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中國結 紅火脫貧路

2020-12-24 魯網

  新華社濟南11月1日電 題:火紅中國結 紅火脫貧路

  新華社記者慄建昌、張志龍、賈雲鵬

  穿、繞、挑、壓,紅絲繩在姚成雲手裡騰挪跳躍,說笑間,一個透著喜慶的中國結部件逐漸成形。在她旁邊,幾十個編織女工坐在馬紮上,同樣飛針走線,忙碌而有序。

  走進山東省郯城縣紅花鎮的軒然工藝品廠,生產車間內一派熱鬧紅火,各種中國結的部件,堆放在女工身旁。數百種花色品種的中國結,正是從她們的手中流向全球。

  小小中國結,增收脫貧大產業。姚成雲是附近的姚馬村村民,家裡種著9畝地,丈夫在外地打工,她既要照看老人孩子,又要在農忙時節管理田地。

  「俺一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再說在家門口上班,啥活也不耽誤,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姚成雲邊忙著幹活邊說,笑臉透著幸福。

  紅花鎮七萬多人口中,有兩萬餘人從事中國結相關產業。火紅的中國結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位於魯蘇兩省交界的紅花鎮,素有「中國結藝之鄉」的美譽。中國結編織興起於20世紀9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擁有600多個花色品種,並不斷推陳出新,成為全國最大的中國結生產基地。

  南有義烏、北有臨沂,依託這兩個小商品批發市場,這裡的中國結不僅暢銷國內,還銷往美國、韓國、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市場佔有率70%左右,年產值達12億元以上。

  記者在軒然工藝品廠樣品室看到,房間四壁掛滿了數百款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中國結,炫目的中國紅配上創意獨特的圖案和長長的流蘇,讓人目不暇接。

  來自義烏、西安、武漢、銀川等地的客商,有的在查看樣品,有的在選購訂貨。工廠負責人王廷祥說:「我們有專門的設計團隊,不斷推出新品。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正開足馬力備貨。」

  已與工廠合作20多年的義烏客商許正信告訴記者,他每年都要來這裡集中採購一兩次,同時探討交流市場信息和發展方向,實現合作共贏。

  「這裡當初是我的委託加工點,後來逐步發展壯大,品種多、樣式全,這次來又訂購了幾百萬元的貨品。」

  紅花鎮鎮長趙安寧介紹,當地聚集了幾百家中國結加工製作銷售企業,其中規模較大的就有20多家。在這些企業帶動下,全鎮形成了30餘個中國結編織專業村,有6000餘戶編織專業戶。

  中國結編織勞動強度小、可分散加工、集中組裝,當地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通過為貧困戶設專崗、送料上門再回收等多種途徑,已帶動130餘戶貧困戶實現就業增收、穩定脫貧。

  渠溝村貧困戶房紹粉因家人患病而致貧,除照顧家人外,她只要有空就會來福來祥工藝品廠編織中國結,一個月能收入500元左右。

  「我年紀大點,能做的活有限,雖然掙得少點,但也能補貼家用。再說做這個手藝一點也不累,還可以和好幾個老姐妹一起說說話,不悶得慌。」房紹粉說。

  紅花鎮扶貧辦主任柏慧介紹說,他們有意識引導當地企業為貧困戶送原料、送編織樣式、送生產技術、統一上門收購銷售,讓近百名年老體弱的貧困群眾輕鬆實現了居家就業,找到了脫貧門路。

  院南村貧困戶鄭懷玲患有肢體二級殘疾,行動不便。經過簡單的技術培訓後,現在她每天在家做著盤繩、穿針、搭線等簡單的活,不僅豐富了生活,也增加了收入。

  她說:「平時閒著沒事,就在家裡做一些中國結配件。這活兒幹著輕鬆又喜慶,一年能掙六七千元。」

  趙安寧說,鎮裡還依託200多家中國結電商企業,搭建電商服務平臺,為貧困群眾編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編織品,開通專門銷售渠道,提供免費代銷服務,進一步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實現增收致富。

