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城西街道 · 芝岙村
「芝岙 稍在縣東,亦北山也。岙內常產芝。明知縣俞諮益建塔其上,崖壁鐫『天柱奇觀』,字大徑二尺。國朝乾隆間,塔自毀。其西谷凹入,俗呼燕窩。旁有嶺,曰江岙嶺,舊皆江姓所居,林氏始遷亦依之,有江林合葬墓……」
芝岙村村部
這是清《嘉慶太平縣誌》中有關芝岙的記載。芝岙的得名,是因為「岙內常產芝」。不過,志中所稱的芝岙山,還包括今太平街道塔下村的塔下山,因為明萬曆年間太平縣知縣俞諮益所書的「天柱奇觀」四個摩崖大字,就在塔下村的塔下山上,山體現已建為塔山公園。
從下保山上看芝岙村
從地圖上看,芝岙村是個依山(塔下山、下保山)傍水(北山河、月河)的村。芝岙村第三產業比較發達,九龍學校的操場也在芝岙村內。
9月29日上午和10月7日下午,記者兩次走進芝岙村,作「百村行」採訪。
四大姓:韓、林、陳、黃
9月29日上午,在芝岙村,83歲的林敬杏老人向記者簡單介紹了芝岙村的四大姓氏和仙人床、仙人腳印、林侍郎墓等名勝古蹟。
芝岙村有韓、林、陳、黃四大姓。其中林姓,屬雅寶林氏,是半嶺林氏的分支。2013年10月2日,雅寶林氏舉行圓譜慶典活動時,記者曾到現場觀摩,林氏宗祠就在下保山麓、保塔路邊上。印象中,塢根鎮東門頭村林氏也屬於雅寶林氏。記得雅寶林氏的舊譜早已毀壞,所以卷首的舊的譜序之類的都沒有了。
林敬杏從家裡拿來了《雅寶林氏宗譜》三房房譜。雅寶林氏共分四房,芝岙村的黃家圩還居有林氏四房後裔。
《雅寶林氏宗譜》
芝岙村韓姓的更詳細一點的資料,則是10月7日下午在芝岙村老人活動室中採訪時了解的。88歲的韓小春告訴記者,芝岙村韓氏與新河鎮東合村的韓氏並不通譜,而與玉環市楚門龍溪山外張村的韓氏通譜,山外張村的清代人韓姬宗在江西為官時,與側室徐氏在安徽九華山敬香禮佛,品嘗到了福建的文旦,徐氏夫人收集了13粒種子,交韓姬宗帶回玉環播種,與玉環本地的玉橙、土欒嫁接,選育成了品質優良的玉環柚(玉環文旦)。
韓小春說,聽說韓氏的老祖宗是元帥,生了五個兒子,芝岙村的韓氏與下保宅前村的韓氏都是三房,在樂清大荊、水漲也有三房,楚門那邊是四房,而樂清小球那邊是大房,澤國天皇村韓氏是二房。總祠堂建在楚門鎮塘洋村,日寇入侵時祠堂被炸毀過。
下保山公園
韓小春經歷了三次韓氏修譜,第一次是1949年下半年,第二次修譜約在25年前,最近的一次,是在5年前。
韓小春說,韓氏的輩行用字有:祖德揚世仁(音)延宗等。目前,芝岙村韓氏有200多人,加上下保宅前村的韓氏,共有300多人。
芝岙村的陳氏是溫嶠鎮峨嵋山村峨山陳氏的分支。在芝岙村紅巖三清觀西邊,建有一間陳氏紀念堂。記者見其中的牌位上,有錫、普等輩分,這與箬橫的澗橋陳氏(也是峨山陳氏分支)是一樣的。
芝岙大舞臺
芝岙村的黃氏,與渭川村的黃氏一樣,是城南鎮照谷村的洞山黃氏的分支。據《洞山黃氏宗譜》記載,洞山黃氏至十三世時,始分為五房。其中三房子孫居城南洞黃外岙(即照谷自然村)、長沙、摘梅坑、毛家、鐵下、田基、谷岙,城西下保、芝岙,城東湖南,箬橫亞湖,大溪良山、下陳、翁岙塘頭,新河擺腳店黃家裡、長嶼樓岙,太平山下金,樂清大荊田黃等處。明代名臣黃孔昭即三房子孫。
芝岙村有7個村民小組(原稱芝岙大隊時則有7個生產隊)。林敬杏說,其中一隊在芝岙山頭,現在都住下來了,二隊、三隊居上芝岙,四隊在下廠,五隊在裡洋,六隊在後屋,七隊在黃家渭(《雅寶林氏宗譜》中誤寫為「王家渭」)。
縣化肥廠:開溫嶺生產化肥先河
溫嶺文化館的李呆(李劍峰)老師在2018年出版了回憶錄《春風花開——我所經歷的1976-1985年》,其中第三輯記載的是1978年3月至1985年12月的事。他書中所寫的廠,就是溫嶺縣化肥廠,這個廠的廠區當時就在城北區的芝岙大隊(村)。在這本書中,李呆對當時的化肥廠,有著生動的描述。1978年3月12日,他從牧嶼的五裡涇坐汽船,到下保渭渚登陸,他真正要去的地方(芝岙)還有二三十分鐘的路程,「還沒有上岸,那個地方就遙望可及:在一個山岰裡,有一根高高矗立的煙囪,一座座工業反應塔、高架在管線和廠房……」
