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離婚之間的羈絆嗎?別拿孩子當幌子,給他們帶來傷害

2020-12-06 丹媽經驗說

隨著現代人的思想開放,離婚率越來越高,大部分人都認為合適就在一起,不合適就離婚,而離婚的最大傷害者往往是孩子。"我之所以沒有跟你離婚,還不是因為孩子,如果不是孩子,誰會跟你過下去?"這句話幾乎是不和諧家庭鬧離婚的口頭禪。父母往往都會拿孩子來當擋箭牌,來激化家庭之間的矛盾。

對於那些沒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離婚是兩個人的事,覺得不合適離婚就好了,也沒有什麼牽掛,而對於那些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離婚就會牽扯到孩子身上,父母的矛盾的因果就會是無辜的孩子。孩子成為父母之間無法分離的"羈絆",父母的離婚問題,甚至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影響。

離婚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1、 容易產生內疚感

父母離婚,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往往是孩子,在父母的婚姻中,孩子更像是附屬品,因為孩子,父母時間之間才有了聯繫。很多父母都是在孩子年齡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很多孩子在面對父母離婚的時候,往往會把責任歸咎於自己身上。當父母吵架時,很多孩子都會說"你們別吵了,我會聽話的",他們認為父母是因為他才吵架的,一切都是他調皮不懂事引起的,所以他們就會陷入自責,自我責備中。

2、 失去安全感

一個完整的家庭帶給孩子的是情感上、精神上的充足。如果是一個有缺陷的家庭,那麼帶給孩子的就是無休止的情感空缺,這種空缺是無法用任何的東西去修補的。因為父母離婚,沒有人能夠理解這件事情給給他帶來的感受和影響,長期得不被理解,就會導致他們缺乏安全感,他們無法感受到溫暖、安全。他們的心理上就會有著一定的精神壓力。

3、 孩子的自尊心降低

在一個離異家庭中成長,很多時候都會被他人笑話,甚至是"可憐"。無論是周圍的人還是親人,他們都會帶著那種可憐的眼光去看著孩子,認為父母離異的孩子沒有人疼,小小年紀就承受這些。而在學校裡,離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嘲笑,這就對於孩子的心理留下了一定的心理創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就會越來越低。

所以父母離異,本身對於孩子來講,傷害是最大的。雖然父母離婚,但是最先想到的是,怎樣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才是最好的教育。

離異父母應如何做,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坦白地告訴孩子你們離婚了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甚至是在高考過後,很多父母在離婚後都會選擇隱瞞孩子,認為說出來會對孩子的高考有影響,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現在的孩子明白很多事,即使是你不說,他們都會有所察覺,與其這樣去隱瞞,還不如坦誠的告訴孩子你們離婚了,告訴孩子說:"我和你媽雖然離婚了,但爸爸還是你爸爸,媽媽還是你媽媽,我們依舊是愛你的"。坦誠你們離婚的原因,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去接受這件事實,把對於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愛他的為什麼說父母離婚,傷害最大的是孩子?因為父母離婚之後,對於孩子的愛也隨之減少。對於孩子傷害最大的不是父母離婚這件事,而是父母對於孩子愛的缺失。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關愛,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無法的得到宣洩。所以當父母離婚時,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給予孩子充足的愛,要去表達,"父母是愛你的,你並沒有失去我們"。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走出父母離婚的陰影。

有些事情錯過了就錯過了,就像是有些傷害留下了就無法磨滅。既然無法改變離婚的現實,那麼就要去學會彌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便是父母的陪伴,家庭的溫暖,如果父母雙方都到了離婚的地步,就不要因為孩子去維持這段破碎的婚姻,讓孩子成為你們之間的羈絆,這樣對孩子的傷害只會更大。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即使是你假裝出來的恩愛,總有一天也會被發現,到時候過錯就無法彌補了。這樣子對父母是一種折磨,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離婚是個人權利,你可以離婚,但請別拿孩子當藉口,離婚之前,把孩子的養育問題處理好,離婚之後,也要把養育孩子當成雙方的事業,去共同經營。

