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首經典詩詞,開篇驚心動魄,堪稱千古絕唱

2020-12-22 騰訊網

在人類發展歷史中,戰爭是最為殘酷的行為,橫屍遍野、流血漂櫓。很多仁人志士為了保家衛國,在戰爭中英勇就義。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每個大悲劇下面,都涵蓋著無數個小悲劇,歷朝歷代的帝王都無法避免這些悲劇的發生。

比如安史之亂,空前絕後的悲劇不僅廢掉了李隆基,就連楊玉環也葬身於其中,很多文人志士對此感慨頗深,創作出一首首詩詞流傳至今。

比如杜甫的《春望》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在國外日本也是家喻戶曉,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保守戰亂之苦的人們希望能從《春望》這首詩中,獲得精神上的共鳴與慰藉。

詩人將這種感情宣洩在作品裡,不是直白地呈露,而是附麗於景物之中,表現為詩的感情。

01開篇引發悽慘破敗景象,融入百種滋味

《春望》的開篇前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杜甫營造了長安城荒涼悽慘破敗的景象,失去了往日的繁榮。

用「國破」一詞起到點睛之筆,國破直戳人心,雖然國家淪陷了,但是山河依舊在。戰火紛飛之後,春天到了,但此時的長安城樹木荒蕪,亂草叢生。

透出了詩人內懷「黍離」之悲的心境。國家罹難,生靈塗炭,所有一切蕭條悽慘破敗的景象,讓詩人盡收眼底,百感交集。

此後,詩人用了擬人手法對花鳥進行詳細描寫,把外物與內情交織為一體,景因情設,情移景中,兩者融合,相得益彰。花本來是不懂感情的但卻也流下了眼淚,鳥本來不懂什麼是恨,但卻也驚動了心。

詩人把花鳥比擬成人,實則是體現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春天應該是繁花似錦、一派繁榮的景象,但詩人看到的只有慘敗的景象,借景抒情,表達了詩人內心因國家衰敗,內心悲痛之情。

顯而易見,如果景物離開了對象化的情,那就成了毫無韻味的非詩之景,而感情不藉,所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點睛之筆。

02詩的後兩句著重描寫了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息息相關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親身經歷了國家從繁榮走向衰亡,這裡的「萬金」卻指的不是黃金,而是家書珍貴得能值萬金,杜甫把國家的命運與自己的命運緊密相連。

在他個人看來,民間百姓是反對戰爭嚮往和平美好的生活,然而國家衰敗,個人的命運也是坎坷頗多,無法過上安定生活,在亂世中只能苟延殘喘。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詩人巧用「搔」這個詞,它代表的是「撓」的意思,這翻譯過來愁悶讓自己頭髮都白了,心煩只有撓頭而已,為國家憂愁過多頭髮變得稀疏,白髮已經插不上簪子了。

從對國家衰敗之情過渡到自己的痛苦,通過對頭髮的變化描述,我們可以感知杜甫的痛苦與煩悶。

03結語

同為詩詞大家,「詩仙」李白的一生是瀟灑俊逸,而杜甫的一生多半都是顛沛流離,饑荒逃難讓杜甫感受到國家繁榮昌盛是多麼的重要,《春望》讓杜甫的心中充滿了悲痛,他本身就是戰爭的受害者,從憂傷憂國過渡到親情離散的無奈,引發讀者共鳴,成為千古絕唱經典詩詞。

