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行丨縣化肥廠曾辦在溫嶺這個村,如今三產發達紅紅火火

2020-11-22 騰訊網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

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

城西街道 · 芝岙村

「芝岙 稍在縣東,亦北山也。岙內常產芝。明知縣俞諮益建塔其上,崖壁鐫『天柱奇觀』,字大徑二尺。國朝乾隆間,塔自毀。其西谷凹入,俗呼燕窩。旁有嶺,曰江岙嶺,舊皆江姓所居,林氏始遷亦依之,有江林合葬墓……」

芝岙村村部

這是清《嘉慶太平縣誌》中有關芝岙的記載。芝岙的得名,是因為「岙內常產芝」。不過,志中所稱的芝岙山,還包括今太平街道塔下村的塔下山,因為明萬曆年間太平縣知縣俞諮益所書的「天柱奇觀」四個摩崖大字,就在塔下村的塔下山上,山體現已建為塔山公園。

從下保山上看芝岙村

從地圖上看,芝岙村是個依山(塔下山、下保山)傍水(北山河、月河)的村。芝岙村第三產業比較發達,九龍學校的操場也在芝岙村內。

9月29日上午和10月7日下午,記者兩次走進芝岙村,作「百村行」採訪。

四大姓:韓、林、陳、黃

9月29日上午,在芝岙村,83歲的林敬杏老人向記者簡單介紹了芝岙村的四大姓氏和仙人床、仙人腳印、林侍郎墓等名勝古蹟。

芝岙村有韓、林、陳、黃四大姓。其中林姓,屬雅寶林氏,是半嶺林氏的分支。2013年10月2日,雅寶林氏舉行圓譜慶典活動時,記者曾到現場觀摩,林氏宗祠就在下保山麓、保塔路邊上。印象中,塢根鎮東門頭村林氏也屬於雅寶林氏。記得雅寶林氏的舊譜早已毀壞,所以卷首的舊的譜序之類的都沒有了。

林敬杏從家裡拿來了《雅寶林氏宗譜》三房房譜。雅寶林氏共分四房,芝岙村的黃家圩還居有林氏四房後裔。

《雅寶林氏宗譜》

芝岙村韓姓的更詳細一點的資料,則是10月7日下午在芝岙村老人活動室中採訪時了解的。88歲的韓小春告訴記者,芝岙村韓氏與新河鎮東合村的韓氏並不通譜,而與玉環市楚門龍溪山外張村的韓氏通譜,山外張村的清代人韓姬宗在江西為官時,與側室徐氏在安徽九華山敬香禮佛,品嘗到了福建的文旦,徐氏夫人收集了13粒種子,交韓姬宗帶回玉環播種,與玉環本地的玉橙、土欒嫁接,選育成了品質優良的玉環柚(玉環文旦)。

韓小春說,聽說韓氏的老祖宗是元帥,生了五個兒子,芝岙村的韓氏與下保宅前村的韓氏都是三房,在樂清大荊、水漲也有三房,楚門那邊是四房,而樂清小球那邊是大房,澤國天皇村韓氏是二房。總祠堂建在楚門鎮塘洋村,日寇入侵時祠堂被炸毀過。

下保山公園

韓小春經歷了三次韓氏修譜,第一次是1949年下半年,第二次修譜約在25年前,最近的一次,是在5年前。

韓小春說,韓氏的輩行用字有:祖德揚世仁(音)延宗等。目前,芝岙村韓氏有200多人,加上下保宅前村的韓氏,共有300多人。

芝岙村的陳氏是溫嶠鎮峨嵋山村峨山陳氏的分支。在芝岙村紅巖三清觀西邊,建有一間陳氏紀念堂。記者見其中的牌位上,有錫、普等輩分,這與箬橫的澗橋陳氏(也是峨山陳氏分支)是一樣的。

芝岙大舞臺

芝岙村的黃氏,與渭川村的黃氏一樣,是城南鎮照谷村的洞山黃氏的分支。據《洞山黃氏宗譜》記載,洞山黃氏至十三世時,始分為五房。其中三房子孫居城南洞黃外岙(即照谷自然村)、長沙、摘梅坑、毛家、鐵下、田基、谷岙,城西下保、芝岙,城東湖南,箬橫亞湖,大溪良山、下陳、翁岙塘頭,新河擺腳店黃家裡、長嶼樓岙,太平山下金,樂清大荊田黃等處。明代名臣黃孔昭即三房子孫。

芝岙村有7個村民小組(原稱芝岙大隊時則有7個生產隊)。林敬杏說,其中一隊在芝岙山頭,現在都住下來了,二隊、三隊居上芝岙,四隊在下廠,五隊在裡洋,六隊在後屋,七隊在黃家渭(《雅寶林氏宗譜》中誤寫為「王家渭」)。

