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1500首詩中別具一格之作,開篇就令人叫絕,勢如破竹大起大落

2021-01-09 美詩美文

詩寫到一定水平了,就如同武林高手入了化境一般。到這個時候寫詩,可以不受詩體裁的限制,哪怕是長短句相接,也一樣能寫成經典的。在這一點上,詩仙李白堪稱代表人物。《將進酒》開篇就是兩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奇語;而《三五七言》中三言、五言、七言相接,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除了李白,唐代詩壇能有此境的詩人,還有詩聖杜甫。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首杜甫平生1500首詩中的一首別具一格之作,詩名《短歌行贈王郎司直》,雖然這首詩目前被歸為七言古詩,但事實上開篇兩句都達到了11個字,令人叫絕。明代文人徐增對此詩的評價是:有萬字收不盡之勢。讓我們來讀一讀:

《短歌行贈王郎司直》唐杜甫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翻風白日動,鯨魚跋浪滄溟開。且脫佩劍休徘徊。 西得諸侯棹錦水,欲向何門趿珠履? 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這首詩是56歲的杜甫寫給好友王司直的,當時杜甫居於江陵,好友打算入蜀中謀職,於是杜甫寫詩相贈。這是杜甫平生豪情之作,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句句勢如破竹。

全詩以兩個11字的長句開篇,不可謂不奇特。意思是勸朋友:「王兄你酒後拔劍起舞,我知道是因為心中的有一腔憤慨!但你不用傷感,我定能舉薦你這個磊落的奇才。」很難想像這樣的話是出自一向沉鬱、低調的杜甫之口,倒是有幾分李白的影子。有舉薦朋友之力,這自然是一件喜事。

而後的三句,則由喜變成了滿滿的豪情。詩人想像朋友行船在海中,船帆風中飛揚,如鯨魚般乘風破浪。詩人抓住了帆的細節,再另上鯨魚的比喻,一氣呵成,意境全出。而最後還不忘加上一句「且脫佩劍休徘徊」,讓朋友不要猶豫,放下手中劍,趕緊入蜀建功立業。

至此杜甫還不罷休,要將這股豪情進行到底,所以用「欲向何門趿珠履」來打趣朋友,意思是:你這次入蜀各諸候定會搶著要你,到時候你要投靠哪位呢?從這兩句不難看出,杜甫對好友是充滿著佩服的,字裡行間我們也讀到了一絲羨慕之意。

全詩寫到這,都是滿滿的豪情,可是到了最後收尾時卻由大喜轉為大悲,由大起轉為大落。「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朋友還年富力強,而自己卻已垂老。詩人巧妙地用「眼中之人」來借代自己,其實是一語雙關,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又怎會覺得自己老了,不過是在世人眼中自己成了老而無用之人而已。這樣的落筆,其實是委婉地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憤,不可謂不高明。

縱觀全詩,開篇是飛舞豪爽,而後是句句勢如破竹,但到了結尾,卻用「眼中之人吾老矣」7個字突然收住。這樣的寫法,正如一匹快馬正在馳騁,卻被詩人突然勒停,形成了強烈的反應,令人回味無窮。清代詩人盧世對此詩的評價是:「突兀橫絕,跌宕悲涼」,說得其實是比較客觀的。

