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蔣觀看十大元帥照片,指一個人對宋美齡說:他,太厲害了

2020-12-18 九州史說

1955年,我軍大授銜,許多有功將領,分別被授予少將,中將,上將軍銜,還有十人被授予元帥軍銜,退守臺灣的蔣介石在授銜後看到了一份報紙。報紙上面報導了大陸開國十大元帥的名單。蔣介石看了許久,才指報紙中的陳毅對坐著身邊的宋美齡感慨到:,如果沒有他戰爭可能結束不了這麼快。元帥有十位為何陳毅元帥能獲得蔣介石如此高的評價呢?

陳毅出生於1901年8月26日,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1916年,陳毅進入成都甲種工業學校學習,在這裡接受了先進的西方教育。在通過學習中漸漸感到了中西的差距,也對西方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19年陳毅前往法國勤工儉學,在這裡的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黨,在經過深入的接觸和學習,更加深了陳毅要做一個共產主義者的想法。1921年法國爆發了對中國留學生的歧視的鎮壓事件,陳毅等人積極組織了大規模的遊行抗議,隨後和有關當局發生衝突被當局鎮壓。事件結束後,陳毅等人被遣送回國。

1922年的陳毅回到家鄉看到祖國的貧窮和落後,勵志要投身革命,陳毅經過熟人介紹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正式加入共產黨。1927年陳毅擔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中國共產黨委員會書記,同年參加南昌起義,後有參加湘南起義和土地革命。

直到抗日時期陳毅所在的南方遊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皖南事變後,中央讓陳毅擔任代軍長,此時的新四軍在糧食不足、軍餉不足、軍裝不足、彈藥和槍械不足,正是新四軍艱難時候。新四軍剛剛在淮南站穩下來,平時都是自給自足艱難渡過,在偶然的一個機會,一個快破產的菸草老闆找到了新四軍希望他們可以入股生產香菸,隨後淮南軍區就匯報給了軍長陳毅,陳毅表示這是個大好事,並把自己兩個月的薪水拿出來交給了淮南軍區,讓他們大膽去幹,並親自給生產出來了香菸取了名字,叫做「飛馬牌」告訴他們「飛馬」的含義,象徵著革命發展如萬馬奔騰。在陳毅的帶領下,以質量為保證,「飛馬牌」香菸很快就打開了銷路,並銷往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幫助了新四軍渡過了艱難時期,並還可以接濟其他友軍,「飛馬牌」香菸還多次,為新四軍獲得了日偽軍進攻情報,使得新四軍多次殲滅敵人。在陳毅的帶領下創建了蘇中、淮南、蘇北、淮北、鄂豫邊、蘇南、皖江、浙東8個抗日根據地。

陳毅帶領新四軍進行抗日戰爭,對日偽軍作戰2.50萬次,殲敵47萬人,攻克縣城52座,繳獲武器裝備不計其數,對南京、上海、武漢等地的日偽軍進行沉重的打擊,為抗日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經過抗戰8年的磨練,陳毅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接下來的解放戰爭,使得陳毅的軍事才能打到了頂峰,陳毅帶領主力向山東進發,積極貫徹中央的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1947年蔣介石派遣40多萬大軍進攻山東戰場,而當時駐守山東就是陳毅和粟裕率領的華東人民解放軍,在陳毅的建議下,採用猛虎掏心的戰術,兵分三路,左右兩路牽制敵人兵力,中路對敵方進行衝鋒。陳毅的戰術取得了成功,並把國民黨軍打的潰不成軍。於5月13日用時三天在孟良崮地區殲滅了被稱為「王牌師」的國民黨第74師全軍,亂戰中擊斃敵將師長張靈甫。孟良崮戰役取得的勝利,宣告了國民黨軍重點進攻的失敗,從此,山東地區的戰局,我黨節節勝利,並成功解放山東地區。

