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中國人的一天是從包子、豆漿、油條等這些富含中國元素的早餐開始的。早上起來,買上幾個包子、來一杯豆漿就能令人投入整個上午的工作中而不感到飢餓。當然,這些隨處可見、稀鬆平常的早餐本來沒什麼特別,但如果肯在這方面下功夫就另當別論了。正所謂「天下難事 ,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若是將一件小事做到極致還是能夠成就一番事業。
這不,就有人在包子、饅頭上下了不小的功夫,最終打造了一個數十億的商業帝國。最近,證監會審核通過了中飲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請,這家主打「巴比饅頭」的公司一旦成功上市,即成為A股市場「饅頭第一股」。不僅如此,中飲股份上市後市值將達到數十億,成就一個「饅頭」王國。
那麼,將饅頭賣到上市的中飲巴比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呢?
1、專注面點領域,從「劉師傅大包」到「巴比饅頭」
中飲巴比的董事長劉會平1977年出生於素有「中國面點之鄉」的安徽省會寧縣江鎮。據說,這個鎮有超過一半的人從事面點行業,分布在全國各地。劉會平初中畢業後於2003年在上海開設一家叫「劉師傅大包」的門店,主要經營以饅頭、包子等面點產品。2004年,劉會平申請註冊了「巴比」商標,開始主做「芭比饅頭」。此後幾年,巴比饅頭越賣越火,中飲巴比也從門店逐漸轉向公司化經營,並一路做大。劉會平也從「劉師傅大包」裡的劉師傅成為了中飲巴比的董事長。

從中飲巴比公開的資料顯示,公司的收入來源主要有食品、包裝物及輔料及加盟商管理費等。其中,食品類的收入佔公司營收的89.08%,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仔細深究就會發現,中飲巴比食品類的產品包括包子、饅頭、粗糧點心、餡料、粥品飲品等。就是這些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普通食材,中飲巴比全國15家直營店、2784家加盟門店每天前來消費的顧客高達上百萬。從股權結構來看,劉會平、丁仕梅夫婦持有公司80.76%的股份,處於絕對控股地位。可見,這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夫妻店」。
2、營收持續上漲,20年間達到近10億
從中飲巴比公布的歷年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來其營收一直處於上漲階段,從2016年的7.2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9.9億元,2019年上半年就達到4.81億元。從「劉師傅大包」的門店到成為年收入達到近10億元的股份公司,劉會平用了近20年時間。此次,公司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62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25%,募集資金9.5億元。尚若成功發行,公司的市值將達到38億元,劉會平夫婦的身價將達到30億元。賣包子能夠賺取30億元的身家,還是令人佩服的!

從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賣包子還是一個不錯的生意。公司近幾年的整體毛利率均維持在30%左右,且直營店的毛利率高達60%。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毛利率分別為28.38%、31.51%、33.34%和 32.56%。豬肉是公司的主要原材料,近幾年豬肉價格的上漲對公司的毛利率影響還是很大。2017年、2018年豬肉價格下跌時,公司的毛利率均呈現上升狀態;到了2019年,豬肉價格開始上漲,公司的毛利率開始出現下滑。

不過,從披露的信息來看,中飲巴比並不差錢,畢竟公司的賣出的饅頭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總不可能吃饅頭不給錢吧。這一點從公司的負債上得以印證。2018年末、2019年中期,公司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都是為零,財務費用在2016年和2017年都未超過百萬,2018和2019年甚至為負數。貨幣資金方面,2019年6月30日,公司帳面上的資金高達4.63億元,由於資金充裕,部分貨幣資金還用於購買理財產品。
3、各項費用比較穩定,均少量增加
作為一家「賣饅頭」的公司,由於產品客戶均較穩定,公司的各項費用支出比較平穩,但總費用隨著營收的增加不斷上漲。相比於其他科技、醫藥等行業,中飲巴比幾乎不需要投入資金進行產品研發,於是2016年至今,公司的研發費用均為超過500萬元,佔營收的比例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由於涉及門店數量眾多,公司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每年都在增加,幅度大概在1000萬-2000萬左右。
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合計數分別為1.12億元、1.34億元、1.65億元、0.86億元,各項費用合計數佔營收的比重大逐年上升,到2019年上半已經達到18%。
4、總結
中飲巴比憑著「巴比饅頭」用近20年的時間從一家門店發展到年營收達10億元的上市公司,不得不讓人敬佩。整體看,我國的中式面點行業較為分散,整個行業大企業太少,全國性品牌也不多,諸如天津狗不理包子、西安小六飲食、杭州新豐小吃等都是地區性品牌,帶有較強的地方性烙印。中飲巴比能夠做到如此,目前看來令人稱讚。當然,後續中飲巴比業績如何,能否繼續保持增長,我們將持續關注!
有趣、有料的財經
「舟洲穿行」與您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