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籍書畫家婁師白、湖南提督婁雲慶及其家族瀏陽寧鄉瀏溈婁氏

2020-12-07 末齋

藝術界有「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鴨」的說法,徐悲鴻的夫人廖靜文是瀏陽人,師從齊白石的婁師白也是瀏陽人。1912年瀏陽人婁德美隨官熊希齡北上定居北京,在北京香山慈幼院任職工程員。這婁德美正是婁師白的父親,來自湖南瀏溈婁氏家族。

婁師白的鴨子

婁師白(1918-2010),原名婁紹懷,字梅生,曾用名婁少懷,字亦鳴,齋號老安館。民國七年農曆四月二十四1918年6月2日生於北京。1932年父親婁德美在北京香山結識齊白石,兩家在京的住所鄰近,多有來往。對國畫感興趣的婁師白後拜齊白石為師,成為齊白石的入室弟子,跟隨齊白石學習詩、書、畫、篆刻長達25年,直至白石老人去世。齊白石曾為其改名少懷,取自《論語·公冶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1942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文革後,取「師從齊白石」之義,改名婁師白。2010年12月13日清晨逝世於北京,享年92歲。

婁師白表演作畫

湖南瀏溈婁氏(譙國堂)

始祖婁師德,字宗仁,號祉田,唐代人,居河南開封府滎陽縣,仕唐,以監察御史歷河源軍經略副使除同平章事兼納言,諡貞。傳至十三代浩公徙居新建。十八代婁時遜,字志學,號克敏,元御史,時遜公生有五子,世居江西南昌府新建縣十字街鐵樹宮,明洪武初長子景衡徙居湘潭,次子景華徙居瀏陽,三子景譽(字仁慶)徙居寧鄉,四子景隆、五子景和不詳。遷瀏始祖婁景華,字茂實,號潔齋,生有三子,長子瑞卿居國井,次子政卿徙居迎壠,三子榮卿徙居湘陰。

譙國婁氏之譜創修於宋之滎陽十三代浩公,續修於元之新建十八代時遜公。瀏溈合譜修於1936年。瀏陽景華公支、寧鄉景譽公支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湖南瀏溈婁氏合修族譜。

字派:

景卿白志,孟世溪添,憲尚成高,忠應啟賢。

良登首選,紹述儒宗,綱常輔翼,道義尊崇。

家全孝友,國重勳庸,丕承先業,奉揚仁風。

精誠團體,於穆時雍,根深源遠,枝幹益隆。

遠祖世系

婁師德——婁炳——婁奇——婁敏——婁俊——婁光輔——婁循——婁高——婁彥先——婁昭謨、婁昭訓(徙居潭州蠻溪)——婁八——婁錦讓——婁浩(徙居新建)——婁寅亮——婁機——婁堅——婁南國——婁時遜——婁景衡、婁景華、婁景譽、婁景隆、婁景和——

瀏陽婁氏世系

婁景華(字茂實,號潔齋)——婁瑞卿(字兆祥,號卯橋)——婁白乾(字德剛,號建夫)——婁志鑑(字明鏡,號止水)、婁志德(字履仁,號福田,分基寺前灣金寶寺)、婁志諒(字守信,號執齋,分基高衝,再分許家衝、撐石婆仙、梘下衝)——

瑞公系鑑公房世系

婁志鑑——婁孟英(字伯雲,號傑荃)、——婁世膏(字麓峰,號仰軒)——婁明溪(字東陽,號鳴旭)——婁添樞(字永青,號玉衡)——婁憲綱(字大經,號常齋)、婁憲紀(字健陽,立齋)、婁憲紝(字若機,號發齋)、婁憲綵(字素峰,號冰齋)——婁尚清(字近梅,號萼樓)——婁成國(字正宇,號順庵)——婁起高(字伯英,號均訓,張氏出)、婁太高(字嶽雲,號均明,張氏出,分基鵝頸、梘下衝、官莊一帶)、婁鳴高(字和盛,號均顯,李氏出)、婁陞高(字均耀,號嶽峰,李氏出,分基國井、唐家衝、峰嶺坡一帶)——