相關焦點

  • 杜甫的這首罵人詩頻頻被選入教材,卻總被認為是誇人的詩
    說起杜甫,想必眾人對他都很了解,杜甫一生作詩無數,寫過很多種風格,諸多風格中,他最為人熟知的還是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類型。文雅如杜甫,對於看不慣的人和事,他常常在詩裡表現出來,但晚年作的一首罵人詩,曾多次被選入教材,卻總被人以為是誇人詩,是哪首詩呢?
  • 駱賓王的這首詩比《詠鵝》還經典,入選《唐詩三百首》,令人叫絕
    雖然這首詩在歷朝歷代少有人評論,但因充滿童趣,是兒童啟蒙必讀的詩歌,所以幾乎是人人都會背。當然作為「初唐四傑」之一,這首七歲所作的詩歌自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我們今天就來講講他的另一首比《詠鵝》還經典的「詠物詩」,入選《唐詩三百首》,令人叫絕。
  • 杜甫流落成都,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人人會背!
    所以杜甫的詩歌裡就常常表現出憂國憂民的一面,風格也就沉鬱頓挫了起來。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絕句》,便是杜甫詩風沉鬱頓挫的代表作之一。不過與杜甫的「三吏」和「三別」等詩不同,這首《絕句》的沉鬱頓挫並不明顯。即整首詩看起來是一句一景,所描繪的大自然風光也都美如畫卷,但是它的背後,尤其是最後一句「門泊東吳萬裡船」卻有著深意,細細品讀,你會發現都是杜甫的辛酸淚。
  • 杜甫的一首詩,首句就氣勢不凡,最後兩句更令人盪氣迴腸
    詩聖深入理解源遠流長的文學傳統,細心琢磨前輩優秀的藝術經驗,同時又把揚雄、曹植以及其它一些大家作為學習對象,並以之衡量自己,從而使他成為無愧於古人,也有益於後人的偉大詩人。下面分享杜甫的一首詩,首句就氣勢不凡,最後兩句更令人盪氣迴腸。
  • 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
    導言:窮困潦倒之時,杜甫寫下了這首詩,短短56字,堪稱古今七律之首。杜甫作為與李白同時期的詩人,被後人稱作詩聖,他以其獨特的才華在唐代文壇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杜甫這一生是悲慘的,有啥說啥,杜甫這一輩子不如李白過得瀟灑寫意。晚年的杜甫窮困潦倒,連自己的孩子都被餓死了,可能這樣的經歷讓杜甫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對於人生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因此寫出來的詩也就更真摯。杜甫出身名門,其祖父杜審言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杜甫自小便接受正統的教育,為他之後的詩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白雲蒼狗」這麼文藝,但你可知杜甫原詩有多現實嗎?男人不容易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成語其實出自詩聖杜甫的一首詩,雖然這4個字如此文藝,但杜甫的原詩可是相當現實的。此詩名叫《可嘆》: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之所以會寫這首詩,是因為杜甫當年有個好友,名叫王季友。王季友家本是高門大戶,娶的也是河東柳家的千金。誰知後來家道中落,他只能以賣草鞋為生。老丈人一家聽說此事,便不願意女兒再跟著他受苦,最後柳氏在父母的要求下留下一紙休書後便離開了他。王季友深受打擊,從此發憤圖強,以複試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狀元。
  • 入選課本多年的杜甫《石壕吏》,被白居易的這首詩取代,憑什麼?
    事實上,在2019年的新版教材中,古詩詞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量增加了,目前小學古詩詞增加了87%,初中增加了51%。不過不少眼尖的網友發現,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還是被刪了,它就是杜甫的《石壕吏》,取而代之的是白居易的妙詩《賣炭翁》。說起這首《賣炭翁》或許很多年輕的朋友不太熟悉, 但曾經這篇文章也是躺在課本中多年的作品。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優美的意境千百年來令人叫絕!
    揚州之美,唐代豔稱,歷代詩人更是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名篇,其中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經典詩作《寄揚州韓綽判官》,則以優美的意境,一直以來令人叫絕。
  • 杜甫的一個千古名句,李煜拿來一改便完勝原詩,詞中之帝已入化境
    他就是詞中之帝李煜。一曲《虞美人》,讓宋太宗再也容不下他,這個生於七夕的才子,在42歲生日當天殞命。估計連他自己也想不到,自己的詞作會影響文壇多年。李煜一生的詞作30餘首,早期風格綺麗;後期因人生處境的變化,詞風一下子變得沉鬱。所以基本上,他後期的詞作內容只有一個:愁。為了寫這個愁,他開創了很多寫法。
  • 杜甫的一首經典詩詞,開篇驚心動魄,堪稱千古絕唱
    比如杜甫的《春望》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在國外日本也是家喻戶曉,二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保守戰亂之苦的人們希望能從《春望》這首詩中,獲得精神上的共鳴與慰藉。 01開篇引發悽慘破敗景象,融入百種滋味 《春望》的開篇前兩句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杜甫最早的一首詩其成就不亞於李白它解釋了為什麼泰山是五嶽之首
