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怎樣平衡工作與生活的衝突?快來聽聽專家的建議

2020-12-09 上遊新聞

在現今社會,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是我們經常會談論的話題。原來我們的一天很規律,公私分明。現在,大家上班時會處理一些私事,而晚上說不定也會被工作吵醒,拿起電腦加夜班。一天的時間就變成了雜亂無章的碎片。

作為員工覺得工作侵入了我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企業也喊冤,覺得組織效率降低。

今天,前沿研究成果為你解答,組織該怎麼幫助員工處理好工作與生活之間的衝突?快來看看這篇文章。

不要用時間劃定界限

企業傳統的做法,就是琢磨著,如何更好地劃出一條時間界限?這是個現實的管理問題,但它不是一個「真問題」,為什麼?

有一條著名的管理經驗,你可能聽說過,叫做「支付1.5倍的錢,讓員工付出2倍的努力,收穫3倍的成長」。這是個好概念,但在現實中往往走了樣兒,變成了企業收穫3倍利潤,員工的工作倦怠也翻了3倍。

在一次交流會上,我就聽到一個企業家侃侃而談,自己如何多付一點錢,讓員工周六也來上班。說實話,我是聽不下去的。

為什麼?你有沒有發現,這都是在算時間的帳。但是企業並沒有買一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1/3的份額。它沒有這個權力,也沒有這個必要。之所以用時間來衡量,是因為在特殊的社會時期,時間和勞動成果是劃等號的。

在福特的汽車工廠裡,流水線的速度是固定的,工人幹八小時,企業就可以準確計算出這八小時產生的價值,然後付你薪水。

但是現在,用時間來評估成果越來越難。我們全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工作是以任務為基本單元的,而時間只是任務的一個要素。

這就是為什麼用時間劃定邊界不是一個「真問題」。在時間上,工作任務與生活已經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融合,如果你還用時間算帳,那就是一個永遠算不清的糊塗帳。

角 色 理 論

企業可以依據什麼來重新劃定這條界限?我給你介紹一個理論,最早誕生於心理學,然後在組織行為學裡發揚光大,它就是角色理論。

莎士比亞曾經作過一個比喻,他說:「世界是大舞臺,每個人都是舞臺上的演員。」借用這個比喻,我們可以說,所有社會群體中的成員都是演員,都在扮演特定的角色。比如你是一位經理,可能還是一位父親,還是一位俱樂部的會員,等等。史丹福大學教授津巴多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和同事在辦公樓裡辦起了一座臨時監獄,僱了24名大學生參加實驗。這些學生都經過了人格測試,情緒穩定、身體健康。

他們被隨機分配了兩種角色:一部分人當「看守」,另一部分人做「犯人」。實驗開始不久,他們就已經鑽入了社會對於這兩種角色的刻板印象當中。看守「粉碎」了「罪犯們」的一次越獄,而「罪犯們」從此變得唯命是從,唯唯諾諾。

甚至一名看守說,自己都很吃驚,他居然會讓「罪犯們」互相謾罵,還讓他們打掃廁所,甚至虐待他們。

過程中,沒有任何人站起來說:「不許這樣,我們都是學生,這只不過是一個實驗。」研究表明,我們每個人一旦扮演了某個角色,就會自然而然地按照對這個角色產生的期待,規划行為。

那如果我們同時承擔了許多個角色會如何?由於期待各不相同,所以人就有可能表現出錯亂的行為。

津巴多的實驗很出名,但你可能不知道它還有後續。英國廣播公司後來組織了一檔真人秀節目,重演了這個實驗,但結果大相逕庭。

「看守」對「囚犯」說話變得客氣,甚至發號施令時也不忘加上一句「麻煩了」;而「犯人們」也更有反抗精神。這是為什麼?因為有鏡頭在對著他們。

參與者無意之間又扮演了另一個角色,就是演員,這就產生了角色衝突。

角 色 中 心 性

為什麼我要給你介紹角色理論?因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時間衝突,本質是角色衝突。

不僅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間存在衝突,在不同的工作任務之間,我們扮演的角色也有衝突。

