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張讀史
趙構,南宋朝的建立者,宋徽宗之子,宋欽宗之弟。北宋靖康年間,金兵渡過黃河,攻佔北宋都城汴京(開封),當時的康王趙構因為奉命出使金營,被大臣宗澤勸阻留在了河北磁州,因而倖免於難。後來金兵擄走了徽、欽二帝以及北宋宗室、文武大臣數千人。之後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成為南宋第一位皇帝。
歷史上,宋高宗趙構當了三十六年的皇帝,之後就把皇位傳給了養子趙昚,自己到德壽宮休養去了。趙構為什麼會把皇位傳給養子?他自己沒有兒子嗎?
趙構
實際上,趙構剛開始是有生育能力的,而且有過一子五女。先說這一子,宋高宗之子是元懿太子趙旉,母親是潘賢妃。建炎元年六月生於南京應天府,拜檢校少保、集慶軍節度使,封魏國公。
建炎三年,金軍入侵淮南之地,趙構率領南宋朝廷逃到了臨安(今杭州)。此時,發生了苗劉兵變,苗傅、劉正彥以清君側之名,誅殺了趙構寵幸的權臣、宦官,並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趙旉,改元明受。不久,苗傅、劉正彥伏誅,趙構成功復位,仍然以趙旉為皇太子。不久,趙旉生病高燒不退,一個宮人走路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地上的金爐,發出的聲音比較大,結果三歲的趙旉被活活嚇死了。
趙旉是趙構唯一的兒子,他的死讓趙構傷心不已,足足哭了三天三夜,還追封趙旉為「元懿太子」,導致趙旉死亡的宮人也被趙構下旨處死。除了這一子,趙構還有五個親生女兒,不過都在靖康之難時,被金兵擄走了,有的死在了路上,有的到達金國之後,進入了洗衣局,最後死在了金國。
那麼,既然兒子死了,當時的趙構有那麼多后妃,為什麼不再生一個兒子呢?其實,不是趙構不想生,而是不能生了。剛才我們說到,趙構剛開始是有生育能力的,不過後來在逃脫金兵追擊的途中,趙構竟然還沒有忘了寵幸妃嬪,這一點倒是很像他的父兄,徽欽二宗在被俘北上的時候,還不忘了生兒育女。有一次,趙構正在寵幸一位妃子的時候,金兵突然追了過來,趙構被嚇了一跳,從這以後就失去了生育能力。
既然沒有了親生兒子,那就要從宗室子弟中挑選合適的人選立為皇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這一點對於趙構和他的大臣們來說不是什麼難事,畢竟北宋時就有這樣的先例,他們只需要照葫蘆畫瓢就行。但是最後選定的繼承人,卻有些出乎意料,竟然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昚(原名趙伯琮)。
趙昚
眾所周知,趙構是宋徽宗之子,屬於宋太宗趙光義一脈。從趙光義之後,宋朝皇位一直在太宗一脈傳承,即使有的皇帝沒有子嗣,從宗室之中挑選宗室子過繼到自己膝下,也都會在太宗一脈中挑選。趙構為什麼卻「打破常規」,把皇位傳給太祖趙匡胤的後裔呢?
首先,我們前面提到過,靖康之難,北宋徽欽二帝以及宗室上千人被金人擄走,這其中包括趙構的父輩、同輩、子侄輩等,可以說太宗一脈的宗室大部分都被抓走了。即使有運氣好的沒被抓走的,那也是極少數,趙構即使想在這些人中挑選合適的人選,難度也很大,畢竟基數就小。
靖康之難
其次,據史書記載,元懿太子去世之後,高宗一直沒有子嗣,當時昭慈聖獻皇后(宋哲宗的皇后孟氏)從江西返回臨安,她曾經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具體是什麼夢,史書上沒有詳細說明,只是說:「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 不管怎麼說,這個夢肯定是與立皇嗣有關的,正是在昭慈聖獻皇后與趙構密談之後,趙構才下定了將皇位傳給太祖後代的決心。
再者,當時也有大臣請求趙構在太祖後裔中選擇皇嗣,同知樞密院事李回說:"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意思就是說,趙匡胤的兒子沒聽說有失德的,但是趙匡胤卻不把皇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太宗趙光義,是出於至誠,甚至超過了堯、舜。趙構也說:「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有它,時運艱難,流落可憫。朕如果不效法仁宗,為天下計謀,拿什麼來告慰祖宗在天之靈呢?」。上虞丞婁寅亮也上書說:"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於『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趙構讀了之後,大為感嘆。
最後,挑來挑去,挑了兩個候選人出來,都是太祖的七世孫,一個叫趙伯琮(趙昚),一個叫趙伯玖。這兩位都非常的聰明,也都有賢德。之所以後來選擇趙伯琮(趙昚),應該是因為趙昚非常的孝順,對待趙構比自己的親生父親還好,這個我們從趙昚的諡號就可以看出,要知道他可是歷史上第一位「孝宗」。據說有一次金兵入侵,趙眘自請帶兵,一路隨行保護著趙構的鑾駕。還有一次,在趙構禪位的當日,天降大雨,趙眘親自冒雨將趙構一直送出宮門才離去,全身都被淋透了也毫無怨言。有人可能會說這都是趙眘做戲。趙構去世後,趙昚悲痛不已,堅持守孝三年(古代皇帝去世後,繼位者一般以日易月,不需要真正守孝三年),甚至將皇位傳給兒子,自己繼續為趙構守孝。從這可以看出,趙眘對趙構是真的敬愛和孝順,絕對不是裝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