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視窗3︱金華方言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1-01-09 浙江日報

【編者按】 習總書記說,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八婺大地,發展迅速,萬象紛呈,該如何解讀,該有怎樣的視野。

我們和金華市社科聯一起,為你打造一份權威的金華社科讀本。每周四推出,幫你解開現象的迷霧,助你追尋理論的真諦。

金華方言屬於吳語,為南部吳語金衢片。吳語是江浙民系主要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東南部、江西東北部及福建北部。吳語又分為北部吳語、南部吳語和西部吳語,南部吳語包括金衢片、上麗片(上饒麗水)、台州片、東甌片(溫州大部)四部分。南部吳語與北部吳語不同的是,由於地形因素的千差萬別,大部分都是平原而交通便利的北部吳語區內部通話程度高,即北部吳語在該區域能基本通用。而南部吳語由於所處多丘陵盆地,互通不便,再加上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南部吳語內部差別較大,跨語言片區難以相互交流。金衢片包括金華大市及衢州市區、龍遊縣和麗水的縉雲縣這13個縣(市、區),使用人數較廣,約700萬。

金華方言內部差異也較大,八婺之地,鄉音各不同,本文以金華城區方言為代表,下同。根據《金華方言詞典》,金華方言有以下幾個特徵,語音方面一是古全濁聲母上聲字在白讀中讀為清聲母,逢塞音塞擦音時不送氣;二是古濁上字今歸陰上,今無陽上調,但在兒化音變和一些字組的連續變調中,古濁上字自成一類。通俗的來講,就是平翹舌音和前後鼻音混讀、入聲調較多,上聲調起調太高,難以下降,導致聲調的高揚轉降不明顯,語速顯得過快。金華方言在中國文學史上曾留下眾多足跡,著名詩人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大堰河」就是金華方言「大葉荷」的諧音。

然而,金華方言在城市化大背景下出現諸多問題。學生是文化的傳承者,但學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金華中小學生的金華方言傳承情況不容樂觀。根據黃曉東《浙江金華農村中小學生語言使用現狀及影響因素》一文數據顯示,小學生將金華方言作為第一語言學會的比例是30%,初中生是59%,高中生是45%,而將普通話作為第一語言學會,小初高對應的比例分別是67%、38%、41%,表明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已逐漸把普通話作為自己的第一語言。而從掌握的語言數量看,82%的被試者同時掌握方言和普通話,其中多數人普通話更加熟練,值得注意的是有14%的被試者只會說普通話,這部分人大都是小學生。再從家庭成員掌握的語言數量看,被試者祖父母以講家鄉話為主的佔83%,被試者父母以講家鄉話為主的佔70%,參照之前中小學生數據,表明年齡越小,方言能力越低,普通話能力越高。從掌握語言的程度看,被試者熟練掌握普通話的佔98%,熟練掌握金華城裡話的僅佔38%。最後,從被試者對語言的認可度的調查顯示,在「好聽」、「社會影響」、「有用程度」三個指標上,普通話的認可度明顯高於方言。綜上,調查表明在金華農村地區中小學生群體,方言處於弱勢地位,普通話不僅比方言更具有社會聲望和使用性,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了中小學生的普遍認同。對00後而言,年齡越小,其使用方言的頻率越低、範圍越小,熟練度程度較低。並且,這項調查的對象是方言仍使用較多的農村中小學學生,可想如在城市化程度更高的城區,中小學學生的方言使用情況將更加不容樂觀。

自1986年國家推廣普通話以來,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的關係就一直是語言學者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國方言分歧嚴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社會社會的發展,推廣普通話這一政策符合國家區域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的要求,只有以共同的語言為基礎,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才有可能全面發展。然保護和發展方言也責無旁貸,方言不僅是地方文化、風俗的活化石,保護方言本身特色就是保護當地的地域文化,這點不復贅述。同時掌握方言也有助於企業發展、民眾就業。早在在明清時期,主要城市的「會館」就是為同區域同鄉的商人服務的,士大夫之間亦有「同鄉」之誼。而在普通話盛行的今天,在金融和商業領域中,來自同方言地區的同鄉之間相互抱團是一種普遍行為,中國各地存在眾多同鄉商會,他們通過「鄉音」方言對彼此產生強烈的身份認同,形成各種極具凝聚力的圈子,進而形成獨特的內部金融資源、物質資源和人才資源交換市場。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方言作為一種具有獨特地域色彩的口頭語言形式,是人們彰顯自身自身身份的特殊符號。掌握方言技能有助於流動人口在遷入地搭建良好的社交網絡,增強社會認同感,減少就業「壁壘」。