在經過抗戰8年的磨練,陳毅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接下來的解放戰爭,使得陳毅的軍事才能打到了頂峰,陳毅帶領主力向山東進發,積極貫徹中央的關於「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1947年蔣介石派遣40多萬大軍進攻山東戰場,而當時駐守山東就是陳毅和粟裕率領的華東人民解放軍,在陳毅的建議下,採用猛虎掏心的戰術,兵分三路,左右兩路牽制敵人兵力,中路對敵方進行衝鋒。陳毅的戰術取得了成功,並把國民黨軍打的潰不成軍。於5月13日用時三天在孟良崮地區殲滅了被稱為「王牌師」的國民黨第74師全軍,亂戰中擊斃敵將師長張靈甫。孟良崮戰役取得的勝利,宣告了國民黨軍重點進攻的失敗,從此,山東地區的戰局,我黨節節勝利,並成功解放山東地區。

隨後陳毅又參加1949年的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由陳毅、粟裕、鄧公、譚正林等人共同指揮,用時66天,殲滅國民黨軍55萬人,並肅清了長江以北的國民黨士兵。這場戰役的勝利確定了陳毅軍旅生涯的最高峰。

上海戰役是陳毅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他指揮最艱難的一場戰役,此時的上海由湯伯恩率領30萬大軍進行死守,在湯伯恩的帶領國民黨軍隊負隅頑抗,絕不投降,在陳毅率領的第三野戰軍,戰士們浴血奮戰16天最終擊敗湯伯恩,解放上海。上海戰役的勝利,為陳毅戎馬半生的軍旅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1955年陳毅被授予開國元帥軍銜。

首先,陳毅元帥在革命時期的卓越貢獻,並多次帶領部隊輾轉各地對日偽軍和反動派造成巨大的威脅,從而讓敵人聽到名字就聞風喪膽的老革命家,其實,陳毅元帥被老蔣稱讚也是應該了,在那個將星如雲的時代,陳毅元帥所的作所為眾人也是都知道的,哪怕老蔣表面上對其恨之入骨,但內心還是對陳毅元帥的行為表示贊同。

