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位文、武兼備的元帥,雄略大志,文詩豪放,並且在外交方面更勝一籌:對於不同的國家及具體事務都是恰如其分的外交令詞……對友情,友誼國家風趣幽默詼諧講話,拉近了距離……更多友好。他和搭檔粟裕大將配合默契,他們領導的華野和三野戰軍戰功卓著。他就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
老蔣一直很佩服陳毅,把他當成最可怕的對手,敗走臺灣後,看到陳毅的名字出現在開國十大元帥名單上,他看了很久,然後指著這一人對宋美齡說:我最服的就是他。
陳毅是無可爭議的,起義,山頭,他代表的一支隊伍,一面旗幟,一個原始的組成部分。資歷是無可代替的。再會打仗要有隊伍,一人再有能力也無濟於事。重要的是要有組織隊伍的人。有隊伍的人才能完成打仗。吃水哪能忘打井人。
陳毅資歷老,當年朱德帶領南昌殘部徵戰湖南,陳毅算是副帥,雖然早早離開了主力部隊,但好歹一直做主官。他後來被尊為「陳老總」,遠比他能打的林彪缺少這一資料,只能稱「林總」,劉伯承無基幹部隊,主官資歷又短,故稱「劉師長,劉帥」。
林彪和粟裕彭德懷三人打仗比較可以,林彪打下半邊中國,從東北打到海南島,粟裕打下八省。殲敵最多是粟裕,彭德懷抗美援朝。陳毅是粟裕上司,陳毅做元帥粟裕做大將。戰功非粟裕不可,陳毅和粟裕離不開。
陳毅為什麼能是元帥,是因為他有能力把那些彪勇悍將攏在一起,而且能鎮得住,這就是帥才。你能說劉邦不是大帥之才嗎?
陳任華野政委時,好多部下不服從粟裕的指揮,紛紛向陳請示,陳怒了:粟裕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中野劉鄧把陳毅從華野調過來就是為了能壓住下邊將領。
還有陳毅是唯一沒參加長徵的元帥,他帶領當時留下的老弱病傷員打遊擊,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就是有了這些人才有後來的新四軍。
解放戰爭時期,這個時候解放軍已經不需要陳毅在一線或者付出多大的貢獻,需要陳毅的時候,比如八一起義比如南方遊擊戰,比如調和粟裕和軍隊將領之間的關係,陳毅都做的極其完美!說陳毅不會打仗的人去了解清楚南方遊擊戰再說吧。
我看過陳毅元帥軍事文選,看過梅嶺星火,客觀評價陳毅元帥戰役指揮能力並不弱。抗美援朝陳毅請纓作戰,為什麼沒有批准,因為上海一場與國內外資本家的鬥爭,更需要陳毅元帥。
陳毅的外交智慧同樣令人驚嘆、折服,他那錚錚鐵骨和萬丈豪情,掃去了中華民族百年屈辱,在世界舞臺上完美的展現了中華民族的風採,是任何外交家不能夠替代的。加上後來蘇聯在中國的裂變武器研製上撤離專家,以當時飯都吃不飽的條件要硬上極其艱難,軍內大部分人覺得條件不成熟。作為最堅定上馬派的陳毅,多次上書中央要求堅持這一項工程,併到處遊說爭取將帥們的支持,為裂變武器的最終成功做出了卓越貢獻。因為陳毅說過寧願沒褲子也要有核子的話,還被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在報紙上大肆引用批駁,引發陳毅和他的論戰。陳老總的眼光在百年之外,無愧於元帥之名,不論歷史功績,還是如松樹般的詩詞,單是他的偉大人格魅力,就足以讓後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