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常出現的一種教育現象是老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學生在講臺下各種發呆,這並不是說老師教的不好,學生不會學,其實是學生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不感興趣。那如何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呢,南瓜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大多數學生眼中,物理是一門難學透的科目,物理概念讀不清楚,理解不了的話相關的物理規律也看不懂,從而運用起來難以下筆,還有物理題目千變萬化,綜合題目多,解了一個另一個又不會了,中間的陷阱捉摸不透。那麼南瓜要告訴大家物理不可怕,主要看學生對它的興趣。
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不管是物理概念還是物理規律都和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作為老師要善於聯繫生活實際,把生活中的例子運用到學校課堂教學中去,學生便會把目光集中到課堂了。這是為什麼呢?比如,當孩子在炎炎夏日騎著自行車路過油柏路時,路面會凸起形成一個個五彩斑斕的氣泡,孩子可能不會關注更多,只知道有這種東西的存在,剛好作為教師,你就可以舉這個例子來講述波的幹涉,孩子上課的狀態會完全不一樣。
不知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到初二的時候學生才接觸物理,而數學這門科目小學就要接觸,這正是因為在孩子讀小學時接觸外界的時間尚少,對外界發生的一些自然現象知道的也不多,沒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感性材料也少,那麼想要建立起理性認識的話就很難,學物理更不用說了。可見,知識並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往孩子們的腦袋裡灌輸的,要循序漸進,就像一棵小樹不能用水一直澆灌它,不然會長不高是一樣的。
南瓜對物理這門科目做了特別說明,其實不管什麼科目都應該這樣。教師應該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讓學生懂得原來我學習了知識就可以解決掉生活中很多的問題,還可以滿足心中的好奇心理。就算是文科類知識,同樣也要遵守這條教學原則。當然,這條原則不能隨便用,要根據教學內容去合理應用,不然就會顯得特別累贅。
孩子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熱愛生活才能讓孩子每天過的充實又自在。孩子每天接觸到的人和物都是對他們的一種歷練,也能從中學到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學校可以安排孩子踏青的活動,去當地的工廠觀察工廠生產的活動,甚至去農田插秧的活動。只舉辦校內活動的學校會限制孩子的見識,縮小孩子的眼光。
南瓜在這篇文章中著重強調了聯繫生活實際這條原則,理解起來很容易,但是用起來卻很難,插入到教學環節時需要每位教師能夠認真做好教學設計,使自己的課堂能夠充滿互動和生機,在你們看來,還有什麼在教學中應該必備的呢?歡迎你的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