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經濟的朝代,可是南宋建立之初,可以說是一段「屈辱史」為何這麼說呢?北宋滅亡後,趙構即為建立南宋,可是此時的南宋的地位可以說是十分卑微的,北宋後趙構過上了逃亡的日子,也因此後人給趙構送了一個「逃跑皇帝」的名號。
趙構為何這麼喜歡「逃跑」呢?難道是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今天南枝就帶大家來看看趙構的「逃亡生涯」中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一、一路逃亡的皇帝
每位皇帝登基後都有一個個令人稱奇的「故事」,就像「劉邦劍斬白帝子」一樣趙構也有一個令人稱奇的故事那就是「泥馬渡康王」。而趙構「泥馬渡江」的故事和劉邦的「劍斬白帝子」明顯就不在一個檔次上,畢竟劉邦劍斬白蛇更多的是一種霸氣,而趙構泥馬渡江更多的是一種落魄,畢竟這是在逃命。泥馬渡江雖說神奇,但仔細想想,還不是因為沒實力才南渡的。
趙構南渡之後,不想回汴京,那首要任務就是找個落腳的地方。而他的第一站就是有著「隋帝不來殿腳冷, 曲池我亦醉忘歸。」名句的揚州。
(1)揚州溫柔鄉
趙構逃到揚州後,終於可以緩口氣了,而這揚州卻一個新的「溫柔鄉」。一路逃亡實在讓趙構苦不堪言,而現在來到這江南,終於可以好好享受一下了。
在搜史君看來,揚州雖然是個好地方,卻並不安全。金人能南渡黃河佔據中原,一個小小的淮河有怎能抵擋的住呢?
而趙構還是要給自己找一個合理的理由才行。
詔諭中外:"以迫近防秋,請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如江表,百司庶府非軍旅之事者,並令從行。朕與輔臣宿將備禦寇敵,應接中原。官吏民士家屬南去者,有司毋禁。"——《宋史·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
當然淮河抵擋不住金軍,趙構也是能看出來的。所以在自己行樂之前要保證「國家主體」的安全。他將皇后、妃子、皇子都送到下一個天險「長江」以南的杭州,這些「國家主體」安全之後,即使金人南下,自己一個人逃跑起來也方便了許多。
正如搜史君所料,在得到宋的根基並沒有完全滅亡,金人不會善罷甘休。金軍再次南下,一心想要將趙構擄到北方,甚至專門為抓住趙構斷絕宋朝根基的行動取了個名叫做「搜山檢海抓趙構」。由此可見,這金人抓趙構的決心有多麼堅決。
趙構的戰略就是「敵來我跑,敵走我返」。趙構的這個戰略在他的「逃跑生涯」中佔據了絕大部分。
趙構的戰略也是比較有實用性的,畢竟是多年總結出來的戰略。一聽說金軍馬上要到揚州了,穿上大衣騎著馬就逃難去了,南枝不得不說趙構還真的是有先見之明,早早將太后、妃子、皇子們安置在杭州,自己跑起來金兵還真追不上。
癸丑,遊騎至瓜洲,太常少卿季陵奉太廟神主行,金兵追之,失太祖神主。王淵請幸杭州。——《宋史·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
倉促逃跑的趙構逃跑的功夫在歷史上可是一絕,自己「跑路」連大臣都不帶,更何況那些公文案牘,這一次更是連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牌位落在楊州了。
(2)杭州賽汴京
金軍步步緊逼,揚州肯定是回不去了,趙構逃跑的下一站就是杭州,而趙構在杭州的狀態可是一點不受揚州倉皇出逃時的影響。畢竟杭州的美和揚州相比也不遑多讓。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題臨安邸》宋·林升
趙構依舊在揚州過著自己的安逸日子,現在的趙構跟蜀漢的劉禪有一拼。劉禪是樂不思蜀,趙構是將杭州當自己的「老都城」不思進取。
說到杭州,這裡還是宋朝的「發家寶地」,當年趙匡胤就是從杭州的仁和縣「黃袍加身」的,趙構依舊自欺欺人的認為,今天我逃到杭州,就是太祖皇帝的指引,當年趙氏江山就是從這裡產生的,我趙構的將在此地將大宋江山中興。搜史君想說的是,趙構你想多了吧!從揚州逃跑的時候連祖宗牌位都落下了,現在想起來求祖宗保佑,還是自求多福比較實在。
