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冠疫情,許多朋友在家自行隔離了幾個月,不是坐著就是躺著,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長時間的休息不僅沒有緩解疲勞,反而讓身體出現了一些不適,比如腰痛和頸痛時有發作,非常影響生活質量。
初期的腰痛和頸痛是由於長期久坐,姿勢不正確引起的,在早期可以通過習慣和姿勢來改變控制;
但很多人忽視了身體發出的這些警告訊號,拖到很嚴重的時候,就非開刀不可了。
如果大家都能夠對於身體給你的訊號有初步了解的話,就能一定程度上的掌握身體狀況,避免把小病拖成大病。
下面就向大家分析一下身體最常見的三種訊號:酸、痛、麻。在不同的情境下,這三個訊號意味著身體的狀態也不太一樣。
「酸」
延遲性肌肉酸痛,即肌肉過度使用導致的疼痛
大家想一想,一個長期不運動的人突然去跑個5千米,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首先大量的無氧運動產生乳酸堆積,會導致雙腿非常酸脹,隨著乳酸的代謝,這種酸脹感會逐漸消失。
之後的幾天,雙腿會有明顯的疼痛感,這時的疼痛感和乳酸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這是由於腿部肌肉纖維出現超微結構的破壞,也就是輕微的撕裂傷,即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隨著機體的自我修復,這樣的酸痛會在幾天後逐漸消失。
「麻」
神經受損產生的麻木感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趴在桌子上午休醒來或者早上起床後,發現雙手麻木感明顯,這是由於手臂內側局部受壓迫過久,導致缺血,神經輕微損傷造成的麻木。
這種麻木感一般不會持續很久,很快就會自然消失。
但如果出現某一個肢體在沒有受壓迫的情況下也出現麻木感,而且長時間無法消失時,就要考慮神經受壓;
比如突出的頸椎間盤壓迫神經根引起的手部麻木,這時候就需要找專科醫生就診了。
「痛」
神經損傷受傷導致的傳導痛
頸痛,腰背痛,都是屬於標題說的這一類。
大家都知道,脊椎神經控制人體的四肢,神經本身是非常敏感的,會對外部的刺激做出反應。
當神經的外膜受壓時,會先出現緊繃感,加重時出現酸感,更重時就會出現痛感,當外膜破裂,壓力直達神經本體時,就會出現麻木感,這其實就是症狀越來越重的表現,需要引起注意。
常見的腰酸背痛大部分都是因為脊椎神經受到刺激造成的。
比如脊柱周圍肌肉因為姿勢不良造成的緊繃(腰肌勞損),小關節紊亂,纖維環破裂髓核脫出造成的神經根受壓(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等。
而正確地區分這些原因就是物理治療師和骨科醫生最基本的工作。
身體的神經像是精密的線路一樣,大腦的信號通過脊椎神經通向四肢,所以當脊椎神經受壓出現問題的時候,會傳導到四肢,產生四肢的酸/痛/麻感。
一旦是這種情況,你對著酸脹的手臂如何的按摩緩解,都無法徹底改善。
真正的源頭還是因為脊椎的神經受到壓迫,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沒有好轉,一定要去接受物理治療師或是醫師的幫助,及時診斷,對症下藥。
以上這些就是面對自己身體的酸痛感時應該有的一個簡單概念,把握好身體狀況,及時應對身體發出的信號,才會有一個元氣滿滿的狀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