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群眾不富,寢食難安,小康不達,誓不罷休……」2016年10月,貴州省交通運輸廳打響了幫助月亮山腹地極貧鄉鎮——從江縣加勉鄉擺脫貧困的發令槍,貴州路橋集團聞令而動,以強有力的措施對加勉鄉汙扣、汙弄兩個村8個村民組以及從江縣翠裡鄉岑豐村開展幫扶工作,用實際行動兌現著在黨旗下作出的莊嚴承諾,用真心真情點亮了一條溫暖人心的脫貧之路。
黨建引領促脫貧 創新思路拔窮根
2018年5月18日,貴州路橋集團結對幫扶汙弄村黨建工作交接儀式在從江縣加勉鄉汙弄村黨支部書記梁中科的堂屋中舉行。堂屋內牆上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在閃閃燈光下分外鮮豔,輝映著每個人的笑臉。
貴州路橋集團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二三四」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即「一個主題」,黨建助推脫貧攻堅,彰顯國企社會責任,用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為幫扶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兩個責任」,集團黨委牽頭統籌落實總體工作的主體責任,基層黨支部和村民組結對幫扶落實具體工作的主體責任,回答了「誰來幹」的問題。「三個全覆蓋」,實現黨委班子成員聯繫支部幫扶工作全覆蓋,黨支部結對幫扶責任村組戶全覆蓋,黨員參與扶貧受教育全覆蓋,凝聚起強大合力。「四個到位」,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務到位、關懷到位,明晰了幫扶的路徑和方法。緊緊圍繞「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嚴格按照脫貧出列標準,貴州路橋集團精準發力,統籌推進,廣大黨員扛起擔當,衝鋒在前,將初心和使命寫在脫貧攻堅一線。
精準幫扶促就業 自力更生奔小康
自進駐加勉鄉以來,貴州路橋集團扶貧工作隊一直琢磨如何幫助村民擺脫「窮」根子。在經歷了香豬養殖、廚師培訓等多種嘗試後,扶貧工作隊堅定了「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然而,因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語言溝通不暢、生活方式存在差異等種種原因,加勉鄉群眾就業之路一度困難重重。
「親自帶出去!」2018年春節前,扶貧工作隊員王貴鋼得知廣西北海的林場需要伐木工人的消息後,反覆做工作,將8名老鄉帶到廣西的林場。「不僅扶上馬,還要送一程」,為讓老鄉們消除顧慮安心工作,到達林場後,他親自安排住所、對接公司、記帳算帳,穩定後,他每天把大夥需要的夥食食材帶到工棚,親自做好飯菜等砍樹下班的老鄉。當月,8名上了8天班的老鄉帶著人均1400多元的收入回鄉過年。跟著扶貧工作隊去廣西砍樹能掙錢的消息便在村子裡傳開來。口口相傳中,這支伐木隊逐漸壯大起來。在隨後近兩年時間裡,伐木隊輾轉北海、桂林、貴港、賀州等地近2000公裡,前前後後加入的群眾近80人次,務工收入達到150萬元,人均月收入超過4000元,全部實現了脫貧。
「只有就業才能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致富能人韋金水身上就迸發出了這種造血式扶貧激發的強勁致富動力。
2017年,貴州路橋集團在對加勉鄉54.84公裡通組路(產業路)以及18.25公裡加勉至加鳩三級路改擴建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下達了一項死命令,「工程施工,必須用當地貧困剩餘勞動力」。工地上勤快、能幹的加勉鄉汙弄村2組苗族青年韋金水很快引起了扶貧隊員的注意。「不如你來拉個隊伍,帶著老鄉們一起來工作。」在扶貧隊員的動員下,韋金水還真把自己的隊伍帶了起來。在一年多時間裡,韋金水班組不僅增加了收入,學到了技術,更堅定了靠自己的勞動脫貧致富的信心。2019年3月,他們帶著憧憬走出了大山,來到路橋集團新承建的重遵12標項目,投身到高速公路排水溝、邊坡、擋牆等建設中,憑藉著踏實肯幹和日益純熟的技術,班組成功實現年收入100餘萬元,人均月工資達4000元以上,已然成為貴州省交通系統中規模最大、建制最成熟、隊伍最穩定、技能最有保障的,由貧困群眾組成的專業公路工程施工隊伍。
扶起脫貧的志氣,才能挺起脫貧的腰板。今年,又有新的加勉老鄉加入到韋金水班組和王貴鋼的伐木隊中,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在貴州路橋集團的傾力幫扶下拔掉了思想上的「窮根」,走上了就業增收的脫貧之路。
架起扶智連心橋 阻斷貧困代際傳
2019年9月,來自加勉鄉寨坪小學的20名優秀學生在北京度過了一段難忘的遊學之旅。這是貴州路橋集團第二次組織寨坪小學優秀學生外出遊學,遊學活動讓孩子們增長了見識,回來以後的學習勁也跟以前大不一樣,不少同學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扶志提振精神,扶智點亮未來。貴州路橋集團始終心繫貧困山區的莘莘學子,用實際行動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除組織優秀學子外出遊學外,自2016年以來,貴州路橋集團每年都會對寨坪小學4—6年級的前10名學生提供每人每年1000元的資助,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生活。得到資助的50名學生中,已有11人考入州縣重點中學。同時投入資金幫助寨坪小學、三工區小學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特別是捐資30萬元修建岑豐村三工區小學食堂,不僅讓孩子們告別露天吃飯,更幫助他們逐漸培養起良好的健康衛生習慣。
人畜混居改造忙 美麗鄉村添新彩
在翠裡鄉岑豐村,人和家畜混居的傳統木屋已全面改造完成,村民們告別「晴時臭氣燻天,下雨汙水橫流」的生活,環境問題和健康問題得到了徹底改善,村容村貌為之煥然一新。「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夠住上這樣好的房子。」71歲的老人韋仁迷在寬敞明亮的新居裡感慨地說。
這是一場意義非凡的房屋改造攻堅戰。貴州路橋集團經過多方考慮,反覆比較,在做足預案確保目標總體可控的前提下,全力發動岑豐村群眾投工投勞,鼓勵他們「自己的家園自己建」,扶貧工作隊黨員主動亮身份、帶頭幹,三番五次入戶動員、主動幫工不分晝夜,對資金、物資等各方面保障到位,並和村支「兩委」有效聯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終107戶改造任務如期完成,成為貴州省交通運輸系統幫扶點裡少有的全靠村民自己就完成全部房屋改造的村,獲得了鄉裡20萬元獎勵。
這一場引導群眾自建美好家園的生動實踐充分證明了,創造美好生活的闖勁和群眾內生動力的充分激才能讓脫貧可持續、致富有幹勁。
歷經3年的接續努力,1000多個日夜的傾情付出,2019年底,從江縣加勉鄉汙扣村、汙弄村和翠裡鄉岑豐村貧困發生率分別從2016年的61.32%、85.92%和28.32%下降到2.84%、2.85%和0.49%,這是貴州路橋人寫在大山深處的一份幸福答卷。
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最後關頭,貴州路橋集團將把三個貧困村186戶887名貧困群眾脫貧摘帽的制勝權牢牢握在手中,堅定地與貴州人民一起攜手撕掉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籤,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通訊員 趙月 王毅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葉梅
編輯 周婷
編審 徐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