趙構治下不僅僅有我們熟知的秦檜,還有黃潛善、汪伯彥這兩個奸臣,本來趙構逃跑的時候就沒有帶這兩個奸臣,逃亡的路上這兩個奸臣差點被百姓打死在路上,而在杭州安定下來的趙構也發覺這二人引起民憤了,不處理的話自己以後也不好過。
金人焚揚州。己巳,用御史中丞張澂言,罷黃潛善、汪伯彥,以戶部尚書葉夢得為尚書左丞,澂為右丞。——《宋史·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
當在杭州安定後,趙構為了平息民憤,就著手罷免黃潛善、汪伯彥。整天在自己面前說著「天下太平」,卻到金兵兵臨城下了才知道。
其實「金宋之戰」並不是宋朝真的十分羸弱,而是在宋金每回對抗的時候,宋人的將領很多都是不戰而降,所以金人才能一路暢通無阻。看來南宋開國時期不光是皇帝「不戰而逃」,就連將領也是「不戰而降」。
(3)逃出新高度
壬辰,帝至越州。……己巳,帝發越州,次錢清鎮。庚午,復還越州。——《宋史·卷二十五·本紀第二十五》
趙構一直遵循的自己「敵來我跑,敵走我返」的戰略,雖然很實,但是一昧的躲避也讓趙構讓後人看不起,畢竟歷史上像趙構這樣當皇帝的真的少有。
不光如此,趙構「跑路」甚至跑出了一個新的高度。
「壬午,定議航海避兵」陸地已經滿足不了趙構的需求的,趙構開啟了一個海上逃亡史。
搜史君覺得趙構也是實在很無奈,自從自己掌權以來幾乎一直是被金人追著打的,打到什麼程度呢?打到邊跑,邊寫信,信的內容自然是求和。
信件:建炎二年之間,無慮三徙,今越在荊蠻之域矣,所行日窮,所投日狹,天網恢恢,將安之耶?是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此所以朝夕惶惶然,惟冀閣下之見哀而赦己也。……前者連奉書,願削去舊號,……是天地之間皆大金之國,而無有二上,亦何必以勞師遠涉然後為快哉。
您(金人統帥)看,我自從掌權以來一直都是在逃亡,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您來打我,我只有兩條路,一個跑,一個守。要守城,又沒有有骨氣的將領能守住,就只能跑了。您就發發善心,別再打我了。我可以放棄皇帝的名號,您再給我封個名號,我就是您小弟,這下天底下就只有「大金」一個國家了,何必再追著小弟不放呢?
趙構已經放下尊嚴了,可是金人依舊不願放過南宋。直到趙構逃到海上,金人水性不好才肯罷休。
趙構自從南下以來,一直在逃亡之中度過,難道他就不想收復失地嗎?身為一國之主,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真的是趙構想要的嗎?
二、真正的趙構
在我們的印象裡,趙構一直在逃亡,日子是十分的憋屈,可是趙構真的是這樣的性格嗎?
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鬥。——《宋史·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
《宋史》記載,趙構可是博學多識,而且還擅長騎射,這樣的一個人真的膽小懦弱嗎?南枝不禁有些懷疑。可是他為何一直逃跑呢?
搜史君分析有以下兩點:
(1)趙構害怕打勝仗:我們都知道,當年趙構在朝廷中的影響力並不高,如果不是「二聖」被擄走,這皇位是輪不打趙構來座的。
趙構一直都害怕有能力的將領一下將失地收復迎回「二聖」,這也剛好能解釋為何趙構在後來一直重用「主和」的秦檜,而去打壓嶽飛等有能力的將領。
(2)趙構手中的兵權並不多:趙構雖說是名義上的皇帝,但也不是所有將領都聽他的指揮。軍事力量分布在各地而且很鬆散,將領們基本上都是不戰而逃,所以南宋沒有和金一戰之力。
搜史君說:
靖康之亂可以說是趙構的陰影,本來一個閒散王爺文武雙全,可以輕輕鬆鬆過完這一世,卻不想被推到戰爭的最前沿,年僅19就出使金營,一生顛沛流離。
接手過來的江山也是千瘡百孔,以他個人的能力如何能撐得起這大宋的江山?搜史君想,趙構在逃跑的路上,心裡更多的是無奈,而不是想要收復失地的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