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命之師——日第10軍獨自挺進南京

2021-01-14 大河網

    上/期/回/顧

    傾全國之精銳部隊,苦戰三個月,沒守住大上海,如今全線撤離淞滬戰場,蔣介石何以面對上海市民?

    上海失陷,首都南京即在敵人的眼前,中國的真正苦難由此開始——

    「打!支那人以為我們日本軍是泥做的,所以他們才如此狂妄地想把我們趕出上海,那是白日做夢!」「支那人」是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蔑稱。

    「對,我們決不收兵!打到南京去!活捉蔣光頭!」

    這是日軍一批年輕軍官在攻佔上海後,在當晚喝酒時你一句我一句的情景。勝利後的狂歡中,有人舉起酒瓶,然後高唱《同期的櫻花》。不能不說日本舊軍歌在鼓舞士氣上頗有殺傷力,尤其是對那些年輕軍士。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它綻放時有種冷豔之美、寒光之秀。日本兵將自己的生命比作櫻花,外人覺得有些不可想像,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也很嚇人,失敗了、受辱後就得剖腹自盡,這種傳統在日本軍人之中極為盛行。

    筆者以前不懂也搞不明白,在寫作此書時,正好看到一部叫《最後的武士》的電影,講述的是19世紀70年代一位美國軍人歐格仁上尉被日本武士部落的人俘虜後所經歷的故事。在武士部落裡,武士領袖勝元大臣把武士道精神的本質告訴了歐格仁:武士道精神就像櫻花一樣,每吸一口氣、每凋謝一次,就是生命的一種醒悟。失敗對武士來說必須具有恥辱感,有恥辱感就該自盡,自盡和被敵人殺死都是一種恥辱,戰死在戰場是很光榮的事。這便是武士道的信念。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後,武士道便成了效忠天皇的一種精神支柱和侵略工具。

    侵華日軍的年輕軍官們在1937年11月13日這一夜,借著勝利的狂喜和上海外灘優美如畫的景色,縱情地抒懷著自己作為天皇的帝國軍人的那份武士道精神,他們或揮著戰刀,或舉著酒瓶,歇斯底裡地高喊著「佔領南京」的口號,目中無人,舉槍就射,仿佛明天天亮時,他們便能看到太陽旗升起在紫金山上。

    實際上,剛開始日軍並沒有制定攻打中國首都——南京的計劃。淞滬大戰結束,中國軍隊撤出上海後,兵力消耗極大的日本軍部迅速向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在杭州灣登陸的第10軍司令柳川平助發出命令:「掃蕩上海附近之敵,戰線在蘇州、嘉興以東。」其意顯然是想喘口氣,等待時機再「重懲中國」。然而,遠離本土、剛從杭州灣登陸的柳川平助的第10軍居然拒絕了這道命令。他們中間有相當一部分狂熱的日本青年軍官認為:剛踏上中國國土即停止作戰是件讓士兵們無法接受的事。於是11月15日,柳川平助撇開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獨自臨時召開擴大會議,允許中隊長一級的下級指揮官破例參加會議。

    會上,一些年輕軍官提議:「不要去管松井石根這個退役老兵的話了,我們第10軍獨自向南京方向挺進。」

    「此機不擇,再等何時?」「對,為天皇效忠的時候到了!我們到南京後再向本部報告也不遲!」

    年輕軍官們揮動著戰刀,在柳川平助面前慫恿和宣誓道。

    「喲西——向南京前進!」一片戰刀的寒光下,柳川平助的眼珠賊亮。

    就這樣,一個瘋狂而冒險的軍事行動開始了。

    原本作為配合松井石根的第10軍,現在變成了獨自長途奔襲南京的主力,無論是糧食還是彈藥都無法給予他們戰鬥保障,然而被「榮譽」和武士道精神塞滿頭腦的第10軍將士們,將這些困難變成了另一種戰鬥動力:「糧食不足就地解決,彈藥不足就打白刃戰。」

    毫無疑問,此時的柳川部隊,實際上已經成了一支亡命之師。亡命之師何等可怕!

    戰刀已出鞘,血腥怎可掩?在第10軍瘋狂進軍南京的5天後,也就是11月20日,遠在東京的日本軍部參謀次長多田駿得知柳川部隊已撲向南京後大為意外,立即命令停止行動,但柳川毫不理睬。(6)

