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因此很多農村俗語也都與床有關,比如有這麼一句叫「床頭打架床尾和」,這句話就是描述夫妻關係的,但是無論吵架還是和好,都是在床上完成的,因此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是離不開床的。
不過除了床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物件,那就是枕頭,可以說枕頭比床還重要,如果枕頭不舒服,第二天脖子都會疼,肯定是不舒服的,時間久了甚至會得病。因此農村有句俗語叫:「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三寸長壽
大家都知道,一寸大約是3.3釐米,三寸也就是10釐米,這個尺寸說的就是枕頭的高度。現在人們用的枕頭樣數比較多,裡面有裝著米殼的,也有蕎麥的,還有矽膠的,但是在以前,人們用的枕頭大部分都是比較硬的。
以前普通人家用的枕頭一般是木製的或者是竹製的,也有陶瓷做成的枕頭,有錢人家的枕頭還會用玉石雕刻而成,當然玉枕是非常珍貴的。其實現在人很難理解以前的枕頭為何都是硬的,枕在那麼硬邦邦的物體上能舒服嗎?
其實古人把枕頭做成硬的還有另一種功能,比如司馬遷就有一個圓木枕頭,這種枕頭睡覺的時候稍微動一下,頭就會從枕頭上滑下來,這樣很快就清醒了,然後就拿起書本開始讀書,因此他就把這個枕頭取名為「警枕」,意思就是警示自己不能睡的太久,要節約時間,稍微睡一下就要趕緊起床讀書。
其實現在人都知道,硬枕頭對頸椎也是有好處的。而「三寸長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枕頭的高低應該在十釐米左右,這樣的高度也會讓人睡得比較舒服,睡一晚上也能緩解一天的疲勞,睡眠好自然就身體好,因此才有了「三寸長壽」的說法。
四寸無憂
這句話裡的「四寸」說的也是枕頭的高度,四寸也就是十三釐米左右,這樣的枕頭比平時的要高出一些,因此還被稱為「高枕」,有句成語叫做「高枕無憂」,意思是把枕頭墊的高高的,無憂無慮的去睡覺,當然高枕能不能讓人無憂也只能因人而異了。
相傳在戰國時期,那時候經常打仗,人們睡覺的時候都不敢枕著枕頭睡,都是趴在地上,用耳朵貼在地上睡覺,這樣外面一旦有動靜就容易聽見,而「高枕無憂」這個成語也是說一切都平安了,什麼事都不會發生,安心的把枕頭墊的高高的睡覺吧。
因此「四寸無憂」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高枕無憂」,在以前的農村,小孩子到晚上睡覺不踏實,或者會經常做夢,大人們就會在枕頭底下墊一本書,說是這樣就可以睡個踏實覺了,也不會夢見一些奇怪的東西了,或許這也是根據「高枕無憂」而得來的吧?
農村這句俗語「三寸長壽,四寸無憂」,也是古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大家覺得有沒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