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濟南4月21日電(通訊員 於愛麗)「在50多天裡,由35人組成的居家科學健身抗疫團隊,精心製作健身訪談節目49期,在各媒體推送健身視頻及圖文200餘次。」山東體育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這些科學健身方法成了很多人每天上網打卡的「必修課」,居家科學健身抗疫團隊也因此成了「網紅」。
居家健身從線上走到線下
4月15日,山東體育學院居家科學健身抗疫團隊王正偉教練應山東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山東省政協體育界別邀請以「生命在於運動」為題講授健身方法,受到現場以及網絡觀眾的點讚。
圖為王正偉老師在做健身報告。山東體育學院供圖
「作為健身指導課教師,疫情發生之後,就想為全國抗疫出一份力,這次學校組建居家科學健身抗疫團隊給了我發揮專業特長的機會。」王正偉告訴記者。
接到任務後,王正偉認真觀摩和學習了團隊已經被媒體錄用的健身方法,吸取別人的優點,考慮到大眾的需求,選定了「保護頸椎練習法」和「久坐族的居家鍛鍊法」這兩個題目,很快寫出了文字稿並通過了評審組的審核。
在錄製視頻過程中,並不順利。「家裡兩個孩子,白天根本沒有安靜的環境,只能晚上錄製。」王正偉笑著說,「視頻需要簡潔的背景,家裡只有書房的一面牆符合條件,房間還太小再加上有張床,鏡頭距離太短,做動作示範的時候無法把全身錄上,只好把床拆了。」
「雖然自己已經當了多年老師,授課上不陌生,但面對鏡頭邊講邊做卻是頭一回,邊錄邊看回放,發現問題就一遍遍返工。」談及這次經歷,王正偉苦笑說,「第一次錄到半夜竟然沒有完成,為了不驚擾鄰居,沒有支起床鋪,就在地板上睡了一夜。」
視頻錄完後需要剪輯,這對於王正偉而言,也是一次挑戰。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上網查找合適的視頻剪輯軟體,卻發現免費的軟體都是帶水印的,「就乾脆買了一個視頻剪輯軟體,邊學邊做,一步步摸索,終於把視頻剪輯完成」。
為幼兒種下熱愛體育的種子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能為孩子們健身做些事情,我很高興。」3月22日,王鯤的「3-6歲學齡前兒童簡單易行的居家鍛鍊方法」畫上了句號。
圖為王鯤老師。山東體育學院供圖
王鯤是該校國家足球學院、國家籃球學院國際交流與科研部副部長,2018年全國幼兒體育改革試點課題負責人。
疫情防控期間,宅居家中的王鯤5次參與健身訪談節目,寫訪談提綱、導演、參演、錄製、編輯「爬行」「投擲」「翻滾」「跳躍」「走」等5種幼兒健身小遊戲。
小遊戲的主體環節有動作模式學習、組合循環動作練習等,遊戲開始的準備環節有熱身和神經激活,遊戲結束的放鬆環節有各種肌肉的拉伸。
王鯤介紹說,如「爬行」,大家都知道3翻6坐8爬是嬰幼兒成長規律,王鯤創編的「袋鼠媽媽」「小猴子攀爬」「螃蟹爬」「大象爬」「老虎爬」「小飛機側翼划水」等把爬行模式化、趣味化,不僅提升幼兒神經肌肉控制與身體協調能力,提高應激性動作速度和體質健康水平,還通過養成鍛鍊習慣,培養幼兒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
視頻中,王鯤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一起製作道具,進行動作示範,小女兒才2歲半,有時為了規範動作,需要反覆多次,每期3至5分鐘的健身視頻,往往要拍攝和編輯兩三天。節目播出後,很多家長表達了對幼兒健身方法的喜愛,有的還反饋了與孩子邊學邊玩的視頻,某幼教集團負責人找上門來希望引進合作。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這樣一套動作模式小遊戲。感謝學校和媒體提供的展示平臺。」王鯤告訴記者。
從中華傳統養生功法中探寶
「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類肺健康面臨著極大威脅,進而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該如何更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肺?」居家科學健身團隊張茂林煞費一番苦心。
圖為張茂林老師。山東體育學院供圖
張茂林是該校武術學院副院長,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國武術運動協會科研委員會委員。疫情當前,張茂林有針對性地從中華傳統導引養生功法探尋寶藏。