相關焦點

  • 南京軍區第1軍的老山輪戰回憶錄,一個步兵團殲敵2600人
    這是一本優秀戰爭回憶錄,名為《被戰火燃紅的記憶——對越首批輪戰紀實》,作者是原解放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1師1團政委趙傳喜。在1984年至1989年曆時5年多的老山輪戰中,解放軍先後組織多軍區部隊赴雲南前線進行輪換作戰,包括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第11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濟南軍區陸軍第67軍,蘭州軍區陸軍第47集團軍,北京軍區陸軍第27集團軍,成都軍區陸軍第13集團軍步兵第37師,以及加強上述軍、師的各軍兵種部隊(含炮兵、高炮、工兵、防化、通信、汽車等兵種,15個偵察大隊,空軍航空兵
  • 2020年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南京大學會計挺進全球151-200名
    3月3日,QS全球教育集團發布了第十次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本次排名橫跨5大學科群和48個學科,評估了全球83個國家地區的1368所高校。中公考研小編整理」2020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出爐!「相關資訊,關注一下~中國共有118所大學的1066個學科入選全球600強,南京大學共有30個學科上榜,數量居內地高校第5位。
  • 四野13兵團的第38軍,在成立之初,各師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
    抗戰時期,任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6支隊7團3營教導員、115師343旅686團1營教導員、686團團長等職;進軍東北後,先後任第1縱隊1師1團團長、第1縱隊2師師長、113師師長等職。後調到陸軍第39軍任副軍長兼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1年離休,2000年10月3日去世,享年88歲。第114師師長是劉賢權。
  • 固輝上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曾任42軍軍長,參加過對越反擊戰
    固輝上將:原南京軍區司令員,曾任42軍軍長,參加過對越反擊戰42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英模部隊,帶有第四野戰軍的血統,並在長津湖附近中單獨面對美陸1師。到了對越反擊戰中,42軍更是單獨攻打越南北部軍事重鎮諒山。
  • 這一戰,一軍對一軍,敵軍長在突圍時殞命,有自殺和被擊斃兩說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分為東中西三個突擊集團,先後發起渡江。東集團由三野第8、第10兩個兵團組成,主攻方向為江陰東西地區。中集團為三野第7、第9兩個兵團組成,渡江作戰區域為安徽蕪湖的裕溪口至銅陵的樅陽鎮一線。
  • 他率部首先衝過長江,第一個打進南京總統府,親手拽掉青天白日旗
    他率部首先衝過長江,第一個打進南京總統府,親手拽掉青天白日旗1949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發起驚心動魄的渡江戰役,蔣介石的長江防線迅速崩潰,隨後解放軍攻佔了南京,標誌著蔣介石的時代結束了。
  • 滇軍第60軍:一支神奇的部隊,內戰外行,外戰內行
    」1937年10月12日,60軍以安恩溥的182師為先頭部隊,開始向貴州進發。他們走過崇山峻岭,歷經40餘日的艱苦跋涉,步行到湖南長沙。 1938年4月22日至5月18日,國民革命軍第60軍即滇軍主要部隊在此阻擊從臺兒莊南下的日軍主力師團27天,戰況極其慘烈,日軍猛攻,滇軍死守,最後第60軍付出巨大代價後完成阻擊任務。經此一戰,60軍遂成抗日鐵軍。
  • 35軍攻佔南京總統府本是奇功,為何軍史、戰史總是對此一筆帶過?
    解放軍第35軍佔領南京總統府可是解放南京、佔領總統府這麼一件大功,軍史戰史上卻從未刻意宣傳,也從沒有哪支部隊站出來邀功,如此的豐功偉績,卻在軍史戰史上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是為什麼呢汪偽第3方面軍司令官吳化文(左二)而令人意外的是——打下南京攻佔總統府,這麼大的戰功,居然被這支起義部隊所獲得……這是陳毅、粟裕戰前根本就沒有想到的
  • 這是一本老山輪戰回憶錄,解放軍陸軍第1軍挫敗越軍新的進攻
    該書主要內容回顧了解放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參加中越邊境老山輪戰的歷程,以參戰人員集體回憶為藍本,經過據史求實、濃縮優化、突出典型的文學性打造,鍛冶出又一部謳歌鐵血部隊、大好男兒、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力作。 《不辱使命》全書篇幅320餘頁、26萬餘字,史料豐富,編排合理,行文鮮活,既有史學作品的嚴謹,又有紀實文學的生動,是愛好者了解相關歷史的佳作。
