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皖北的人口大縣。在實現脫貧摘帽後,縣域經濟如何擺脫路徑依賴,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擺在靈璧縣委縣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題」。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契機,靈璧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前景,將打造新型軸承產業集聚基地作為工業強縣的戰略選擇。
以創新謀發展,靈璧縣緊抓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機遇,將供給側改革與產業創新發展有效銜接,強化政策引領,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集聚優勢產業,補鏈強鏈優鏈,推動靈璧縣軸承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構建新時代縣域發展新格局探索出一條工業強縣新路徑。
育新機謀新篇 立足當前謀長遠
靈璧縣位於淮北平原,北依徐州,南鄰蚌埠,轄區總面積2125平方公裡,轄6鄉13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130萬人,耕地181萬畝。作為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以及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之一,靈璧縣在2018年實現脫貧摘帽後,將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型城鎮化作為靈璧縣工作的戰略目標。
「靈璧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可以說是地下無礦產,地上無資源,工業無基礎,一直以來都是靠種植業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所以我們一直很窮。窮則思變,我們不甘落後,不斷探索靈璧工業發展之路。」靈璧縣委書記劉博夫說。
立足百萬人口大縣的特點,靈璧縣曾經探索過以輕紡服裝作為首位產業發展的路徑,但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總結以往的發展經驗,對標分析判斷,靈璧縣委縣政府對軸承產業的發展前景以及縣域經濟的未來,有了更加科學理性的認識:從發展戰略層面看,軸承被稱作「機械行業的食糧」,市場空間廣闊,以重工業帶動輕工業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從國家的發展戰略來看,要打破目前高端軸承被國外長期壟斷的格局,未來軸承產業的高質量創新發展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在傳統的軸承產業集聚地長三角地區,大量的軸承產業正處於產能升級調整的窗口期。
「抓住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的契機,打造百億級軸承產業基地,對於百萬人口的靈璧縣來說,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劉博夫說,「產業選擇了,要做到什麼樣水平?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通過充分論證,靈璧縣提出了打造「百億級軸承產業基地」的總體發展目標:到2021年底,靈璧縣軸承產業設計產能達到100億元;到2022年底,靈璧縣軸承企業銷售額達100億元;到「十四五」末,靈璧縣軸承產業工業增加值達100億元。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如何在工業強縣的藍圖上實現跨越式突破?以改革促發展,靈璧縣打破路徑依賴,創新體制機制,通過供給側改革補短板、強弱項,擎畫發展新藍圖。
組建軸承產業發展服務中心、搭建科研創新平臺、加快鐵路貨場建設……在高標準做好產業規劃的同時,靈璧縣委縣政府先後出臺《靈璧縣加快軸承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關於加快靈璧縣軸承產業發展的意見》,為軸承產業發展做好頂層設計,瞄準產業鏈高端,完善政策體系,引導軸承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目前,靈璧已建成一期、二期產業園共14.1萬平方米,佔地200畝,其中標準化廠房9棟共計11.5萬平方米,三期軸承研發中心標準化廠房19萬平方米,總投資3.5億元,佔地220畝,目前已完成投資1億元,部分廠房已交付使用。正在謀劃啟動機電產業園四期項目,建設智能化、標準化廠房30萬平方米及相關配套設施。
優環境抓機遇 小軸承聚沙成塔
作為皖北地區的國家級貧困縣,與沿海先發地區相比,靈璧縣存在著產業基礎薄弱、配套設施不完善、發展氛圍不濃厚等「先天不足」。面對新發展格局下的機遇和挑戰,靈璧縣堅定信心,優環境抓機遇,為工業發展掃清障礙。
為全力推動軸承產業加快發展,靈璧縣專門建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召集人的軸承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分析研判形勢和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及時協調解決。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在經濟開發區,具體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
「從我帶頭做起,人人都要為企業發展服務。」在靈璧縣,縣委書記、縣長以身作則,樹立親商優商的濃厚氛圍,堅持企業的事情無小事,企業的小事就是靈璧縣的大事,每個部門都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以最優的營商環境和政府誠信獲得招商企業的口碑和信任。
今年4月初,來自浙江寧波的甬靈達管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來靈璧考察投資環境。面對靈璧縣伸出的橄欖枝,企業負責人裘傑撂下了一句話:「能不能保證9月份提供廠房?如果能,就籤協議。」
要在半年時間內完成土地徵收、項目規劃、建設等工作,聽起來猶如天方夜譚。
「我們需要甬靈達這樣的『鏈長級』企業,有一絲可能我們都不能放過。」劉博夫告訴筆者,辦法總比困難多。各部門分工,沒日沒夜地幹,今年9月份準時將廠房交給了企業。