因此,針對金華方言的現狀和問題,需要對金華方言採取一定的措施以保留傳承金華方言的特色。金華方言研究專家、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生導師曹志耘教授在《關於建設漢語方言博物館的設想》一文中談到建設漢語方言博物館,博物館裡進行以下幾項措施:一是方言文化展示,展示內容是該地區方言的歷史發展、地理分布、各地特點,加之方言文藝、方言民俗和方言名物。二是對方言語料進行收集和保存。利用自助採錄系統收集方言語料,加強參觀者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從而長期有效收集各地方言語料,保持地方特色。三是開展方言研究。通過展示相關的研究論著及相關文獻,從學術角度加強其保護。

方言博物館的構建設想,是曹志耘教授在多年從事方言研究過程中對方言保護創新的一環。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方言保護首要的是「保留火種」,創建方言有聲資料庫。相對古老的、具有區域特色的語音特徵在時代發展過程中被逐漸侵蝕,一些特有的語音特徵的流失使得金華方言將來總體特徵會越來越向普通話靠攏。且在信息化時代下,隨著地區間交往、人員流動加快,金華方言的語言特徵流逝速度也越來越快。有鑑於此,應關注金華方言保護,特別是方言中的相對原始的特徵,在金華全域收集不同區域、不同語調、不同詞彙、不同含義的語音語言材料,創建較為系統完整的方言有聲資料庫。

其次在於「薪火傳承」,對地方特別是中小學開展鄉土教育,在其更深認識金華的同時加入方言元素,突出方言的地位和作用。以婺劇團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宣傳隊伍開展文化下鄉、節目演出,在學校、城區村鎮文化禮堂定期為基層表演或播放有金華方言的婺劇戲曲、小品等節目,深化金華道情、金華山歌、浦江亂彈、東陽民謠、永康鼓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對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的影響。

最後是「言暖民心」,以主流平臺媒體的活動欄目加深市民對金華方言的認同感。儘管金華方言演變形勢不容樂觀,但從金華方言自身看,其也有一定的自我防禦能力,即金華方言的形成、發展過程融入本區域的人文背景和地域特徵,具有很強的自足性,且隨著金華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華人對金華有強烈的認同感,而對維繫認同感的紐帶之一金華方言,則有潛意識的保護。且慶幸的是社會各界已開始逐漸認識到金華方言保護的重要性,金華市社科聯開展「金華記憶:八婺鄉音朗誦比賽」,獲得巨大的社會反響;金華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新聞節節棒》亦是用金華方言的娛樂化民生新聞欄目,以唱新聞的形式深受金華人民喜歡,此外還有義烏電視臺欄目《同年哥講新聞》等等。這些節目活動貼近百姓生活,使人們對金華文化產生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因此,這些節目活動為金華人民喜愛,實質上是金華人民對家鄉和自我的一種認同,一種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保護金華方言不等於排斥、反對普通話,兩者是可以和諧共存的。在教育、宣傳、公務活動和公共交際中必須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這是適應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的需要;而方言可以作為普通話的補充,在日常生活中增進親情、鄉情,在文學藝術領域中繁榮民俗文化。

(作者單位:金華市社會科學院)

