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盂縣王炭咀村: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2020-12-24 百姓瑣事007

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李心旺 李晶攝影報導)6月27日,端午小長假的最後一天,記者在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陽泉市王炭咀村看到,整潔寬敞的街道上,遠道而來的車輛正有序出村。

王炭咀村位於盂縣縣城東北部的孫家莊鎮,距離縣城7公裡,所轄2平方公裡,耕地面積904畝,全村159戶、325人,15名黨員,人均收入18000元,是典型的純農業村。十八大以來,村黨支部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農業為基礎的發展定位、以綠色為導向的發展方式、以創新為動力的發展路徑和以文化為靈魂的發展特色,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闖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先後獲得「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山西省省級文明村」、「山西省美麗宜居示範村」、「山西省休閒農業示範點」、「山西省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山西省首批太行人家」等榮譽稱號。近幾年,王炭咀村紮實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化,如今的王炭咀村不僅「顏值」耐看,而且「氣質」更佳,村民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村黨支部書記石建忠入選全國「2019年度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

逐步打造以核桃文化產業園、田園花海觀賞帶、農樂創享區、山地運動區、休閒度假區、民俗展示區等「一園、一帶、四區」為主要框架的鄉村旅遊示範園區,持續拓展「鄉村旅遊+」的內涵。

「鄉村旅遊+文化」讓市民下鄉休閒有念的。立足產業興旺,栽植核桃樹1400畝,念好核桃經,核桃採摘、核桃油加工、核桃科普園、創意核桃工作坊等為主題的「核桃文化產業園」,遊客深度體驗核桃文化的魅力。

「鄉村旅遊+觀光」讓市民下鄉休閒有看的。立足生態宜居,畫好田園風光底色。達60%的綠化覆蓋率,五彩的花、誘人的果、可愛的小動物,目不暇接的美景,遊客在田園風光中讚嘆不虛此行。

「鄉村旅遊+體育」讓市民下鄉休閒有玩的。立足鄉風文明,活躍文化體育運動。戶外拓展、山地自行車、滑草以及即將建成的足球場、籃球場,為遊客營造健康、活潑的文化氛圍。

「鄉村旅遊+產品」讓市民下鄉休閒有買的。立足生活富裕,核桃油、醇香酒、各色農家美食,石氏月餅、油布袋、手工涼粉,滿足遊客味蕾,鼓足村民腰包。

村莊有直達公交車和旅遊直通車,旅遊標識明顯。遊客接待中心、公共停車場、農家樂生態餐廳、特色窯洞住宿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自來水、天然氣、汙水管道全部入戶。

成功舉辦多次文化旅遊節、「陽泉市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農業品牌和消費扶貧推介活動」等系列群眾性文化盛會,吸引周邊省市大批遊客前來旅遊,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今年,王炭咀村進一步加大投入,建設酒文化產業園,帶動當地普通農戶和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打造200畝梯田花海,預計9月份達到盛花期。屆時,「晉東花園」王炭咀一定會成為鄉村旅遊的典範、全省旅遊的亮點。

孫家莊鎮副鎮長、王炭咀村黨支部書記石建忠說:「從華北奕豐生態園到洪莊村,3.5公裡的綠化工程咱們要連片打造,華北奕豐、王炭咀、後元吉等五、六個村子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遊。」

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王炭咀村還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擴大村裡的核桃種植面積。這兩天村裡新建的核桃油加工廠也開始試生產,村民石玉青不僅將家裡7畝地流轉給村集體栽種了核桃樹,今年還能在新建的加工廠裡上班多掙一份兒工資。

