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河北庫建設唐山試點驗收工作在唐山市師範學院舉行。記者獲悉,自兩年前,唐山方言被列為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河北庫建設的試點,經過近兩年的調查收集,唐山方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唐山市已基本完成灤南、遷西兩個片區的採集工作,古冶片區的音像錄製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年底前將完成玉田片區的採集工作。
唐山方言作為北方方言的重要支脈,因其濃厚的地域特色和獨特魅力,在全國範圍內廣為流傳,唐山方言被列為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河北庫建設的試點,對保護和傳承唐山方言這種特殊的語言符號具有重要意義。
燕趙都市報冀東版記者劉飛
方言受到前所未有衝擊
「方言是地方文藝的載體,如果方言這種原汁原味、帶有地域特色的載體不存在了,那文藝也會隨之消亡。」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河北庫唐山試點調查團隊成員劉伯群表示,如今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交流的廣泛暢通,以及推廣普通話等多重因素影響,方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現在很多年輕人交往時會刻意避開方言,覺得方言『有點土』,更多地選用普通話這種時尚語言。方言作為溝通鄉情的一種重要工具,但目前已經退居到第二位,而且正在逐漸弱化甚至消失,拯救方言已經刻不容緩。」
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正是對方言進行搶救性發掘、科學化採集和數位化保存的工作。經過兩年的採集,灤南片區和遷安片區已經完成了方言採集、錄製工作,成效顯著。「經過多層遴選,我們選取有代表性的發音人,然後用專業設備進行採集和錄製,並實時進行國際音標標註。然後將這些數據載入中國有聲資源資料庫,將唐山方言科學保存下來。」劉伯群說。
唐山方言具有濃厚地域特色
據介紹,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建設,是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唐山方言因其獨特魅力也被納入了中國有聲資料庫建設的體系當中,並選取灤南縣、玉田縣、遷安縣和古冶區四個片區進行語言資源的調查。
在很多外地人眼裡,唐山方言很有意思,「像唱歌一樣」,「這主要是因為唐山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聲調差異,其中一、二聲均讀成平調,但有高低之分,三聲雖然有音調變化,但是比標準的普通話稍低一些。四聲是降調,但也沒到最低點。」劉伯群告訴記者,正是這種特殊的聲調差異讓唐山方言顯得格外有趣。
唐山方言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它是經過長期以來約定俗成延續下來的一種語言符號,承載著唐山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變遷。也正是它濃厚的地域性特色,催生出了評劇、樂亭大鼓和唐山皮影這些優秀的地方文藝。
拯救唐山方言刻不容緩
莊洪江是豐潤區教育局的一名語文教研員,他並非中國有聲資料庫的調查員,但對唐山方言一直情有獨鍾,多年來自發從事唐山方言的研究,並歷時4年編纂了一本名為《唐山方言俗語》的書籍。如今看到唐山方言被正式納入中國有聲資料庫建設,且成果喜人,莊洪江備感欣慰。「我一直單槍匹馬地作戰,試圖用自己的力量保護唐山方言。如今看到國家如此重視唐山方言,並把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特別高興。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唐山人,對於唐山方言有特殊的感情。最初我關注唐山方言完全是出於喜好,但隨著調查地深入,現在已經上升到了責任和使命的層面。現在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說方言的人越來越少,加上外來詞、網絡詞的衝擊,方言的地盤正變得越來越少。」莊洪江表示,拯救唐山方言已經十分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