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部分雞民朋友,在蛋雞圈公眾平臺後臺聊天,諮詢是否可以抄底了?這可能是大部分雞民朋友想了解的,今年蛋雞行業形勢和2017年有何不同?下半年,是否會有大行情?在蛋雞圈公眾平臺,談下我的觀點和看法,供大家參考:
首先,養雞是一個長期投資,您所能決定的行情關鍵點有兩個:第一個:什麼時候上雞雛?第二個:什麼時候淘汰老雞?其他決定不了!
養殖行業,已經是一個飽和度比較高的行情,不缺欄位,不缺養殖場,只有在某些因素影響下,導致供需變化,從而影響存欄量大幅度變化情況下,才有厚利。每個周期之下,平均利潤並不高,按照投資產出比算,投機心態養雞,是最不建議的!
按照目前商品蛋雞的存欄量看,2018《2019《2020,孵化場5月份計劃也即將完事,6月份再繼續負荷孵化1個月雞雛,基本全年存欄量就位。
而老雞淘汰速度緩慢,基本都在延後,具體原因,近期發表過一篇文章《為啥說當前淘汰蛋雞價格越高,雞蛋低位震蕩時間越久?》(單擊文章,可以自動進入查看)淘汰老雞仍在漲價,雞蛋到小戶成本線,沒有淘汰老雞動力,繼續觀望增多。
春節後到目前,多餘鮮蛋庫存,基本消耗,庫存量不大,順序輪轉庫存,基本勉強維持正常運轉,但鮮蛋消費渠道單一,主要仍以家庭主流消費為主,價格很難上去,3元是個大坎。後期若學校,酒店 餐飲 深加工等逐步恢復正常,多渠道消費,價格還能繼續緩慢回升。
4.5月份,隨著總產能繼續增加,市場消費未回恢復正常之前,鮮蛋低位徘徊時間,會更長,蛋價壓力大。
2020年和2017年有何不同:先說下,2017年下半年開始,大利好行情怎麼來的?
2017年之前,蛋雞行業連續兩年盈利,從種雞到商品雞,存欄量都大幅度提升,這是供應端,供應量上來了;需求端:H7N9流感持續發酵,消費者對活禽,禽肉,禽蛋消費量,大幅度下降。
供應量大幅度提升,需求量大幅度下降,最慘階段,鮮蛋最低地區1.5元/斤,淘汰蛋雞5元/只,雞雛白送沒人要。
全國白羽肉種雞,大約在產量4000萬隻+黃羽肉雞在產量4000萬隻+蛋種雞1400萬隻+817種母雞1500萬隻(當然,當時817種雞,也就一半這麼多),1億左右種雞產能,種蛋大部分都轉到商品蛋市場,給鮮蛋已經嚴重傾斜的天平,加了個大秤砣。
剛虧損到第3個月,才有雞場開始淘汰在產雞群,第四個月開始大批淘汰和換羽,同時大幅度減少雞雛進雛量,傳遞到蛋種雞上,種雞生產計劃大幅度減少,同時,蛋種雞也開始去產能,淘汰部分種雞,一直持續到七月初。
注意2017年是在產蛋雞存欄量減了,在虧損的半年時間裡,雞雛進雛量衰減了,同時,蛋種雞存欄量也去掉一部分,幾下疊加。祖代,父母代去掉產能,再想彌補,培育出來商品雞產蛋影響市場,最快也得1.5年後了,給後面鮮蛋和淘汰雞市場持續高位震蕩,留下機會。
去掉在產蛋雞,存欄量下降,在蛋雞上,馬上就可以顯現出來;而去掉雞雛,對蛋價的影響,是5-6個月以後;
2020年蛋雞行業呢?新冠疫情,只是提前刺破了蛋雞行業即將鼓起的泡沫。商品蛋雞和蛋種雞,肉種雞受到影響力有限,種都在,現在雞苗又滿負荷孵化,種蛋轉商品蛋的危,已經解了。
在產蛋雞量,基本沒減,淘雞熱情,絲毫沒隨著淘雞價格上漲,而真的熱起來,恢復起來總產能,只是個時間問題,而今年的經濟形勢?老百姓的購買力如何?還能繼續高價消耗掉那麼多蛋嗎?
一切,等熬過4,5月份,再靜待夏暖花開,給結果!
一點個人經驗分享交流,不足不對指出,請多包含指正,本文不作投資參考,僅供交流,請勿盲從,謝謝!
蛋雞圈公眾平臺創始人:劉沛京
本文來自:蛋雞圈公眾平臺創始人:劉沛京,向原作者致敬,文中觀點,僅代表原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本平臺觀點與立場,分享給大家,僅供參考,請勿盲目,本文不作投資參考,請勿盲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