中,知虜人已厭兵,歸又見高宗亦厭兵,心知和議必可成,所以力主和議」:(《朱子語類》 卷131)

趙構主和,為的是偏安一隅;嶽飛主戰,信誓旦旦,還我山河恢復中原。趙構開始是重用嶽飛的,因為沒有嶽飛這樣的脊梁,南宋就是金朝的魚肉必亡無疑。嶽飛功高震主,很是讓趙構忌憚。紹興十一年金人遣使議和時,提出的和議條件之一是「必殺飛始可和」,嶽飛戰功赫赫已經成為金朝的眼中釘,」憾山易撼嶽家軍難「,金軍將士中還流傳著一個說 法:「嶽飛不死,大金滅矣」。

秦檜是金朝的帶路黨,趙構是大宋的投降派,這兩人沆瀣一氣謀害忠良嶽飛。在趙構看來,殺掉嶽飛可以換取和平保住南宋的半邊江山,殺掉嶽飛可以換回在金朝洗衣服的母親,殺掉嶽飛就可以不用擔心他造反了。如果嶽飛北伐成功,其巨大的威望和軍權,這是趙構最不願意看到的。

千古以來,秦檜作為殺嶽飛的兇手已經成為漢奸的代名詞,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在《宋史》裡的《秦檜傳》說」檜兩據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斁倫。一時忠臣良將,誅鋤略盡」,而對於趙構《宋史》是歌功頌德「高宗恭儉仁厚,以之繼體守文則有餘,以之撥亂反正則非其才也」,是可以與光武帝劉秀一樣的「中興之君」。

趙構在內政上是有成績的,解決了農民暴動、兵變、遊寇等棘手的問題,穩定了政局,從而保證宋朝的統治得以延續,可以說是「中興之主」。但是趙構作為大宋的皇帝偏偏缺鈣沒骨頭,只懂得屈膝投降求和,殺嶽飛只換來20年的和平。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曾說:「高宗之畏女真也,竄身而不齒,屈膝而無慚,直不可謂有生人之氣矣。」

南宋的繁華是主戰派和文臣共同努力的結果,沒有主戰派南宋連半邊江山也保不住。趙構為一己之利,殺掉民族英雄嶽飛,自然也是歷史的罪人,趙構應該與秦檜同跪在嶽飛墳前警示後人,沒有骨頭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中國有個文化傳統,為尊者諱,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錯誤都是大臣的成績都是皇帝的,皇帝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梁啓超在《中國史界革命案》中說:「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帝王史學早該拋棄了,趙構最終逃不掉歷史的審判。