    說起泰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要問為什麼泰山會是五嶽之首,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得上來,咱們先來看看杜甫是怎麼說的吧!《望嶽》是杜甫在遊山東時期,初經泰山時所做,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陽應進士試,未中。
  • 曾鞏的詠物詩別具一格,這首經典的《詠柳》,每一句都有深意
    曾鞏的散文獨樹一幟,詩歌也是很有特色,以這首《詠柳》來說,表面看是在描寫柳樹,是一首很典型的詠物詩,其實詩人寫得很深刻,每一句都有深意,還充滿了諷刺意味,所以說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寫得很有韻味,讀來也是讓人拍案叫絕;詩人正是諷刺了當時社會上一些虛偽的人,所以寫得也是很有趣,這樣的作品也最是值得一讀。
  • 杜甫的《絕句二首》,為何教科書只選擇了第一首?
    ……語文教科書中,杜甫的詩作更是多次入選。杜甫的詩更是每個小學生必背科目,哪個小學生沒有被杜甫支配的恐懼?但是,為何杜甫描繪成都春景的組詩《絕句二首》,語文教科書卻只選錄了第一首呢?杜甫經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飢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浣花溪畔,這首詩正是創作於旅居成都時期。安穩的生活,也讓杜甫愁苦、鬱結的心胸得到了一定的紓解。整首詩筆法精巧,對仗工整,格調清新,意境明麗悠遠。
  • 唐代詩人用心寫1首江水詩,力求詞句完美,開篇頭2句即為傳世名句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背景: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在詩壇有令人敬佩的「詩聖」之稱,人們還親切叫他「老杜」。在中國文化詩歌中,杜甫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詩被流傳下來的共有1500多首。今天要欣賞的這首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公元761年所作,當時杜甫五十歲,已步入老年,居住在成都杜甫草堂。
  • 杜甫的兩首遣懷詩,句句寫景,千古傳誦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愁緒萬千,常常感慨壯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令人哀悸。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更刻畫出詩聖飽經滄桑之後的豁達情懷。唐肅宗上元二年,杜甫在朋友的資助下,終於定居在成都草堂。一番苦心經營,他不僅擴展了草堂園畝,而且也栽種了更多的樹木。
  • 宋詞中最有氣勢的辭職詞,只有短短16字,卻勢如破竹令人大呼過癮
    在宋詞幾千個詞牌中,「十六字令」是最短,也是最難的一個。顧名思義,「十六字令」就是全詞僅16個字。這個詞牌起源於唐代,是一個四句的單調小令,這4句的字數安排也頗有意思,為:一、七、三、五。首句以單字開頭,其難寫程度可見一斑。兩宋目前只發現了3首《十六字令》,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其中一首。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地位。而唐詩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非李白、杜甫莫屬。其實即便是在唐代,已有很多文人不斷模仿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才華卓著的大詩人,比如李商隱。
  • 杜甫平時低調,關鍵時候寫首得罪皇帝的詩,40字就有兩個千古名句
    但杜甫卻對此不以為然,家國情懷讓他更關心戰事讓百姓受的苦,所以他一向不主張盲目擴張。就在這關鍵時候,他寫了首得罪皇帝的掃興詩,讓我們來看一看:《前出塞九首·其六》(唐.杜甫)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 白居易46歲遊覽古寺,看到滿山桃花寫下這首詩,開篇就是絕妙之句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對於這首詩,想必我們都比較熟悉。眾所周知,白居易的詩,就是一通俗易懂而著稱,而即使是這樣的簡單、通俗也不會影響其所蘊含著的哲理與感悟。整首詩無一生僻字,看似信手拈來,但是白居易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將自己對於大自然的真切感受細膩地描寫了出來,他用這樣「簡單」的詩句向我們訴說著自然的美和其中蘊含的哲理。
  • 杜甫寫雨最美的一首詩,開篇即名句,少有人超越,被譽為:絕唱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夏天,關中大旱,杜甫不得已離開了陝西地區,在經過了一段輾轉流離的生活之後,終於來到了四川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定居了下來,開始了一段較為安定的生活。這段時間的杜甫,總是親自耕種,養花種菜,和勞動人民融為了一體,因此,他對於所有和農民有關的事情,都充滿了喜悅和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