相關焦點

  • 社科視窗29丨怎樣提升新聞「評商」
    這些企業山東為什麼留不住、長不大,山東的營商環境到底有什麼問題,評論通過剖析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在魯、浙的不同生存狀態,找出問題,呼籲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服務,改良企業生存土壤,很有說服力。3月4日的小馬快評:招商、籤約、引才,沒有什麼是一朵「雲」解決不了的,「雲招才」「雲對接」「雲考察」「雲籤約」,細緻細膩,娓娓道來,果然一細就生動。
  • 語寶|關於漢語方言聲調的分類和命名
    如此一來,聲調問題就會更加複雜。 我年輕時調查廣東西部的閩語、粵語和客家話的時候,碰到過很棘手的聲調問題。近年參加語言資源保護(以下簡稱「語保」)工作的時候,也經常為聲調問題傷腦筋。其中的一個問題就是聲調的分類和命名。表面上看,這個好像不應該成為一個難題似的。
  • 【學理書簡】《河南社科名家文庫》生動展現中原社科新風貌
    一是聚焦學術前沿問題。《河南社科名家文庫》立足於偉大時代變革,以強烈的使命擔當,敏銳的學術自覺,感知、關切、探究、解答各自學術研究領域的核心性、關鍵性、前沿性問題。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各位作者用思想觀照時代、觀照現實的探索精神,為河南社科理論界專家學者嚴謹治學、開拓創新的品格作出生動註解。  二是聚焦重大現實問題。《河南社科名家文庫》收錄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河南文化優勢、區位優勢,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原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追本溯源和創新發展。
  • 一周文化講座︱沈從文與黃永玉
    北京︱日常生活中的大雅之聲時間:6月13日(周六)10:30-12:30地點:朝陽區西壩河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嘉賓:臧棣(詩人、北京大學教授)、親情、方言、熟悉的故鄉、相同的藝術家身份……多種因素使得他們兩人少有隔閡,交談頗深,哪怕在政治運動此起彼伏的日子裡,往來也一直延續著。艱難日子裡,正是彼此的相濡以沫,來自湘西的兩代人,才有可能支撐各自的文化信念而前行。
  • 恩施州2017年度社科重大、重點、優秀課題入選名單
    昌周昌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對恩施建設的啟示恩施州政府研究室張鑫雨王慶喜對恩施州財政支持現代畜牧業發展開展金融創新的研究恩施州畜牧技術推廣站樊家英  汪鳳勇恩施州旅遊扶貧開發研究恩施州民政局劉  栩劉栩貧困家庭孩子精神脫貧的現狀調查及應對策略分析湖北民族學院賴  文雷大紅、侯燕、李維巖、黃力恩施州「文山會海」問題調查中共恩施州委辦公室徐  燾張華、熊慶、周輝軍等5人恩施州社會治理持續性創新能力研究湖北民族學院張
  • 山西方言研究70年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近代漢語方言文獻集成」(10ZD&122);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山西西南部地區方言語音研究」(20190107);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創新團隊「晉方言保護傳承與服務開發」團隊成果。  山西地處華北黃土高原、黃河流域中遊,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名,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 方言翻譯軟體、方言點讀掛本…這位老師把「現代漢語」課上活了
    這幾天,浙江財經大學2020文學3班的劉鑫越、鄔亦墨他們正忙著修改他們的「吳語譯」APP商業計劃書,準備參加學校的創新創業大賽。這是一款鄉村旅遊方言翻譯軟體,要實現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轉化,這個設計是他們「現代漢語」課的作業。「現代漢語」課,本來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基礎課,但浙江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師劉亞輝把這門課上得有聲有色,跟實踐緊密結合。除了布置語言學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作業外,劉亞輝還專門帶領同學們進行了一次校外研學。
  • 社科視窗47丨全民閱讀視域下未成年人分級閱讀推廣服務研究
    2019年3月三、未成年人分級閱讀的具體做法1.公共圖書館分年齡段空間布局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服務機構,服務的對象是社會上的整體人群,但隨著閱讀的普及,更多的人在思考公共圖書館閱讀空間布局的分年齡化問題。年齡不同,感知力、表達能力不相同,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書籍也不相同,公共圖書館開展更精細化的服務。
  • 方言詞彙 | 盛益民:「太太」小議
    本文打算討論這些饒有趣味的問題。如詞典所指出的「太太」稱呼曾祖輩,是漢語方言中的用法,大致又可分為三類不同的情況:第一類是「太太」只稱呼曾祖母,這一類在漢語方言中分布廣泛,筆者的母語紹興柯橋話就是如此。
