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讀《西遊記》,感悟人生 其實我們都在取經的路上,自我取捨

2021-01-20 小魚說說故事

大家好,歡迎觀看小魚說說故事。講故事我是認真的,期待與您一路伴行。

閒話不多說,今天我們不講三國,那麼講什麼呢,講講西遊記。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自明代一問世就被貼上禁書的標籤。

為何?

因為《西遊記》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部神魔玄幻小說,也許僅供人們茶餘飯後消遣一番。

其實不然,西遊記它隱含深意,對當時的封建統治極為不利,所以被定性為禁書。

何解?

首先西遊記故事裡面的統治階級是道佛兩家,吳老先生所描寫的道家可不是所謂的清靜無為,淡泊名利的世外高人。同樣佛家也不是什麼善男信女,慈悲為懷的出家人。

他們都有各自的政治目的,雙方相互博弈,機關算計。

其次是故事裡被統治階級的民間環境,吳老先生所描寫的是一種病態社會形態。人民生活疾苦,盜賊橫行無忌,妖人當道,群魔亂舞。

下面舉例為證。

關於道佛的博弈以及各自的目的,大家可以參考我前面的三篇文章,已經講得很詳細了。這裡就不再重複了,今天主要講講民間背景。

唐太宗年間,唐皇意圖革新,打破傳統世襲制,所以舉辦了開科取士。

西遊記主角之一的唐僧的父親海州陳光蕊,草根中了狀元。馬上就被當朝丞相殷開山收為佳婿,成了殷氏一家人。

陳光蕊本來十年寒窗苦讀,今朝魚躍龍門,即將分享甜美蛋糕。怎料上任途中被蟊賊害了性命,萬事皆休。

這種結局,在當時的環境下,又是必然的結果。

為何?

因為他根基淺薄,羽翼未豐,卻過早站隊。

所以他的行為既不符合競爭對手的利益,也不符合唐王的初衷,必然是風吹雨打留不住。

這同樣反映出了當時的社會黑暗,官場格局已定,等閒之人難以插足。民間蟊賊為了一點錢財,就敢謀財害命。是膽大包天?還是有恃無恐?

無論如何,最後他們都會沒有好下場的,蟊賊自己心裡想必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說,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亡命之徒啊!

