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這些方式教育女孩子 7種教育方式應避免

2021-01-07 齊魯網

  原標題:別用這些方式教育女孩子

  到底哪些教育方式可能會毀掉你女兒的未來呢?

  1、教導她有禮貌且沉默寡言

  舉止得體和沉默寡言之間有天壤之別,但是女孩子似乎都被推進了後者的範圍。我們經常用「女孩是蜜糖是香料是一切美好的事物」來教導她成為一個「可人兒」。我們用各種方式教導女孩要友善、避免一切衝突、不要麻煩別人、要安於現狀,這樣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女孩。

  但是,這樣會讓女孩長大後不敢在課堂上及工作會議中發言,以免被視為不淑女。她們也不敢在職場上爭取更高的薪水,因為不願意得罪潛在僱主。

  2、給她買性別色彩鮮明的玩具

  在她人生的頭三年只給她買粉紅色的玩具,這樣你的女兒可能會決定粉紅色是她最喜歡的顏色,因為「那是女孩應該喜歡的」。研究表明,這並不是天生的基因傾向,而是父母及社會因素所造成的。

  在2009年的一份研究中發現,31%的「女孩」玩具都強調儀容外表,其中包括塑料化妝品和洋娃娃的裙子,而針對男孩的玩具則更多鼓勵創造性、探索性、競爭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都是優秀員工和領導者所需要具備的。

  3、只誇她漂亮

  的確,她是個可愛的娃娃,卷卷的馬尾辮那麼迷人讓你忍不住驚呼。但是她同時非常擅長閱讀詩詞,在堆疊複雜的枕頭堡壘方面還是個建築奇才,並能邊唱歌邊摹仿彈奏吉他。

  我們生活在一個「外貌協會」的社會,她總有一天會明白外表很重要。但是如果家長可以開始對她不基於外表的成績進行鼓勵、認可,這樣就傳遞了一個信息,也就是她的價值不因為外表而產生,也不會因為外表而終結。

  4、讓她相信「公主夢」

  公主文化鼓勵女孩讓自己陷於混亂的生活,而等待著白馬王子從天而降,拯救她並給她的人生帶來意義和價值。

  女孩會誤以為只要吸引王子就萬事俱備了。這會讓女孩覺得她們自己無足輕重,沒有價值,而只有依附男性才完整。

  5、家裡的體力活都給爸爸做

  雖然讓男人修理水龍頭可能更容易,但是父母應該有意識去挑戰非典型性別分工的家務活,否則會讓人覺得女性比男性柔弱,女性永遠是「被照看者」而不是「養家餬口的人」。要向女孩展示媽媽也可以進行重要理財操作或修水龍頭。

  6、只讓她和其他女孩玩

  研究顯示,劃清界限各玩各的會導致男女形成兩套不同的社會技巧、處世風格和對人生的期望和偏好。

  2011年秋天一份報告顯示,女子學校的畢業生不但沒有更有造詣,反而更會拘泥於性別的呆板印象。

  所以,如果你女兒在學校裡都和女孩玩,試著鼓勵她和男孩建立友誼,或邀請男孩來參加女兒的生日派對。她將明白,男孩能做到的一切她也能做到,甚至比男孩做得更好。

  7、批評自己及其他女性的身材

  當你在女兒面前討論節食,如何再減掉幾公斤體重,或者因為其他女性的身材而批評她們的穿衣風格,那麼你女兒就會認為女人一定要保持某種特定的體型才能夠被認為是可愛或成功的。

  你應該展示通過平衡膳食來獲得健康,而不是只購買低脂食物或不吃任何一餐來減肥,這樣會斷送你的健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