縣化肥廠:開溫嶺生產化肥先河

溫嶺文化館的李呆(李劍峰)老師在2018年出版了回憶錄《春風花開——我所經歷的1976-1985年》,其中第三輯記載的是1978年3月至1985年12月的事。他書中所寫的廠,就是溫嶺縣化肥廠,這個廠的廠區當時就在城北區的芝岙大隊(村)。在這本書中,李呆對當時的化肥廠,有著生動的描述。1978年3月12日,他從牧嶼的五裡涇坐汽船,到下保渭渚登陸,他真正要去的地方(芝岙)還有二三十分鐘的路程,「還沒有上岸,那個地方就遙望可及:在一個山岰裡,有一根高高矗立的煙囪,一座座工業反應塔、高架在管線和廠房……」

設置在村裡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智能化處理箱

溫嶺縣化肥廠建在城北區的芝岙大隊,而宿舍則建在城關鎮的北山大隊和塔下大隊的交界地。

李呆在書中寫了去衢縣化肥廠培訓的往事,他們在培訓三個月後,工廠安裝基本就緒,正在做一些掃尾的事情,接著就是「原始開車」。李呆的崗位是合成車間的合成崗位,「最終,我廠一次性開車成功,生產出化肥了。我們縣竟然能生產化肥了,那真是一個轟動事件啊,是我縣開天闢地第一遭。廠裡組織了人馬,把化肥搬上卡車,在卡車上插上彩旗,再敲鑼打鼓地去各區委、區公所『報喜』……」

李呆的這本書,關於溫嶺縣化肥廠的生產、生活往事,還有許多生動的描述。

芝岙村一角

芝岙村第二村民小組的韓世法,就是芝岙大隊當時被招工進廠的8個人之一,他是在造氣車間工作的。他回憶說,溫嶺縣化肥廠的原位置在現在開元小區一期這裡,化肥廠用的煤、電都便宜,後來煤、電成本漲了,就沒有成本優勢了,再後來廠就併到了錢江摩託車廠。

安康橋

曾產米麵,民生艱難

在農耕時代,芝岙人與渭川人一樣,還曾以生產米麵而聞名。

在韓小春的記憶中,1949年,芝岙村生產米麵的只有一家作坊,就在他們的道地裡,到上世紀60年代時,除了第四隊外,其他的6個生產隊都加工米麵了。那個時候生產米麵,還是手工操作的,有拗桶、拗秤等工具,還要用腳踏。

鄉賢林侍郎埋骨芝岙

明《嘉靖太平縣誌》記載:「林侍郎墓 在北隅芝岙,刑部侍郎林公鶚葬焉。」清《嘉慶太平縣誌》記載:「林侍郎畏齋墓 在芝岙山。」

村裡的籃球場

芝岙村原來還有林侍郎墓這一名勝古蹟。據村民介紹,其位置在今九龍學校這裡。林敬杏記憶中的林侍郎墓,「有一個石人、一匹石馬、一隻石羊,還有一座牌坊,一隻烏龜,上面一塊碑,比人還高,碑上有字……」林敬杏所說的烏龜,當是「龍生九子」中的一子「贔屓」。林敬杏說,林侍郎墓大概是1958年時毀的,石碑被打成兩斷,一塊送到米廠安電動機用,一塊送到黃家渭安打水機用。其他的石人、石馬、石羊等,如今也不知所蹤了。

這個被芝岙人稱作林侍郎的林鶚(1423-1476),是北山人,系明景泰二年(1451)進士,初授江西監察御史,改鎮江知府,調蘇州知府,升江西按察御史,轉遷布政司右、左布政使,升南京刑部右侍郎,再升北京刑部右侍郎,疾卒於任。《明史》有傳。嘉靖中,御史趙大佑上其節行,贈刑部尚書,諡恭肅。後從祀鄉賢祠。

紅巖三清觀主祀抗倭英雄

芝岙村的保界廟為紅巖三清觀,位於芝岙村獅子山(下保山),系從原芝岙廟分立。原芝岙廟位於現開元山莊三期位置,系芝岙、塔下兩保保界廟。十幾年前,因建設需要,芝岙廟被拆除,太平街道塔下村、城西街道芝岙村信眾各自另立廟宇,塔下村信眾將廟重建於白龍坑裡,芝岙村信眾則將廟遷建於獅子山紅巖腳下,故稱之為紅巖三清觀,現保界範圍為芝岙村。

