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帶著好奇心看這部影片,心想著會和千與千尋一樣的奇幻的神秘。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得到了視覺上心靈上很大的收穫,不管是畫面還是故事情節都非常細膩非常精彩。在我看來這部片就是描述一個人的成長必經之路,我們要經歷各種不同的磨難,其中也有愛的給予和付出,讓我們正確地認識成長。
影片一開始是老婆婆訴說著故事,然後又說,他們屬於神也不是人,是其他人,每個人一開始是條魚,每個人的靈魂是一條大魚!故事的人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圍樓裡,女主是一個叫椿的女孩,十六歲這天要行成人禮,這成人禮怎麼行呢?海天之門,開!大家變成紅色的魚,在外面遊,結果椿被一張大網扯住了,來了扎了一個辮子少年鯤,用力扯開網救了椿,但是少年卻因而犧牲了生命,還被椿帶回了圍樓,椿還用自己一半的生命換鯤的命。
正如靈婆說的,年輕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像我們這些老東西能多活一天是一天。鯤的答案是,如果自己都活著不開心,那生命又有什麼意義?所以他心甘情願地去保護椿,即使椿給他發了好人卡,「你對我就像大哥哥一樣好」。只是,我愛你,你若不愛我,那又何妨?愛是希望,不是交易。「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不妨膽子大一點吧。湫與椿在送鯤去人間的前一天相背而臥,在生死離別前,他終於說出埋在心中的遺憾,「好後悔昨天沒能抱著你!」
然而,天空中下起鹹的雨滴,海水倒灌,整個家族沒了,親人和族人都死了。椿在那一刻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決然的跳下鳳凰奶奶的翅膀和爺爺化作的海棠樹融為了一體,成一棵大海棠,擎天補漏。
由此而知,成長的是需要自己慢慢去品嘗的,年少的我們,也曾有過叛逆,如果長輩們的經驗之談真能照搬,那麼也便不存在有青春。電影最後,少年鯤回到人間復活了,椿也在海邊牽手少年,但化為風雨的湫成為靈婆婆的接班人。只是離開熒幕,現實終究還是無情。
熒幕前的我一直在哭,為他們的情義,一邊是愛情,一邊是友情,最終友情成全了一份愛情。當愛情在這裡,又怕它留在這裡,一份友誼因愛而愛,我的心跟著他們生死之愛也一直在流淚,看到湫跟對椿流的淚,能愛一個人是美好的,只要都是真誠美好的愛,都是幸福的。我看到了人的心靈最美好最純淨的那一面,雖然愛的勇敢個執著有時會帶來意外的傷害,但是美好的初衷與希望並沒有錯,這不是一定要得到或者有結果的愛,而是有太多美好的心靈願意為了愛而去成全,我相信乾淨純潔的靈魂一定會得到最後的成全。
我覺得電影要表達就是這個,像童話般為愛獻身的決心,再說了人家椿也不一定對鯤是愛情吧,她是覺得那是欠了他的,要還清。好多人都在噴椿為了自己的愛把全村人的房子毀了,家園沒了什麼的,我都不知道是我入戲太深還是他們入戲太深,女主必須是這個路線的啊,不然何來這個故事,就是要她在最後幡然悔悟原來生死有命,不能逆天而為啊!如果不鬧這一出,女主怎會明白最後的這個道理。說什麼房子毀了,怎麼那些人那麼心痛,我只有在小時候才會在看電視劇的時候電視裡一大箱子的錢被燒毀了我會心痛啊,因為我當真啊,房子毀了。
我覺得很多人是吹毛求疵了,電影要突出的是關於成長的奧義,而不是什麼碰到因救自己而死的男二無動於衷繼續做著自己的事按照父母的期許活下去按部就班吧,如果照他們所說的,椿就做個無感情波瀾的海棠花接班人就好了,就沒這個故事了。當然電影裡可能是要表現對椿族人的批判, 當然椿爺爺奶奶不算其中,靈婆在下雨開始時說過, 這個世界太多的髒東西了 ,我想到的是聖經裡上帝出於對人類行為的失望,降世大雨只告訴了諾亞是為了清洗大陸, 大魚裡面, 椿的性命為鯤所救 ,但不知為啥椿沒告訴族人, 靈婆的思想是一切行為都要付出代價, 椿在人間被鯤所救, 於是希望能夠救鯤 ,族人由於不知道這事還是出於對未知的恐懼, 執意攻擊鯤 ,且族人因椿堅持救鯤而將其趕出家族時, 天上立刻出現了更大的雨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