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豬危機!正在消失的中華本土豬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財經早餐

作者: 九哥

「兒呀,已經給你準備好了臘肉和香腸啊!」

「媽,真的不用您操勞,這些我們都買得到了」

「超市買不到啦,這是我去山裡人家買的土豬肉。」

每年冬天來臨,這樣的對話就會在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上演。

媽媽灌的香腸,永遠最香;熟悉的土豬肉,永遠神秘。

滅絕

為啥父母要去山裡買土豬肉?因為中華本土豬幾乎滅絕了。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人口的增長急需更多的豬肉供應。中國開啟了一輪轟轟烈烈的生豬「雜交改良」運動,各地方品種的血緣和群體系譜變得種類繁多。雖然國產種豬的基因和血緣變得混雜,但這次改良推動力生豬家庭化養殖且基本保留了國產種豬的肉質與口味特點。

而80年代以後,豬肉的需求快速爆發,國產種豬生長慢、出肉率低等特點完全滿足不了居民需求。從國外引進種豬緩慢開啟,本土豬與進口豬的博弈正式拉開。

英國的大白豬、丹麥的長白豬和美國的杜洛克豬組成的「杜長大」,以料肉比高、廋肉比高、養殖周期短等特點,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中國。

縱橫華夏近萬年的本土豬,在強大的洋種豬面前,潰不成軍。數據顯示,30年前本土豬佔據市場90%以上,而十年前僅剩下2%。

2008年農業部的調查數據顯示,橫涇豬等8個地方豬種已找不到了,深縣豬、項城豬等4個品種已確定滅絕,85%左右地方豬種的群體數量呈下降趨勢,31個品種處於瀕危和瀕臨滅絕狀態。

中國近萬年的養豬歷史,數不盡的美食,從東坡肉到回鍋肉,從糖醋排骨到紅燒豬蹄,再也難以找到最合適的豬肉了,很多人再也尋不回兒時的肉香了。

引種

引進外國種豬補充本土豬的空白,這項舉措已經從最開始的主動出擊轉變為形勢所迫。

今年3月25日,一架由法國飛來的波音747-400飛機緩緩降落在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受到近百人的列隊歡迎。然而飛機上的賓客既不是達官顯貴,也不是珍奇異寶,而是500頭法國進口種豬。

類似的新聞近來非常多,比如9月1日從丹麥進口的1040頭種豬抵達成都雙流機場;11月8日和9日,兩架滿載2000頭法國原種豬的專機抵達昆明機場。

結合目前引進的數據和主要養殖企業的規劃,今年將從國外引進種豬超過22000頭,創歷史新高,後續幾年可能還會繼續創新高。

多方面原因造成現在的困局。

  第一,國外種豬經過多年培育,其養殖成本、生長速度、出欄周期、產仔率等對國內目前的種豬群體形成碾壓,其後代更適合商品化養殖。  第二,種豬培育技術高、成本高、周期長。相比商品豬養殖而言,培育已經支離破碎的本土種豬,在成本投入和經濟效益上都相差甚遠。  第三,非洲豬瘟疫情在國內肆虐後,為了儘快補充能繁母豬的缺口,很多養殖場將三元豬作為種豬。這樣的現狀雖提升了短期產能,但三元豬繁育能力的缺陷將很快造成行業新的母豬缺口。  可以預見,未來很多年國內種豬需求仍舊龐大,短期內難以拜託海外進口種豬的依賴。

復興

引進種豬優勢突出,而且種豬出口國也非常樂意向中國出口種豬,國內養殖場只需要做好商品代生豬的養殖,生豬的養殖鏈似乎是多方共贏的存在。

但如果告訴你幾個數據,背後的擔憂不寒而慄。

  2018年中國豬肉消耗量約5600萬噸,佔全球豬肉消費量的50%;  按照每年7億頭商品豬的需求量來算,中國需要父母代豬3690萬頭,祖代豬約200萬頭,曾祖代約28萬頭;  今年多家養殖企業海外進口的種豬,單只成本達到3萬元,加上運輸、防疫等費用,甚至超過4萬元,而且海外廠商一般不會將最好的種豬賣給我們;  即使國外最優秀的種豬,在繁殖到第4代就會出現性能退化、疾病多發,繁殖6-8代之後就失去了繁衍價值,養豬企業長期處於「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循環中。  需求量大、國內緊缺、進口單價高、需要持續進口,一系列數據背後都反映出國產種豬的崛起迫在眉睫。

除了種豬之外,我國的雞鴨牛羊等主要畜禽的種苗都長期依賴海外進口。

還好,近年來各級政府及大型養殖企業都認識到了事態的嚴峻性。各類生豬遺傳改良計劃和育種補貼計劃陸續出臺,今年9月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甚至喊出「養種豬就是做豬的晶片」。

過去業內一直信仰的「買船比造船好,租船比買船好」正在發生改變,本土種豬的復興正在走來。

捷徑

作為有幾千年養殖經驗的中國來說,生豬育種定不會是難事。歐美種豬大國,現在種豬繁育的基因來自於幾百年前從中國的引種,只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家走在了前列並搶佔了市場。