相關焦點

  • 特產代言·眾彩「一檔一品」|安徽紅椒:火紅的辣椒 紅火的日子
    編者按:為助力脫貧攻堅、農民增收,為各地特產打開新的銷售鏈路,「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南京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新江蘇客戶端、中國江蘇網聯合推出「特產代言·眾彩一檔一品」特別策劃,旨在發揮平臺作用,集聚各方力量,提高優質農產品附加值、知名度、影響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寬鄉村振興路。
  • 火紅辣椒 紅火生活|貴州辣椒那些事兒 ·天眼新聞文化頻道
    辣椒是我們日常膳食必不可少的調味料,火紅的外表,錐形的身段,空心的內裡,卻孕育著獨特的美味。在我的印象裡,自打記事起,味蕾就跟「辣」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年到頭一日三餐都不離開它。難以想像,沒有辣椒的飯菜,我們怎麼吃出味兒來。上個星期周末回家,剛到家裡開的店裡,媳婦就指著微紅的手臂就對我說:「好辣啊!」
  • 火紅辣椒映紅百姓致富路
    走進江蘇省辣椒科創小鎮、徐州市沛縣敬安鎮,成片的辣椒種植基地裡,一個個色澤鮮美的辣椒掛滿枝頭,在豔紅點點中即將迎來火紅的豐收。辣椒制種是沛縣特色傳統產業,有近50年的發展歷史。獨特的自然條件使該地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基地,特別適合辣椒等蔬菜的生產。
  •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2020廣西藝術作品展覽美術類優秀...
    綠水青山 國畫 13 陳雪香 火紅的日子綠水青山 國畫 13 陳雪香 火紅的日子
  • 「我的脫貧故事」紅燈籠帶來火紅日子丨鎮遠縣羊場鎮金盆村村民熊...
    看著挑梁上的紅燈籠,我的心中滿是暖意,紅紅的光恰是火紅的日子,充滿希望。我已經在準備買第三對燈籠了,到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對紅燈籠是鎮遠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吳文鋒送給我的,他希望我的日子能過得紅紅火火。
  • 火紅,金黃…這就是如今的略陽!
    火紅,金黃…這就是如今的略陽!、金黃都在述說著全縣脫貧摘帽後的豐收喜悅幾年間,略陽縣下大力氣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多渠道籌集基建資金10億元,區分輕重緩急、逐年分步實施,先後新建、改建縣鎮和村組路121條625.9公裡,全縣所有建制村都進入了縣城一小時交通圈;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項目得到逐步完善,4G網絡覆蓋率達到95%以上,供電入戶率達到100%。
  • 陶學義:繡花機織出脫貧路
    可是「路」不好走,才開始就布滿了荊棘!2017年初,因為沒有積蓄,沒錢的陶學義只能選擇從小作坊開始,有著一些刺繡基礎的他和妻子商量,花了幾千元錢買了兩臺小機子,買了一些布料等原材料,就開始做起了民族服飾刺繡加工。
  • 精準扶貧再結碩果 武警四平支隊持續推進葉赫滿族鎮英額堡村脫貧...
    精準扶貧再結碩果 武警四平支隊持續推進葉赫滿族鎮英額堡村脫貧攻堅 編輯:孔笑妍    來源:四平觀察    2020-12-05 14:06
  • 「齊」心「魯」力|沂蒙脫貧記
    臨朐縣委書記杜建華說:「要拔掉窮根,就要找準『病根』,攻克制約群眾脫貧的因素。」為此,臨朐縣精準進行脫貧要素匹配和制度性供給,首先從嵩山最難啃的硬骨頭——7個山頂村沿線修建環山路開始。這條總投資4000多萬元、全長55公裡、平均海拔700米的「天路」建成通車後,當地的優質瓜果走出了大山。
  • 在希望的田野:火龍果帶來的紅火日子
    ▌【在希望的田野上】火龍果帶來的紅火日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碩果纍纍的枝頭紅紅火火的火龍果映照出村民們紅火的好日子沙河鎮新業火龍果種植基地負責人 劉錦明該基地通過「按勞分配,計件工資制」,為貧困農戶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周邊村民脫貧增收,輻射帶動當地精準扶貧走出了一條實幹興邦的新路子。貧困戶謝祖娟、李小瓊就通過自身的勞動,現在實現了脫貧。
  • 漫評:全面脫貧 亙古未有之中國偉業
    ,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一項自有人類社會以來從未實現的偉大事業。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在科學判斷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後,認為實行全面脫貧攻堅的時機已經到來,堅持頂層設計,制定了新時代全面脫貧攻堅的重大戰略決策。在脫貧攻堅實踐中,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把貧困群眾和全國各族人民一起邁向小康社會、一起過上好日子作為脫貧攻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莊嚴的承諾,總攻的號令言猶在耳。
