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後,身在臺灣的老蔣看了元帥名單,大讚一人:他是真元帥

2021-01-20 俠客論春秋

在閱讀本文前,麻煩您點點上面的「關注」哦!您的關注是筆者最大的動力!完全免費!本文精彩之處還在後面,您一定要耐心讀完,絕對會有收穫!

開國元帥朱德,十大元帥之首,毛主席稱其為"永遠的紅司令",蔣介石評價其為"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軍首次授銜,身在臺灣的蔣介石看了名單之後大讚朱德,稱其為真元帥。

之所以蔣對朱總作出如此之高的評價,也是真正的了解朱總的厲害之處,蔣介石比毛主席更先認識朱帥,在1927年時,朱總還是國民革命軍的團長,在他人的介紹下認識了朱德,蔣介石在這時就發出過:"如此大將之才,只可惜未被我所用「的感嘆。

朱總與國民黨決裂之後,蔣介石做夢都想抓到朱總,稱:"朱德為毛所用,將來會給我帶來大麻煩。"還下令懸賞"活捉朱德者,賞十萬大洋!"可見朱帥在蔣介石心中的分量極重。同林彪,粟裕等名將比起來,似乎朱德的戰績不多,殊不知那都是因為朱老總低調,要論其戰績,那是多如繁星。

在南昌起義時期,朱總還是以國民黨的身份參與了南昌起義的籌備工作,秘密與周總理,賀龍接洽。南昌起義的序幕正是由朱總拉開,朱總接到周恩來的指示,要將駐守在南昌的敵軍引到相對較遠的位置,於是朱總利用其國民黨的身份,請敵軍的兩個團長在距離駐地較遠的酒樓喝酒,在此期間,朱總沉著冷靜的同敵人周旋,為賀龍等人肅清南昌城內的敵人提供了有利條件,朱總對南昌起義所作出的特殊貢獻不可磨滅的。

在抗日戰爭時期,朱總擔任被改編的第八路軍的總司令,打開了華北戰場的局面,並籌劃領導了平型關戰役,及百團大戰等重大抗日戰役,均取得勝利。

在解放戰爭期間,朱總直接指揮了石家莊戰役,而石家莊戰役也是朱總直接指揮的最後一場戰役,朱總在指揮石家莊戰役以遊擊戰的創新打法,靈活地根據城市特點,避實擊虛,經過戰前的充分準備,周密的部署,僅用六天就攻克了石家莊,解放石家莊,將解放戰爭的局面由被動轉為主動,取得了攻堅城市的第一次勝利,為打後期打城市攻堅戰提供了經驗。

朱總最擅長在戰略上進行創新,首次提出了"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遊擊作戰原則,並親自帶領紅軍隊伍不斷踐行了這一原則,在井岡上鬥爭時,經過同毛主席的商議,將遊擊戰高度概括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就是這十六字訣,成為了紅軍在進行遊擊戰時的基本原則,可見朱總還是一位軍事理論家。

對毛主席提出的運動戰術做了重要補充,朱總在認真仔細研究了紅軍的作戰經驗之後,提出具有深遠意義的原則性建議,作戰方案的制定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根據敵人突出方向進行集中兵力大舉進攻,要在戰略上尋找敵人的主力,朱總提出的這些原則對紅軍作戰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總之朱總的戰功並不是僅表現於打勝仗,而更多是在幕後提出戰略戰術,這些戰略戰術成為了打勝仗的關鍵。

朱總的品質淳樸,忠厚,寬和,堅忍,令毛主席對他讚賞有加,稱其有鋼鐵般的意志!朱總在六十大壽的時候,延安全體官兵特意為朱德舉行了隆重的祝壽活動,周總理稱讚其為中華民族的救星。朱總當得起蔣介石稱其為真元帥的誇讚,作為十大元帥之首,實至名歸。

這是一本對於我國近現代戰爭時期的元帥、大將進行盤點的書籍,其中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小趣事,通過這些細節故事,能讓這些存在於我們記憶中的名將、名帥的形象更為鮮活飽滿,也能讓我們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那個時代的艱辛與不易,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這對於我們當下的生活也是很有幫助的。我們有許多文章就是出自於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了解。

