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魚海棠》上映很久了,我最近又翻出來看了一遍,看完之後依然是覺得,這部電影是有一定的隱喻,但也確實是被部分人過度解讀了。
影片講的是,在幾十億年前,居住在「神之圍樓」裡的一個名叫椿的女孩,在成年禮那天,變成紅色海豚到人間巡禮,但不幸被魚網纏住,一個人類男孩為救她而死去。椿出於愧疚,歷經種種困難與阻礙,幫這個人類男孩復活,並最終和男孩子一起回到人間。
表面上,這是一個看似很美的童話故事,實際上只是一部劇情老套的愛情偶像劇。女主角與男二號在一個與世無爭的世界一起長大,男二號對女主角是溫柔體貼無悔付出,但是女主角只當他是哥哥。突然有一天,男一號無意中從外界闖入,瞬間俘獲了女主角的心。無怨無悔的男二號,雖然得不到女主角的愛,但仍然不離不棄,以性命為代價,幫助女主角尋找愛情。
如果它是一部現代愛情劇,那就沒什麼好解讀的,但是,它是一部包裹著神話外殼的童話,我們就需要撥開這層外殼,才能看到裡面更深的內涵。從這層意義上來講,《大魚海棠》還是有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的。
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椿在重新定位自己的世界觀。在椿成年之前,她媽媽給她灌輸的世界觀是,人間非常危險,不要留戀人間,也不要與任何人類有接觸。然而,在椿成年禮的那幾天,她來到人間,發現人間的情況跟媽媽描述的不一樣,她原本的世界觀動搖了。
接著,她在拯救鯤的過程中,一起歷經了種種磨難,則是修正原本世界觀,樹立新世界觀的過程;最終,她和鯤來到人間,則象徵著她終於獲得了全新的世界觀。
這個問題,有被人過度解讀過,他們說,其實是因為湫和鯤之前是同性戀人。但是,我覺得,湫的行為,更像是他的性格使然,他是那種,為了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會不顧一切地去完成的人。
其實,椿和鯤是同一類人,這也許也是湫不顧一切幫助椿的另一個原因。湫為了保護椿,偷偷幫她養著鯤,後面還偷了龍王面具打開了通向人間的大門。而椿呢,她何嘗不是這樣的人?椿為了報答鯤的救命之恩,不惜用一半的壽命復活鯤,為了讓鯤回到人間,不惜和整個村子對抗。
這個問題,其實是以父母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美其名曰,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父母認為自己比較有經驗,孩子比較稚嫩,容易被人騙,所以父母對孩子的不尋常選擇,從來都是持否定態度。
在《大魚海棠》裡,村裡的人對椿的期望就是讓椿練好海棠的力量,以後接她媽媽的班管理海棠花。但是,椿卻有了自己另外的想法,她不想接媽媽的班,她只想幫助鯤復活。於是,矛盾就這麼產生了,父母為孩子找了個鐵飯碗,孩子為了一個不知所謂的愛情,放棄了這個工作。
但是,影片的後半段,經歷了一場災難後,椿終於還是成長了,她終於明白,不能順從內心任意妄為,一意孤行終將付出意想不到代價。所以,她犧牲了自己,換回了村子的平安。椿的死,告訴我們,長大了的我們,應該主動承擔起一個成年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和義務。
如果影片在這裡就結束了,那麼它就將只是一部再普通不過的說教片。好在,影片的末尾,湫幫助椿和鯤復活了,自己也當上了神婆的接班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不少人。從一個少年成長為一個大人,需要經過無數的痛苦和掙扎,如果一味地妥協,只能一直深埋海底,如果你敢拼敢闖,也許會有一片不一樣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