紅巖三清觀

紅巖三清觀與原芝岙廟一樣,主祀蕭聖帝主(相傳為抗倭名將),壽日為二月廿四。

據林敬杏介紹,下保山上還有仙人床、仙人腳印等自然景觀,現在闢為下保山公園,山上建有歇山亭等兩座涼亭。因無嚮導,記者未找到仙人床等景點。

- End -

來源丨溫嶺日報

文圖|溫嶺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曉慧

編輯丨王怡 審核 | 黃慧慧 校對丨季虹希

相關焦點

  • 百村行丨溫嶺這個小山村竟藏著木活字印刷術,傳承至今已有上百年
    在外闖蕩,我們身上的烙印都是溫嶺;而在溫嶺,我們的來源大多與村莊有關。村莊裡,往往埋藏著我們最為厚重的記憶,凝結著最為濃鬱的情緒。2018年8月11日起,「溫嶺日報」微信公眾號推送《百村行》系列報導,以最簡單的筆觸,寫最深情之故鄉。10月28日,記者來到城南鎮大田村採訪大田譜師任華多。
  • 百村行丨山後村:後山絕勝騎馬嶺 驢友結伴探險來
    早知道城南鎮山前村、山後村是鄭姓聚居村,11月24日,記者借「百村行
  • 鏡觀「百縣千村行」:達州市開江縣竹溪村
    近年來,竹溪村聚焦集體有收益、村民奔小康、基層增活力目標任務,積極探索強堡壘增活力促振興的「三聯三加三升級」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了「農旅結合、產村融合在竹溪村舉辦的「百縣千村行
  • 百縣千村行(300)|壩壩會上來帶貨:石頭上花開口袋裡錢響 這個長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周夢穎 四川在線記者 付真卿 蘭楠 林嘉薇 肖雨楊11月25日午後,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走進瀘州市合江縣開展帶貨壩壩會「這個『寶貝』可製藥、泡茶,有益胃生津、滋陰養津、提高人體免疫力等作用,開花時還具有觀賞性。」鳳鳴鎮金龍湖村扶貧第一書記吳浪拿著金釵石斛的精裝禮盒,向大家推薦這個「長在石頭上的藥用植物——金釵石斛。」合江縣是金釵石斛的原產地,也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地,有著悠久的栽培種植歷史傳統。
  • 百畝三產大盤,造福一方還是禍害一方?
    踩盤過程中,我找了好久這個項目位於哪裡,都沒能確定位置,原因就是被他們的區位圖給誤導了。按照這個區位圖顯示的位置,邕州小鎮在定津路和智和路之間。我當時以智和路為準往上找,結果發現這兩條路之間隔了整整三條路!這區位圖上標紅的邕州小鎮,何止是百畝大盤,簡直就是千畝大盤!
  • 百名記者百村行丨馬入田:「瑪汝!甜!」
    5月中旬至下旬,因為「脫貧攻堅·百名記者百村行」的機緣,記者蹲點這個村,發現了這個村莊平凡中的不凡。 這個村莊,可以用三句歌詞來解讀。 第一句: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 5月18日,記者從吉首出發,車子一直在北緯28度左右行走。越往前,山越高,樹越多,空氣越清新。
  • 開封市出臺《以案促改「村村行」實施方案》
    記者昨日從市委推進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態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8月7日,該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了《以案促改「村村行」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推進以案促改向基層鄉村延伸,打通以案促改「最後一公裡」,著力優化基層幹事創業環境,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 全面小康的溫嶺實踐 ①丨太平街道:城村雙改,改出民生與美麗
    2016年,溫嶺市委、市政府將舊城改造辦與太平街道合併,劃撥專項資金,拉開「城村雙改」戰役的序幕,深入推進「環境大革命」,開啟了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城中村、老舊城區往往房屋建成年代久遠,基礎設施陳舊,存在安全隱患,難以滿足居民更高的居住環境需求,與市域經濟發展及城市現代化建設有較大差距。
  • 百村行丨下宅金村:地樸衣冠古 風淳耕讀齊
    記者來到下宅金村部、文化禮堂,2016年時的續譜宗親會,當時就在村部前廣場舉辦。據村人介紹,村部這裡原是夏澤金氏祠堂,後來改辦為下宅金小學,再後來改為村部。村文化禮堂設在二樓,文化禮堂東面是村衛生室。鄉村醫生金冬友為記者開了門。入內參觀了一下,有學子榜、鄉賢榜等,記者發現,從該村走出去的紀錄片導演金華青竟然被遺漏了。
  • 山西盂縣王炭咀村: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李心旺 李晶攝影報導)6月27日,端午小長假的最後一天,記者在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陽泉市王炭咀村看到,整潔寬敞的街道上,遠道而來的車輛正有序出村。王炭咀村位於盂縣縣城東北部的孫家莊鎮,距離縣城7公裡,所轄2平方公裡,耕地面積904畝,全村159戶、325人,15名黨員,人均收入18000元,是典型的純農業村。
  • 溫嶺青年網格員:戰疫場上的「藍色力量」