然而人都不是生而為賊,是當時的現實環境所造就的。那麼當時社會的黑暗,由此就可見一斑。

我們再來說說西行取經這一路上,到哪都有妖魔作怪。

百姓是敢怒不敢言,還好心勸導唐僧師徒早些離去,莫要白白丟了性命。

作為佛家行走人間的代言人,唐僧自是從善如流。

他常說:善哉善哉,多謝老丈提醒,我們即刻啟程,絕不多事。

可偏偏天生石猴,孫悟空那就是一個愣頭青,無論大小妖怪都要正面剛一波。

小妖一棒打死,結束它罪惡的一生,自是不用多說。

但凡大妖哪個不是有後臺的,你是殺不得的。

人家只是誤入人間,一時放縱,算不得什麼,收回去調教一番即可。

孫悟空氣的抓耳撓腮也沒奈何呀,別忘了自己頭上的那個圈。

你只是用來剷除異己的,怎能讓你誤傷了自己人呢。

這算什麼?這不就是:高貴美麗的人犯了錯誤,我們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去原諒。

低下醜陋的人犯了錯誤,我們要不顧天地良心地去譴責。

西遊記中有些妖精其實是冤死的,人家並未作惡,餐風飲露,吸食日月精華,

整日裡吟詩作對,日子好不逍遙快活。怎料飛來橫禍,慘死家中。

就是因為你不該得道成精,就是因為你沒有後臺,無人作保。

你不死才怪,通天之路那可是屍山血海,白骨化舟,豈能人人都成大仙。

靜下心來讀《西遊記》,你會發現它具有非凡的意義。

即便是在當下,也是具備一定的教育意義。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點關注,不迷路。

大家再見。

相關焦點

  • 《西遊記》讀書筆記與感悟小學生範文精選10篇
    《西遊記》讀書筆記與感悟範文一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們都耳熟能詳。從小我就對它百讀不厭,愛不釋手,文章中有趣的故事情節讓我百看不厭,每個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腦海裡。  《西遊記》裡面講了師徒四人取經,走了十萬八千裡,經歷了八十一難,之後取得真經,修得正果。
  • 西遊記原來只是苦行僧的自我救贖,四個徒弟都是他的執念
    小時候總喜歡孫悟空的聰明伶俐,覺得我們長大後都應該成為他那樣的人,懲惡揚善,保護我們身邊的人。後來才知道,孫悟空壓根就是不存在的,在十萬八千裡的取經路上,其實只有唐僧一個人孤零零地前行。都說正確的道路上很少有同伴,我們一個人上路的時候,總喜歡把自己扮演成各種角色,有些像多重人格,有些像自我安慰。西遊取經路上,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是幻化出來的,也就是所謂的唐僧的另一面。人都有很多面,我們能看到的一面,還有看不到的很多面。
  • 《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無人能敵,西天取經路上戰鬥力為何變弱
    本期話題【《西遊記》孫悟空大鬧天宮無人能敵,西天取經路上戰鬥力為何變弱】看過86版《西遊記》的觀眾想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那一段了,孫悟空從太上老君的煉丹爐出來後,就開始了自己的報復行動,一隻猴將天宮給攪合的雞犬不寧
  • 從《西遊記》中,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
    《西遊記》裡,唐僧有三個徒弟:悟淨、悟能、悟空。三個徒弟跟隨師傅,一路降妖除魔,悟透了「能、淨、空」三種道,戒掉了「貪、嗔、痴」三種念,才到達靈山,修得正果。三種心境,三份修為,其實,更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 唐僧西遊取經,孫悟空一個筋鬥,這兩個距離為何都是十萬八千裡?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句西遊記原著開篇時給大家的一句話:「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這句話可是整部西遊最為重要的一句話,短短幾個字闡述了你看西遊記的目的,那就是探索人生真理,而不是去看那些斬妖除魔的過程。多少80後和90後在看西遊記時候都把重點放到了故事情節上,而對於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自己又了解多少呢?
  • 西遊記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原來是這樣,這麼多年我們都誤解了
    當然,並不是說這部電影拍的不好,這是總覺得這部電影中的大聖與我從小看央視版西遊記中的大聖是兩個不同的人物。電視劇版的大聖驕傲、無私、勇敢,無畏無懼,是我們崇拜的對象,可望而不可及;而電影版中的大聖仿佛更像是一個普通人,有驕傲、害怕、猶豫以及後悔。基本上可以說是顛覆了學生我印象中的大聖的形象。對此,學生為了解惑,用了1個月時間將吳承恩版的西遊記原著又細細的讀了一遍,發現讀完之後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 從《西遊記》得到的團隊啟示
    《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我國乃至全世界有很大的影響。每當響起: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的歌聲,仿佛把我帶進了童年時代。小時候看《西遊記》,最欣賞的是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那麼厲害。
  • 《西遊記》唐僧師徒四人取經,從哪兒出發,取得又是哪兒的經?
    86版西遊記,從兒時起,就開始在老式電視機上看,沉迷到忘記吃飯,忘記睡覺。隨便提起哪個環節,都能把臺詞記得滾瓜爛熟,孫悟空大鬧天空的身影還深深印在腦海中。當初,誰都嚮往做那個聰明機智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後來發現,豬八戒才是人間理想;可現實是,大家都讓我們變成了沙和尚。說到西遊記,你知道他們師徒四人這些事兒嗎?1.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是從哪兒出發,取得又是哪裡的經?看過電視的都知道,每當有人問起,聖僧從何處來,又到何處去的時候。
  • 《西遊記》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如何戰勝自己的心魔