相關焦點

  • 十大元帥名單傳出來後,蔣介石指著一個人對宋美齡說「太厲害了」
    蔣介石當時可能怎麼也沒用想到這一結果,畢竟在他看來,國軍的武器裝備要更加先進。出現這樣的局面也是他太過於驕傲了,解放軍雖然裝備比較落後,但是卻得到了廣大平民百姓的支持,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當時,蔣介石制定計劃的時候,同樣也比較周密,主要會進攻陝北和山東。這兩個地方駐紮的軍隊實力非常強大,陝北是黨中央所在的地方,而山東就是陳毅領導的解放區。
  • 開國十大元帥名單出爐後,老蔣指著一人對宋美齡說:我最服他
    他是位文、武兼備的元帥,雄略大志,文詩豪放,並且在外交方面更勝一籌:對於不同的國家及具體事務都是恰如其分的外交令詞……對友情,友誼國家風趣幽默詼諧講話,拉近了距離……更多友好。他和搭檔粟裕大將配合默契,他們領導的華野和三野戰軍戰功卓著。他就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
  • 老蔣讓毛人鳳除掉宋慶齡,宋美齡說了一句話,蔣立馬取消了計劃
    宋氏家族在民國時期最厲害,大家都知道,宋美齡、宋慶齡、宋靄齡,同為母親的這三位女子真是令人豔羨。大姐嫁給了有名的商人孔祥熙,宋慶齡嫁給了三民主義的創始人孫中山,小妹宋美齡嫁給了最厲害的蔣介石,家族血脈純潔,三個人都娶了有頭有臉的人物。
  • 老蔣去世後,為何穿數條褲子入殮?宋美齡道出真相
    但關於美國人的意圖,老蔣非常清楚,也非常清醒。他認為,國家內戰的問題不能危及到國家安全,所以他從不考慮美國關於臺灣獨立的提議,而在與美國進行外交活動時也一直保持著"一個中國"的宗旨。後來,宋美齡又按照老蔣生前的喜好,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聖經》、勳章等物品放入棺槨之中。或許在宋美齡看來,這些都是老蔣一生的信仰,也是老蔣一生追尋的東西。
  • 鐵甲車隊的領導人之一,帶頭反對老蔣,被捕後宋慶齡親自營救
    周士第是廣東海南島樂會新昌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參與組建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在籌建這支軍隊的時候,在徐成章的介紹下加入共產黨。鐵甲車隊成立後,徐成章擔任隊長,周士第擔任副隊長,再加上了當時的鐵甲車隊的主要領導人物都是我黨人士,可以說鐵甲車隊是我黨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 國軍這位將領被稱為小諸葛,打仗更是兇猛,老蔣卻為了面子而殺他
    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一個人要想辦成大事,就不要太過在乎形式和小節,只有心胸足夠豁達,氣量足夠寬廣,最終才能獲得大成就。這個道理適用於任何人,包括統治者。國軍曾是一支非常強勁的軍隊,擁有很多優秀的將領,但其中很多將領的命運都不太好,這很大原因都在於老蔣,比如國軍中有一位叫楊傑的將領,不僅英勇善戰,還極懂謀略,曾被稱為「小諸葛」,但他只因為一件事就被蔣介石給雪藏了,後來甚至被他派人給暗殺了。
  • 宋慶齡晚年寫信給妹妹:希望能見最後一面,宋美齡淡淡說了4個字
    他一生只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都嫁給了非凡人物,要是再多添個女兒,不知又是怎樣的境況? 不過三姐妹在婚後走上不同道路,甚至分道揚鑣,鬧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若是宋嘉樹泉下有知,又會是怎樣的心情?是幸,亦或是不幸?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的。
  • 十大元帥籍貫:川四湘三、鄂粵各佔一,唯他是北方,戰鬥力很強
    「徐打仗精猛,林打仗叼狠,粟打仗細穩」,精準的評價告知世人對徐向前元帥軍事才能的肯定。相比於其他元帥,徐向前的作戰風格更為勇猛無畏,他總敢在絕境中創造奇蹟,擅長遊擊戰的他打出很多以少勝多的傳奇戰役。世人常把他與風格謹慎、善用奇招專打神仙仗的傳奇大將——粟裕比較,二人戰鬥風格雖有不同,但都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在統帥全軍的天賦上徐向前元帥甚至還略勝一籌。身為開國十大元帥之一,徐向前不同於其他人,他出生自山西,是唯一一個北方的元帥。
  • 得知蔣經國突然離世的消息後,宋美齡說了一句話,聽了以後讓人無比...
    而蔣介石對蔣經國再了解不過,所以數次從中緩和其與宋美齡間的關係,並總是在蔣經國面前說宋美齡的好話:你之所以可以回國,那都是宋美齡的功勞,為了你四處奔波。不但是這樣,老蔣還曾冒名頂替宋美齡給蔣經國發來電報以示關心。而那時的宋美齡在美國處理事情,蔣經國對此概不知情,還真以為是宋美齡所發,而老蔣的各種努力,就是希望他們二人可以和諧相處,但所有的一切,在他病逝後完全崩裂。
  • 宋美齡離世後,侄女孔令儀公布她生前所屬國籍,和你想的是一樣嗎
    宋美齡則在美待到了1917年,此時宋美齡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宋嘉樹也很擔心宋美齡的未來歸宿,不過剛回國的宋美齡,連漢語都說不利索,於是就專門請了一位私塾先生。
  • 55年授銜後,身在臺灣的老蔣看了元帥名單,大讚一人:他是真元帥
    開國元帥朱德,十大元帥之首,毛主席稱其為"永遠的紅司令",蔣介石評價其為"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軍首次授銜,身在臺灣的蔣介石看了名單之後大讚朱德,稱其為真元帥。之所以蔣對朱總作出如此之高的評價,也是真正的了解朱總的厲害之處,蔣介石比毛主席更先認識朱帥,在1927年時,朱總還是國民革命軍的團長,在他人的介紹下認識了朱德,蔣介石在這時就發出過:"如此大將之才,只可惜未被我所用「的感嘆。朱總與國民黨決裂之後,蔣介石做夢都想抓到朱總,稱:"朱德為毛所用,將來會給我帶來大麻煩。"還下令懸賞"活捉朱德者,賞十萬大洋!"