瑞公系諒公房世系

婁志諒——婁孟智(字敏哲,號若愚)——婁世倫、婁世澤(字久濟,號忍齋)、婁世康——婁哲溪(字保身,號明德,一號南賢)——婁添太(字兩儀,號亨運)——婁憲瑞(字兆豐,號少梅)——婁尚黨(字孔鄉,號循齋)——婁成選(字省凡、號拔吾)——婁隆高(字榮甫,號錦堂)、婁撫高、婁奉高(字祥生,號九仞)——

婁師白與齊白石

婁師白家世系(瑞公系鑑公房陞高公支)

婁陞高——婁忠傑(字暉明,號俊齋)——婁應星(字在東,號璧垣)、婁應時(字際五,號誠齋)、婁應昭(字炳山,號明齋)——婁啟讓(字準禮,號謙齋)——婁賢人(字萬靈,號長齡)——婁良書(字華翰)、婁良宇(字高華)——婁登鳴(字朝陽)、婁登福(字致祥)、婁登麒(出繼良宇)、婁登麟、婁登獅(字國瑞)、婁登章、婁登象(出繼良幾),婁登麒(字國祥,良書五子)——

婁良宇——婁登麒(良書五子)——婁首宦、婁首位(出繼登獅)——婁選優(字德美,首位次子,娶浙江景氏)——婁紹懷(字梅生,改名師白)——婁述德、婁述澤——婁明——

婁良書——婁登獅——婁首位(字再高,登麒次子,娶陳自瑞之女)——婁選任(殤)、婁選優(出繼首宦)、婁選儲(字星德)、婁選儉(字克勤)、婁選儀(字克臣)、婁選保(字太和,號振坤)——婁紹棠(字松庭),婁紹旋(字風角),婁紹廉(字慶生)、婁紹亮(字菊生)——

婁師白同族中另外一房在清末出了一位提督,諒公房忠仁公支的直隸正定鎮總兵、湖南提督婁雲慶,因軍功祖上三代贈封振威將軍。從瀏溈婁氏字輩「良登首選,紹述儒宗」看,婁師白(派名紹懷)是婁雲慶(派名良大)的族玄孫。

婁雲慶(1826~1912)字德生,號峻山,派名良大。道光六年(1826年)生。鹹豐初年入湘軍水師,在鎮壓太平軍的戰鬥中,累功至都司,旋充霆軍營官。鹹豐十年(1860年)小池驛之戰,以戰功擢參將。後轉戰皖南,會鮑超赴援江西,他率四營扼漁亭,擊敗太平軍,殺害太平軍部將黃世瑚。次年,隨軍會攻徽州,諸軍被太平軍打敗,獨他全軍而退。不久,會張運蘭戰盧村,遂奪徽州,以總兵記名。後從鮑超戰江西,以功封直隸正定鎮總兵。同治元年(1862年)領軍取青陽,隨後攻石埭時率士卒負板登城而佔之。後曾國藩令他與宋國永分軍共奪寧國,以提督記名,賞賜黃馬褂。三年,率部先後攻佔金壇二天京,並領軍一萬人馳援福建,再隨鮑超轉戰廣東嘉應州鎮壓太平軍汪海洋餘部。六年,鮑超霆軍被遣散,他奉命重募5000人,建霆峻營,駐防湖北。捻平,雲慶請歸養。光緒初,復起授正定鎮總兵。光緒十七年(1891年)擢湖南提督。光緒三十年(1905年)以老乞歸,民國初(1912年)病逝。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軍功武職婁雲慶

婁雲慶,花翎記名提督,賞穿黃馬褂,著勇巴圖魯,統領雷霆營,任直隸正定鎮總兵,署直隸提督總統古北口練兵。

民國二十五年《湖南瀏溈婁氏合修族譜》中關於婁雲慶(派名良大)的記載:

婁良大,字德生,號峻山,部名雲慶,由行伍起家,積功官至湖南提督,欽加尚書銜,賞戴花翎,賞穿黃馬褂,欽賜著勇巴圖魯,同治元年御賜獎武軍功加一級荷覃恩,誥封三代振威將軍,詳《瀏陽縣誌》、《湖南通志》,歷官直隸正定鎮總兵,署古北口提督,總統古北口練軍,統領霆峻馬步全軍廣東海防統領湘軍慶字全軍,補授廣東潮州鎮總兵,光緒戊子科廣東武闢校閱,補授湖南全省提督,誥軸履歷清冊傳略、壽序、年譜均見前。

道光六年丙午二月二十日亥時生,民國元年壬子七月十一日丑時卒,壽八十七,葬瀏西敦厚鄉柳樹壩,乙山辛兼辰戌向,內志外碑,墓圖見前。配孫氏,誥封一品夫人,從九品懷順公女,生子一,登猷,女一適潘師武之孫克崇。副室沈氏,孺人,生子二,登科,翰林院待詔,殤,次殤,撫義子登模,另錄義譜。

繼配羅氏,生子登鼇,生女二,長幼英,適本鄉同知銜張公樂亭諱永豐之滿子,太學生世渠;次梅英,光緒十八年秋,慶雲公病甚,乃割臂肉和藥以進,姊妹知之皆撫之痛,戒毋張言,恐傷父心,病尋愈,臂創亦平,以為孝感所致雲。適湘鄉縣人福建水師提督軍門彭公紀南印楚漢之次子,候選同知銜懷銳。

副室李氏,生女二,長月英,適善化人歷任松江提督軍門李公質堂印朝斌之十三子,派名功修,號省齋;次蓮英,適澧州慈利人,福建隊路提督軍門孫公賡堂印開華之四子,候選中書印道智,號煥珊。

副室劉氏,生女海清,適湘鄉人福建水師提督軍門彭公紀南之五子繩武。

副室龍氏,原籍四川成都府。

繼配陳氏,生子二,登鼎、登第;女四,新華適江蘇蘇州陶冷月,譽華適湖南武岡李大年,仙華適湖南祁陽陳陛交,秋華適湖南衡山趙楚英。

婁天琭,以曾孫雲慶贈振威將軍,妻胡氏贈一品夫人。

婁心安,以孫雲慶贈振威將軍,妻張氏贈一品夫人。

婁九皋,以子云慶贈振威將軍,妻盧氏封一品大夫人。

婁雲慶家族世系(瑞公系諒公房忠仁公支)

婁 忠仁(字偉功,號敏齋)——婁應琪(字東陽,號春熒)、婁應琭(原名添琭、一作天琭,字在中,號學庭)——婁啟安(字靜樂,號壽山,部名心安,驍騎尉候補千戎,府邑侯林援例獎以積善餘慶額,邑侯趙詳請準建樂善好施坊)——婁賢聲(字九皋,號鶴亭,娶盧隆祿之女)——婁良大(字德生,號峻山,部名雲慶,娶孫懷順之女)——婁登猷(字允升,號淮西,部名永林)、婁登科(殤)、婁登鼇(字同壽,號幼丙)、婁登鼎(字猗竹,號瓊林,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應用化學專科修業四年)、婁登第(字長生,號琨林)——

婁登猷——婁首柄(字厚權,號振藻)、婁首棠(出繼登鼇)、婁首棣(字山,號硯齋)——婁選鈞(字俊傑,首棠三子)——

婁登鼇——婁首棠(字農,號香渠,登猷次子)——婁選銳(字洪鈞,號俊俠)、婁選鉅(字炎封,號俊義)、婁選鈞(出繼首柄)——

婁登鼎——婁首鵾(字光遠,號鵬南)、婁首政(字志遠,號瑞元)——

婁登第——婁首智(字文敏)、婁首仁(字文強)、婁首勇(字文虎)——

婁雲慶挽彭玉麟聯 衡嶽產名賢,當年楚鄂從徵、江淮轉戰、粵海督師,數十載患難相隨,恩遇獨深知己感;湖湘傳噩耗,此日九重震悼、萬姓悲思、三軍涕泣,千百代馨香不忒,易名群仰老成型。