  • 周志堅:19歲當上紅軍師長,38歲成為開國中將,帶出後起之秀31軍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周志堅也完成了紅大的學習任務,隨後被任命為紅4軍第10師師長。這年,他19歲。最終,他和警衛員化裝成老百姓,躲過敵人層層搜捕,輾轉千裡之遙,最終打聽到中共代表團在南京的辦事處。經董必武安排,他終於回到闊別9年的延安。10月5日,延安召開隆重集會,歡迎從中原突圍中歸來的將士。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前來向大家祝賀。當看到周志堅時,毛澤東熱情地握著他的手說:「回到延安,要好好休息,再和蔣介石鬥嘛!」
  • 中野挺進大別山,13萬人半年打的就剩五萬人,為何還說是一場勝仗
    為了轉入戰略反攻,中央先是命令劉鄧大軍經過一段休整後,在1947年6月發動了魯西南戰役,殲滅國民黨軍九個半旅共5.6萬人,打亂了國民黨軍的部署,然後命令陳謝兵團不去陝北,而是去了豫西,以牽制國民黨軍主力,配合陝北和中原戰場作戰。與此同時,陳粟所部分成三路,在內線外線同時開戰,把國民黨軍的部署攪得亂七八糟,雖然華野在此期間損失了一些兵力,但是戰略目的達到了。
  • 中野挺進大別山,重武器為何寧可扔掉也不給華野?華野是啥情況?
    黃河洶湧湍急,劉鄧大軍只能強渡,黃泛區出現在他們眼前,由於黃河泛濫,黃泛區的土地都變成了淤泥,而且還有大量的積水,幾乎沒過膝蓋,在這裡,幾乎見不到除了部隊以外的活人,積水和淤泥讓大軍寸步難行,而且也找不到食物和住處,但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軍最終克服了這些困難,17日的時候,黃泛區就在我軍背後了。
  • 孟良崮戰役:粟裕百萬軍取上將首級,全殲了國軍王牌整編第74師
    此役標誌著我軍由弱轉強,使得全國的軍事、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的重要轉折點,為劉鄧大軍挺進中原開闢敵後根據地奠定了戰略基礎,意味著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中敗局據此拉開了帷幕。
  • 抗戰勝利後,挺進東北的山東軍區部隊有哪些?多少兵力?誰帶隊?
    那麼當時山東挺進東北的部隊有哪些?兵力有多少?誰帶隊?01萬毅:山東軍區濱海支隊 萬毅(1907年8月8日—1997年10月31日),滿族,遼寧大連人。該部本就是由原東北軍第111師起義改編而來。1955年萬毅被授予中將軍銜。
  • 解放戰爭中,細數一野獨自進行的24個戰役,個個經典
    細數一野獨自進行的24個戰役,個個經典。那麼,這24個戰役的戰果如何? 起因:胡宗南急於尋找陝甘寧解放區部隊決戰,集中整編第1、第29軍共11個旅的兵力,由安塞、延安、臨真等地分3路進至延川、清澗地區。戰果:西北野戰部隊發起攻擊,全殲第 135旅4700餘人,俘代旅長麥宗禹。 5.蟠龍戰役。
  • 1949大典閱兵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這些王牌軍
    1949年的開國大典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可是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等等一批王牌軍呢?按慣例,閱兵是全國最優秀的部隊集合在一起,近年來的幾次大閱兵,都是有榮譽的部隊英雄風貌的一次集中大展現!
  • 南京大屠殺劊子手們最後的下場
    南京大屠殺松進石根:二戰甲級戰犯,時任日軍上海派遣軍司令、華中方面軍司令,指揮所部攻陷上海、南京,並縱容部下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此令一出,數萬獸兵衝進南京,南京就此成為煉獄。1948年12月23日零點,武藤章被送上絞刑架,零點10分確認死亡。柳川平助:時任日軍第10軍司令官,其麾下各部是南京大屠殺的主要製造者。1945年1月22日,在日本行將敗北前夕病死,後被遠東軍事法庭追加為乙級戰犯。
  • 北伐前,國民革命軍有八個軍,後來發展如何
    大家都知道,1926年7月9日,校長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正式誓師北伐。當時,北伐軍一共有八個軍約十萬餘人。這八個軍可以說是未來幾百萬國軍的主要來源之一。那麼,這八個軍後來發展如何呢?北伐前,滇軍被改編為第三軍,在北伐戰爭中承擔次要方向的任務,表現不怎麼突出。攻克南昌後,第三軍負責警備,朱培德一躍成為江西省主席,位高權重。沒多久就和老同學朱老總在井岡山和贛南閩西地區交手,這是後話了。1928年召開編遣會議後,第三軍被縮編為第七師,後和原第31軍縮編後的第12師合編為新第3軍。
  • 抗戰勝利後,十萬大軍挺進東北,分別有哪些部隊
    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宣布投降,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在全國人民的浴血奮戰下,前前後後經歷了14年的抗日戰爭終於結束,當全國人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東北無疑成為了國共雙方所關注的焦點,可以說東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於是從1945年開始,便有10萬大軍陸續挺進東北,那麼這10萬大軍都有哪些部隊和名將?
  • 夢幻西遊:第2穿刺腰帶被55萬秒殺,夫子廟首次挺進甲組16強!
    (微信公眾號:如風說夢幻) 第2穿刺腰帶被55萬秒殺 前不久新出了一條160級憤怒穿刺腰帶,其中穿刺效果+0.94%,在同類型的腰帶中排行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