張茂林表示,傳統養生功法既有屈伸俯仰的引體動作,也有或呼或吸的導氣方法,在練習過程中比較講究「三調合一」,就是在功法練習中,強調意念、呼吸、肢體動作的協調配合。「形氣神」三位一體是其整體觀,「調身、調息、調心」的三調合一是這種整體觀的具體表達。
張茂林克服居家期間文獻資料查閱不便的困難,收集整理古代養生典籍,從中發掘有益於心肺功能的導引動作,綜合了優秀傳統導引養生功法《廣渡導引術》《鑑真吐納術》等,節選力託千鈞、舒展胸懷、攀山越嶺、白鶴洗羽、揮舞彩帶、乳雁展翅、觀天察地、運轉乾坤等8個動作,編創了「八式導引保健功」。
「每個動作都有嚴格的要求,譬如『舒展胸懷』要求兩腿站立略比肩寬,雙手交叉於胸前,掌心向下,左右甩手,立掌繞環一周,挺胸平舉吸氣,還原雙手交叉呼氣,左右各3-4次。」張茂林介紹說,該功法的特點是動靜結合,以動為導,以靜為養,通過有節奏的吐納導引,極大地調動內氣,疏通經絡,達到動形、調氣、養神的目的。這種集各功法之長的導引術,適於各種年齡的人練習,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對哮喘、肺氣腫等慢性疾病有一定輔助療效。
「在創編八式導引保健功的過程中,既傳播了中華優秀傳統養生文化,又提升了自身體質和業務能力。特別是視頻製作,由於沒有經驗,經過10多次的調試、拍攝,才拍出了讓自己感覺滿意的鏡頭和場景,還自學編輯技術,編配了音樂、字幕等,這對今後的教學將會起到促進作用。」回顧創編「八式導引保健功」經歷,張茂林非常自豪。
為籃球項目居家練習探求新方法
疫情期間,隨著運動場館的封閉,籃球是否可以居家鍛鍊,成為很多籃球愛好者關心的問題。居家科學健身團隊成員、山東體育學院競體學院團總支書記顏廷副教授給出了居家籃球的訓練方案。
圖為顏廷老師。山東體育學院供圖
據介紹,顏廷設計的居家籃球持球練習主要包括準備活動、熟悉球性、核心力量練習和放鬆共計47個動作,簡單易行,適合零基礎的群眾練習,而且充分考慮到居家空間,不會影響到鄰居的休息。
在製作居家籃球持球鍛鍊方法期間,顏廷克服拍攝環境差、攝像器材簡單、沒有拍攝經驗等困難,「在拍攝過程中,第一遍效果不滿意,就再拍第二遍、第三遍,反覆觀看、修改,直到拍攝出滿意的效果為止」。
居家籃球持球鍛鍊方法共分三期節目在各個媒體播出,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歡迎,在媒體平臺上點擊近10萬次。「我會以此為動力,繼續努力工作,多做事、做實事,為學校、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全家總動員為抗疫做貢獻
春節剛過,山東體育學院體能教研室講師劉軍接到學校居家科學健身團隊邀請,參加「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居家健身寶典」欄目訪談,向大眾介紹疫情期間居家科學健身方法。
圖為劉軍老師。山東體育學院供圖
針對居家的練習場地、器材、動作難度、練習對象都與平日裡不同的實際,劉軍設計了一套軀幹支柱力量訓練方法。「動作由簡單到難,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適合的訓練動作,在家中的陽臺、地板、床、沙發上等地方都可以完成練習。」
訓練動作設計出來後,劉軍在家模擬訪談,把訓練方法講述給妻子兼同事劉蕾聽。面對「太抽象,難以快速理解動作模式」的反饋,劉軍暗暗地在語言上下功夫,想方設法把訓練方法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
視頻錄製方面,以前從沒接觸過規範拍攝和剪輯的劉軍有點為難。劉蕾說:「你可以儘快先把訪談稿準備好,錄製視頻方面,我支持你。」
於是,全家人開始著手視頻拍攝工作。劉蕾主動承擔了動作示範的任務,劉軍解說動作要領及規範,12歲的女兒劉怡寧負責用手機拍攝。
在拍攝的過程中,各種問題不斷。鏡頭遠近、光線、角度的問題,解說臺詞的失誤問題,示範高難度動作穩定性差的問題,三個人配合不夠默契的問題……儘管如此,但三人都不想因為還能做得到更好而不去做。經過兩天兩夜,他們終於完成了「軀幹力量訓練方法」所有動作的拍攝。又經過一天一夜的剪輯,視頻終於完成了!
「很難忘記參加居家科學健身抗疫團隊工作的那些日子,團隊成員攜手努力,互相學習,交流經驗,評審專家甚至把參考文獻送給我,大家心無雜念幹事業的氛圍讓我倍感溫暖。」劉軍說,「感謝妻子和女兒參與我的事業中來。我是國家培養的體能教練,推廣科學健身方法是我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