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高空數十年,各國束手無策,軍界聞之色變的B-2隱身「幽靈」轟炸機到底有多強?
B-2戰機的隱身功能,並不是字面意思那麼簡單,它指的是一種可偵測性低,能夠讓戰機在雷達的偵測中消失,達到安全突破對方嚴密防空系統的新型防偵測能力,而具有先進科技、資金雄厚的美國所研發的B-2幽靈轟炸機,就具備了最全面、最完善的隱身性能以及作戰性能。
20世紀70年代的冷戰時期,美國為了突破蘇聯在中遠程防空飛彈和高空高速國土防空攔截機加持下的嚴密防空網,提出了一種新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需求:不僅要擁有強大的轟炸能力又要兼顧隱身性能,而且能夠躲過蘇聯對空雷達的偵測網,達到潛入敵方縱深並以80%成功率完成指派任務的目標,為此,美軍便將隱身技術的應用列入了實際議事日程,即「軍刀穿透者」計劃!
此後,F-117隱身戰機正式進入生產,美國各機構也開始接受「隱身轟炸機」這一概念,並於1977年正式批准了空軍提出的研製隱身轟炸機的申請報告。1978年,卡特政府秘密授權啟動隱身轟炸機項目,並將產品命名為「先進技術轟炸機ATB」,這便是今天鼎鼎有名的B-2轟炸機的「乳名」。
1980年,美空軍就研製隱身轟炸機的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最終諾斯羅普公司成功競標並籤訂了6架試飛用機和兩架靜態測試機的初始合同,外加127架生產型轟炸機的意向訂貨,此後該公司便與波音、LTV合作,開始了編號為B-2的隱身轟炸機的開發製造。
B-2隱身轟炸機的機身形狀為一個類似飛來骨的大尺寸飛翼,沒有垂尾和方向舵,平面輪廓由12根互相平行的直線組成;中央機身的深度在容納座艙、可彈艙的同時又把長度儘量做了縮短,以避免在高亞音速時產生過多的阻力;在動力裝置方面,B-2使用了4臺GE F118-110非加力渦扇發動機,可以使用更小的進氣和排氣系統。
B-2的機載裝備中最亮眼的莫過於AN/APQ-181相控陣雷達,它不需要外加旋轉或搖擺式天線,只需要通過信號正位的改變和組合,即可對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進行掃描,而且該雷達工作頻率旁波瓣小,抗電子幹擾能力更強;在武器裝備上,B-2配置了兩個帶有旋轉掛架的武器艙,能夠攜帶16枚AGM-129型先進巡航飛彈以及各類聯合直接攻擊武器。
在經過數年大大小小數次更改後,B-2的設計終於定型,但在1988年4月美國公布B-2設計手繪圖及11月展示了編號為AV-1的原型機後,B-2卻再次被投入修改,原因是經過美軍多次試飛實驗與嚴苛檢測,發現B-2的原型機依舊不能符合服役標準,於是,B-2在此後的5年中又經歷了不斷的重新設計與修改,最終,在1993年12月17日,美國空軍推出了史上第一架能夠滿足出任需求的B-2「幽靈」隱身轟炸機。
在正式服役實戰之後,B-2「幽靈」轟炸機立刻名聲大噪,在各種飛行任務中「平步青雲」,宛若」幽靈「一般,橫行戰場如入無人之境。但由於B-2隱身轟炸機的製造成本高,所需資金巨大,所以,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軍,一共也只要求製造生產了21架。時至今日,在經過不斷改進升級後的B-2各方面性能已經更加完善,也更加適用於現代化戰鬥,可見,這個人類航空史上的黑科技,已然成為美國空軍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