「一產強品牌、二產增效益、三產聚人氣」的融合發展思路,正推動著王炭咀村農業產值不斷攀升。今年,隨著村裡核桃油加工廠、釀酒加工廠、民宿、採摘園、花海體育公園等項目陸續投入運行,將解決大約150人就業,實現年產值近兩千多萬元,同時還可以輻射帶動盂縣多個貧困村的核桃產業發展。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王炭咀村將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堅強領導下,繼續厚植鄉村振興理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為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新農村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三產融合!山東得益乳業項目為鄉村振興注入產業動力
    三產融合! 作為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得益乳業依託生態循環奶業基地,為鄉村振興注入產業動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之陽泉市美麗鄉村的美麗經濟
    如果秋季到王炭咀村,遊客會有不同的感受:果蔬種植大棚裡,甜瓜、西瓜等水果和鮮嫩的綠色蔬菜長勢旺盛;兒童樂園裡,大人帶著孩子盡情地玩耍嬉戲;會議會展中心,參加培訓的人員座無虛席。夏秋季節的小村,到處生機勃勃,打破了很多人對王炭咀村原有的認知和想像。王炭咀村有159戶325人,耕地904畝,曾是個純農業村。
  • 江西崇義:「1+4」三產融合模式保護上堡梯田
    1個總抓手:積極探索"三產融合式"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  據了解,崇義"三產融合式"上堡梯田公益眾籌活動由基座、平臺和表現有機組成。  生態優勢是"三產融合式"公益眾籌活動舉辦的基座。崇義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8.3%,負氧離子濃度最高可達每立方釐米19萬個。
  • 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要通過三產融合,發展一批以農業為根基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農業價值鏈,開闢農民就業新崗位,實現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說。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融合化需要產業聚合。德州因勢利導,建立園區,產業聚集,融合發展。
  • 樂亭縣中堡鎮「五大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樂亭縣中堡鎮「五大振興」助力鄉村振興 2020-11-18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負債75萬到產值45億,海龍村是如何逆襲實現鄉村振興的?
    帶著這個問題,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海龍村,看她如何通過三產創業,「六化」成功逆襲,並實現鄉村振興的?3 三產創業,大融合為做大做強集體經濟這塊「蛋糕」,村「兩委」開始了三產創業。海龍村又積極探索股份制經濟發展模式,並按照產業發展科學化、基礎設施城鎮化、鄉村管理新型化、民生保障均等化、村域環境生態化的「六化」,實現了從落後村向先進村的蝶變。
  • 【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任啟年:鄉村振興路上的 「銀髮追夢人」
    【新鄉賢助力鄉村振興】任啟年:鄉村振興路上的 「銀髮追夢人」 2020-12-15 11: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泉州市泉港區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班 助力鄉村振興
    泉州市泉港區舉辦高素質農民培訓班 助力鄉村振興2020-12-04 18:02:26 來源:改革網 吳喜達改革網泉州訊近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海峽兩岸創業創新農業職業培訓學校在成功承辦泉港區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訓班,共開設現代農業技術、茶葉種植與加工技術、畜禽養殖技術等三個專業,進一步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高素質農民,為泉港區的農業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 陳民利: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與經驗分享
    我們服務於這些人群對鄉村的需求,包括周末休閒度假,鄉村旅遊,鄉村農文旅行等。當時我們提出「打造離城市最近的遠方」的建設願景,通過電子商務實現農產品進城,市民下鄉實現三旅結合(農旅、文旅、商旅);三產帶動一產、二產融合發展,這樣基本上就把鄉村產業體系梳理出來了。在空間上,就落地為冬瓜民宿村、西瓜美食村、南瓜電商村。
  • 朱麗穎:讓文化底蘊助力鄉村振興
    臨淄是古齊文化發祥地、世界足球起源地,身為臨淄人有義務、有責任學好齊文化,繼承和發揚好齊文化,並抓住這個有利優勢,更好的挖掘和推介文化底蘊,讓這座厚重的古城洋溢活力、綻放光芒,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村美、農民富。齊,一個傳奇的諸侯國,鼎盛時期無出其右,湧現出無數風流人物,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途遠模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近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會議提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鄉村振興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途遠,立足鄉村振興實際,依託鄉村閒置資源,打造出的鄉村振興微度假目的地模版遍及全國。
  • 巴南魚洞:「一村一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肖玲今年24歲,大學畢業後,通過「一村一品大學生工程」回到家鄉,成為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百勝村一名工作人員。工作以來,她認真摸索科學致富之路,通過掌握信息資源優勢,熟悉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幫村民代銷農產品,努力為村民辦實事,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像肖玲這樣的本土人才和返鄉技術人才,正在成為魚洞街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 寶頂村發掘「活化」紅色資源 助力百合鎮鄉村振興
    夏末秋初的雨後,走進開平市百合鎮茅岡村委會寶頂村,村子的廣場上,紅色資源到處可見,老人帶著小孩在玩耍,地裡有村民正在忙碌……誰曾想,這個在兩年前還很破舊落後的村莊,如今巧借鄉村振興的東風,以建設「紅色黨建示範村」為契機,充分發掘和「活化」紅色資源,大力實施紅色黨建引領工程,將原來道路坑窪、遺址破敗、環境凌亂的舊村打造成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樣板
  • 「經濟日報頭版」融合之道——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要通過三產融合,發展一批以農業為根基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農業價值鏈,開闢農民就業新崗位,實現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說。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融合化需要產業聚合。德州因勢利導,建立園區,產業聚集,融合發展。
  • 東山侗族鄉「黨建+」為鄉村振興提質助力
    綏寧縣東山侗族鄉黨委 圍繞「黨建+」推動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提質助力,以旅遊採摘為依託,紅提產業為基礎,打造「日出東山、紅提飄香」的黨建品牌,用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描繪東山鄉「產業旺、生態美、百姓富」的美麗鄉村建設新藍圖。
  • 經濟日報頭版點讚德州鄉村振興探索!走出一條融合化之路
    「要通過三產融合,發展一批以農業為根基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農業價值鏈,開闢農民就業新崗位,實現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說。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融合化需要產業聚合。德州因勢利導,建立園區,產業聚集,融合發展。
  • 設鄉村規劃師 助力鄉村振興
    (資料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記者日前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科學引導村莊規劃建設,廣州結合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進展及管控要求,推進新一輪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以重新形成一批實施性強的村莊規劃成果,有力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
  • 重磅推出 | 經濟日報:融合之道——山東德州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
    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說:「要通過三產融合,發展一批以農業為根基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農業價值鏈,開闢農民就業新崗位,實現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融合化需要產業聚合。德州因勢利導,建立園區,產業聚集,融合發展。這是道法自然——仰觀星空,眾星群辰,光芒互照;俯察大地,百川千峰,山河相映。
  • 廣州打造青年回鄉助力鄉村振興示範項目
    廣州青年報社(記者 金光風 通訊員 莊煜)12月15日開始,團廣州市委調研組赴各涉農區走訪調研青年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重點檢驗廣州青年助力鄉村振興重點村和廣州青年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工作成效,通過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翻閱資料、走村入戶等方式
  • 助力鄉村振興——用PPP「巧手」扮靚鄉村
    2017年,武清區廣泛調研後果斷決定,採用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利用3年時間,為300多個村建設汙水處理設施。現如今,這些村的生活汙水全部實現了汙水管網集中收集,渾濁的汙水經先進技術處理後還能「潔淨如新」用於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