過去幾十年為了滿足國人的嘴巴,在育種上走了捷徑。事後幡然醒悟,一切都得沉下心一步一步追上去。

養豬場養豬沒有捷徑可走,我們每個人吃紅燒肉的幸福生活何嘗不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我國養殖的豬多是外國引入的豬種,以前的農村土豬淘汰了麼?
    這是一種從國外引入我國的豬種,適合規模化養殖,生長快,瘦肉率高,利潤大。 而以前,那種本土的土豬已經非常少了。有人說,是土豬不適應當下的市場環境,養殖周期太長,養殖成本太高,已經可以宣布淘汰掉了。
  • 當最後一頭皖北豬,從地球消失
    皖北豬、定遠豬、霍壽黑豬、圩豬、安慶六白豬、樅陽黑豬、皖南黑豬和皖南花豬,便是安徽8個主要土豬門派。 「洋豬」來了! 土豬為什麼好吃? 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專家王俊生研究豬多年。
  • 當最後一頭皖北豬,從地球消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省委機關養豬場 「華北豬」入皖對你來說,土豬都一樣,只要香就好。但土豬與土豬千差萬別,也有門派。作為尊重,在享受土豬肉的同時,了解它們的家族傳承,很有必要。定遠豬霍壽黑豬又稱伊比利亞豬,腿粗壯而精實,切出來的片帶著美麗的大理石紋路,非常香,做火腿可以媲美西班牙「土豬」。它特別適應大別山的山地環境。
  • 中國「豬圈危機」四起 定縣豬、窄勒黑豬等已滅絕
    有的地方豬種,甚至「已找不到公豬」。巴馬香豬、江口蘿蔔豬、官莊花豬等豬種曾經陷入瀕危狀態。定縣豬、龍遊烏豬和窄勒黑豬等已經滅絕。換句話說,這些豬一不小心就要變成珍稀動物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從事豬遺傳育種研究的王立賢2014年就提出「中國本土豬種選育刻不容緩」。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陳清明甚至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警告,「豬種的滅絕同樣是一場生態災難」。
  • 比晶片更難搞的是豬晶片斷供危機,中國土豬快被洋豬滅絕了!
    而今,中國豬種危機正在逼近我們,這絕不是聳人聽聞。在今年的亞布力論壇上,中國前首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表示:種豬像晶片一樣嚴重依靠進口,這種格局必須要改變,必須自己解決「豬晶片」。中國雖是世界上第一養豬大國、第一大豬肉消費國(佔全球50%),也是豬種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
  • 老編點評|最後一頭皖北豬從地球消失後,你想到了什麼
    但同樣是種群瀕臨滅絕的皖白豬,因為非野生動物,是享受不到大熊貓、揚子鱷這些野生動物一樣的庇護的。在陪伴人類千年以後,最後一頭純種皖北豬最終在最近20年內告別地球。一個野生,一個非野生,結局截然不一樣。皖北豬的結局不能改變,但仍令我們意外,更警醒我們,其他中國本土豬種群危機絕不能再掉以輕心。據媒體報導,比熊貓還稀有的四川成化豬,早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存欄量就已經只有6萬頭了,到了2013年,成華豬的存欄量僅僅只有百頭,這個數量比中國國寶大熊貓還要稀少。
  • 人稱「西部土豬王」!他用12年時間,將土豬生意做到20億元
    人稱「西部土豬王」!他用12年時間,將土豬生意做到20億元 2020-09-30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農村裡面養土豬好,還是飼料豬好,養豬人如何選擇?
    養土豬的適合人群:適合放養三五頭那種,補貼家用,也不吃飼料,過年就殺了吃肉,人們都喜歡吃價格也比較好;有很好的散養條件,比如大山裡面,放養豬,飼料成本會很低,土豬的耐粗飼料更好,所以適合散養土豬;第三種就是有好的銷路,可以專門賣土豬肉,有很好的品牌,豬肉價格上的去,那就可以規模化養土豬了,這條路很難,但是真的養好了賣好了競爭反而小了;總體來說土豬單頭豬利潤更高
  • 江蘇太湖豬一種已絕跡 醬排骨等悄然「換料」
    他介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做揚州獅子頭,用的都是本地豬肉,例如太湖豬、蘇北黑豬、泰興小冬豬等等。這些土豬的肉質細嫩,肥肉多。  揚州獅子頭,包括清燉和紅燒兩種,不同種類肥瘦肉比例也不同。拿最有名的清燉獅子頭來說,於學榮習慣在秋冬時節,肥瘦肉比例為6比4,到了夏季,為免油膩,可以調整成5比5。別看肥肉比例這麼高,可吃起來卻鮮美得很,「肥肉不多怎麼嫩得起來?」
  • 狸花貓,田園犬,大黑豬,這些最後都去哪了?