相關焦點

  • 父母「吝嗇」會毀了孩子,孩子的這3個「請求」,父母最好別拒絕
    家長的一生會面臨孩子無數的請求,溺愛孩子的家長,是無論孩子什麼請求都會答應。而一些理智的家長會根據當時的情況分析是否對孩子有利,如何再決定是否同意孩子的請求。但如果孩子有這3個請求,家長最好還是別拒絕,否則傷害了孩子就一生都難以彌補。
  • 結婚51天後,由於婆婆硬要離婚,父母的婚姻觀掩蓋了孩子的未來
    一小故事,帶你多了解一下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個故事,歡迎關注轉發喜歡要說幸福的婚姻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婚姻也有自己的悲哀,甚至離婚的原因都很奇怪。你認為離婚的原因是家庭暴力和不忠嗎?要知道,父母的婚姻狀況、交往方式和交往方式是孩子將來與人相處的模板,也隱藏了孩子的婚姻觀念。當父母之間的關係不和諧時,對孩子有什麼影響?1、孩子容易叛逆這種不利於兒童情感衝突的暴力往往是消極的。
  • 父母離婚後,12歲女兒變成這樣!孩子:不要再來傷害我!
    這時同學們都在陸續的排好隊,等待著飯堂阿姨一個接一個打飯,突然之間悅悅不知道從哪冒出來,一下子衝到了飯堂窗口的第一位。其他的同學們自然不樂意,爭先恐後的數落著悅悅不排隊插隊等等。悅悅卻不以為然,瓢都不瓢他們一眼,大聲一吼:「老娘就插隊了,咋滴啦?」隨後沒有一個人再多說一句話,經過這件事之後同學們一致認為其「沒教養。」
  • 父母離婚,孩子怕的不是父母分開了,而是自己成了多餘人
    本來就是工薪階級的他們漸漸入不敷出,到最後乾脆是債臺高築,好好的一個家庭一下欠了一百多萬。小紅出於無奈,向老公提出來離婚。離婚後的孩子歸她。婚是離了,可小紅總覺得對不住孩子。因為孩子才七歲啊。她沒有給孩子說這件事。只是沒法給孩子解釋不和爸爸一起住的原因。只能敷衍著。可這種敷衍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 對於父母離婚這件事,可能有時候孩子看得比大人要通透的多
    兩個人走到一起之後,發現不合適,但是已經有了孩子,所以雙方可能都在忍受,忍到孩子長大,可以獨立思考離婚這件事的時候兩個人再離婚,可是那時候基本上半輩子都已經過去了,雙方如果沒有在離婚之前就找好「下家」,基本上以後也很難再找到了。但是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離婚,又怕讓孩子受傷。
  • 父母離婚時,怎樣做可以儘可能地保護到孩子?
    有一些父母把離婚變成了一場戰爭,讓孩子處於父母之間的硝煙戰場,當著孩子的面撕破臉,或者問孩子跟誰,對孩子的傷害性都很大。要知道,即使父母離了婚,在孩子心中,父母永遠是父母,逼孩子站隊,逼孩子恨任何一方,讓孩子內心的愛分裂,都不可取。如果父母無法繼續在婚姻中生活,那麼也要保持對對方的尊重,尊重對方仍是孩子親人這一事實。
  • 父母離婚我怎麼辦?五點建議,讓孩子擺脫困境,直面未來的生活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打擊非比尋常。即使他們表面上反應不大,但內心必是翻江倒海,五味雜陳。那孩子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減少因為父母離異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及痛苦呢?你要明白,一個家庭中的兩個人若是彼此不再相愛了,依然在一個屋簷下共同生活,那種氛圍對你來說未必是好事情,你不僅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而且還會因為父母之間無休止的爭吵,或是彼此無視對方的冷漠,而讓你內心壓抑和痛苦。而這種身心的煎熬,對於父母來說,往往長痛不如短痛。既然他們選擇了離婚,那你要體諒他們,或許分開後,他們各自安好,生活會幸福,美好。
  • 父母一方有犯罪記錄,離婚時對爭取孩子撫養權有影響嗎?
    一審法院判決一審法院認為:李女士和周某雖系自由結合的夫妻,但在婚後的生活中產生矛盾,兩人之間缺少正常的溝通和交流,導致夫妻感情淡漠,特別是周某因販賣毒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開庭之日仍被羈押於五華區監獄服刑,嚴重影響了夫妻關係。一年前李女士就提過離婚訴訟,一年後再提,也說明二人關係並沒有緩和。
  • 高考後,父母要離婚,孩子很難受,該怎麼辦才好
    父母一直熬到孩子高考完後,才提出離婚,可知道他們忍了多久?心裡又是有多麼痛苦?現在很多父母都等到孩子高考後再離婚,他們都是在為孩子著想,怕影響孩子高考,所以就一直忍著,甚至連一點情緒都不敢爆發出來,怕影響孩子。
  • 心理學:爸爸媽媽,請你們離婚吧,別再說不離婚,都是為了我
    但是隱瞞離婚真的就是對孩子好嗎,為了孩子不離婚,真的就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嗎? 應激刺激下,有的孩子會覺得自己自此就沒有了家,將會變得無依無靠; 有的孩子會對父母生氣; 有的孩子會自責、內疚,他們認為是因為自己犯了什麼錯,父母才會離婚…… 不管是什麼樣的反應,父母的離婚對孩子來說是一種 「喪失」和「創傷」。