相關焦點

  • 開國十大元帥名單出爐後,老蔣指著一人對宋美齡說:我最服他
    他是位文、武兼備的元帥,雄略大志,文詩豪放,並且在外交方面更勝一籌:對於不同的國家及具體事務都是恰如其分的外交令詞……對友情,友誼國家風趣幽默詼諧講話,拉近了距離……更多友好。他和搭檔粟裕大將配合默契,他們領導的華野和三野戰軍戰功卓著。他就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的陳毅。
  • 1955年授銜時,他負責宣讀十大元帥的名單,但他自己卻沒有軍銜
    1955年9月27日下午,新中國舉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典禮:授銜、授勳儀式。 關於這次授銜,歷史客棧已經介紹過很多次了,十大元帥、十大大將、開國上將、中將、少將的名單,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 今天介紹的,是在這次授銜儀式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彭真。
  • 老蔣觀看十大元帥照片,指一個人對宋美齡說:他,太厲害了
    1955年,我軍大授銜,許多有功將領,分別被授予少將,中將,上將軍銜,還有十人被授予元帥軍銜,退守臺灣的蔣介石在授銜後看到了一份報紙。報紙上面報導了大陸開國十大元帥的名單。蔣介石看了許久,才指報紙中的陳毅對坐著身邊的宋美齡感慨到:,如果沒有他戰爭可能結束不了這麼快。
  • 55年授銜:誕生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十大元帥竟有4位請求降銜
    在戰亂的歲月裡,他們將年輕的身軀獻給了國家,將軍百戰,九死一生,在無數次的戰鬥中他們闖出了一片新的天空,再回頭時那段用鮮血鋪出的路,已是幾十年前。  是啊,在1955年的共和國首次授銜儀式上,  10大元帥中最年長的朱德元帥已是69歲,將近古稀之年,其次是劉伯承元帥63歲。
  • 1955年授銜儀式,他宣讀了10大元帥名單,但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表彰一些功績突出的人,我國舉行了授銜儀式,專門表彰了各位軍官。在這次授銜儀式上,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評選出的十大元帥。當然了,除了十大元帥之外,還有1000多名軍人被授予將軍軍銜。在當時的授銜儀式上,有一個人宣讀了十大元帥名單,但是自己卻沒有任何軍銜,此人就是彭真。
  • 八路軍三大將星隕落,如果參加55年授銜,分別授元帥、大將、上將
    1955年9月舉行舉世矚目的授銜儀式,直至1964年為止,共有1614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其餘皆是中將和少將軍銜,這代表著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是一份輝煌的榮譽,然而,在解放軍22年武裝鬥爭中,有無數好戰友倒在戰場上,他們的功勳同樣受得起這些軍銜和獎章。
  • 八路軍的6位師長,1955年授銜,5人是元帥,只有他一人是上將
    在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大授銜中,其中有5人被授予開國元帥軍銜,分別是:115師師長林總,副師長聶榮臻;120師師長賀老總;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只有120師的副師長蕭克一人被授予上將軍銜。
  • 關於元帥軍銜的四個疑問
    1927年國民黨政府成立後,有明確規定,不再繼續使用大元帥名稱,當時的老蔣可以說自己是主席或者陸海空軍總司令,就是不能說自己是大元帥。1955年到1965年間,我軍首次實施軍銜制,1988年恢復軍銜制,除了55年授予了朱德、彭德懷、林彪等人元帥,此後再無其他人獲此殊榮。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雖然列入了解放軍軍銜序列,但元帥的軍銜只給了開國的十位,故全稱不可亂叫,否則降低了地位,欠妥。
  •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1942年若沒有犧牲,55年授銜時會是元帥嗎?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是一位能文能武之人,他是八路軍優秀的指揮官,帶領官兵上陣殺敵,只是在一次日軍掃蕩中不幸犧牲,若是沒有犧牲1955年的授銜他會是元帥嗎?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1938年左權率領自己的部隊加入抗戰的隊伍,他利用長樂灘的地理位置,成功攻下苫米地旅團。他將兵力分為三部分,等到日軍一部進入之後,他高喊一聲「打」,日軍似乎還在發懵的狀態,沒等緩過神來就被斬成數段,接著我軍一頓猛攻,這一戰殲滅日寇2000多人並繳獲一大批武器。
  • 55年授銜後,元帥、將軍對應工資級別,這位大將為何會低一級?
    1955年是新中國成立後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我國在借鑑了蘇聯、朝鮮的軍隊建設模式和經驗之後,開始獨立自主地進行了我軍的軍銜改制,從此結束了我軍長期被國際說成是「有兵無將」的局面。在1955年之前,我軍無論是第一次土地革命時期的紅軍,還是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解放戰爭中的人民解放軍,直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志願軍,都是實行的「官兵一致」,在軍裝上沒有什麼區別,就是部隊司令員來了,如果你不認識,也沒有見過,你也不會知道他就是當官的。
  • 55年大授銜:主席不當大元帥,粟裕等讓帥自降級,許世友嫌銜低
    高級軍銜的設定與標準1953年12月至1954年初,在朱德、彭德懷主持下,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了一個長達55天的軍委高級幹部會議。會議中明確提出,要在軍隊中實施軍銜制、幹部薪金制和義務兵制三大制度。會後,全軍評定軍銜的工作正式啟動。我軍首次授銜,充分參考了前蘇聯軍隊的經驗,並廣泛聽取了蘇聯顧問的建議,再結合我軍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標準。