    在中國有一些非常古老的品種,像狸花貓,田園犬,還有中國的本土豬,這都是中國特色的物種,他們跟隨著中國的老祖先生活了很長的歷史,但是隨著接待一些西方的品種的引入,這些古老的物種開始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 副業成「富業」,土豬變「金豬」
    9月23日,記者在位於盤石鎮盤石村龍玉高建的生豬代養場見到,他的妻子田妹芝正在給圈中的300多頭豬投放飼料,清掃圈舍。 「這個300頭規模的生豬代養場,有我妻子一個人就足夠了。」龍玉高說,因此今年他拉親戚入夥,投資100多萬元,正在建一個2400頭規模的養殖場,預計10月份就能建成投產。
  • 購買豬肉時,如何區分土豬和飼料豬,記住這五點,不怕再買錯豬肉
    購買豬肉時,如何區分土豬和飼料豬,記住這五點,不怕再買錯豬肉我們都知道,大多數時候,豬肉的味道是其他肉類無法替代的,而且豬身上有許多可食部分,每個地方都有一個特殊的美味和經典的吃法,這對於其他肉類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即使豬肉的價格非常昂貴,我們在烹飪時也會經常使用豬肉
  • 中國土豬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不過這些成華豬還生長在保種體系裡,並沒有進入市場流通。不只是成華豬,我國各地方豬種都或多或少面臨走向「稀有動物」的困境。根據2008年全國第二次家畜禽遺傳資源調查顯示,中國特有的88種地方豬種裡,有85%左右存欄數量急劇下降,其中31個品種處於瀕危狀態和瀕臨滅絕。那我們日常餐桌上的豬是什麼品種?引進品種。
  • 中國哪個黑豬品種最好——閻溝黑土豬
    中國本土黑豬的市場在經過長白豬市場很長一段時間的衝擊之後,終於迎來了一個上升期,因為有越來越多人的人明白。健康比錢更重要!最近看到好多飼養員再問,哪個品種的黑豬最好。其實中國本土黑豬有十大品種!分別是:萊蕪黑豬、皖北黑豬、雅南黑豬、贛東黑豬、八眉豬、藏豬、裡岔黑豬、香豬、河北黑豬、徒河黑豬。這十種土豬,都在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了。但是他們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所以今天我推薦的是中國黑豬的新品種——閻溝黑土豬。
  • 全世界的豬都全了
    中國「四大名豬」之一,有「中華熊貓豬」的美譽,被農業部列入《國家級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 據說是這種豬的腳非常短小,個體不大,重量輕,養一年也只有百來斤,嘴尖且長,平時用嘴拱土覓食,嘴不離土,黎家人就認為它的嘴也是一隻腳,故稱「「五腳豬」」。
  • 壹號土豬、精氣神、徒河黑豬……這些高價豬肉的銷售優勢是什麼?
    近幾年除了我們熟知的網易味央,精氣神、徒河黑豬、壹號土豬、湘村黑豬、膳博士等市場上的主流豬肉品牌也廣受好評。大家喜歡這些品牌的原因,除了大品牌的自身有保障,更多注重的是豬肉的口感和安全性。接下來小編就帶您走近市場上幾個美譽度高的豬肉品牌,一起探索下他們深受喜愛的原因。
  • 13歲的「豬堅強」:周期與輪迴
    被宰殺成為最常見的歸屬,因而世人常說「人怕出名豬怕壯」。而「豬堅強」是又出名、還很壯。在2007年底,正是四川人殺年豬、灌香腸的好時節,「豬堅強」的體重就達到了完美的100公斤左右。後面能看到2008年的太陽,也許說明了「豬堅強」非凡的命運。
  • 為什麼現在的豬肉越來越難吃了,因為純種中華土豬,已經瀕臨滅絕
    現在豬肉難吃的原因,追根究底竟是因為中華本土豬幾乎都滅絕了。1994年前,中國本土豬還佔據著市場90%以上的份額,結果到了2007年,本土豬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下滑到了2%,90種地方豬,已經有30多種瀕危,或瀕臨滅絕,這些瀕臨滅絕的豬裡有很多都是全國百姓生活裡必不可缺的,就比如杭邦名菜"東坡肉「要用的地道食材就是浙江本地的豬《兩頭烏》去做,結果這種豬很久一段時間裡,規模都在一萬頭以下,由於數量實在稀少,硬是被稱呼為」熊貓豬
  • 餐桌上闖入一頭半草半糧豬 所有人放心的拿起了筷子
    「其實不是豬肉不好吃了,而是我們現在吃的豬和以前的豬不一樣了。」生豬飼養品牌「半草半糧」的專家道出了其中奧秘。說起「半草半糧」,還真是當今生豬行業的一個傳奇品牌。在人人都全力追求KPI,選擇快節奏的飼料豬路線時,「半草半糧」的團隊潛下心來,用50%草+50%糧的飼養模式,選取100%基因的中華土豬,餵出健康純正好豬肉。
  • 來自香格裡拉的藏香豬,真的比一般豬要好嗎?
    七圓介紹,藏香豬是我國唯一放牧型豬種,它的生長周期很長,平時食用核桃、板慄等山珍以及蟲草等名貴藥材,喝無汙染的雪山融化泉水,而且喜歡奔跑,肉質緊實,兩年才能長到100斤。所以,藏香豬的最短出欄期也需要18個月。與那些藏香豬一起放養的,還有土雞和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