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敬畏語言中的能量!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2020-12-16 上遊新聞

語言是有聲的思想,它具有強大的能量!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只因:真,自然能生善。

善人,懂得好好說話。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

——聽到每一句壞話的那個人,是他自己!

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

當我們說一些不中聽、不吉祥的話時,常會聽到人們說:

「快閉上你的烏鴉嘴!」因為當「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發出振波,更明白說,你是在吸引「同頻道」的事件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麼烏鴉嘴會特別靈驗。

尤其是在忿怒和怨恨時所說的話,額外帶有很強的情緒能量,極大地強化了負向的振波,它吸引來的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

你一定也聽說過,某些人因為一時氣憤,說出了重話,後來真的發生嚴重的後果。

這種事情在醫院的急診室屢見不鮮——比方說:夫妻吵架,然後妻子氣憤的對先生罵道:「你去死啦!」結果先生真的就死了;父親氣呼呼的對孩子叫罵著:「有本事你就永遠不要回來!」

結果孩子真的因為一場意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有人或許會問:「我只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麼關係?」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過的一句話:

「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中國古人也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能給他人帶來美好的體驗,成就一個人;一句話也能給他人帶來痛苦,造成深深的傷害。

好好說話是世上最低成本的善良

說話往往反映一個人的素養,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懂得好好說話的人,總是會在說話之前過過腦子,想想對方聽了是什麼感受。

而不會好好說話的人,總喜歡打著「口直心快」的旗號,光明正大地傷害別人。

造成傷害後,還希望當事人能體諒他的坦率和個性。

蔡康永說過:「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在意說話之道。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

人性最大的善良就是換位思考,心地善良的人既能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能把對方放在心上,照顧對方的感受,讓彼此都舒服。

《小王子》中說:「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低谷,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語言的試金石:當你面對親近的人

有的人對外人總是彬彬有禮、客客氣氣、得理饒人,而對身邊的親人說話卻毫無顧忌,特別是在自己佔理的情況下,更是不講分寸,什麼難聽話都說得出來,絲毫不考慮家人的感受。

你最親近的人,是你能否駕馭語言能量的「試金石」!有一句話說得好:「幸福的家庭,需要好好對待愛你與你愛的人,因為有愛,每句話都要好好說。」

幸福的家庭,往往是一個能夠彼此好好說話的家庭。

我們不能把最好的態度留給陌生人,而把最壞的態度留給親近的人,親人之間同樣應該表達善意。

言語的能量

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毀損的能力。詩人安琪洛也談到過言語的力量。

她說:「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

她相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

察覺並揀選你所慣用的詞語。

一般人處理情緒的中心是右腦,語言中心在左腦。當右腦認知一個負面的情緒時,會越過並底體傳遞到語言中心,說出相應的字。

同樣的,當我們左腦在接收到負面的字眼時,也會傳到右腦,反應相應的情緒。

意思相近的不同詞彙,常常攜帶著完全不同的能量。所以,你選擇用什麼字眼來表達你的思想就顯得相當的重要。

比方,如果有人觸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擾」或「遺憾」的字眼來取代「氣憤」或「忿怒」。後者帶有明顯的憤怒的情緒能量,而當你改以「遺憾」二字來表達時,你還會火冒三丈嗎?

敏銳察覺並揀選日常生活中說出的詞語,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成為能量的「魔法師」。

你可以用言語對別人「下咒」,也可以用它來幫助別人。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個咒語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咒語是發自於你,你就是整個振波的中心!

每個源自內心深處的念頭,就像一顆種籽。

在種籽裡面,你無法看到大樹,但只要你在泥土中播下它,並持續澆水灌溉,種籽自然會吸收自己所需的東西,成長茁壯。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

不要輕忽你的惡念。

有時我們會找藉口:「我只是無聊亂想,我只是說說而已,應該沒什麼關係把!」要知道,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燒掉整座森林。

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說:「那只是一件小事,做不做都無所謂。」因為,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整個大池子。

人們為善、為惡,都在一念之間,就在一個小小的念頭上。

不要忽視小惡;火花儘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麼高的乾草堆;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麼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

正如《法句經》所說:「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莫輕小惡,以為無罪,  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生活本就是由小事所組成的,沒什麼大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

