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失眠,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詩經》裡所提到的「輾轉反側」,至少在那種美好期待下,失眠也是幸福的。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的失眠卻是痛苦的,第二天會有濃濃的黑眼圈。這個黑眼圈並不一定是熬夜引起的,而是因為身體的種種原因導致「夜不能寐」。
失眠是一種由於情志因素、飲食內傷或者疾病之後、年邁之後,身體稟賦不足、心虛膽怯等因素導致心神失養或者心神不安,從而使人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類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睡眠時間和深度不足,且不能消除疲勞,也不能恢復精力和體力,症狀較輕的則是入睡困難或寐而不酣,或者時寐時醒甚至醒後不能再寐;如果症狀較重的話,往往徹夜不眠。
別小看失眠只是一個很簡單的疾病,但是它的危害卻不小,往往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帶來傷害,還能加重或誘發心悸、胸痺、眩暈、頭痛等疾病,甚至還有可能誘發中風,所以,對於失眠來說,決不可掉以輕心,而中醫藥講究辨證施治,通過調整人體臟腑的氣血陰陽,來改善人體的睡眠狀態,往往頗見功力。
中醫認為,失眠這種疾病,在臨床上常常是需要分清虛實的,因為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而病機是虛是實卻很明顯,所以在辨證中,一定要搞清楚究竟是虛還是實。畢竟虛實的調理原則是不一樣的,中醫自古就有「實則瀉之,虛則補之」,虛實不同,調理方法截然不同。
今天我們重點來說說引起失眠的實證病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主要與心火偏亢、肝鬱化火、痰熱內擾和胃氣失和這四種因素有關。正所謂,失眠也會導致黑眼圈,如何擺脫失眠的困擾,中醫辨證施治自有辦法,也有妙招,精通中醫辨證,助你擺脫失眠,遠離黑眼圈。
1.心火偏亢
《詩經》裡的失眠,是一種相思的失眠,讓人有一種心跳的感覺,其實對於病理性的失眠,也一樣會有心跳的感覺,而有這種感覺的失眠,大多是心火偏亢的證型。對於失眠這種疾病來說,辨證屬於心火偏亢的情況是比較多見的。
那麼,心火偏亢所致的失眠症,究竟會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一般來講,除了有心跳的感覺(中醫學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心悸怔忡),還會有心煩不寐、躁擾不寧、口乾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瘡等主要症狀,同時在舌脈方面,會有舌尖紅、舌苔薄黃、脈細數等典型特徵。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如果按照中醫辨證的方法,就應該以清心瀉火、寧心安神為治調理原則,可採用硃砂安神丸作為代表方劑。硃砂安神丸主要由「硃砂、黃連、炙甘草、生地黃、當歸」五味藥組成,其中硃砂主要起到重鎮安神的作用;而黃連則可以清心瀉火,還能除煩降躁;生地黃與當歸則能滋陰養血、養陰配陽;最後用甘草調和諸藥,使得全方達到平衡。
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除了使用清心瀉火、寧心安神的調理攻略之外,還需要學會自我的心理調節,減少讓人焦慮的因素,這樣才有利更好的調理失眠。
2.肝鬱化火
對於很多失眠的人來說,往往會引發心情不好,這是為何?因為有可能這種人群出現失眠是因為肝鬱化火所致的。肝鬱化火是失眠的常見證型之一,這種證型最典型的就是情緒上容易急躁易怒,晚上睡不著覺,一睡著就多夢,有時候甚至徹夜難眠。這種睡不著覺的人,會覺得很痛苦,既做不到廢寢忘食,又做不到倒頭就睡,只能在漫漫長夜盼天明,天亮之後,由於晚上沒睡好,一照鏡子發現自己的黑眼圈「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還會出現頭暈、頭脹,耳鳴、目赤,口苦、口乾,小便短赤、大便秘結,整個人的狀態都不是很好,在舌脈方面,卻有舌質紅、舌苔黃,脈弦而數的典型特徵。
那麼,遇到肝鬱化火所致的失眠,該如何是好?中醫辨證很重要,既然是肝鬱化火所致,自然需要清肝瀉火、鎮心安神。可以選用龍膽瀉肝湯作為基礎方。龍膽瀉肝湯由「龍膽草、梔子、黃芩、木通、澤瀉、車前子、柴胡、甘草、當歸、生地」等中藥組成。其中龍膽草、黃芩、梔子主要起到清肝瀉火的作用;而澤瀉、木通、車前子則可以通利小便而清熱;柴胡重在疏肝解鬱,是全方中的點睛之筆;當歸、生地黃養血滋陰,還能柔肝;甘草既能調和諸藥,又能和中益氣。
3.痰熱內擾
有很多失眠患者曾這樣訴苦道,每天都會感到頭重腳輕,而且還頭目暈眩的不得了,這是為何?其實與痰邪有關。古人曾有「無痰不作眩」之說,而在失眠的辨證分型中,就有痰熱內擾這一類型。那麼,痰熱內擾所致的失眠,究竟有什麼特點呢?先從主要症狀來說,睡不著覺自然是排第一的,頭重腳輕、頭暈目眩也自然是主要症狀,另外,還有胸悶、心煩、噁心想吐、噯氣、口苦等症狀,而在舌脈方面,則有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特徵。
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痰熱內擾這種失眠了該怎麼辦?中醫自然是要講究辨證的。對於這種情況,自然是需要清熱化痰、和中安神的。可以用黃連溫膽湯作為代表方劑。黃連溫膽湯由「川黃連、竹茹、枳實、半夏、陳皮、甘草、生薑、茯苓」等中藥組成,其中半夏、陳皮、竹茹主要起到化痰降逆的作用;茯苓則主要起到健脾化痰的妙用;而枳實則能和胃降逆;黃連則重在清心瀉火;而甘草卻可以益脾和胃,可以阻斷脾溼生痰,堪稱全方中「最靚的仔」。
中醫素有「百病多因痰作祟」的說法,所以如果是因為痰熱內擾導致的失眠,尤其要注意杜絕痰邪的生成,以免加重失眠的症狀。
4.胃氣失和
有很多人晚上睡不著覺,有可能是沒吃飽,肚子餓了導致翻來覆去睡不著。但也有脾胃功能不好,導致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中醫有一句古話叫「胃不和則臥不安」,所以在引起失眠的眾多原因中,胃氣失和卻也是十分常見的一種。那麼,胃氣失和所致的失眠,究竟有一些什麼特點呢?
一般來說,胃氣失和所致的失眠,除了睡不著覺之外,還有脘腹脹滿、噯腐吞酸、胸悶、噯氣、噁心嘔吐等臨床表現,偶有大便不爽的情況出現,在舌脈上,常以舌苔膩、脈滑為典型特徵。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究竟該如何辨證調理呢?通常來說,當以和胃化滯、寧心安神為基本治療原則,常以保和丸為代表方劑。
保和丸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麥芽」等中藥組成,其中山楂和神曲可以幫助消化、促進食慾;半夏、陳皮、茯苓則起到了降逆和胃的作用;萊菔子的主要作用是消食導滯;連翹可以散發食滯所致的鬱熱。
人們常說,要抓住一個人的心,就要先抓人一個人的胃,尤其對於胃氣失和所致的失眠來說,吃飽吃好也是很重要的。
綜上所述,以上四種證型是失眠的實證,調理原則也是疏解、清瀉、消導為主,這與虛證失眠的調理原則是截然不同的。中醫調理疾病的奇妙之處就在於,針對每一種疾病都會選擇最恰當的調理方案,而不是千篇一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失眠,都會如此這般,詳細辨證、精準施治。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金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