靈璧縣拿出「刀刃向內」的勇氣,大力轉變政府行政作風,提升服務能力。靈璧縣委組織部牽頭,每季度對靈璧縣涉企單位和重點股室進行考評打分,其中企業家的打分佔比相當重,考評後三名的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在靈璧縣大會上公開檢討,後三名的股室負責人進行免職調整處理。
金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源頭活水。靈璧縣設立軸承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縣財政每年投入5000萬元,專項支持軸承企業融資貸款及擔保業務風險防控,支持、引導全縣軸承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技術改造、品牌創建等工作;把穩定軸承企業資金鍊作為優先支持重點,引導縣內金融機構加大軸承產業貸款投放,創新金融供給。同時,靈璧縣完善縣融資擔保平臺體系,建立資本金補充機制,增強縣擔保公司資金實力和擔保能力,確保擔保資金優先流向軸承產業。
「政府的務實和高效打動了我們。正在安裝調試新設備,明年達產後年產值在3億元左右。」站在嶄新的標準化廠房前,裘傑說,「利用搬遷的機會我們對設備進行自動化升級,接下來要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開拓海外市場,實現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
一花引來百花開。甬靈達管業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後,安泰富軸承、四聯精工、優斯凱等十幾家企業紛至沓來。聚集軸承產業,靈璧持續完善軟、硬體環境,優化軸承產業鏈、供應鏈,積極兌現惠企政策,將支持軸承產業發展的各項措施落實落細。
靈璧縣委縣政府明確將2020年定為「營商環境提升年」,對標國內一流營商環境,大力營造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
「目前園區80%的軸承企業來自長三角,初步形成了上下遊配套的產業鏈條。」靈璧縣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範俊說。
以創新促發展 構建發展新格局
作為中國工業的基礎,當前國內軸承行業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效率效益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針對中低端軸承產能過剩,高端軸承產能不足的行業「痛點」,靈璧縣在園區規劃之初,就確立了高質量發展的產業路徑。瞄準產業鏈高端,靈璧縣系統確立軸承產業技術創新目標、產業人才目標、產品質量目標,堅持以創新促發展,引導軸承產業向高精度、輕量化方向發展,鼓勵軸承製造企業向生產高端產品、特色產品、差異化、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構建發展新格局。
在靈璧縣機械製造特色產業基地,生產建設的熱潮驅散了皖北冬日的蕭瑟。
「高端軸承和晶片一樣,都是中國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三期工地在建的這棟大樓是我們和靈璧縣共建的軸承研發中心。以研發中心為載體,我們將科研成果輸出到靈璧縣進行產業轉化,為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洛陽軸承研究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朱孔敏說。
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靈璧縣積極打造「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聚焦軸承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靈璧依託洛陽軸承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團隊,搭建科研創新中心,建設軸承檢驗檢測平臺。同時,靈璧縣與洛陽軸承研究所達成合作協議,洛陽軸承研究所與靈璧縣10家以上軸承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提供各類技術服務;在3年到4年時間內,協助園區企業申報相關發明專利10項以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並根據企業實際需求,為靈璧縣軸承類企業提供各種形式培訓。
在靈璧縣高級技術職業學校的新校區,寬敞明亮的實訓中心內,十幾臺嶄新的智能軸承加工設備已經安裝到位,據介紹,整個實訓中心的操作環境完全模擬軸承智能工廠,該學校軸承班的學生將在這裡得到當地軸承企業技術骨幹的系統培訓和指導,熟練掌握軸承的技術以及生產流程。
靈璧縣高級技術職業學校副校長朱會文說:「這學期學校專門開設了5個軸承班,我們與合肥工業大學聯合辦學,設立技師學院。通過訂單式培養,為軸承產業做好人才保障。目前學校有在校學生9000人,通過系統的技能學習,這些同學將成為靈璧工業發展的後備人才。」
靈璧縣堅持圍繞產業鏈招商,優先選擇高精尖龍頭企業、鏈長企業和群主企業,通過他們帶動一批具有發展潛質的企業快速崛起,形成一批規模大、市場份額佔有率高、自主研發能力強、智能製造裝備先進、經濟效益好的大型企業。
鼓勵企業採用新工藝研發新產品,支持企業智能改造,暢通高校、科研院所與地方人才及項目合作渠道……靈璧縣拿出「真金白銀」,開足馬力打出政策「組合拳」,為企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全力打響「靈璧軸承」區域品牌。
「一期投資1億元,在靈璧建設智能『無人』工廠,計劃明年下半年投產。」浙江慈谿市安泰富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慶說,「打破國外對高端軸承的壟斷,一直以來是我們的目標。設在德國的研發中心將與靈璧的生產基地形成分工協同,對標國際一流技術,研發生產高端軸承,出口海外。」
據了解,靈璧縣將依託人工智慧、5G 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數位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交易平臺,培育軸承專業市場,開拓海外市場,構建功能配套完備、現代化的軸承產業集群發展體系。到2022年底,靈璧縣軸承銷售額有望達100億元,將帶動5萬名產業工人在家門口就業。(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