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這首寫雨的詩被譽為千古絕唱,至今無人超越,每一句都是經典

2020-12-16 賞詩詞品歷史

從古至今,「雨」一直都是文人騷客筆下最經典的意象之一。因為季節變換,雨也有了各種形態,因而,在詩人筆下也便有了各種雨的姿態。我們曾讀到過「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無限柔情,也曾品味到「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的決絕無情,還曾欣賞過「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款款柔情,更是傾倒於「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萬丈豪情!但是不管詩人們寫了多少種雨,在我的心裡,只有一種雨最美,那就是」詩聖「杜甫筆下的春雨,下面就讓我和您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春夜喜雨》吧。

首先,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詞的創作背景。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夏天,因為關中大旱,所以杜甫被逼無奈離開了陝西,在度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最終於成都定居。也許是因為詩詞才華,廣交好友,所以在成都他得到了朋友的資助,生活逐漸穩定下來。這段時間裡,杜甫不再去憤世嫉俗,不再去追求功名利祿,而是安安心心耕田種花,自娛自樂。也正是這段時間的經歷,讓他對於農村生活的體悟更加深刻,自己回歸初心、讚嘆農民的百姓的情感更加真摯,在他往後的作品當中時不時就會體現出那種喜悅與讚嘆。

時間來到了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春天,當時我們的詩人杜甫因為自己經歷了一場綿綿春雨,夜深人靜,詩興大發,隨即揮毫潑墨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春夜喜雨》。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好圖景,即使是在這千百年之後,我們讀來仍然覺得歡欣鼓舞,讓我們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那種情感和心境。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的首聯描繪的是春夜降雨,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正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綿綿春雨就像知道時節,通曉人們的心意一樣,就是在這合適的時節正好就降臨在人間了。詩人並沒有運用多麼複雜的寫作手法,也沒有使用什麼華麗的辭藻,僅僅是一個「好」字就把詩人那種欣喜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可謂返璞歸真,極具韻味。擬人化的「春雨」讓我們看到了它的美好,也讓我們體悟到了黎民百姓對它的渴望。因為在古代封建社會、小農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絕大多數人都是靠天吃飯的,春雨的到來滋潤萬物,生命萌芽,冬天過後迎來的春雨在夜晚悄悄降臨,就好比「雪中送炭」那般溫暖人心,這是多麼令人高興啊!

我們接下來品析頷聯,這一句其實是在進一步去描繪春雨的「好」,詩人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來表現夜雨對萬物的滋養,春雨不僅僅是知道時節,更能夠滋潤萬物。夜風很柔和,細雨是那麼溫柔,隨著風兒輕輕飄灑,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這樣的春雨就好像是美好事物的使者,它沒有選擇在萬人矚目的白天到來,而是在夜晚悄悄來臨,或許它是不求回報,不要人世間感謝它吧。詩人筆下的雨是博愛無私的,是溫柔靜美的,這怎麼能不叫人喜歡呢?

詩人在頸聯寫的是春雨中的夜色,一句「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讓我們看到了朦朦朧朧夜色,極目遠望,山野小徑和那烏雲一樣,同是黑蒙蒙的一片,想要欣賞一下這漫天微雨卻始終不得見。江面上只有星星漁火,儘管很微弱,但此時卻顯得格外明亮。詩人情不自禁地去想像:這樣紛紛揚揚的細雨該是會下一整夜吧?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這種細膩動人的情感,可謂入木三分,精妙絕倫。

所以詩人在尾聯最後開始想像春雨過後的美麗景色,「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一覺醒來,萬物復甦,花兒更加嬌豔,草兒更加翠綠,仿佛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那嬌豔欲滴的花朵在雨水的襯託下更顯嫵媚,似乎把這人世間都裝點得更加美麗明亮了!

其實詩人創作的思路非常清晰,相信大家讀到這裡已經感受出來了,這個思路就是「雨來-聽雨-賞雨-想雨」。我們都說春雨貴如油,或許詩人也是這樣盼望著的,看著能夠滋潤萬物的春雨靜悄悄的來了,想著低調卻又無私的春雨這麼婉約的來了,不禁心生歡喜,這眼前美麗的景色讓他重新看到了人世間的希望,讓他瞬間心情順暢,傳神之極!

更為難能可貴其實是詩人寫雨背後的情感,春雨能夠滋潤萬物,為什麼詩人會有這樣的喜悅之情呢?他原本投身仕途,才高八鬥,為什麼會對民生疾苦這麼在意呢?因為世人心中始終懷揣著對勞動人民足夠的熱愛和同情,所以才真情流露,歡欣鼓舞!正所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情懷,讓我們感動的不應該僅僅只有春雨的到來,更為重要的是詩人這流傳千古、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啊!