相關焦點

  • 南宋「長沙三俊」之一淳熙十四年丁未科進士湯璹及其家族瀏陽湯氏
    今天寫一寫瀏陽第一位可確證的進士湯璹及其家族,湯璹之前《瀏陽縣誌》有記載的,在湯璹之前瀏陽出過兩位進士,分別是治平二年乙巳科進士李受,元祐間進士懃元。湯璹,字君保,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丙午科舉人,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未科高中省元(宋代禮部試進士第一名稱省元,相當於清代會元),此科狀元為湘陰王容(1163-1206,原名午,字南強,號南澗),與淳熙十二年(1185年)釋褐狀元寧鄉易祓(1156年-1240年,字彥章,後改彥祥,行五九,號山齋,太學考試第一),三人並稱「長沙三俊」。
  • 瀏陽這個家族竟是藺相如的後代,清末出的兩位提督居然還是親兄弟
    網上看到民國時期瀏陽文市商會的藺同仁通票,藺同仁是瀏陽文家市賣鞭炮的老字號,這藺同仁應該是跟泉江藺氏家族有關的,瀏陽南鄉的文家市鎮是泉江藺氏的聚居地,大概有1萬多人,特別是在玉泉村,70%的村民都姓藺。瀏陽泉江藺氏是戰國時期完璧歸趙的趙國上卿藺相如的後裔。
  • 光緒三年丁丑科進士易炳奎及家族瀏陽西湖山沙洲、滸山、漢塘易氏
    在這種情況下,末齋把希望寄托在瀏陽易氏族譜上,最先查到的是光緒十年易盛珩等主修和1914年易炳煌等主修的《瀏陽易氏族譜》,都是殘卷,前者只有世系無從查起,後者雖也是殘卷,但因為有主修易炳煌的名字,第一感覺就是他應該跟進士易炳奎是同輩,於是從最前面的第三卷一頁頁翻,很幸運的是,大概看了20頁,就在人物、科第、世跡的第三頁看到了「德護,官名炳奎,清同治九年庚午舉人,光緒三年丁丑第五名進士,王仁堪榜,欽點主事
  • 民國時湖南法政屆大律師貝允昕及其家族瀏陽東鄉高坪船倉貝氏
    貝元徵即民國時湖南法政屆大律師貝允昕,元徵是其字,瀏陽東鄉高坪船倉人,是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湖南解元劉人熙的女婿。之前寫湖南省第一位經選舉產生的省長瀏陽劉人熙時有提到,劉人熙的大女兒劉敬止嫁給了光緒戊子科(1888年)舉人貝允昕。
  • 瀏水之北,吳楚咽喉 紅色故地,花炮之鄉——湖南瀏陽
    【縣名由來】瀏陽,湖南省縣級市,由長沙市代管,因縣城位於瀏水之北(陽面)而得名。瀏陽地處湘贛邊界,湖南東部偏北,古為「吳楚咽喉」,是省會長沙副中心和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瀏陽有苗族、土家族、壯族、侗族、瑤族等34個少數民族,在籍少數民族人口3040人。其中,人口超過500人的有苗族和土家族,苗族970人,土家族752人。【地理地貌】地處湘東山區,幕阜—羅霄山脈北段,屬幕阜連雲山丘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為丘陵、山區。
  • 辛亥革命先驅瀏陽餘昭常烈士家族世系及其後人
