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徐詩麗
12月24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2020成渝雙城經濟圈品牌大會線上開啟。會上發布了《成渝雙城經濟圈品牌指數百強報告》、《成渝雙城經濟圈品牌指數百強榜》。該榜單的評選採取了用戶調研,依託艾瑞大數據產品、公開資料研究與整理分析的研究方法,從認知度、規模力、傳播力、形象力等指標綜合反應成渝兩地的品牌發展現狀。憑藉良好的品牌形象與市場影響,市井文化傳承者——有拈頭成都市井火鍋,躋身成渝雙城經濟圈品牌指數百強。
餐飲結合文化 傳承蓉城千載煙火氣
知名美食作家向東說,市井文化是成都與生俱來的特質。早在東晉時期,成都的街道布局結構就呈「井」字狀,穿街過巷,每一條巷子盡頭都連著另一條巷子。這種親密的地緣關係孕育了成都人親熱的人際關係,進而有了「有據可考」的市井文化,也成全了成都的煙火味。
千百年來,這種鮮活又真實的市井文化一直滋養著這座城市。老成都人記憶中的成都生活總是熱鬧的,低矮的房簷緊緊挨著,從自家喊一聲,很快能聽到對面傳來的回應聲。生活中有什麼喜事,必得約上三兩好友,結伴到巷子口的火鍋店「下館子」。一時,毛肚與黃喉齊飛,啤酒共涼茶一色。這些真實喜悅的時光,是成都人心目中市井生活的最好回憶。
然而,時代在變,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成都邁向國際化都市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小街小巷裡的「有拈頭成都市井火鍋」,倒像是成都人的精神家園,堅守住市井百態,人間煙火。
「人與人之間就算有了爭吵,還是可以在一個鍋裡涮火鍋。」成都美食家平叔說起涮火鍋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概也是契合了那句網絡流行語「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的。」 關於市井文化,關於煙火氣,雖然人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方式,但是殊途同歸,都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小巷市井火鍋 打造成都式生活體驗
「有拈頭」正是留意到了市井文化的精髓,以火鍋文化和市井人文相結合,開創了成都市井火鍋的先河。老街裡一個小店,沒有大氣鋪排的場面,沒有奢華豪氣的裝修,沒有花樣繁複的擺盤。郵政綠背景裡閃爍的霓虹燈管的店招下,幾張緊湊的桌子配以雙人長條凳,食材用筲箕和竹架裝著,搪瓷碗、搪瓷壺、老海報、黑白電視等復古元素點綴其間。消費者一踏進店裡,就能瞬間接住這種精心傳達的情意,並對此大加讚賞:「很有年代感的布置,一進門就能看出八九十年代的感覺。」
在有拈頭的店裡,往往是三五好友圍坐在小方桌邊,聊著成都最近的天氣,也聊著朋友的朋友最近的糗事,毛肚、黃喉、嫩牛肉和鴨腸被筷子夾在翻滾的湯鍋內涮著,茶飲三江,鍋煮四海,龍門陣裡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這大概也是成都市井生活最好的詮釋。
推老鷹茶鍋底 做不油膩的成都火鍋
成都人有多愛茶,街邊林立的茶樓會是答案。老鷹茶,是茶也非茶,傳說中老鷹茶樹往往生長在山鷹築巢建立營盤的處所,因此得名老鷹茶。打油詩裡說「此茶素無名,爽口沁人心。大鵬棲息處,從此名老鷹。」老鷹茶是四川省石棉縣特產,飲時較清香,滋味厚實,先澀後甘,滋味濃而口勁大。據《本草綱目》記載,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功效。
有拈頭將老鷹茶作為鍋底,取代高湯。老鷹茶中自帶的茶香,中和了火鍋鍋底的油膩,涮食後腸胃不覺油膩,且口中有淡淡回甘,以達到解膩、降燥的效果。同時,搪瓷壺裡的老鷹茶也作為飲品呈現給消費者,這不僅還原了以前老火鍋店內大口喝茶的爽快,而且入口後齒尖留香,與火鍋搭配相得益彰。
首推套餐吃法 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倡導下,全社會正營造出節約為榮、光碟為榮的良好氛圍。
有拈頭首創的市井套餐吃法,「小盤菜、大套餐」,正是餐飲界推崇厲行節約的典範。有拈頭利用長期行業觀察和消費者調查數據,創造性推出四大超值市井火鍋套餐,僅需根據用餐人數,匹配對應套餐,避免了鋪張浪費,明顯減少了點多了菜吃不完的情況。
同時,有拈頭的每個市井套餐內容豐富,搭配得宜。必點菜、肉類、小食等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滿足了年輕消費者各種菜式都想嘗試的好奇心,又能一次點菜解決所有問題。這樣點菜不僅性價比高,也能免去點菜取捨的糾結。對於套餐內未包含的菜品,依然可以進行單獨點菜。有拈頭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也顧全了消費者的其他需求。
超高的性價比,和近80種的菜品,使得有拈頭在菜品上博得了中年消費群體的歡心,也獲得了青年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全國已有超700家門店。此次有拈頭躋身成渝雙城經濟圈品牌指數百強榜,充分體現了其在成渝地區餐飲消費市場中的影響力與傳播度。期待在未來成渝經濟圈建設過程中,有拈頭成都市井火鍋能保持良好發展態勢,更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