總的來說,我們今天一起欣賞的這首《春夜喜雨》具有多種美感,既有鍊字造句的韻律美,也有婉約秀麗的景色美,更有體悟生活的情感美,可以說這樣一首「喜雨」詩無論在藝術手法,還是情感基調方面都帶給我們無盡的驚喜和享受,也無愧於元人方回「此詩絕唱」的評價!

相關焦點

  • 李煜巧借杜甫一句名詩,寫一首雨後詞,流傳至今也沒有被超越
    李煜巧借杜甫一句名詩,寫一首雨後詞,流傳至今也沒有被超越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最有才華的亡國之君。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作為一個皇帝,李煜在政治上顯然是非常失敗的。但他在文學上,李煜卻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詞有很高的造詣。
  • 杜甫的這首詩,語言真摯感人,每一句都寫滿了傷感
    整個社會局勢更是動蕩不安,所以我們看他寫的很多詩詞,都是在描寫民生疾苦,一片悲涼的氣氛。唐玄宗天寶年間,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爆發了安史之亂,後來太子李亨在今天寧夏的靈武稱帝,世稱肅宗,杜甫聽到這個消息,孤身一人來投奔朝廷,結果很不幸,中途被叛軍抓住,因為他的官職實在是太小了,對叛軍構不成威脅,所以叛軍又把他給放了,讓他待在長安不許去。
  • 杜甫在泰山下寫的一首詩,被譽為千古絕唱,讀來激勵人心
    幾本當時流行於世的詩集都沒有刊載杜甫的詩作,他的詩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無人轉發,無人評論,無人讚賞,無人刊印。他的詩稿靜靜地躺在書箱裡,只是被家人收藏保管著。杜甫去世43年後,他的孫子杜嗣業,跋山涉水來到耒陽,他背裝著祖父杜甫的遺骨,還有他常年隨身攜帶的祖父的詩稿,踏上了從湖南耒陽出發,回河南洛陽首陽山安葬祖父之路。
  • 杜甫寫雨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即名句,少有人超越,被譽為:絕唱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夏天,關中大旱,杜甫不得已離開了陝西地區,在經過了一段輾轉流離的生活之後,終於來到了四川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了下來,開始了一段較為安定的生活。這段時間的杜甫,總是親自耕種,養花種菜,和勞動人民融為了一體,因此,他對於所有和農民有關的事情,都充滿了喜悅和讚美之情。
  • 杜甫的這首罵人詩頻頻被選入教材,卻總被認為是誇人的詩
    說起杜甫,想必眾人對他都很了解,杜甫一生作詩無數,寫過很多種風格,諸多風格中,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類型。文雅如杜甫,對於看不慣的人和事,他常常在詩裡表現出來,但晚年作的一首罵人詩,曾多次被選入教材,卻總被人以為是誇人詩,是哪首詩呢?
  • 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
    導語: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杜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另一位偉大詩人李白的小迷弟,但要論詩才卻一點都不遜色與他的偶像。而杜甫與偶像李白之間的情誼,也被傳為佳話。
  • 杜甫的一首經典詩詞,開篇驚心動魄,堪稱千古絕唱
    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每個大悲劇下面,都涵蓋著無數個小悲劇,歷朝歷代的帝王都無法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 比如杜甫的《春望》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在國外日本也是家喻戶曉,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保守戰亂之苦的人們希望能從《春望》這首詩中,獲得精神上的共鳴與慰藉。
  • 入選課本多年的杜甫《石壕吏》,被白居易的這首詩取代,憑什麼?
    每一次課本中古詩的變動,都牽動著不少網友的心,大家總是擔心有些千年經典消失在孩子們的記憶裡,畢竟這幾年關於一些經典詩文是否要被刪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不過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還是被刪了,它就是杜甫的《石壕吏》,取而代之的是白居易的妙詩《賣炭翁》。說起這首《賣炭翁》或許很多年輕的朋友不太熟悉, 但曾經這篇文章也是躺在課本中多年的作品。
  • 同樣是寫廬山瀑布之景,李白的這首詩,千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望廬山瀑布》,便是李白筆下一首關於讚美祖國壯麗山河的經典詩篇。顧名思義,李白這首詩寫的就是廬山瀑布之景。對於《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主要便是以高度誇張的比喻和浪漫的想像,將廬山瀑布的雄偉奇麗形象和氣勢,勾畫得出神入化。宛如一幅生動的山水畫,歷來膾炙人口。
  • 李商隱這首無題詩並不出名,但最後14字卻成了千古絕唱,水平如何