  • 貞豐白層:火紅「火龍果」帶來紅火新生活
    探索出了讓農戶(貧困戶)實現土地流轉租金、進園務工薪金、返包定產獎金、項目分紅股金(財政項目資金折資入股,2016年獲項目資金632 萬,按10%分紅給集體)的「四金」收入扶貧模式,實現一人就業,整戶脫貧。目前,園區長期固定工人6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含已脫貧)41人,並根據生產需要聘請零工平均每天60人以上。僅2019年,園區發放勞務工資達430萬元。為坡們、興龍兩村村集體分紅各3.2萬元。
  • 脫貧先鋒|衡山縣:王鐵光夫婦身殘志堅 靠雙手過上自己的紅火日子
    但他們倆夫妻倆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而是靠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和勤勞的雙手,內外兼顧,憑藉自己的努力供養家中孩子讀書,培養出了2名大學生,並在2016年順利脫貧。多年來,王鐵光一直有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他虛心向幫扶責任人學習脫貧致富門路,從來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
  • 《焦點訪談》:阿布洛哈的脫貧路
    《焦點訪談》:阿布洛哈的脫貧路
  • 報告文學《明月照深林》:農民脫貧後走什麼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脫貧攻堅報告文學」叢書之浦子著《明月照深林》研討會,近日在北京舉行。本書描寫了浙江省寧海縣藝術家下鄉振興鄉村的故事。中國農村農民在脫貧之後要往何處去?那就是需要文化脫貧、思想脫貧、精神脫貧」。中國作協創研部理論處處長嶽雯談到,《明月照深林》在題材上帶來了一個獨特性,探索了鄉村振興的新路。藝術曾被認為是學院式的,是精英文化,和鄉村振興是兩個路子,但是寧海用藝術喚醒了村民美的意識、美的精神,讓村民改變了自己的家園,找到了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新路。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扶貧幹部付出心血 讓我家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14年,國家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後,過江社區謝小松書記就常來我家,本著「扶貧先扶志」的初衷,從思想上開導我,鼓勵我們自主創業發家致富。謝書記根據我們家庭的實際情況幫我們精準思策,先是幫我們聯繫扶貧貸款讓我的丈夫買了一輛農用車跑運輸掙錢。丈夫跑運輸後,雖然日子比過去寬鬆多了,但我卻深深知道還不夠,要想富足還得繼續創業。
  • 「脫貧攻堅 交通先行」廣河縣:「白+黑」公路 家門口的致富路
    脫貧攻堅,交通先行。為全面展示甘肅交通系統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特別是交通扶貧工作取得的重大進展、典型經驗。12月15日,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中央、省屬主流媒體開展的「2020全媒體聚焦交通扶貧主題系列採訪活動」正式啟動。「以前路面坑窪不平,老百姓出行難,車輛進不來,客商不願意來,產品出不去。」
  • 中青網評: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彰顯「人民至上」
    他強調,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徹底改變了貧困地區的面貌,改善了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千年小康夢,百年奮鬥圓。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歷史性地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壯舉。
  • 看見莆田:火紅的冬至,火紅的日子
    隨著2020年冬至將至,莆田的街頭開始繁華熱鬧,平淡的日子逐漸變得紅火起來…01天剛破曉,攤販的第一聲吆喝攤販們早已萬事俱備,象徵過節的火紅燈籠被高高掛起,傳統美食被各自擺在最顯眼的位置。素日裡平平無奇的菜頭餅、炸豆腐、白團等在節日氛圍的渲染下,都變得叫人垂涎欲滴。
  • 峭壁上劈出幸福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脫貧觀察
    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毛南山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裡掛九梯」的峭壁劈出了幸福路,「望天吃水難」的山溝湧出了幸福泉,「草帽能蓋地」的石縫結出了幸福果。2020年5月,環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