0531-81695052

,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有男孩的家庭,這3種教育方式要避免,將來孩子會非常優秀!
    美國教育學者泰曼詹森對家庭教育十分重視,強調說:「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其實父母怎麼管教孩子,對孩子的一生存在很大的影響。人們常說「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隨著時代的變化,現在的父母都捨不得「苦孩子」,導致一個個孩子被父母寵壞,無論窮養還是富養都不如教養,父母要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養孩子,將來孩子才能有大出息。
  • 教育孩子,徐徐圖之,應選擇適合的方式
    ,社會中也有各種各樣對兒童教育的言論,各種說法都有,有人說要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也有人說教育孩子真是「不打不成器」,這些教育方式都不能說是好的教育方式,甚至有些教育方式是比較偏激、荒唐的。可是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好的教育方式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人形成良好的性格與品質也離不開家長的教育,特別是孩童時期,小編曾聽一位小學老師說過,大概意思是,孩子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監督,差不多在一年級這個時期,家長要尤為注意,這時候需要家長富有耐心,多花一些時間引領孩子,多想辦法規範孩子的行為。
  • 男孩女孩大不同,在「開竅時間」上,別再用大統一方式教育孩子了
    當家長的基本都認同"女孩比男孩兒"省心這一說法,尤其是在小時候,女孩早早的就懂事了,學習成績也好,男孩兒卻還很調皮,有一百種能把人氣死的方法。其實這樣還真不能怪孩子不聽話,和女孩比起來,男孩兒開竅的時間確實比較晚,家長的教育方式也要有所改變。
  • 曹燦輝:潛移默化才是最好的感恩教育方式
    第二天上午第二節課,趙老師在大課間對他們進行了感恩教育。教育孩子從小知道感恩父母,感恩身邊的人。趙老師表示,剛開始讓孩子跪下來的時候,孩子有點不樂意,他便解釋稱:你們跪下是給父母跪的,老師跪下是給老師父母跪的。孩子們表示接受後,與老師一道進行跪拜。(12月17日封面新聞)時下,像蚌埠市一所鄉村小學趙老師一樣,採取跪拜父母方式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並不鮮見。
  •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擁有這14種思維方式
    美國杜克大學用14幅漫畫向畢業生講述了學校對其未來的期許,這也是真正受教育者終其一生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 接受教育不僅是獲得知識, 學會學習,才能自我升級。
  • 別讓你那些不好的教育方式毀了你的孩子
    現在社會越來越重視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父母一些不好的教育方式可能會對孩子造成終生影響。今天早上我起了一個早床去吃早飯,在早餐店裡遇到一對母子。小男孩就六七歲的樣子,母親一進店就用非常急切的語氣問孩子。你要吃什麼,是白粥還是瘦肉粥。
  • 最好方式並非早教,是父母的「感官教育」
    但是父母要知道,最好方式並非早教,是父母的"感官教育"。 平常我們所說的智力。其實就是一般能力。在一般能力中又包括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都是可以在孩子三歲前就可以著手培養的。
  • 從女兒的一篇作文說起: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這些都是女兒的理想。我還記得幼兒園畢業照裡面每個小朋友都寫下自己未來的理想,女兒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小提琴家,從6歲開始學琴,每天至少花1個小時在小提琴的練習上面,周末用的時間更久,從開始的「要我練」慢慢變成了「我要練」,雖然我們沒有給她很明確的要求和期望,她能很自覺很投入在小提琴和音樂上面,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的興趣。
  •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挫折教育和正確的批評方式是孩子人生的...
    下棋時,大人不能贏,贏了就生氣;……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時,一味地遷就孩子、讓著孩子。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
  • 《窗邊的小豆豆》巴學園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值得學習
    有位朋友曾經告訴我: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有的人卻用一生治癒童年。可想而知,童年對人的一生有多重要。《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看,裡面包含了親子教育、老師的教育方式、孩子的真實想法等內容,它真實記錄了黑柳徹子上小學的故事。
  • 簡筆畫、填色畫……這些錯誤的美術教育方式,你還在給孩子用嗎?