    他的詩作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其中多纏綿悱惻的愛情詩和無題詩,這些詩作由於寫得極為出色,也廣為後人流傳。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詩,也是李商隱無題詩中的一首,雖然這一首詩並不是特別出名,但最後的14字卻極出色,甚至可稱千古絕唱!《無題》李商隱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 中國有位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但是這位文盲皇帝一輩子只寫了一首詩,卻成了千古絕唱,無人能追上!這是流傳後世的《大風歌》。大風吹來,雲飛揚,貝加海內回到了故鄉。安德拉勇士守衛四周!宴會席上有120人助興,劉邦伴奏,氣氛很熱烈,和大家一起喝酒,宴會上他唱著這首大頌歌,表達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表達了對國事擔憂的複雜心情。整個《大風歌》詩只有三句,這在中國歷代詩歌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中每一句都代表著寬廣的場面和心境,作家對這三句話可以說是非常可惜和高度精煉的。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這首《望嶽》為何譽為絕唱?
    《望嶽》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杜甫到洛陽考進士;結果不中沒考上。 既然走出家門了,那就在齊魯一帶,好好漫遊一下吧。《望嶽》這首詩,就是詩人在漫遊旅途中所做的。
  • 他僅有六首詩流傳於世,其中一首卻成千古絕唱,人人皆知!
    眾所周知,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黃金年代,出現了「詩仙」 李白、「詩聖」杜甫 、「詩王」白居易等著名詩人。唐代詩歌的數量也很驚人,僅清朝康熙年間彭定求等人所編的《全唐詩》就收錄了唐詩多達四萬八千九百多首。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選入中學課本
    據全唐詩不完全統計,在整個唐朝時期共產生了兩千多位有名望的詩人,近五萬多首詩歌佳作更是讓其冠絕古今,一直被世人傳頌。 現如今人們張口可頌李白,閉口能背杜甫,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其詩多是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的傑作,因而被後世譽為「詩史」。
  • 曾鞏的詠物詩別具一格,這首經典的《詠柳》,每一句都有深意
    曾鞏的散文獨樹一幟,詩歌也是很有特色,以這首《詠柳》來說,表面看是在描寫柳樹,是一首很典型的詠物詩,其實詩人寫得很深刻,每一句都有深意,還充滿了諷刺意味,所以說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寫得很有韻味,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詩人正是諷刺了當時社會上一些虛偽的人,所以寫得也是很有趣,這樣的作品也最是值得一讀。
  • 杜甫寫了一百多首詩讚美此寺廟,風景別有一番韻味,你知道是哪嗎
    在甘肅就有著這麼一個地方,杜甫曾在此寫下一百多首詩來讚美它,它就是南郭寺。南郭寺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剎,至今已有1600多年之久,早在南北朝就建立了。歷經千年的南郭寺至今保存完好,古色古韻,裡面還生長著世界罕見的古樹,來到這裡便會有一種穿越千年,與歷史對話的感覺。
  • 中國史上的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不過,朱元璋經過自學,已經成為優秀的詩人皇帝,給後世留下了30多首詩詞。而劉邦也不簡單,他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居然還成為了千古絕唱!劉邦原是文盲混混,擊敗項羽後開創漢朝盛世眾所周知,劉邦是農民出身,原來他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混混。從小遊手好閒的劉邦不問正事,所以他絕對是一個文盲。
  • 杜甫沉迷安樂,還是懷念盛唐,兩首詩寫出他在長安當官時的無奈
    只是長安官場波詭雲譎,讓杜甫心生退意,作者之所以在這期間經常寫「曲江」的詩,就是因為他心情越來越苦悶,對人生和政治產生了懷疑和厭倦之情。這首詩雖然是送人詩,但是依然流露出消極之意。鄭八丈南史,是作者朋友。八,排行第八;丈,對年長之人的尊稱;南史,鄭八之官職。這首詩首聯寫景,二聯陪鄭,三聯自述胸臆,尾聯勉鄭,層次分明。
  •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也稱嚴滄浪,在他的《滄浪詩話》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的《黃鶴樓》為首。也就可以說崔顥的這首《黃鶴樓》為黃鶴樓的絕唱。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模仿,想與崔顥一較長短,其中就有咱們的詩仙李白。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杜甫寫這首詩時是764年,可以看出安史之亂平息以後,交通運輸等設施已經在逐漸恢復,杜甫因此有一種安定後的喜悅。但是杜甫大多數時候是沉重的,他看到時局動蕩,戰亂頻仍,百姓流離失所,他的心情就很痛苦。這個時候他看到下雪,雪花裡也帶著慘澹和憂愁。下面我們就來看他的另一首詩《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