    團溫嶺市委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1日電(記者 李川)「身穿藍色馬甲,每天迎著朝陽,披著霞光,奔走在村內小巷間,奔走在小區樓道間,奔走在企業內車間,為民解憂是我們的工作,為民服務是我們的夢想,我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網格員。」疫情當前,在浙江溫嶺大街小巷、廠區廠房,活躍著一群青年網格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上,他們發揮著重要作用。
  • 百縣千村行(316)丨川黔交界的大山深處 這個村為何拒絕規模企業落戶
    回到四川,路過的第一個村,便是古藺縣茅溪鎮臺沙村,曾經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這裡地處大山、交通不便,連一塊面積超過2畝的平整土地都找不到,卻在2018年底脫貧摘帽。「秘訣」何在?四川在線記者近日來到這個川黔交界的小山村。
  • 晚潮丨端午閒話溫嶺麥餅
    端午節時,溫嶺人吃的最多的,倒是麥餅。在石塘鎮粗沙頭村環海村等村,農曆四月廿六也是一個吃麥餅的日子,因為當天是環海村太師宮楊五郎的誕辰,在過去,這一天到來時,粗沙頭村和環海村等村的人,還要邀請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到家裡來吃麥餅宴,且演戲的,而在上馬一帶,則有大王廟,壽誕時間是農曆五月十八,也和四月廿六一樣,是吃麥餅的,到時候,也是舉辦麥餅宴,過去也是邀請石塘、箬山等地的親戚到家裡來吃五月十八。
  • 浙江溫嶺的小箬村,被大家譽為「童話世界」,遊客卻表示差距很大
    說起美麗鄉村,對於大家來說並不陌生了,因全域旅遊的不斷發展,我國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特色美麗鄉村,如今人們生活條件也好了,每到周末或節假日都會選擇外出旅遊,這些美麗鄉村就是其中比較吸引人的地方。當然,今年情況特殊,外出旅遊的人群較往年要減少許多。
  • 三產融合!山東得益乳業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產業動力
    三產融合!「一共是2萬畝地,由我們4家合作社來分批管理,我們合作社是管理著4500畝地,按照現在這個作業速度的話,有5天就能完成所有的植保作業。」高青縣利賓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華告訴記者。這樣的高效率作業,是土地流轉後適度規模經營帶來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源於得益乳業對高品質奶源的需求。
  • 文化惠民——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文藝志願服務活動「文化下鄉百村...
    文化惠民——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文藝志願服務活動「文化下鄉百村行」精彩紛呈 2020-11-03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名記者進百村|走進射洪市瞿河鎮中皇村
    脫貧致富經射洪市瞿河鎮中皇村依託「文創+文旅」產業脫貧村民自拍抖音 金絲皇菊成「網紅」1月27日,當「百名記者進百村」採訪組記者來到射洪市瞿河鎮中皇村,不免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道路兩旁,在漫山遍野的金絲皇菊簇擁下,這個曾經貧窮落後的小山村煥然一新,宛如一個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
  • 江西崇義:「1+4」三產融合模式保護上堡梯田
    1個總抓手:積極探索"三產融合式"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  據了解,崇義"三產融合式"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由基座、平臺和表現有機組成。  生態優勢是"三產融合式"公益眾籌活動舉辦的基座。崇義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8.3%,負氧離子濃度最高可達每立方釐米19萬個。
  • 溫嶺邀請專家為城區彩色森林建設「把脈」
    溫嶺城區四周環山,北起城東街道樓山村樓山隧道,東至肖溪村肖浦隧道,南至太平街道山下金藤嶺隧道,西至北山村東輝隧道。為使城市周邊山體森林擁有更多色彩,形成色彩豐富的森林景觀,2016年,編制了《溫嶺市珍貴彩色森林建設規劃》,先後共投資了500多萬元實施彩色森林建設。
  • 杜牧到農家避雨,受到熱情款待,寫下《村行》,詩中農村美不勝收
    以下有一首他的五言律詩——《村行》。他以最質樸的語言,以散文入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唐代鄉村風俗畫,詩中的鄉村美如畫。《村行》賞析唐·杜牧《村行》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婷婷垂柳風,水滴石穿。所以這首《村行》,自有一番清澈出芙蓉、自然去雕飾之感。杜牧是一位著名的晚唐詩人,他出身豪門,祖父杜佑是三朝三代宰相,封歧國公,他的堂兄也是一位宰相。家庭在童年時代十分富裕,也受過很好的教育。因此,他在一首詩中稱自己為:長安城中央的老門。第中無物,萬卷皆空。家譜兩百卷,上下馳王。僅他祖父寫的《通典》,就有兩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