    餘昭常(1867—1911)字華麓,一作華祿,湖南瀏陽青草市人。辛亥革命先驅。餘昭常系瀏陽西鄉青草市支餘氏(伯玉公裔志寬公房)餘公宗瑋於清乾隆六年辛酉由廣東嘉應州興寧縣遷瀏陽西鄉十九都青草市立業。新安堂《瀏陽餘氏族譜》餘昭常
  • 瀏企湘西吃香 三千務工者將就業瀏陽
    瀏企湘西吃香 三千務工者將就業瀏陽 來源:紅網 作者:肖雪 編輯:曾小穎 實習生 鄧揚超 2015-03-03 13:39:09
  • 湖南瀏陽餘氏新安堂各支分遷祖及派行字輩匯總
    瀏陽餘氏宗祠圖 餘氏家廟瀏陽餘氏現行字派:(從各支原派字中加粗派行開始)瀏陽東鄉達滸、三口茶園餘氏(元吉公裔)瀏陽東鄉達滸、三口茶園餘氏,系平江白雨湖元吉公裔。元吉公原籍廣東曲江,為從公七世孫。公之祖仲荀由曲江遷居江西吉水,公之父嗣昌公復由吉水徙居新喻,至公於宋淳熙年間始遷來湖南平江,故尊公為白雨湖始祖。
  • 兩百年前戰死在葉爾羌的湖南瀏陽人蕭大賓及其家族蘭陵堂瀏東蕭氏
    十一月,張格爾派兵三千踞守烏什西南柯平南北回莊,提督楊芳督兵往攻,全殲守敵。清廷聞報,命陝甘總督楊遇春、山東巡撫武隆阿為欽差大臣、參贊軍務赴新疆,命長齡為揚威將軍總統軍事。調回原提督楊芳、甘肅提督齊慎、寧夏將軍格布舍、烏魯木齊提督達凌阿、領隊大臣祥雲等,分別統領陝西、甘肅、寧夏、烏魯木齊、伊犁及黑龍江、吉林兵二萬餘人進疆平叛,會師阿克蘇。
  • 瀏陽二傑譚嗣同、唐才常的同學龍紱瑞及其家族攸縣檟山梅城龍氏
    記得之前寫譚嗣同及其家族瀏陽梅花巷譚氏的時候,譚嗣同兄長譚嗣貽(譚繼洵長子)的兒子譚傳贊娶了攸縣龍汝霖的孫女,龍璋和陶純炘(安化陶澍之子陶桄和湘陰左宗棠長女左孝瑜之女)的女兒。龍汝霖、龍璋所在的攸縣檟山梅城龍氏跟瀏陽的淵源,其實遠不止和瀏陽梅花巷譚氏的姻親關係。
  • 山城煙火味,瀏陽不夜天
    山城煙火味,瀏陽不夜天——瀏陽加快推進「三間」經濟發展系列報導之一(圖為3月17日晚在瀏陽市集裡街道主流商貿圈拍攝到的夜景,燈光璀璨,車水馬龍。張迪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8日訊(通訊員 許雅蘭)夜晚的瀏陽城,不可謂不美。
  • 湖南大圍山,瀏陽蒸菜的發源地!
    但很少有人知道,大圍山還是風靡全國的美食——瀏陽蒸菜的發源地。2 相傳明初時南京政權的朱元璋派兵與荊湘政權的陳友諒開戰,因瀏陽人支持陳友諒,朱元璋便血洗瀏陽,造成「地廣人稀,不見炊煙」的慘象。客家人為了尋找更適宜的生存之地,從秦漢時期開始歷經五次大遷徙,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來到了瀏陽的大圍山,他們把獨特的客家美食製作技藝與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瀏陽豆豉結合,輔以大圍山的山茶油,逐步形成了一種極具特色的風味菜系。
  • 鐵齒銅牙紀曉嵐信中的餘存吾太史,長沙縣進士餘廷燦及麻林橋餘氏