相關焦點

  • 中國史上的文盲皇帝:一生只寫一首詩,卻成為千古絕唱無人趕超
    不過,朱元璋經過自學,已經成為優秀的詩人皇帝,給後世留下了30多首詩詞。而劉邦也不簡單,他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居然還成為了千古絕唱!劉邦原是文盲混混,擊敗項羽後開創漢朝盛世眾所周知,劉邦是農民出身,原來他不過是沛縣的一個小混混。從小遊手好閒的劉邦不問正事,所以他絕對是一個文盲。
  • 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
    導言:李白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便氣勢磅礴,驚豔了世人,堪稱經典。詩詞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結晶,以唐詩宋詞最為經典,唐詩裡面則當屬李白最具有代表性。其一生寫了3000多首詩,具有「詩仙」之稱。相傳李白酷愛飲酒,飲酒後必作詩,並且李白的詩詞均為隨性而為,處處透著豪氣。
  • 杜甫1500首詩中別具一格之作,開篇就令人叫絕,勢如破竹大起大落
    到這個時候寫詩,可以不受詩體裁的限制,哪怕是長短句相接,也一樣能寫成經典的。在這一點上,詩仙李白堪稱代表人物。《將進酒》開篇就是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奇語;而《三五七言》中三言、五言、七言相接,更是令人眼前一亮。除了李白,唐代詩壇能有此境的詩人,還有詩聖杜甫。
  • 孟浩然的一首詠懷經典,只是開篇10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
    對此,我們可以從孟浩然早期的一首詠懷經典《與諸子登峴山》中略窺一二。與諸子登峴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這首詩是孟浩然早期的一首代表作,寫得非常好,只是開篇10個字就感動了千年,堪為千古絕唱。當時,詩人尚在襄陽老家歸隱讀書、整日寫詩自娛。有一天,他約了幾個好友登上峴山遊玩,看見了羊公碑。由此,他便想起了羊祜曾經在此說過的幾句話,一時感慨不已,寫下了這首詠懷名作。
  • 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
    導語: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杜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另一位偉大詩人李白的小迷弟,但要論詩才卻一點都不遜色與他的偶像。而杜甫與偶像李白之間的情誼,也被傳為佳話。
  • 李煜巧借杜甫一句名詩,寫一首雨後詞,流傳至今也沒有被超越
    李煜巧借杜甫一句名詩,寫一首雨後詞,流傳至今也沒有被超越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最有才華的亡國之君。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作為一個皇帝,李煜在政治上顯然是非常失敗的。但他在文學上,李煜卻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詞有很高的造詣。
  • 杜甫在泰山下寫的一首詩,被譽為千古絕唱,讀來激勵人心
    杜甫生前雖然沒有看到這一天,但「千秋萬歲名」在杜甫身後竟然奇蹟般的出現了,杜甫身後有知己,元稹與他成為異代相逢的知己。這篇墓志銘直接推動了杜甫詩作與詩名的橫空出世,如同晴天一聲響雷,喚醒了沉寂的晚唐詩壇,自此杜甫的詩開始廣泛傳播,名動天下,到宋朝,杜甫也贏得了「詩聖」的美譽。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選入中學課本
    晚年漂泊蜀地杜甫仍心系蒼生胸懷國事,為此他特地為諸葛亮寫了一首詩,其詩最後14字更是成千古名句,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可以說家境優越的杜甫自幼就受到各種文化藝術的薰陶,這也為他日後的詩歌創作有很大的影響。當時的社會名流看到他的詩詞歌賦,都誇獎他有班固、揚雄之風。由於年少成名,杜甫對自己的前途也是非常自信,所以他沒有像大多數讀書人那樣去考科舉,而是像李白那樣背著一把劍,遊蕩江湖,廣交朋友。
  • 44歲杜甫被俘虜,含淚望長安城,寫下一首大作,成國破山河之經典
    此時的杜甫悲憤交加,揮毫寫下一首大作:《春望》。全詩如下: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裡面包含了杜甫的詩詞,還有唐宋以來很多名家的傳世經典。安史之亂帶給當時很多文人說不盡的苦難,平民之口沒有機會將這些苦楚訴說,他們或許也沒有這樣的思想境界來總結一個時代。
  • 杜甫流落成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說到杜甫,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歌風格沉鬱頓挫。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杜甫這種詩歌風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原因便是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經歷了各種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加上杜甫本來就崇尚儒家的仁愛精神。
  • 五首經典的古詩詞,一首比一首優美,詩詞愛好者最喜歡!
