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32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在設立新的摩託車生產企業中,小牛電動赫然在列。這意味著創立6年後,小牛電動終於正式取得了電摩生產資質,邁向了合規的「正途」,可以開始生產完全屬於自己的電動摩託車了。
目前針對電動車產品,國家推行3C強制認證和「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並行制度,對於電摩產品必須要求符合整車3C強制認證,生產企業要擁有摩託車生產資質,並且生產的產品必須要在工信部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才能在市場上進行銷售。
從2014年9月到2020年1月13日,小牛電動一直沒有獲得國家規定的電摩生產資質和產品銷售資質,電摩新品一直處在擱置階段,此外,小牛M系列、N系列、U1系列都因「新國標」原因被禁止銷售,而已經購買了小牛電動車的用戶,不能在車管所合法為自己的電動車上正式的牌照,只能辦理過渡期臨時牌照。按照國家超標電動車過渡期處理規定,2021年以後(也就是明年),N,M,U1現款車型將全面禁止上路,而過去3年,這3個車型就佔到了小牛總銷量的八成以上。
在沒有電摩生產資質和產品準入資質的那些年,小牛電動是如何做到「合法」生產及銷售的呢?
如果你仔細看下小牛電動N系列、M系列、U1系列車身後的銘牌,你會發現除了有小牛電動型號,還有一個寫著「名邦」的標誌,而查看小牛電動的電商產品頁和官網產品頁,你也會發現有這樣一段小字描述:
「本產品由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設計並提供技術支持,委託常州山崎摩託車有限公司製造,「NIU」作為整體logo由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許可在本產品上使用,合格證記載的「名邦」為專用於該系列產品商標使用。」
我們再通過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查詢網站查詢,可以看到,小牛的電動車其生產企業信息的中文品牌寫的是「名邦牌」,由常州山崎摩託車有限公司生產。
也就是說,小牛產品「準生證」上不是小牛,小牛過去的電動車產品都是由常州山崎摩託車有限公司代工的,所以已經購買了小牛電動車的用戶無法合法上牌、上路。網上搜了下「山崎」的資料,「山崎」(yamasaki)這家工廠生產的電摩品牌就是「名邦」。也許你會以為它是家日本摩託車廠商,但它只是一家常州的本地工廠,名字還是仿照山葉yamaha和川崎kawasaki起的…
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事情是,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對摩託車委託代工也是有相關規定的,小牛和山崎必須同時具備電摩生產資質才能合法生產和銷售電摩產品,但是小牛電動過去6年多一直沒有電摩生產資質,所以其實「小牛牌電動車」按照國家規定是不存在的,用戶買到的小牛電動車都只能叫「名邦電動車」,而不能叫「小牛電動車」。
由於前期沒有生產資質和產品準入資質,小牛必須採用代工生產的模式。選擇代工模式,好處是可以將資源重點放在研發上,節省生產資金,減輕企業的壓力。
但它其實是有很多缺陷的,比如無法完全把控制造成本、生產節奏和產品質量,如果存在質量缺陷,一旦爆出負面,口碑變差之後,則會極大影響品牌聲譽;而且傳統的OEM的模式中許多部件都需要使用OEM廠商的供應商,自己所有的設計細節也會全盤曝光。所以申請合規生產資質、自建工廠是確保質量和產量的最佳途徑。
如今,隨著第32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發布,小牛的自主品牌造「車」計劃,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從此,小牛的電動車再也不用打上名邦的牌子了,小牛的電動車也能合法的叫小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