設置在村裡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智能化處理箱
溫嶺縣化肥廠建在城北區的芝岙大隊,而宿舍則建在城關鎮的北山大隊和塔下大隊的交界地。
李呆在書中寫了去衢縣化肥廠培訓的往事,他們在培訓三個月後,工廠安裝基本就緒,正在做一些掃尾的事情,接著就是「原始開車」。李呆的崗位是合成車間的合成崗位,「最終,我廠一次性開車成功,生產出化肥了。我們縣竟然能生產化肥了,那真是一個轟動事件啊,是我縣開天闢地第一遭。廠裡組織了人馬,把化肥搬上卡車,在卡車上插上彩旗,再敲鑼打鼓地去各區委、區公所『報喜』……」
李呆的這本書,關於溫嶺縣化肥廠的生產、生活往事,還有許多生動的描述。
芝岙村一角
芝岙村第二村民小組的韓世法,就是芝岙大隊當時被招工進廠的8個人之一,他是在造氣車間工作的。他回憶說,溫嶺縣化肥廠的原位置在現在開元小區一期這裡,化肥廠用的煤、電都便宜,後來煤、電成本漲了,就沒有成本優勢了,再後來廠就併到了錢江摩託車廠。
安康橋
曾產米麵,民生艱難
在農耕時代,芝岙人與渭川人一樣,還曾以生產米麵而聞名。
在韓小春的記憶中,1949年,芝岙村生產米麵的只有一家作坊,就在他們的道地裡,到上世紀60年代時,除了第四隊外,其他的6個生產隊都加工米麵了。那個時候生產米麵,還是手工操作的,有拗桶、拗秤等工具,還要用腳踏。
鄉賢林侍郎埋骨芝岙
明《嘉靖太平縣誌》記載:「林侍郎墓 在北隅芝岙,刑部侍郎林公鶚葬焉。」清《嘉慶太平縣誌》記載:「林侍郎畏齋墓 在芝岙山。」
村裡的籃球場
芝岙村原來還有林侍郎墓這一名勝古蹟。據村民介紹,其位置在今九龍學校這裡。林敬杏記憶中的林侍郎墓,「有一個石人、一匹石馬、一隻石羊,還有一座牌坊,一隻烏龜,上面一塊碑,比人還高,碑上有字……」林敬杏所說的烏龜,當是「龍生九子」中的一子「贔屓」。林敬杏說,林侍郎墓大概是1958年時毀的,石碑被打成兩斷,一塊送到米廠安電動機用,一塊送到黃家渭安打水機用。其他的石人、石馬、石羊等,如今也不知所蹤了。
這個被芝岙人稱作林侍郎的林鶚(1423-1476),是北山人,系明景泰二年(1451)進士,初授江西監察御史,改鎮江知府,調蘇州知府,升江西按察御史,轉遷布政司右、左布政使,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再升北京刑部右侍郎,疾卒於任。《明史》有傳。嘉靖中,御史趙大佑上其節行,贈刑部尚書,諡恭肅。後從祀鄉賢祠。
紅巖三清觀主祀抗倭英雄
芝岙村的保界廟為紅巖三清觀,位於芝岙村獅子山(下保山),系從原芝岙廟分立。原芝岙廟位於現開元山莊三期位置,系芝岙、塔下兩保保界廟。十幾年前,因建設需要,芝岙廟被拆除,太平街道塔下村、城西街道芝岙村信眾各自另立廟宇,塔下村信眾將廟重建於白龍坑裡,芝岙村信眾則將廟遷建於獅子山紅巖腳下,故稱之為紅巖三清觀,現保界範圍為芝岙村。
紅巖三清觀
紅巖三清觀與原芝岙廟一樣,主祀蕭聖帝主(相傳為抗倭名將),壽日為二月廿四。
據林敬杏介紹,下保山上還有仙人床、仙人腳印等自然景觀,現在闢為下保山公園,山上建有歇山亭等兩座涼亭。因無嚮導,記者未找到仙人床等景點。
- End -
來源丨溫嶺日報
文圖|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曉慧
編輯丨王怡 審核 | 黃慧慧 校對丨季虹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