一個小小的善念並不起眼,但其愛的質地,與任何宏偉的事業並無二致

「善護念」從說出的每句話開始

我們已經知道:物質的本質是能量,我們的思想和念頭也是能量,我們通過表達思想和念頭,將共振/吸引相似頻率的物質能量,來到我們身邊。

所以,不管你現在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是落破潦倒,是病痛悲苦,是一無所有,都沒有關係——更重要的是你的意念。

所以,在生活中修行的核心,就是「善護念」——在真正體悟到自我的真實本性之後,每分每秒地,經由心念、思想、語言、行為,一致而連貫地活出來。

於是,你內在的本質,越來越真實地成為你所經驗的現實。

王陽明稱之為:「致良知」、「知行合一」——良好地知曉自我的本性,然後在認識、語言和行動層面一以貫之從而無往不利!

由此,語言和行為經常呈現出一系列的改變。

比如:不說假話、不說空話、不臆測、不仇視,真,自然能生善。善人,自然懂得好好說話。

真實而自然的善,並非做給別人看的刻板教條,只是因為在內心深處已經知道:我的言行舉止再也不願違背自己所親證的「真實」。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活得太憋屈的人,都缺少這10種狠心
    因為,真正的原諒,不是寬宥傷害我們的人,而是我們一路努力,放過了自己。 」如果你看過蔡康永的著作和節目,你會發現,他有很多這樣充滿哲理的論述。我把他的這些論述,總結為:最好的你,需要狠心的能力。因為我覺得,中國人骨子裡「以和為貴」的性格特徵,讓很多人在混混沌沌、猶猶豫豫、憋憋屈屈中,浪費掉了自己的一生。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冷冷冷,用古詩詞怎麼說?
    今天,不如來個「以毒攻毒」,多讀幾句寒冷的詩,說不定,讀著讀著就不冷了呢。  1  從最熟的開始,你最先想到的或許是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一個場景,當然不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般溫柔而浪漫的句子,自然跟「冷」不沾邊。
  • 【蓋婭健康】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語言是有聲的思想, 它具有強大的能量! 我們怎麼才能開始「好好說話「」? 善人,懂得好好說話。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的能量。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每一句壞話的那個人,是他自己!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詩詞中的這些雅稱,真是太美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旅行中遇到衝突怎麼辦?能「慫」就「慫」!
    如果在旅途中遇到一些衝突,難免會影響我們的體驗。而這種衝突的解決方式,跟我們平時的還不太一樣。今天,為你帶來專業、實用的建議,教你如何在踏上國慶旅程之前,做好最關鍵的準備。什麼是「慫」 我們常常用「慫」來形容軟弱,這原本是個有侮辱含義的詞彙,但是在這幾年的網絡語境中,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自謙的表示。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別多想,去行動
    1.得不到滿意的結果,一定意味著「不夠優秀」嗎?所以,一個簡單的建議就是:把自己從別人的目光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去思考「我想要什麼」「我認為怎麼樣」,而不是「別人想要什麼」「別人需要怎麼樣」。在自我實現和他人期望之間,保持一個平衡,而不是過度地傾向於哪一方 —— 這樣,才能讓你更持久地走下去。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如果你不想工作了,請算清一輩子,三筆帳
    顧名思義就是,不好好工作,總想偷懶,或在集體活動中出工不出力。而且這種「哲學理念」深受熱捧,很多人總想著摸魚,不好好上班,動不動就想辭職不工作。但,你真的有不上班的資本嗎?當你不想工作了,不妨先算算這三筆帳,看看自己是否有不工作的資本。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你的選擇裡,藏著你的人生結局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的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決定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可能不在於我們的能力,而在於我們的選擇。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生活的樣子。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脾氣不好,不會說話的人!認真讀!
    我們的不自由,通常是因為來自內心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記住: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的人更強大。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說話,卻要花數十年時間學會閉嘴。記住: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 敬畏語言的力量 | 好好說話是世上最低成本的善良