組織行為學領域有個大教授,叫卡恩,他提出了重疊角色組模型。我們每個人在組織中都承擔著某種角色。

為了完成角色任務,我們需要發起合作,和其他人產生聯繫。這時,我們就是「中心人物」,而其他人,比如上下級、同事就和我們組成了「角色組」。當然,我們也會參與別人的「角色組」。

組織就是由許多這種重疊相連的角色組構成的。這就產生了潛在的衝突。比如,我是一個喜歡決斷、把控全場的人,這當然有利於承擔「中心人物」的角色。

但是我還參與了另一個任務,在這個任務中,我承擔的是後勤的角色,那就要轉變行為方式。我們可以隨意轉換自己的角色麼?不行。

角色轉換極其耗費我們的認知能量。所以在一段時間內,人只會把一個角色當作中心,保證自己單一的角色認同。這叫做「角色中心性」,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如果我們把工作與生活的矛盾放在角色衝突的大背景中看,就會發現它只不過是衝突最嚴重的那一個。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強行劃定時間的界限,而是幫助個體管理角色。

如果組織能夠把個體角色進行分離,使員工在某一時段內,專注一個角色,就會減少負擔。

即便回到家後,員工依然要工作,但只要這時候承擔的工作角色不是很重要,幹擾就會降低許多。

對員工進行角色管理

具體可以怎麼做?我給你介紹三種方法。

請你注意,不是只有這三個方法,我只是舉三個例子,幫你更好地理解如何分離角色,按照角色進行管理。

第一個方法,既然「中心人物」這個角色耗費個體的精力最多,企業就可以幫助他們把這個角色分離出來,在上班時間優先做好。

舉個例子。無印良品曾經鬧出了好大的風波,我也和你一樣,關注它的產品安全問題。但是在管理領域,它還是有一套的。

它的加班現象曾經非常嚴重。總裁松井忠三一度把每周三強行定為「不加班日」。結果實施一段時間後,效果很差。有些員工會假裝回家,然後又偷跑回來工作。

松井就去反思,在時間上下功夫治標不治本。

他發現對員工來說,工作有像樹幹一樣的任務,也有像枝葉一樣的任務。

樹幹任務往往是自己主導的,枝葉任務往往是配合別人的。應該在上班時間把枝葉挑出來,加以簡化或者乾脆去掉。

於是,松井要求部門領導幫助員工判斷,一項工作是樹幹還是枝葉。無印良品的所有員工,只要來到公司就做樹幹任務。

至於其他的,回家忙一忙,或者有空再做就好。長此以往,無印良品真的改善了加班多的狀況。當然你可能會說,並不是只有「樹幹任務」才重要,與他人協作也很重要。那如何分離合作者這個角色?

合作需要交流,所以第二個方法就是,你可以設置統一的交流時間。

比如你一定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有時候正在全身心地幹活兒,突然領導宣布開會,打斷了你的思路。開完會,腦子已經很難跟剛才接上,這就非常影響效率。

有些公司就會把開會時間統一安排到一周當中的某一天。潛臺詞就是,這一天,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只承擔合作者的角色。

這也是一種分離角色、加以管理的方法。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看看哪些角色對員工來說消耗非常大。

優先保證他們在工作時間裡,處理好這些角色的任務,那麼回家後,他們就能更好地承擔單一的家庭角色,比如一位好父親,或者好兒子的角色。

有的時候工作量就是比較大,重要的工作角色就是會佔用員工的生活時間,怎麼辦?