  • 那些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有什麼共同點?
    追蹤了美國各地從幼兒園到25歲之間的700多名兒童,發現他們在幼兒園的社交能力,與20年後成年的成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生活在高衝突家庭中的孩子,無論是完整的還是離婚的,往往會比那些父母相處融洽家庭的孩子更糟糕。
  • 致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單親家庭的陰影?
    他一邊在心裡恨著那些攪亂他生活的人,一邊用優秀的成績討好他們,以獲得更多的關注和稱讚。朱朝陽是現實單親家庭孩子的典型代表。這些孩子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迫接受父母離婚的事實。那些剛從婚姻中掙脫的父母親,往往自顧不暇,沒有意識到父母離異是孩子生命中最具創傷性的事件。一旦處理不慎,就會給孩子留下嚴重的陰影。
  • 別不在意,父母「善意的謊言」,正在悄悄傷害孩子
    尤其是父母,總喜歡打著「保護孩子」的旗號,對孩子刻意隱瞞事實。殊不知,有些謊言,即使出於善意,也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正在悄悄傷害孩子。過分的許諾未來每當孩子哭鬧時,我們都會用「許諾」的方式,來安慰孩子。比如,孩子一直哭,父母就會說:「寶貝,不哭了,爸爸明天給你買好吃的」。
  • 那些鼓動自己子女離婚的父母是什麼心理?難道不知道離婚影響孩子
    我覺得鼓動孩子離婚的父母,心態上肯定是有問題的。當婆婆和媳婦有矛盾的時候,這個時候,婆婆會覺得是媳婦霸佔了自己的兒子,而且覺得自己的媳婦看不順眼。其實這樣的婆婆肯定是不對的,在面對孩子的矛盾的時候,應該讓媳婦不覺得委屈,把媳婦看待成自己的女兒一樣,而且兒子和媳婦之間問題,他們年輕人自己解決最好。作為家中的老人,面對孩子的婚姻問題,就是那種勸和不勸離,無論是自家的孩子,還是別人家的孩子,就算是有問題的話,也不要手伸得太長,嘴管得太多。
  • 韓綜《我們離婚了》父母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離婚了》中第二對嘉賓是一對剛離婚7個月的年輕夫妻,兩人之間的矛盾是從結婚開始的,然後一直伴隨兩個人的生活,直到兩個人分開。選擇父母還是老婆/老公。節目中崔烤肉(油管藝名)的父親和姐姐都對紫蘇有相當大的意見,兩人也因此經常吵架,最後崔烤肉和姐姐斷了聯繫,而紫蘇的母親也有自己的堅持,對崔烤肉有很多不滿意,雙方從開始的彩禮問題到之後的家庭瑣事,父母都一直參與其中,各自有各自的不滿,最後兩人分道揚鑣。
  • 孩子無法言說的秘密,內心最大的傷痛都來自於父母
    看完這些評論,是不是在心裡突然間會泛起一陣漣漪,曾幾何時,我們也被父母不當的語言傷害過,其實最害怕的,就是你所有的經歷,卻在無意識中又發生在你自己的孩子身上,而你還渾然不覺,代代相傳,著實讓人害怕又可悲。
  • 「爸爸摔死了我的荷蘭豬,我還能原諒他嗎?」別讓情緒傷害孩子
    爸爸摔死了我的荷蘭豬,我還能原諒他嗎有一天孩子和自己的爸爸因為一些小事吵了起來,他的爸爸非常生氣,在憤怒的情緒下,把孩子非常喜愛的萌寵荷蘭豬摔死了。孩子當時感覺到非常的害怕,感覺是不是還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想著要不要原諒爸爸,於是在網上發起了提問。
  • 7歲孩子偷拿玩具親媽報警:親生的孩子,何必要這樣傷害她?
    首先,不給孩子輕易貼不好的標籤孩子的道德發展,除了年齡這個因素,更是受父母的影響。孩子的認知力有限,這讓他們無法get到父母不讓做的事,究竟有多嚴重。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喜歡商場的東西,父母又沒辦法滿足自己,於是,便選擇了「拿」走,而這時,父母要做的是,不要給孩子貼標籤,用「偷」、「小偷」這些字眼。我兒子很喜歡吃糖,但因為牙齒不好,我一直控制,有一次,去超市,趁著我不注意,他站在糖果區,偷拿了好幾個糖果塞在口袋裡,到家後,看到他吃糖果,才知道了這件事。
  •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多重要?想讓孩子變優秀,家長別拿「忙」當藉口
    不僅需要照顧好孩子,同時還需要努力工作,否則就會導致背負經濟壓力,因此有很多年輕人因為經濟壓力,經常拿「忙」當藉口欠缺對孩子的陪伴,但是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而高質量的陪伴,並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小麗家的孩子今年已經三歲了,在平常由於小麗和自己丈夫工作比較繁忙,所以能夠陪伴孩子一起玩耍的時間是比較少的。
  • 孩子每天要早起晚睡?父母別看孩子勤奮,看不到其中傷害
    現在孩子睡覺時間非常少,孩子上學早起6點就要起床有一些孩子5 點就起床了,晚上孩子也不能早睡覺作業留很多基本現在孩子睡覺都是11點半夜1點左右,其實父母都明白這樣一個道裡孩子早睡早起,是一個很好的生活習慣,可是所謂早起,也是有一個界限,並非盲目越早越好,孩子想要長高,就離不開生長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