  • 歷史過目難忘瞬間:給老蔣祝壽的張學良閻錫山,夏威夷海灘上的...
    歷史過目難忘瞬間:給老蔣祝壽的張學良閻錫山,夏威夷海灘上的張學良趙一荻 三姐妹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大姐宋靄齡嫁給當時的首富孔祥熙,宋慶齡則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妻子,最小的宋美齡則嫁給當時國民黨一號人物蔣介石,可謂一門三傑!
  • 張學良說: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日記特地提到了兩個讓張學良沒齒難忘的人:一位是夫人,指的是蔣夫人宋美齡。另外的嶽軍則是長期擔任蔣介石秘書長的張群。張群作為蔣家的行政人員,做事自然要聽從宋美齡的安排。所以禮拜堂要向世界告知張學良還活著的幕後推手,就是當時跟張學良握手的宋美齡。
  • 如果國民黨軍也評選「十大元帥」,都有哪些人會入選?
    1955年,我軍也實施了第一次授銜,其中,十大元帥作為最高的軍銜,自然也受到了人們最熱烈的關注。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國民黨軍在抗戰勝利後授銜,他們的「十大元帥」都會有誰入選呢? 首先,需要明確元帥入選的標準,主要有兩條,第一條:對創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爭、立有卓越功勳的最高統帥;第二條: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 說得簡單點,就是資歷和戰功,兩條都要硬,如果有一條弱一點,另外一條就要特別的硬。
  • 蔣介石曾評價陳毅的部隊說:訓練最精,詭計最多,肅清最為困難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元帥,指揮過黃橋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等戰役。據傳,陳毅在1955年被授予共和國十大元帥軍銜後,逃往臺灣的蔣介石,對十大元帥的照片看了又看,最後指著陳毅對宋美齡說:這個人,真厲害!毫無疑問,在蔣介石的心裡,十大元帥中,陳毅是最難對付的。
  • 對人說:我跟他只能出現一個
    (蔣介石與十大元帥之賀龍篇)在十大開國元帥中,賀老總的人生可以說是最傳奇的。賀老總出身於武術世家,爺爺賀良仕是清朝的武舉人,「能馳駑馬,挽強弓,有一身好武藝」,但是後來家道中落。他就是賀龍!你去告訴他,說蔣某人非常欣賞他,只要他過來,就能出任江西省主席,至少管一個軍!」但是,賀老總對蔣介石背叛革命的行為極為反感,李仲公來勸降時,差點被賀老總就地正法。賀老總說:「老子拎著兩把菜刀鬧革命,就是為了當江西省主席的嗎?誰背叛革命,誰就是老子的敵人!」蔣介石不甘心,又派人來勸降,這次條件更加優厚。
  • 常聽說十大元帥,那你知道開國十大元帥究竟是哪十位嗎?
    大家都知道有十大元帥,可是真的有人能把十個元帥清楚地說出來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十大元帥是哪是個吧。十大元帥是指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及葉劍英十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給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貢獻良多的十位中共軍事領導人。
  • 宋美齡跨越3個世紀,為何拒絕寫回憶錄?她99歲說出答案盡顯悽涼
    他為人比較開明,宋美齡的母親又是基督世家的才女,為人溫和賢惠。因著如此,宋美齡的童年不但十分幸福,還得到了同時代大多人沒有的良好教育。 會說六國語言,在國畫上的造詣客觀,寫得一手好字。據說鋼琴還演奏得不錯,對中國的古典文學精通,這給她後來寫文字稿和公開演講稿起到了很大作用。智商高不說,情商也高,否則也不會是老蔣的外交助手了。 而拋卻這些才能,單論第一夫人的身份,她同樣令人津津樂道。或許她有些地方令人詬病,比如說生活上比較奢侈什麼的,但抗戰期間也確實出了力。
  • 解放戰爭時,徐帥是聶帥的副手,為什麼他在十大元帥中排聶帥之前
    我們都知道十大元帥中,朱老總是帥首,在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一,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十大元帥排名,基本上就是他們的位次,其中徐向前元帥比較特殊,他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而且他的位次排在聶榮臻聶帥之前。這本來沒有什麼,有疑問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徐帥曾經擔任過聶帥的副手,可是在授銜的時候,徐帥排在了聶帥之前。
  • 張學良評價張作霖有雄才無大略,說老蔣有大略無雄才,那他自己呢
    張學良雖然不是什麼英雄人物,但他對這兩人的評價的確入木三分,並非無的放矢,畢竟這兩人張學良都接觸過,一個是自己的上級,還將自己關了半輩子,另個一個是自己的父親,朝夕相處,最為熟悉。張作霖和老蔣都是中國大變革時期的重要人物,二人都是一代豪傑,只是各有掣肘,並非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