  • 如果國民黨軍也評選「十大元帥」,都有哪些人會入選?
    1955年,我軍也實施了第一次授銜,其中,十大元帥作為最高的軍銜,自然也受到了人們最熱烈的關注。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國民黨軍在抗戰勝利後授銜,他們的「十大元帥」都會有誰入選呢? 具體到國民黨軍,鑑於在解放戰爭中一敗塗地,不合適評價,所以只截止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
  • 粟裕未當選元帥,不是謙虛而是資格不夠
    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儀式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此次授銜一共確定10名元帥,10名大將,75名上將,177中將,802大將。毛澤東主席親自為10名元帥授銜。、許光達授銜完畢,對於粟裕授予大將軍銜而非元帥眾說紛紜,曾有謠言傳出,粟裕最開始授予的是元帥軍銜,最後他自己請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陳賡革命資歷雄厚,為什麼55年沒被評選上元帥,大將也只是第四?
    自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來鞠躬盡瘁,為民族解放事業和黨的發展事業立下汗馬功勞。資歷雄厚,從北伐戰爭開始自己的戎馬生涯,依次經歷南昌起義、萬裡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韓戰、生涯幾乎貫穿共和國崢嶸歲月的始末。這樣一位優秀傑出的將領在1955年授銜儀式上卻只被授大將將銜,無緣元帥,並且大將中也只排到第四。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本期暴走大歷史人物專欄為您獨家揭秘。
  • 解放戰爭時,徐帥是聶帥的副手,為什麼他在十大元帥中排聶帥之前
    1955年,朱老總等十人被授予了元帥軍銜,元帥是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時候的最高軍銜,被授予元帥軍銜的將軍,都是是我軍的主要創始人,他們戰功卓著,深受廣大官兵的愛戴,他們被授予元帥軍銜是實至名歸。我們都知道十大元帥中,朱老總是帥首,在十大元帥中排名第一,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十大元帥排名,基本上就是他們的位次,其中徐向前元帥比較特殊,他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而且他的位次排在聶榮臻聶帥之前。這本來沒有什麼,有疑問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徐帥曾經擔任過聶帥的副手,可是在授銜的時候,徐帥排在了聶帥之前。
  • 有一位足可授元帥!
    5位少將中,張世珍授銜後第二年即去世,廖運周、魏鎮授銜後轉到地方工作,而鄧兆祥、林遵兩位海軍將領則繼續為新中國的海軍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是山西榮河人,參加過辛亥革命,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五期步兵科,葉挺、陳誠都是他的學弟。傅作義雖然不是蔣氏的嫡系,然而在國軍中的地位一直是較高的。抗戰前期,他已經是陸軍二級上將,到了1938年12月,升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二戰區北路軍總司令,當時的八路軍總司令朱總也是戰區副司令員長官。
  • 「巴巴羅薩」出爐後,希特勒一共封了26位元帥和一位帝國元帥
    陸軍的三大戰略戰役軍團,希特勒交給了法國戰役後同時晉升為元帥的馮博克、龍德施泰特及馮勒布,這三位元帥都在橫掃歐洲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實力最強大的中央集團軍群,希特勒交給了最信任的馮博克元帥,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將領,並且對閃電戰有深刻的見解;南方集團軍群交給了西線總司令的老將龍德施泰特,雖然多次與希特勒意見不合,但希特勒還是很欣賞這位老蔣的智慧和勇氣;北方集團軍群交給了曾經反對自己的馮勒布元帥。
  • 粟裕將軍戰功赫赫,1955年,為何不是元帥,而被授予大將?
    因為很多人認為從戰功來說,粟裕大將已經足以授予元帥軍銜,因為在萊蕪戰役、淮海戰役等一系列戰役中,粟裕大將的表現是非常突出的。甚至在50年代之初,毛主席起初想讓粟裕帶兵出徵。那麼,1955年的授銜中,粟裕大將為何沒有被授予元帥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1955年評選元帥、大將等軍銜的標準。
  • 戰神粟裕:開國第一大將,為何沒有位列十大元帥?
    在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粟裕屢立重大戰功,深得偉人喜愛。1955年解放軍進行授銜儀式的時候,偉人感嘆:「論功勞,論才能,論品德,粟裕足以領元帥銜,整個解放戰爭中,誰人不知道華東的粟裕啊?」可就是這樣一個戰功卓越,用兵如神的當世軍神,為何沒能評得上元帥呢?原來,粟裕將軍沒能評為十大元帥的真實原因,並不是傳聞中的謙虛,而是根據我軍的評級條件,粟裕將軍是資格不夠。
  • 古今中外的軍銜,元帥與將軍有什麼區別?為何和平時期無元帥?
    大家有時討論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蘇聯的朱可夫元帥,有時討論中國的十大元帥,都非常有趣。同時,最高級別軍銜也是平常人包括軍迷群體關心的話題,大家喜歡討論元帥和將軍這些高級別軍銜,很少有人去關注每一名列兵軍銜的軍人。那麼,元帥與將軍有什麼區別呢?相信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都考慮過。最大的不同,其實就是戰時和和平時期授予標準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