相關焦點

  • 秦檜在嶽飛墓前跪了幾百年,秦檜後代想取消跪姿,這個要求合理嗎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生於黃州,其祖籍江蘇南京,為奸臣之首。迫害嶽飛,在他眾多的惡行中,是首惡,直到今天還跪在嶽鄂王墓前。有人想讓他站起來,但是秦檜被取消跪姿可以嗎?宋欽宗正視秦檜的奸臣嘴臉,秦檜擔任過左僕射、中丞等職務。
  • 秦檜的孫子秦壎,省試殿試皆是第一,趙構為何欽點張孝祥為狀元?
    位高權重的秦檜,自然不想讓孫子屈居別人之下,便想將秦壎內定為第一名。時任兩浙轉運司考試官的陳之茂,並非趨炎附勢之徒,他不甘屈服於秦檜的淫威之下。 於是,按照文章的優劣,將陸遊判為第一名。不過陳之茂還是給秦檜留了一點面子,將秦壎列為第二名。陳之茂此舉,不但讓自己的仕途陷入危機,也讓陸遊成為秦檜的眼中釘。
  • 享盡榮華富貴的秦檜,為何在受封為異姓王的當夜氣得病發身亡?
    南宋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理寺,一位身材魁梧將領身後跟著兩團滿是鮮血的"肉球",一同跪在儈子手前。他撐著滿是傷痕的手臂,在問斬的供狀上寫下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他就是那個曾寫下"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抗金名將,他就是影響中華兒女近千年民族氣節的名將嶽飛。
  • 殺死嶽飛的不是秦檜,也不是宋高宗,而是古代政治上的流氓文化
    這事,金兀朮也知道,嶽飛自己卻無論如何不會知道,就算在他臨死前知道,估計他也沒辦法去相信這一點:自己的頭只是一樁政治交易的首要籌碼。宋高宗趙構不懂得前方戰況嗎?被朝中的奸臣給蒙蔽了嗎?不是!宋高宗趙構腦子靈光得很!
  • 秦檜第32世孫:祖先都跪了五百年,該站起來了吧?網友的回覆絕了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宋朝的一些官員,他們的熱血是不足的,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下,就容易生長出那些奸佞之臣,在宋朝歷史上也有著很多賣國求榮的臣子,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秦檜,秦檜做了很多壞事,其中最讓人不恥的就是他陷害了民族英雄嶽飛。
  • 宋代奸臣比較:蔡京僅是幫兇,秦檜才是罪魁
    趙鼎認為應該嚴懲王德,他說:「(王)德帶兵在外,專殺無忌,如若不治,孰不可為?」趙構安排趙鼎審理此案,王德雖以軍功免死罪,但也受到了嚴懲。同時,趙鼎又批評韓世忠對部下管教不嚴,對其有過失的部下依法作出處理。於是,「諸將肅然」,軍風軍紀大為改觀。
  • 秦檜跪嶽母像該不該拆?秦檜後人:這都上千年了,什麼罪贖不完?
    2005年,嶽飛後人為嶽飛母親修墓,順手在墓前修了秦檜等5個奸臣的跪像。秦檜的第32世孫秦良老師很不滿:「跪嶽飛也就罷了,怎麼連他母親也要跪?這都近千年了,什麼罪也該贖完了!」近年來,為秦檜「翻案」的呼聲很不少,甚至有人搬出宋高宗來為秦檜「洗地」。那麼,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呢?
  • 為什麼說趙構是無恥至極的昏君?
    說到趙構,離不開"昏庸、軟弱、求和、逃跑"一類的貶義詞語。趙構雖然建立南宋王朝,令趙宋江山延續一百五十三年,然歷史上有關他的評價基本是毀譽參半,特別其為與金人議和,以"莫須有"罪名賜嶽飛死於大理寺後,更是被帶上"昏君、庸君"的帽子。
  • 先正史評:秦檜是奸臣嗎,為何史學家趙翼、胡適要為他喊冤?
    以上,便是中學時代的先正,對於秦檜此人的全部認知。 直到看了《射鵰英雄傳》後,我的看法略有轉變。正如第一章裡,金庸借曲靈風之口所說的,迎回二聖后,秦檜還是做他的丞相,趙構如何自處?殺不殺嶽飛與秦檜何幹? 那個時候,先正第一次認識到,原來歷史還可以這麼來理解。
  • 千秋罵名,跪在嶽飛墓前的都是誰?
    談到大名鼎鼎的嶽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精忠報國,一心為民,誓要北伐中原,收復山河,然而他的一腔熱血被趙構、秦檜等人陷害了。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河南省湯陰縣人。
  • 聽說過南宋名臣朱勝非嗎,同在南宋舞臺,地位不輸嶽飛、秦檜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中國古代史28#這裡是大宋26兩宋之際風雲突變說起南宋初的歷史人物,大眾最熟知的莫過于堅持抗金鬥爭的民族英雄嶽飛,及偷安苟且,以「莫須有」罪名殘害忠良的宋高宗、秦檜。
  • 趙構一路難逃不反擊,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逃跑其實對他有利