第三個方法就是,組織可以想辦法幫助個體,減少一些他承擔家庭角色的壓力。

再舉個例子,山東有一家能源企業。銷售部門的員工經常需要應酬,這很常見,你一定理解。應酬就意味著有可能喝酒,喝酒會傷身體。健康出了問題,當然影響他的家庭角色。

這家能源企業的應對方法很有意思。它要求所有人戒酒,而且因為員工都住在一個大院內,也比較好控制。大院內所有小賣部,都不允許賣酒。按理說這是人家的私事,但它就要管。

不僅管,還很徹底。一旦發現員工喝酒,就扣工資。那你想,長此以往,員工的家人當然會更少操心他們健康的事,家庭角色的負擔也會比較輕。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旅行中遇到衝突怎麼辦?能「慫」就「慫」!
    如果在旅途中遇到一些衝突,難免會影響我們的體驗。而這種衝突的解決方式,跟我們平時的還不太一樣。今天,為你帶來專業、實用的建議,教你如何在踏上國慶旅程之前,做好最關鍵的準備。什麼是「慫」 我們常常用「慫」來形容軟弱,這原本是個有侮辱含義的詞彙,但是在這幾年的網絡語境中,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自謙的表示。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冷冷冷,用古詩詞怎麼說?
    今天,不如來個「以毒攻毒」,多讀幾句寒冷的詩,說不定,讀著讀著就不冷了呢。  1  從最熟的開始,你最先想到的或許是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一個場景,當然不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般溫柔而浪漫的句子,自然跟「冷」不沾邊。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別多想,去行動
    所以,一個簡單的建議就是:把自己從別人的目光中解放出來,更多地去思考「我想要什麼」「我認為怎麼樣」,而不是「別人想要什麼」「別人需要怎麼樣」。在自我實現和他人期望之間,保持一個平衡,而不是過度地傾向於哪一方 —— 這樣,才能讓你更持久地走下去。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你的選擇裡,藏著你的人生結局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生活的樣子。1初中班裡有一個男生,在別人都埋頭學習的年紀,他是大家眼裡羨慕的對象。自由散漫,瀟灑隨性,學校對他而言,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老師經常找他爸媽談話,可是他爸媽也拿他沒辦法。其實生活只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了哪個維度,在哪個維度上付出,就只能在這個維度上有所收穫。馬伊琍在談到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時,就直言:根本沒法平衡。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如果你不想工作了,請算清一輩子,三筆帳
    顧名思義就是,不好好工作,總想偷懶,或在集體活動中出工不出力。而且這種「哲學理念」深受熱捧,很多人總想著摸魚,不好好上班,動不動就想辭職不工作。但,你真的有不上班的資本嗎?當你不想工作了,不妨先算算這三筆帳,看看自己是否有不工作的資本。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24幅「夏季」漫畫打油詩,太生動了,讓人拍案...
    當風趣的打油詩,配上別具一格的漫畫,讀起來更有趣味!恰逢近日,大曾畫畫出了一期關於夏季的漫畫和打油詩,無傷大雅之處,詼諧幽默之語,看完感覺神清氣爽,為這個炎熱的夏季帶來了縷縷清風。接下來就跟詩詞君一起來欣賞這些漫畫打油詩吧!01 老天賜我一間房,白雲作帳地作床。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詩詞中的這些雅稱,真是太美了
    ——晏殊《蝶戀花》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久客多枉友朋書,素書—月凡一束。——蘇軾《蝶戀花》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陸遊《沈園》男子的雅稱良人、夫子、先生、郎君玉郎、漢 、士父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敬畏語言中的能量!我們怎麼才能好好說話?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過的一句話:「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中國古人也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能給他人帶來美好的體驗,成就一個人;一句話也能給他人帶來痛苦,造成深深的傷害。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有這樣的思維方式
    08擁抱不確定的生活Embrace ambiguity所以你不要害怕生活偏離了計劃。勇敢地接受不確定性。感情、工作和生活就是因為這份由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才有樂趣、才值得。09價值在挑戰中實現This is your Life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夏天穿什麼顏色更涼快?暴曬20分鐘實驗告訴你...
    《生命時報》結合實驗並採訪專家,教你在盛夏時節清涼穿衣。夏天穿什麼顏色衣服更涼快?夏天在戶外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最涼快?據人民網報導,2015年金陵晚報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簡單來說,黑色雖然吸熱快,但散熱也快。所以長時間暴曬的情況下,穿深色寬鬆衣服更涼快。那為什麼紅色衣服比黑色衣服穿著涼快呢?從物理學角度來說,熱輻射主要靠波長較長的可見光和紅外線(太陽光線中眾多不可見光線中的一種)傳播。我們有沒有「涼快」的感覺,主要就跟這個有關。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活得太憋屈的人,都缺少這10種狠心
