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靜育兒記
導語: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心肝,他們的一舉一動往往都會揪動著我們家長的心。為了給孩子美好的生活,我們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從不抱怨一聲。但時常我們卻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環境,亦或者我們做父母的是否給孩子做個很好的榜樣。
悅悅今年12歲了,就讀初一,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但悅悅的性格卻與同齡孩子有著巨大的差異。她的性格及其的傲慢且叛逆,一般情況下與她來往的夥伴或者同學們,都躲她躲的遠遠的。
由於悅悅是寄宿生,每天一聽到放學鈴聲,所以那些寄宿的學生們便一擁而出的奔向食堂去買飯。這時同學們都在陸續的排好隊,等待著飯堂阿姨一個接一個打飯,突然之間悅悅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一下子衝到了飯堂窗口的第一位。其他的同學們自然不樂意,爭先恐後的數落著悅悅不排隊插隊等等。悅悅卻不以為然,瓢都不瓢他們一眼,大聲一吼:「老娘就插隊了,咋滴啦?」隨後沒有一個人再多說一句話,經過這件事之後同學們一致認為其「沒教養。」
還有一次在班裡,由於老師臨時有事讓學生們自習,班長坐在講桌上維持著課堂秩序。突然從角落傳來竊竊私語,班長下意識的拍了拍桌子;隨後沒過幾分鐘又開始嘰嘰喳喳的說起來,班長斥責了幾句;結果坐在角落的悅悅坐不住了,突然一拍桌子說道:「班長你就很牛了嘛,吼什麼吼!」事後班長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等到老師找她談話時悅悅還不以為然,不知悔改。然後老師要求其請家長來學校,悅悅隨口說了一句「死了。」
奶奶來到學校後道明其原因後,老師卻沉默了。悅悅的爸爸與媽媽在悅悅五歲的時候便離婚了,小時候是在父母的爭吵與打罵之中漸漸長大的。因為不和,媽媽便離家出走了,爸爸也長年待在外地,幾年不回來一次,所以悅悅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眼前的這個小姑娘雖然人前給人很強勢的感覺,但內心卻及其的脆弱不堪。
父母離婚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該怎麼做?
一:在孩子面前不要爭吵打罵。離婚本來就很傷害孩子,而又在孩子面前爭吵,會進一步的刺激到孩子的心理,給孩子產生不良甚至扭曲的模仿榜樣。
二: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能因為兩人離婚,就不顧及孩子的身心發展甚至是教育。在這方面,兩人要商量達成協議,對孩子以後教育等方面做出長遠計劃,要對孩子負責。
三:讓孩子感受到愛。一定要尊重孩子,不能欺騙。雖然已經離婚,但是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拋棄被孤立,一定要對孩子比以往更真切的關懷,讓孩子擁有安全感。
四:不要讓孩子有仇恨心理。大人之間的問題對錯,不要牽扯給孩子,不能把孩子當做中間人利用孩子來報復彼此,那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孩子,長時間會讓孩子形成仇恨狀態。
五:在孩子成長道路中加以引導。離婚這一事件本就對孩子本質生活上產生不好的影響,那麼對於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更不能忽視,孩子在犯錯或需要幫助時,父母一定要引導其正確的三觀。
結語:生活總是難以預料,我們永遠不清楚自己的未來會怎樣。今天我們是孩子,但在未來的某天我們也會做孩子的父母。從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刻,我們就應該呵護陪伴自己的孩子,這也是一個做父母的責任。我們要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
我是靜靜育兒記,關注我每天為您更新一些育兒小知識,歡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