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習練暖意濃 健身氣功陪伴我們居家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鮮有的經歷。疫情期間,是健身氣功陪伴我們度過了無比糾結的日子,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平日我們夫妻倆天天堅持晨練,突然疫情襲來,我們足不出戶,感到異常得憋屈和不安,每天習慣性地早早起床,繞家踱步,百無聊賴。恰逢其時,中國健身氣功協會發出倡議:抗擊疫情,人人有責;居家練功,從我做起。是啊,健身氣功不分年齡,不擇時地,老少皆宜,不正是我們居家鍛鍊,抗擊疫情的不二選擇嗎?於是我們積極響應,立即行動,把戶外晨練改為居家習練。每天上下午,堅持兩次習練健身氣功。從易筋經到五禽戲,從六字訣到八段錦,從大舞到馬王堆導引術,從十二功法到太極養生杖,每天八套功法,堅持不懈。練得有滋有味,練得熱汗津津。
在疫情防控最緊張的時期,居家習練健身氣功成了我們的日常。日常的居家練功,雖然遠離人群,但使我們家人的心更近了。兒子在外地工作,疫情期間也只能宅在家裡,成天與手機為伴,很少與我們面對面交流。然而,健身氣功悠揚的音樂,舒緩的動作,也引起了兒子的興趣,我們在前面練,兒子在後面跟,亦步亦趨。經過我們耐心的引導,兒子基本學會了六字訣和八段錦兩套功法,雖然不是那麼規範,但也有模有樣。更為可喜是,我們一家人有了共同的語言,有了交流的平臺。可以說,健身氣功練出了凝聚力、練出了親和力、練出了免疫力。
居家練功將近月餘,又逢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舉辦「全國健身氣功理論知識試題庫徵集活動」,正好為練功實踐進行理論指導,於是我在練功之餘,仔細閱讀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教材,認真鑽研九套功法理論。經過二十多天的刻苦努力,在對健身氣功的基本概念、歷史淵源、練功要素、傳統文化及功法原理、技術要領等相關知識進行全面學習的基礎上,反覆推敲、再三斟酌,擬出了兩套試題。與此同時,動員具備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功友積極參與徵集活動,截至3月25日,我們協會共上報五套試題,圓滿完成了上級交辦的任務。通過參與試題徵集活動,使我深刻體會到,這是一次對健身氣功理論最認真、最深入、最系統的學習,而平時參加的培訓及考試大多是急用先學、非用不學。只有這次是靜心鑽研,用心體會,真正進入了「入靜」狀態,那顆因疫情攪動的不安的心終於安靜了下來,全身心地投入了學習和練功之中,真切地體會著什麼是天人合一、形神共養,什麼是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的最高境界。
隨著疫情防控逐步向好,山西省應急響應由一級變二級,由二級調三級,人們的活動半徑也在一天天擴大,我們的居家習練也從室內轉到了室外,從客廳移到了小區廣場,每次習練4套健身氣功變成了8套,每次習練半小時變成了一小時,功法增加了,時長增加了,環境改變了,心情也更加舒暢了。每當我們夫妻倆在小區廣場練功時,每當看到宅家的住戶們把臉貼在窗玻璃上,用好奇而略帶羨慕的眼光看我們練功時,我們都會覺得格外得自信和自豪。每每走在小區蜿蜒曲折的小徑上,擦肩而過的認識的不認識的住戶幾乎都要和我們打招呼,雖然戴著口罩看不清彼此的面容,但能深切地感受到住戶們由衷的讚嘆。有人戲稱「我們成小區的名人啦!」是的,我們有健身氣功的陪伴,沒有感到無聊和寂寞,我們有健身氣功的陪伴,真切感受到了生機和活力,我們有健身氣功的陪伴,把生活過成了一道道風景。(山西忻州社會體育指導員陳誠)(轉自4月21日《中國體育報》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