    前兩天在寫《湖南的長沙縣和瀏陽縣以前竟有兩個同名的鄉鎮:白沙和路口》時,提到長沙縣路口鎮麻林橋的進士餘廷燦。餘廷燦家族很可能和瀏陽南鄉路口餘氏同源,今天就來說一說餘廷燦及其家族長沙縣麻林橋餘氏。前文中提到的瀏陽餘氏譜序「乾隆間,有星沙大史諱廷燦,告假歸省,來瀏商議修譜,不果,後其子邵賢舉於鄉,亦曾來瀏者,守二公裔也。」
  • 中國湖南 瀏陽花炮
    花炮盛典 說到瀏陽花炮,就不得不提及08北京奧運會、10年上海世博會、14年巴西世界盃以及世界各大盛典活動,在這些國際化盛典的場地上空,燃放的都是產自湖南瀏陽的煙花。
  • 師從白石老人25載,得一「小鴨子」蜚聲國際,他叫婁師白
    在近現代中國藝壇有這樣的說法: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婁師白的小鴨子。今天小編和大家認識一下國畫大師婁師白,以及欣賞他筆下可愛至極的小鴨子。婁師白先生(1918-2010),原名婁紹懷,曾用名婁少懷,字亦鳴,齋號老安館,湖南瀏陽人。
  • 湖南日報點讚!2元錢,瀏陽公交直達長沙,從這裡上車!
    >停電範圍:永安鎮:永新社區、禮耕村;永安集鎮光明南路重要用戶、高危用戶、居民小區物業公司、專變用戶:永安四零二隊、咪嘻嘻糖果廠、瀏陽市海達汽車內飾、瀏陽市城市路燈工作辦公室、桂花湖商務會所、瀏陽三同工貿有限公司、王治彭軍王偉鵬劉豔、匯克塗料湖南有限公司、瀏陽市永安供水公司、胡勇、湖南省永安建築股份有限公司臨時、湖南永安泰平混凝土有限公司、富誠汽車零部件瀏陽有限公司臨時
  • 駐守臺灣的瀏陽籍總兵佘葆元,曾因軍功賞贈三代,兒子是革命烈士
    大部分內地遊客去臺灣省旅遊一定會去兩個地方:阿里山和日月潭,如果到了阿里山以北的日月潭,還會順道去南投縣西部的一個小鎮——集集小鎮,小鎮以小火車軌道觀光而聞名,就像原來醴瀏鐵路上的小火車。小鎮的火車線路稱為集集支線,是目前南投縣唯一仍在營運的鐵路線。
  • 安吉、瀏陽、常熟,位列全國TOP3!
    瀏陽,為啥能在中國眾多縣市中脫穎而出?現在一起走進一河詩畫,滿城煙花打卡我們的美麗瀏陽吧!打卡瀏陽 · 美景「輟棹青楓浦,雙楓舊已摧。」瀏陽的景,氤氳著一種原汁原味的意境。瀏陽山水,舒心寫意,自然舒適。來瀏陽必去的大圍山森林公園,奇峰異石、飛瀑流泉。
  • 自瀏陽古港磊石山烏龍寺,淺談瀏陽的龍王廟和許真君廟
    湖南岳陽湘江的支流汨羅江畔有一座鳳凰山(舊名汨羅山、玉笥山,也叫鳳凰臺),鳳凰山的西北邊汨羅江入湘江口有一座磊石山(舊名累石山、五木山,也叫萬壽山)。宋代詞人張孝祥(字安國,號於湖居士)有一首詩叫《磊石》:「鼓發營田市,帆收磊石山。冰紈六十裡,煙髻兩三鬟。天氣水雲合,人家罾網間。晚來風更熟,別浦棹歌還。」描寫的正是這座磊石山。
  • 瀏陽蒸菜推出全新品種,緊鄰深圳騰訊總部開店,火了!
    蒸瀏記持續加碼創新,上半年推出「瀏陽蒸菜+自熱米飯」的隨身餐,發力網間經濟;如今又推出蒸碼飯品牌,將瀏陽蒸菜送進一線城市寫字樓,距離消費者更近。 「對產品的理解和實施能力,是蒸瀏記的生存邏輯。」12月1日在廣州舉行的2020調味品產業領袖峰會上,蒸瀏記創始人彭誠進行主題演講時,道出了蒸瀏記不斷「破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