    我的回答只有一個:「紮根生活深處,日復一日地去錘鍊。 」對大多數人來說,想要取得一所好大學的入場券,想要靠一項技能去謀生,想要在某個領域有點成績。你都要捱過一個個枯燥重複的白晝黑夜,才能在某個尋常的午後,看見花開。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脾氣不好,不會說話的人!認真讀!
    9、自己的事,聽別人怎麼說自己的事情要多聽聽局外人的看法,一則可以給人以謙虛的印象;二則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明事理的人。10、尊長的事,多聽少說年長的人往往不喜歡年輕人對自己的事發表太多的評論,如果年輕人說得過多,他們就覺得你不是一 個尊敬長輩、謙虛好學的人。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怎樣預防「暖氣病」?中醫專家給出這幾個建議
    01 「暖氣病」是一種病嗎?02暖氣來了,「暖氣病」如何不要來?當然,也應根據天氣情況和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來合理安排。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四大名著中的六十個金句,句句直擊你的心靈
    15、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就算對世間汙濁無能為力,也還能幹乾淨淨地走。16、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曲終人散,如夢無痕。16、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有因必有果,這是規律,所以不欺人。17、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能全信。肉眼之外,要用心眼;心眼之內,還須三思。18、莫語常言道知足,萬事至終總是空。理想現實一線隔,心無旁騖腳踏實。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雲開見月明。
  • 上遊•文薈丨大寒丨邂逅最美的大寒詩詞
    《北歸回首謝庾嶺》 宋  曾豐五羊一住閱三冬,諳盡人情與土風。此詩寫酷寒季節農民生活的艱辛,與自己的溫飽相對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大寒豈能無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和仲蒙夜坐》是宋代詩人文同創作的一首詩詞。大寒須遣酒爭豪,大寒時節,酒能暖身。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我們想對白衣天使說的話,都被古人寫在詩詞裡...
    致敬醫護人員,這些古詩,我想讀給你聽!1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武漢疫情爆發後,84歲的鐘南山、73歲的李蘭娟帶隊奮戰在武漢疫情的第一線。「我知道」,「我是來給我老婆送飯的。」「我就是你老婆。」這是一個武漢醫生的朋友圈,穿上隔離衣,夫不識妻。因為新型肺炎疫情的強傳染性,所有的醫護人員,都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工作。透過護目鏡,我們看不到你的面容,我們不知道你是誰,我們卻知道你為了誰。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是這場疫情中,最可愛的人。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故宮四季,絕色中國
    處暑禾乃登,秋色盛於秋香色。色出秋意,其色鬱黃。黃琮是大地色,落葉成泥百草枯,土地現出原來的顏色,冬天便來了。黃琮也是皇家祭地用的玉器之色,《周禮》記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書承文,美承色」,審美開端,自顏色始。學會品色,便學會審美第一步。學會了審美,才能真正從生存走向生活。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活得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學會進退,懂得取捨,凡事做到善待與從容,那麼生活定會溫馨四溢,充滿祥和。要知道人活著,生命就是一個過程,只要心態年輕,做到且行且珍惜,那麼我們的日子,一定安居樂業;生活,一定其樂融融!正所謂:活得淡泊,方能平和;心態平和,方能致遠。
  • 上遊•文薈丨感動教師節 · 電影說丨那些年經典的教師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 (2004)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然而,事情並不順利,克萊門特發現學生皮埃爾·莫安琦(尚·巴堤·莫裡耶 飾)擁有非同一般的音樂天賦,但是單親家庭長大的他,性格異常敏感孤僻,怎樣釋放皮埃爾的音樂才能,讓克萊門特頭痛不已;同時,他與皮埃爾母親的感情也漸漸微妙起來。
  • 聽聽專家怎麼說
    導讀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攻堅期,北京大部分市民都選擇不出門或者少出門,但是採買生活必需品卻無法避免。有市民擔心購買的生活必需品會攜帶病毒,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出門購物應該做好哪些防護?聽聽專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