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功的普及和推廣,學習氣功的人也逐漸增多。從中得益者甚多,但出偏差者也不少。氣功所致偏差大致有二類。一種以軀體症狀為主,古稱「走火」,一種以精神障礙為主,古稱「入魔」。氣功導致的精神偏差比較特殊,根據本人的練功體驗,我覺得它與潛意識的活動密切相關。
我們知道,人的高級中樞神經的活動包括顯意識的活動和潛意識的活動,當以顯意識活動為主時,則潛意識活動受到抑制,反之亦然。不管是有意識活動或潛意識活動,其內容都源於本人以前所聞所見所做,都已在其大腦中留下了記憶痕跡。二者所引起神經衝動,都將出現相應的軀體或情感反應。
進入氣功狀態後,隨著以一念代萬念,有意識的活動,引起軀體和情感這樣或那樣的反應。
潛意識在睡眠中也出現,這就是所謂的夢,由於它的作用,在夢中有歡樂,有悲哀,也有恐慌。但是,這是在朦朧狀態下發生,其活動強度較高,僅引起情感反應。處於氣功狀態下的潛意識活動,人在清醒狀態中,這種活動就較強,不僅可引起強烈的情感反應,還可引起軀體活動。
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解釋氣功態下出現的許多現象。比如自發動功的產生,練功者在動功出現之前就可能見過聽過自發動現象,並已在腦中形成一種潛意識,而在氣功態下,這種潛意識被激活,就出現自發外動了。幻覺的產生也是同樣道理,精神偏差也更如此。
有些練功者出現偏差雖在練功前未曾出現,但這些人群多少帶有心理障礙,且已在大腦中形成了潛意識活動,只是受到了較強的抑制而已。然而在氣功態下這種被抑制的心理障礙被激發得以表現出來。
不過說明一點,對於這些有心理障礙的人,即使不練氣功,也可能在某些誘因作用下發病。
在氣功態下的潛意識活動,其作用有二個方面。從積極方面說,潛意識產生的一些美好的幻覺、自發動功等可以促進練功,消除疾病,促進心身健康。如我們有一位老師,一直都很壓抑,在練功時出現自發外動,突然大笑大哭,結果,幾年的抑鬱情緒被這一大哭大笑解除了。以後,人也變得容光煥發。
從消極方面說,由於產生潛意識的對象並不都是美好的,因此在功中也有表現令人恐懼的幻覺,特別是那些有心理障礙的人,那些不良的潛意識活動就更易表現出來,以導致精神偏差。
既然如此,就象藥物治病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一樣,氣功作為一種治病手段,也有其適應症和禁忌症,氣功並不包括百病。就其禁忌症而言,對那些有精神病史,癮病史,性格障礙者,特別是那些平素雖未表現精神症狀而又有心理障礙者,最好不要練功。
練功者平時應加強良性意識的訓練,努力糾正不健康的心理意識,以保證練功順利進行。(石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