  • 漢語方言受益者標記來源考察
    「漢語『動(+賓)+補』語序及相關語法演變研究」(17BYY028);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600年來贛語與官話互動的歷史追蹤、現狀調查與資料庫建設」(18ZDA297)的階段成果。這類受益者標記南北方言都有。用「替」的方言分布比較廣,幾乎各大方言區都有(粵語區用「替」的少見),如哈爾濱、銀川、濟南、洛陽、南京、福州、海口、綏寧、辰溪、隆回、金華蘭溪、宿松,等等(李榮主編 2002:4109;伍雲姬主編 2009:64、136、220);用「代」的方言分布面較小,主要在吳語區,如揚州、上海、溫州、天台等(李榮主編 2002:992-993;馬貝加、陳伊娜 2006)。
  • 用金華方言解開千年文字公案——「寧馨兒」本義考
    若何"猶如吳越方言中的"哪吭",意思是咋樣。現金華方言中尚有"獰形盜相"的說辭,意思是形容這個人長得不像好人。王力先生說:"魏晉的文章和口語距離不遠。自從南北朝駢文盛行以後,書面語和口語才分了家。在這時期中,只有《世說新語》、《顏氏家訓》等少數散文作品是接近口語的。"
  • ...浙江方言調查資料的整理、研究及資料庫建設」開題會議在杭師大...
    2020-08-20 21:24 |浙江社科
  • 一「網」千格智慧先行服務群眾心中有「數」 金華開發區打造網格...
    今年以來,金華開發區創新「數位化+網格化」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圍繞該工作模式和目標,金華開發區建成「金開通」APP、「智慧金開」社會基層治理服務平臺,並整合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應急管理、垃圾分類、文明城市創建等轄區內其他自建數據系統,建成智慧指揮中心,打造城市「智慧大腦」,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的網格「數據航母」,全面提升了數字治理能力。
  • 金華這2個地方要發達了! 投資80多億...未來將變成這樣
    其中服務設施用地3.934公頃,現狀保留服務設施用地2.164公頃,包括董宅社區服務站、海朵幼兒園和紅星農貿市場;規劃服務設施用地1.770公頃,主要為社區服務設施用地。    其中行政辦公用地2.768公頃,主要為現狀的交警一大隊、防汛防旱指揮部、市場監督管理局;高等院校用地95.648公頃,為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及其發展用地;  中小學用地9.931公頃,保留現狀賓虹小學、規劃東苑小學東裡校區、規劃金磐九年一貫制學校;  醫院用地2.018公頃,保留現狀桃園骨傷醫院、擴建現狀艾克醫院
  • 社科文獻有哪些經典著作走向海外?
    同時,通過國際出版、學術交流、成果發布和國際書展等多元化的方式,社科文獻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學者的學術水平和研究成果,擴大了中國學術的海外話語權。目前,社科文獻已在俄羅斯成立了分社、在馬來西亞成立了編輯部,搭建了「中國社科圖書俄語地區數字傳播平臺」,連續五年被評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今天,文獻君帶大家看看社科文獻有哪些經典著作走出國門,走向海外?
  • 湯溪方言中的「四字成語」
    浙江金華原湯溪一帶是春秋戰國時期,南遷的古東夷方國姑蔑國的古遺址。因而形成了自成一體的語言,與相鄰不太遠的地方有所不同。幾千年來,姑蔑方言形成的湯溪土話一直在延續。2008年8月,香港陽光衛視為了拍攝大型紀錄片《江南煙雨》,攝製組深入古村民間,在姑蔑後裔中尋訪用「湯溪話」吟唱的民歌,如訴如泣的悲情民歌,讓記者們猶如墜回到遠古的年代; 聲調渾重、字字激揚的姑蔑方言,在香港記者眼裡如同走進了非洲部落,無不為姑蔑方言形成的古老語系傳承如此完美而感動。姑蔑古國後裔的語言自成一派,也引得學者的關注。
  • IESS國際社科成果評價與服務系統賦能計算社會科學發展
    1月18日下午,由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大學紫金傳媒研究院(北京)、全國高校質量監測研究會、博引未來研究院聯合主辦的「IESS國際社科成果評價與服務系統研發暨計算社會科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辦。
  • 微信頭像大全︱ins
    微信頭像大全︱ins 微信頭像大全︱ins
  • 兒時記憶②︱陳記旺德福:一碗牛雜粉絲的金華記憶
    金華江北商業核心圈的雅堂街小弄堂內,一家名叫陳記旺德福的牛雜粉絲小店,已在這裡不聲不響地開了11年。老闆陳國友今年52歲,他原先是金華一家童裝廠的副廠長,因企業效益不好,他下崗後自謀出路,在雅堂街一帶擺起了飲食攤,先是賣八寶粥、粽子,2年後開始做牛雜粉絲,之後一幹就是17年。「一個大碗牛雜,一個甜玉米。」
  • 淺談小餐飲食品安全問題及對策
    甌海區市場監管局結合餐飲監管實踐,對小餐飲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概念釐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國食藥[2011]395號)第六條第(一)項對餐飲服務的定義是:指通過即時製作加工、商業銷售和服務性勞動等,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和消費場所及設施的服務活動。其中第(三)項將小餐飲主要分為小型餐館、小餐飲、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