    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長久以來,國人的審美標準、教育方式都較為落後於發達國家,所以我們的兒童美術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孩子的美術發展以及人格發展有著一些負面的影響。而這些危害實際上對孩子的美術教育實際上危害也是較大的,但至今還是沒有被重視。
  • 同樣是應試教育,日本似乎比我國更成功,在教育方式上有何不同?
    因為在中國現階段的教育水平與國民素質背景下,有相當一部分人心智成熟地很晚,很晚才明白求知與學習之間的真實關係,很晚才懂得曾經學習過、考過無數遍的知識點到底是什麼意思,很晚才想明白自己的人生道路應該如何選擇,很晚才懂得學習是一種能力而非考核方式,也就很晚才真正認清「學習是有用的」。但是在「很晚」之前呢,很多很多學子們對「學習」深惡痛絕乃至潛意識中埋下終生厭學的種子。
  • 嚴父慈母的教育方式對嗎
    為什麼說「嚴父慈母」的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我舉個例子吧。有個家長諮詢說,她兒子3歲半了,最近頻繁有自己撞牆、自己抓自己頭髮的行為,一發起火來就很焦躁,很難安撫,這到底是怎麼了?這樣的嚴父慈母管教方式,讓這個孩子不停地適應不同的期望,以至於無法放鬆和專心地玩遊戲。一方面,他的內心是充滿了混亂、疑慮和擔憂的。另一方面,他的規則意識一直沒有建立,因為母親根本沒有給他立規矩,而父親則只是頻繁告訴他如何做不可以,給了他巨大的壓迫感卻從沒有告訴他如何做才是對的。
  • 《三傻大鬧寶萊塢》:3個不同家庭教育方式,決定了3種不同的人生
    很多人把這部電影當作是喜劇片,而我認為,這部電影其實是披著喜劇片的外殼,更重要的是,它實際上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反映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對孩子影響深遠的教育片。電影一開始就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今後會考不上大學的!事實真是這樣嗎?我覺得未必。
  • 《媽媽是超人》代表了4種典型的家庭生活教育方式,你家是哪種?
    雖然每個孩子都很可愛,但似乎本季每個家庭的生活教育方式都非常不一致呢!筆者發現,這四組家庭大致也代表了當今我國最常見的四種家庭生活教育相處方式。所以某些地方還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來對照一下你家是哪種吧!1、黃聖依&楊安迪:留守兒童式安迪可以說是當前中國最常見的育兒縮影——即留守兒童式。安迪打小在奶奶身邊長大,節目中與黃聖依也非常生疏。
  • 7歲萌娃做100多個科學實驗走紅,媽媽的教育方式很簡單,值得借鑑
    來自廣州的7歲小男孩皮卡,因為在網站上傳了100多個做科學實驗的短視頻,帳號漲粉20多萬,瞬間在網絡上走紅,甚至還火到了海外。每一個實驗很簡單有趣,而且和生活息息相關。這些知識在皮卡動手製作的過程都一點點變成了他的知識,而這也來源於皮卡媽媽的支持。皮卡在網絡上紅了之後,很多家長都很好奇皮卡媽媽是不是給孩子報了興趣班。對於這個問題,皮卡媽媽說:「繁雜的輔導班會耽誤孩子的自由生長。」皮卡媽媽的教育方式很簡單,她會發現孩子的興趣,去引導、支持他,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 西方最經典的21種教育思想 直擊教育核心問題
    這21種教育思想涵蓋了教育目標的歷程:從成人,到國家的人,有用的人,完整的人,自由的人,一直到美好的人。美好又從哪裡來呢?他主張教育應該由國家來辦理,由國家實行嚴格控制,教師應由國家聘請,教什麼內容應由國家審查。所有公民,不分男女,不論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奴隸除外),都應從小受到強制性的教育。他提出的教育內容非常廣泛,主張受教育者應該德、智、體和諧發展。  柏拉圖提倡早期教育,是最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張,兒童受學前教育應該愈早愈好。
  • 《天才少女》:令人深思的教育方式
    我是 舊夢娛樂浮華日 常給大家帶來一些不錯的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 天才少女》今天要講的是關於不同教育觀的一部美劇《天才少女》,主角是一個年齡較小的天才少女瑪麗,舅舅弗蘭克和外婆伊芙琳對她實行兩種不同的教育而展開的。伊芙琳對瑪麗教育是一種高壓的教育,而弗蘭克則是低壓的教育。
  • 在線教育:市場推廣方式有哪些?
    在線教育,通過網絡、電腦亦或是手機,讓學員能夠反覆學習回放視頻錄播視頻,和老師進行視頻對話、在線學習,這種模式充分解決了許多教育不均衡的三四線城市的教育需求,在今年得以充分的體現,很多用戶從線下轉到線上,使得教育需求變得多元化,在線教育的認可度不斷提升,市場越大,競爭越激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相關的市場推廣方式
  • 家長教育好孩子以前,請先探尋出正確的溝通方式
    ,幾乎每一個對於孩子的教育動作似乎都能聽到諸多專家的不同意見。孩子的家庭教育責任不是某個人的責任,國內目前的形式卻變成「喪偶式」教育、「單親式」教育佔據了數量上的指導。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還會直接損害家庭的和睦。而家庭的角色縱然有明確的分工,但是夫妻雙方的發力方向和目標需要完全一致,肩負的責任也同樣一致。那麼想要達到戰略統一、步調一致的話,沒有正確的溝通方式萬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