    好好說話是世上最低成本的善良 說話往往反映一個人的素養,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懂得好好說話的人,總是會在說話之前過過腦子,想想對方聽了是什麼感受。而不會好好說話的人,總喜歡打著「口直心快」的旗號,光明正大地傷害別人。造成傷害後,還希望當事人能體諒他的坦率和個性。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怎樣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衝突?快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過程中,沒有任何人站起來說:「不許這樣,我們都是學生,這只不過是一個實驗。」研究表明,我們每個人一旦扮演了某個角色,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對這個角色產生的期待,規划行為。那如果我們同時承擔了許多個角色會如何?由於期待各不相同,所以人就有可能表現出錯亂的行為。津巴多的實驗很出名,但你可能不知道它還有後續。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24幅「夏季」漫畫打油詩,太生動了,讓人拍案...
    當風趣的打油詩,配上別具一格的漫畫,讀起來更有趣味!恰逢近日,大曾畫畫出了一期關於夏季的漫畫和打油詩,無傷大雅之處,詼諧幽默之語,看完感覺神清氣爽,為這個炎熱的夏季帶來了縷縷清風。接下來就跟詩詞君一起來欣賞這些漫畫打油詩吧!01 老天賜我一間房,白雲作帳地作床。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四大名著中的六十個金句,句句直擊你的心靈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進不了的前程,回不去的故鄉。15、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就算對世間汙濁無能為力,也還能幹乾淨淨地走。16、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曲終人散,如夢無痕。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三心二意」
    01修一顆平常心不因外物動搖心性狄仁傑在《宦經》中寫:「多恕人,少容己,心安則福至。」意思是說,做人要學會豁達一些,多寬恕、多容納,心安了,福氣才能來。過了一會兒,醫生開始站起來走動,他問道:「你是只蘑菇,怎麼能站起來走動?」醫生說:「蘑菇也可以站起來走啊。」又過了一會兒,醫生開始吃東西,他又指著醫生說:「蘑菇怎麼能吃東西呢?」醫生又說:「誰說蘑菇就不能吃東西了?」至此他才明白,即使自己作為一隻蘑菇,也可以像人一樣,站起來任意走動,一日三餐一頓不落。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我們中的很多人,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學習、接受教育,到底是為什麼?知識、名聲、樂趣,還是為了教育所能帶來的金錢、地位?或者,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真正的教育會改變你的思維方式,改變了你看待世界、看待自我的方式,並最終改變了你的行為和胸懷。教育的本質是幫助我們理解了如何去思考,讓我們掌控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的心智模式和視角。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我們想對白衣天使說的話,都被古人寫在詩詞裡...
    致敬醫護人員,這些古詩,我想讀給你聽!1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武漢疫情爆發後,84歲的鐘南山、73歲的李蘭娟帶隊奮戰在武漢疫情的第一線。透過護目鏡,我們看不到你的面容,我們不知道你是誰,我們卻知道你為了誰。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是這場疫情中,最可愛的人。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夏天穿什麼顏色更涼快?暴曬20分鐘實驗告訴你...
    結論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顏色的衣服最涼快,關鍵在於暴曬時間的長短。從物理學角度來說,熱輻射主要靠波長較長的可見光和紅外線(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傳播。我們有沒有「涼快」的感覺,主要就跟這個有關。由於紅色衣服既能反射波長較長的紅光,又能反射一部分紅外光,減少熱量的集結,從而起到降溫作用。
  • 上遊•文薈丨夏蟬的一生 · 生存策略丨為什麼蟬的生命周期全是...
    在食物鏈的競爭中,其他動物落敗了,但它們的某些獨特生存技巧,卻著實讓我們有感於其智慧。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生命存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可以說,生命最高程度的智慧便在於——活下去。為此,動物們進化出了各種神奇的求生技巧。
  • 語言具有魔力,說話傳遞能量!
    文字承載著大道真理,語言傳遞了能量信息。說話不僅大有講究,還攜帶著神奇的能量。會說話,一語可破三軍;不會說話,出口必會傷人。正能量的言語,讓人身心陶醉;負能量的言語,使人心神疲憊。語言為何具有魔力,我們該如何說話?基督耶穌演說布道、言遍天下,三國諸葛亮舌戰群雄、巧舌如簧,領袖毛澤東大智善言,感召萬民。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故宮四季,絕色中國
    在古人看來,顏色是理解世界的途徑。立秋涼風至,秋色起於竊藍色。立冬地始凍,冬色起於黃琮色。黃琮是大地色,落葉成泥百草枯,土地現出原來的顏色,冬天便來了。從故宮四季色裡,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的美育,是從顏色裡認識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之美,認識世界萬物。「書承文,美承色」,審美開端,自顏色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