    五首經典的古詩詞,一首比一首優美,詩詞愛好者最喜歡! 古人的文化,總是高深無比的,一首短短的詩句,就蘊含無數的感情,這是今人難以做到的,而詩詞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在如今這個時代反倒是慢慢的變得淺顯和稀少了,雖然現代詩能容易理解作者的意思,但是卻沒了曾經的那份古意與唯美。
  • 七言絕句中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讀起來讓人唇齒留香
    說起唐詩宋詞,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無非是一些文學大咖,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李賀、蘇軾、李清照等人,他們的詩詞藝術成就光耀千古,被後人永遠的銘記。在這樣一個由盛轉衰的時代背景下,詩人們為了自身生計四處奔波勞苦,所作的詩詞也多少帶有悲傷惆悵的情緒。比如晚唐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的杜牧,是寫七言絕句的高手,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沉鬱氣質,往往更能讓人感懷頗多。
  • 他僅有六首詩流傳於世,其中一首卻成千古絕唱,人人皆知!
    眾所周知,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史上的黃金年代,出現了「詩仙」 李白、「詩聖」杜甫 、「詩王」白居易等著名詩人。唐代詩歌的數量也很驚人,僅清朝康熙年間彭定求等人所編的《全唐詩》就收錄了唐詩多達四萬八千九百多首。
  • 詩詞大會康震:錯用杜甫千古名句開場,這首詩大多數人都用錯了!
    他在央視《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中擔當點評嘉賓,廣為人知。他講起中國傳統文化,聽起來真是一種享受。不過,近日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內容,發現康震老師出錯了。原來在第5期的開場,康震引用了一個杜甫的千名名句作為開場贈語,他用的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 登鸛雀樓書法欣賞 被贊為千古絕唱的經典詩詞
    書法與詩詞都是中國文化中的精髓,書法是線條的藝術,詩詞是語言的藝術,二者都是藝術創造,切是相輔相成的。書法與詩詞從來就是一對無法分割的雙生花。漢字表意,有一種外形的自然之美,具有獨特的方塊性,便於毛筆書寫。
  • 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流放後創作一詩詞流傳千古,開篇首句家喻戶曉
    杜甫的詩詞在大多數人眼中都是沉鬱頓挫,每首詩的文字都很精煉,被稱為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憂國憂民的杜甫能創作出這種風格的詩詞主要跟杜甫生活的社會背景有關。
  • 杜甫這首寫雨的詩被譽為千古絕唱,至今無人超越,每一句都是經典
    從古至今,「雨」一直都是文人騷客筆下最經典的意象之一。因為季節變換,雨也有了各種形態,因而,在詩人筆下也便有了各種雨的姿態。但是不管詩人們寫了多少種雨,在我的心裡,只有一種雨最美,那就是」詩聖「杜甫筆下的春雨,下面就讓我和您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春夜喜雨》吧。首先,我們向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詩詞的創作背景。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夏天,因為關中大旱,所以杜甫被逼無奈離開了陝西,在度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最終於成都定居。
  • 杜甫晚年窮困潦倒,為了借錢寫下一首詩,讀來句句是淚字字心酸
    比如詩聖杜甫,名氣與李白不分伯仲,但他沒有李白那般幸運,至少李白一生基本衣食無憂,而杜甫相對寒酸。窮困潦倒,借錢慰饑寒杜甫早年家境還算可以,畢竟父親在兗州做官,雖然官職不高,養活一家人肯定沒問題,所以杜甫無需為生計發愁,過著瀟灑自在的日子。
  • 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
    導言: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杜甫作為與李白同時期的詩人,被後人稱作詩聖,他以其獨特的才華在唐代文壇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杜甫這一生是悲慘的,有啥說啥,杜甫這一輩子不如李白過得瀟灑寫意。晚年的杜甫窮困潦倒,連自己的孩子都被餓死了,可能這樣的經歷讓杜甫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對於人生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因此寫出來的詩也就更真摯。杜甫出身名門,其祖父杜審言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甫自小便接受正統的教育,為他之後的詩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詩詞能夠帶給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也能讓我們體會詩人不同的心境。說起杜甫,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憂國憂民,杜甫的詩歌中總是充滿著憂愁和坎坷。,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詩歌原文:《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