    ——《宋史·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倉促逃跑的趙構逃跑的功夫在歷史上可是一絕,自己「跑路」連大臣都不帶,更何況那些公文案牘,這一次更是連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牌位落在楊州了。趙構治下不僅僅有我們熟知的秦檜,還有黃潛善、汪伯彥這兩個奸臣,本來趙構逃跑的時候就沒有帶這兩個奸臣,逃亡的路上這兩個奸臣差點被百姓打死在路上,而在杭州安定下來的趙構也發覺這二人引起民憤了,不處理的話自己以後也不好過。金人焚揚州。
  • 有人說南宋建國時秦檜居功至偉,不能因殺嶽飛抹殺其功嗎?
    我不太明白啊,秦檜怎麼就在南宋建國是「居功至偉」了? 南宋的建立,是在北宋滅亡的基礎上。而北宋滅亡的時候,秦檜、帶著他的家人,一起被俘虜到了北方。和他一同去的,上至皇帝、太上皇、公主、王子、嬪妃、大臣,下至民間富戶、手工藝人、甚至包括妓女。著名的李師師,也在這次「北遷」之列。
  • 宋高宗想殺嶽飛,但不好親自動手,於是假手秦檜
    嶽飛之死,歷代以來,主流意見都認為是秦檜所害,所以,至今嶽飛墓前仍然跪著秦檜夫婦塑像,而且秦檜妻子的塑像還被遊人摸得油光滑亮,可能是後人為了發洩對奸賊的憤怒和憎恨其一,嶽飛是當時最大的軍頭,手握十餘萬重兵,秦檜只是個文官,他怎麼敢對嶽飛下手,倘若秦檜死於嶽飛之手,倒是讓人深信不疑,嶽飛要弄死秦檜,就像弄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其二,嶽飛死於秦檜之手,宋高宗為什麼不追責?
  • 嶽飛被趙構殺害,真的是因為他要迎回二聖?專家:嶽飛沒那麼笨
    很多人都認為嶽飛之所以被害是因為他一直都主張迎回二聖,威脅到了趙構的帝位,所以才會引來殺身之禍,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公元1127年,金兵大舉進犯宋朝,最終公婆宋朝都城開封皇帝以及皇族去拿不被俘,北宋正式滅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而當時作為康王的趙構因為在外所以才倖免於難,隨後便在應天府稱帝。
  • 為何有很多人會說宋高宗趙構是明君
    如果不是孔子死於魯哀公十六年誰會去了解魯哀公,對於宋高宗趙構我也想這麼認為,如果沒有嶽飛,趙構也就是四百多皇帝中的一個。如果僅憑宋史裡的這句評價就趙構的錯抹掉的話,那麼南宋受到金在多的侮辱也是應該。不得不承認趙構當皇帝之前確實有骨氣,要不他也不能在宋徽宗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並且得到士大夫們的鼎力支持。但是他當皇帝之後,對金的屈辱性那都南宋之後的中國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金兵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金兵確實厲害,但是還沒有厲害到人海戰術填不死的地步,要不不會有大散關和瓜州渡這樣的戰役發生。說起趙構,總會提前他父親哥哥在金國手裡,不得不讓他投鼠忌器。
  • 對金國俯首稱臣,殘害忠臣良將,宋高宗趙構是明君還是昏君?
    還在北方的時候,趙構就與投降派的汪伯彥、黃潛善為伍。臣子們都看不下去了,這才有了苗劉之變。幸得有韓世忠相救,否則趙構很有可能都到不了南方。礙於形勢所迫,趙構會啟用那些主戰派的將領。就像嶽飛和韓世忠這樣的忠義臣子,不過對於嶽飛,趙構始終是排斥態度。
  • 秦檜後人想拆除祖先跪像,還不想跪嶽母,文物局如何回應?
    謀害忠骨,被鑄跪像向忠骨懺悔秦檜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文官,在靖康之恥時,北宋亡國,他和宋徽宗和宋欽宗一起被金人擄走,但是他趁著金人不注意偷偷逃回了南宋,成為了南宋的宰相,得到了宋高宗趙構的重用,在南宋和金朝的問題上秦檜屬於議和派,而嶽飛屬於主戰派,主張修復失地,嶽飛帶領著嶽家軍屢所向披靡,百戰百勝。
  • 秦檜延續了宋朝百十年江山?宋體字也是他發明的?除非他會穿越
    南宋對峙秦檜賣國求榮不假,但主和派卻未必,因為不少人(當然也包括筆者)在初讀南宋歷史時都簡單地把主和派歸為賣國賊,把主戰派都歸為保國志士,這裡有兩個關鍵詞很重要「簡單的」「都歸為」,說白了就是主和派不都是奸佞,所謂「和」
  • 宋代有不殺大臣的傳統,為什麼宋高宗趙構要置嶽飛於死地
    毋庸置疑,嶽飛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傑出的民族英雄,神話一般的存在,被後人尊稱為「嶽武穆」,與關羽關二爺同列為「武聖」。嶽飛的豐功偉績和歷史評價史學上早有定論,這裡暫且不論,咱們單就嶽飛的被冤殺做一大膽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