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人皆知,戰略轟炸機不只是一個軍事武器,還展現了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國家對於軍事的趨向性規劃布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略轟炸機呈現出「爭奇鬥豔」的狀態,每個戰國,為提高本國戰鬥力並取得勝利,都積極開展戰略轟炸機的研究製作,以極具破壞性的軍事武器震懾他國,從而提升本國在國際戰事中的地位。由於二戰的漸漸推進,各國局勢也發生了變化,且戰事逐漸弱化,一些國家對自身國情及戰略定位進行考量後,對戰略轟炸機的研究建造也就停滯了。如果想讓國家軍事實力達到「全球力量,全球到達」極具破壞性及威懾力的戰略轟炸機怎可缺少。
由於轟炸機的設計製造比較難,且製造成本也是比較高的,全世界範圍內正在使用的戰略轟炸機也僅僅只有七款,分別是美國的b-52型、b-1型和b-2型,俄羅斯的圖-160型、圖-95型、圖-22型,以及我國的轟-6k。其中,最具威懾力的當屬美國的b-2幽靈。因為它是全球首款先進程度最高的隱身戰略轟炸機,它的誕生便意味著國際軍事又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它利用隱身部位塗層兩面反射的雷達波幹涉敵方雷達,從而躲過敵方檢測,並在敵方毫無防備之際進行突襲攻擊。科索沃戰爭是它第一次實際參與到戰鬥中的戰爭,其隱身性能及破壞能力給世界各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個科索沃戰爭中,b-2型轟炸機的出動量是極少的,只佔美國戰機出動量的1%,但給它配備的彈藥卻不少,佔全部投彈量的11%。當時,b-2戰略轟炸機自美國出發,直入巴爾幹半島中部,投下多枚彈藥對科索沃造成慘烈破壞後,再返航回國。在科索沃戰爭中b-2所凸顯出的長滯空長航時能力及軍事反應能力,到如今仍居世界首位。直至今日,美國依然不放棄對它的研製及升級,以保證它使美國在國際軍事戰略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美國的代表性軍事武器裝備之一,給予了美軍極強的軍事自信,也為全世界的戰略轟炸機提供了一個榜樣。
b-2轟炸機所具有的超強隱身能力,讓其他各國都無法對它監測到一點點蛛絲馬跡的原因,在於運用多方面的科學技術結合預防雷達波的反射。其特殊的複合材料是進行機體隱身設計的一大要素,材料本身就具有吸收部分雷達信號的特性。複合材料在機體外殼進行貼合及縫隙銜接時,拒絕採用外物進行連接壓縫,而是選擇了高壓壓鑄,此方法雖耗時耗力,但能夠使其連接處更加緊密,有效保障其隱身性能的使用,在作戰時不會輕易因為外力導致「隱身衣」掉落而洩露位置。 b-2轟炸機的「隱身衣」所運用的是目前最先進的塗層,其成分更是作為國家高度機密,每過七年都會組織專業人士對其進行塗層的維護,以確保使用時隱身性的穩定。由於塗料的開發及維護的費用都非常高,且製作技術和塗層技術都比較複雜耗時,讓很多國家都對此產品望而卻步。
b-2轟炸機的後端設計發生了改變,去除了後機身,與傳統戰機不同,去除尾翼,使得機身與機翼融合成為一個整體,機翼內藏著發動機艙和起落架,猶如一隻飛行的蝙蝠,其機身表面的非常光滑的。當敵方的雷達波到達b-2轟炸機機身上時,可被完美折射,敵方將不會收到任何位置信息。彈倉和起落架獨特的鋸齒邊緣設計,保證轟炸機在啟動飛行時,對整個轟炸機的隱身設計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它的進氣道和尾噴口也被隱藏在脊背上,並且採用「背負式鋸齒型並列雙發大s彎」設計,緩解雷達波照射壓力,確保發動機葉片不被敵方雷達照射到,從而增強其隱身性。其進氣口前端附有一個鋸齒狀進氣口,具有去除湍流的邊界層空氣的作用,預防湍流空氣進入發動力,從而避免雷達電波的散射。而邊界層氣流再與尾噴口排出的氣流進行混合,可以降低排氣溫度,減少紅外輻射。b-2轟炸機的飛翼後緣設計了9塊極具吸引力的大型操縱翼面。控制偏航的翼面當屬最外側的兩塊開裂式翼面,被稱為「減速板-方向舵」,被稱為「海狸尾」的最後一整塊翼面可移動控制板的方向,主要是為了防止低空飛行時垂直陣風引起的顛簸。負責飛行狀態的為剩下的六塊副翼。