    有人說,當你有一天真正讀懂了《西遊記》,你也就懂得了世間所有苦難的真諦,也就懂得了整個人生的真諦。《西遊記》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自己的心魔過程。蔡亮華教授就曾說道:「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人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如何成為有」出息「的人學會調整自己呼吸就可以了?
  • 太上老君給金角銀角的寶貝暗藏五行,西遊記你看懂了麼
    原著中說,太上老君為了鍛鍊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決心,故意把金角銀角放到人間,看你們師徒是否真心想要取經。這樣一看,金角銀角其實是太上老君派他們下去的。但是金角銀角實在太笨,連寶貝一半的功力都沒使出來,還差點讓太上老君鍛造寶物的技術被世人詬病。沒想到,本來小小的故事卻暗藏玄機。縱觀《西遊記》,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路降妖伏魔,其實就是在用行動告訴我們,要用什麼辦法去戰勝自己的心魔。
  • 取經路上死的是孫悟空還是六耳獼猴?困擾三十年的謎團,真相來了
    取經路上,出現了一個與孫悟空一樣無差的猴子,名叫六耳獼猴,由於他與孫悟空一模一樣,所以,許多人認為死掉的是真孫悟空,而假孫悟空六耳獼猴則活了下來。為何?因為真孫悟空不聽話,假孫悟空則是如來培養出來替換他的,如來身為佛教領導,開展取經項目,為的就是想讓佛教發揚光大,但如來不喜歡吵鬧的孫悟空,就暗地培養了一個假孫悟空,來個偷天換日!真的是好一個陰謀論!妙哉!
  • 孫悟空曾經大鬧天宮,但取經路上好多妖怪都不怕他!
    《西遊記》原著中孫悟空在取經路上實力絕對高於大部分妖怪,甚至可以說是高於所有妖怪,這就是作者對他的實力定位,然而如果孫悟空一路平躺著取完經,這故事就沒法講下去了,所以作者有意尋找各種理由讓孫悟空敗陣!許多人看完《西遊記》影視劇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幾乎無敵,但西天取經時卻常常請幫手,因此感覺到孫悟空實力名不副實;再加上近年來網上流行的「西遊陰謀論」,孫悟空的實力更是被黑得誰都能踩他一腳,因此很多沒看過《西遊記》原著的人都認為他取經時實力減弱了!其實並非如此,《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實力定位如何?
  • 西遊記:孫悟空唐僧早已死在取經路上,真正去到西天的只有三個人
    我想大家應該對西遊記這部作品很是熟悉吧!那麼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師徒四人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呢?可能有些人說,試圖四人最後都成佛了,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其實真正到達西天的只有三人,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而悟空和唐僧早就已經死在取經路上了!
  • 《西遊記》裡的妖怪是不是都瘋了,裡面聰明的人是誰
    我覺得《西遊記》之所以能夠稱為名著,正是我們在每一個年齡段上看,都會有一種感悟,而這份感悟則根據我們所處環境決定的。再次觀看《西遊記》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裡面的妖怪都瘋了,如果不瘋那便是一個驚天」陰謀「。
  • 《西遊記》與武當山的非常事3:取經就是大圈套,細節極恐怖!
    「水陸大會」(第八至十二回)是《西遊記》的"文眼"整部《西遊記》小說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前七回講的是石猴出世與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十二回以後講的是西行取經故事。獨獨這第八至第十二回有些特殊,說的是唐太宗在陰曹地府走了一遭後辦「水陸大會」的事,似乎偏離了主題,因此很多人基本不讀,直接跳過。
  • 《黑神話.悟空》是對《西遊記》的黑暗解讀?它比原著弱爆了
    01、大多數人看的86版《西遊記》,更接近童話絕大部分的人看得都是86版《西遊記》電視劇,以及簡化版的故事或者動畫,根本沒有窺得《西遊記》原著的真實面目。要是我們只看電視劇,看唐僧師徒一路上升級打怪取經,那是啥啊?與其說是神話,不如更接近於童話,裡面還存在很多劇情BUG(漏洞),根本算不上是四大名著之一。
  • 為何說西遊記中推倒人參果樹才是取經的開端、這章的意義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有一場磨難就是五莊觀因為悟空推到了人參果樹,導致師徒三人被鎮元大仙捉住,萬般無奈、想盡方法,最後還是觀音菩薩出面才解決了這件事情。其實在西遊記原著中這一章非常重要,而且如果仔細讀西遊的朋友的就會發現,這一章的內容劇情都是普通磨難的三倍,作者整整用了三個篇幅來介紹這個磨難,第二十四回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可能很多朋友會說,篇幅長,並不代表著這一章很重要
  • 西遊記中,豬八戒在取經隊伍中當臥底,其真實實力遠超孫悟空
    西遊記中的主角是孫悟空,西天取經的主角也是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在取經隊伍中,如同白龍馬般,形同虛設。甚至有人認為,豬八戒在取經隊伍中的作用,一定意義上遠超沙和尚,沙和尚與白龍馬相比,最多也就能多喊幾聲師傅被妖怪抓走啦!原著中的沙和尚,可不是挑擔的。
  • 沙僧的實力並不弱,為何在取經路上,他只除掉了一個妖怪
    文/晨曦博文西遊記裡的沙僧是個憨厚的老實人,不僅說話少而且性格十分隨和。這是一般人對他的評價。在西遊記整個取經團隊中,孫悟空的實力毋庸置疑是整個團隊之中最厲害的,一路上降妖除魔功勞最大。豬八戒也具有一定的實力,曾幫助過孫悟空打過不少妖怪。
  • 看了半個世紀的西遊記,其實你不懂悟空石猴出生的秘密
    暢銷書主編,曾主編時尚類圖書暢銷圖書市場摩可文化傳媒創始人之一,寫我的故事分享我的觀點談你的感受文章配圖全部來源於百度圖庫,僅作為配文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眾所周知,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伴隨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走過了童年、少年甚至老年,在我們人生的文化尋求之旅上立下了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