為了讓b-2更有用,適應性更強,b-2轟炸機的設計中,集中了美國最先進的航空電子系統。美國b-2轟炸機的導航系統就採用了雙導航設備,除了慣性測量單元,還用了帶穩定基座的光電望遠鏡系統nas-26。nas-26可在陰天鎖定預先選定的星星,主要是利用跟蹤天體,在確定自身位置的前提下,進行導航。而採用這種模式進行導航,在以強電磁幹擾為主要作戰形式的導航戰中,nas-26天然抗電磁幹擾,可雖然它抗電磁幹擾,但在精度上有缺陷,在這種情況下,和慣性導航相互配合,天文導航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就可以很好互補了,雙導航系統不僅能提供準確導航給b-2戰略轟炸機,在作戰過程中,又可以抵抗強電磁幹擾,精度差的問題也被慣性導航解決了。加之,b-2戰略轟炸機同時配備了gps輔助瞄準系統,可以做到及時精準的定位,並放大目標四倍,增加精確度。
b-2搭載的是佔據美國國防部採購預算約1/3的訂貨的,控制世界雷達市場40%的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預警接收器,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防禦性輔助系統和深受業內推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n / apr-50防禦性管理系統(dms)。美國雷神公司特別針對它隱蔽的這一個特性專門為它研發了an / apq-181低可觀測性的打擊雷達,它是一種具有地形跟隨迴避系統的多功能雷達,與其他雷達不一樣的是,它的主要功能是獲取飛行前方精確的地形數據,保證在最低在200英尺的低空下,仍可不改變飛行器與地面的相對高度進行飛行,對地形阻礙及敵方探測進行預警規避,極大的提升了生存能力。an / apq-181特別採用了兩個單獨的雷達組的形式組成,一個單獨的雷達組又由五個線路都可以自由更換的單元組成,在實戰中,如果有需要只需變更信號的陣位,再重新組裝就可以達到把探測範圍擴大到全方位的目的。為了適應隱身的要求特別的用了低rcs無源esa天線,並且它的輻射信號低於對方電子情報接收機的檢測門限,同時仍能在作用距離內發現目標的高級lpi(低截獲概率)功能。我們的一些看官對lpl是什麼可能沒有什麼概念,用通俗的話來說呢,就像是我看到了百米開外的它,它卻只能看到80米的距離。不僅如此,它可以識別周邊的環境並幫您作出路線規劃,讓b-2轟炸機多次轉危為安。這種具有多方用途的高科技雷達,讓b-2戰略轟炸機在實際的作戰環境中,真正做到了來無影去無蹤,給敵人極大的威懾力。
20世紀特別是到了21世紀,在領導層戰略方針的正確引領之下變化日新月異的中國大環境裡,中國無論是這些年來憑藉優越的社會制度發展起來的社會經濟成果還是就日益增長的科研實力而言,都具有成為一個各個領域遠超其他國家的超級大國的可能。對於像b-2這種,對國家的科研技術,外形設計理念,經濟承受能力等考驗都極其高的戰略轟炸機來說,中國也走在高性能產品研發的路上了,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後來居上永遠是我們的做事風格,中國製造出領先世界的,極具技術含量的高精尖產品可能會需要些許時日,但它一定是在不遠的將來,加油,偉大的中國人民!
b2幽靈戰略轟炸機對於想要完成多種作戰任務的空軍來說至關重要,是美國用來執行戰略任務最具威懾力的一款轟炸機。「幽靈」二字代表了它有著世界領先的隱身能力,戰略體現出了這個國家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這兩樣都是以強大的國力和發達領先的科研技術為基礎的,雖說這樣大興軍隊建設、武器研發並不一定能為國家獲得最多的利益,但對於任何一個想在國際博弈中更佔優勢的國家來說,有著強大威懾力的戰略型武器會讓本國在國際上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