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孩腦幹被腫瘤「填滿」危在旦夕,5次射波刀治療保其生命

2021-01-11 瀟湘晨報

一個成績優異的 11 歲少女,突然全身癱瘓、意識模糊,身體機能迅速下降,甚至連頭都無法抬起,輾轉求醫無果,生命危在旦夕。廣州醫生憑藉先進的射波刀放射治療技術,保住其生命。

" 當時患兒情況很糟糕,已經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副主任醫師伍鑫回憶道,月初,花花(化名)被父親送到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時,已經處於半昏迷的狀態。檢查結果顯示,花花腦幹處的腦膠質瘤已經長到四公分大小,更棘手的是腫瘤幾乎 " 填滿 " 了整個腦幹的部位。

腦幹是人體的生命中樞,主管呼吸、心跳、意識、運動、感覺等,一旦在術中損傷,所造成的後果往往令患者及其家屬難以接受,該部位的手術風險極高,以致於一直被視為手術禁區。伍鑫介紹,手術的風險極大,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導致孩子癱瘓甚至失去生命,這麼高難度的手術,也是多家醫院做不了的原因。

腦膠質瘤,是腦瘤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它們生長在不同的腦部位置,初症狀表現也就不一樣。伍鑫提醒,兒童中主要以小腦和腦幹部位較多見,如果平時有反覆的頭痛、嗜睡、乏力、視力模糊等症狀表現,家長一定要警惕。

如果再不採取有效措施控制腫瘤的增長,花花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經過該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專家團隊聯合會診後,醫生決定採用無創口、無疼痛、無出血的射波刀給花花進行治療。

伍鑫介紹,射波刀不是外科手術,也是屬於放射治療的一種,相對於傳統的放射治療,它的精準度更高,其最大的優點是它的腫瘤追蹤功能,腫瘤移動到哪裡,機器就追蹤到哪裡進行照射。

經過 5 次射波刀治療後,花花意識已恢復正常,語言功能明顯改善,身體機能日漸恢復。

目前,花花身體狀態達到出院標準,已平安回家了。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11歲少女腦幹被腫瘤「佔據」,射波刀治療保住命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圖/醫院提供一個幾乎將腦幹完全「佔據」的腫瘤,讓年僅11歲的小唐(化名)在短短兩個月內,從突然腿腳乏力,變成全身癱瘓,意識模糊,甚至無法言語交流。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腫瘤醫療中心毅然將孩子收治入院,憑藉先進的射波刀放射治療技術,將孩子的生命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如今,腦幹膠質瘤得到明顯控制,小唐恢復喜人,意識清晰,腿部也能重新動彈,得以出院。
  • 河南腫瘤患者福音!射波刀治療10月20日正式「入保」
    大河網訊 腫瘤患者福音!日前,河南省醫療保障局、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下發通知,將射波刀治療項目正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自2020年10月20日執行。這意味著,凡參加河南省省市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異地醫保的腫瘤患者,屆時到鄭州頤和醫院進行射波刀住院治療,均可實現醫保報銷,真正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 【探究竟】無需麻醉也不流血就能「切」除腫瘤的射波刀,了解一下?
    它開創了「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覆蓋全身腫瘤的時代,兼備了精準(誤差小於1mm)、無創(無需麻醉不流血)和高效(一枚腫瘤通常只需要1-5次治療)的優點。通過六維可調的機械床,配合六維自動補償的機械臂,在實時圖像的引導下,由精巧的6MV加速器完成一組誤差小於0.95mm的精準治療。這裡的六維,包括人體上下、前後、左右的平移運動,左右、頭腳、順逆時針的旋轉運動。
  • 射波刀除腫瘤「刀過無痕」
    □記者林輝    核心提示|在腫瘤放射治療領域,有沒有這樣一種醫療設備,可治療患者全身各部位腫瘤,可實現多個腫瘤的同時治療,可以在殺死腫瘤組織的同時,保證正常組織細胞不受傷害。
  • 射波刀專家李玉:精確定位是放射治療的核心
    射波刀,是採用對體內動態病灶在實時追蹤中做靜態的照射的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治療系統。其治療精度達到亞毫米級,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腫瘤治療技術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放射治療中心主任醫師李玉教授認為,對於腫瘤病灶的消除,沒有什麼再比射波刀更先進的了。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射波刀治療病例突破10000例
    放射治療,特別是精準放射治療,可以讓腫瘤及癌症患者避免手術創傷和手術風險,同時獲得更好的治療體驗和更高的生存質量。以射波刀為例,其將立體定位導向、腫瘤實時追蹤技術、直線加速器放射治療完美結合,可以通過醫學影像的引導,從超過1900個射束方向中選擇最佳角度,對腫瘤進行全方位照射治療。
  • 全國首臺全數位化第六代射波刀M6 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國際...
    腫瘤無創治療是腫瘤治療的新模式,其特點是不開刀、無創傷、定位精確、療效確切、治療安全。「無創治療」模式作為一種既能有效殺滅癌細胞,又能儘量保護正常組織的治療腫瘤的方法,讓腫瘤患者受益良多,尤其對不能或不願手術而又不能接受普通放療或化療的腫瘤患者,更能發揮其治療優勢。
  • 海外就醫:皇家馬斯登醫院頭個患者接受開創性射波刀放療
    這被稱為立體定向放療(SABR)或立體定向腦部(SRS)放療,用於治療身體或大腦中的小腫瘤。該機器使用機器人技術來精確定位治療頭部,並使用實時成像系統來跟蹤腫瘤的位置。這意味著患者可以得到精確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健康組織受損較少,需要的治療時間也更少。  Accuray射波刀系統是一種三維影像指導調強放療(IG-IMRT)系統,包括治療方案、影像和治療。
  • 迄今為止最全的腫瘤質子治療39大適應症盤點!
    隨著全球質子治療患者數的逐漸增加,學術界對質子治療技術優勢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臨床試驗促進了質子治療在更多癌症類型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並關注這個放射治療領域的新秀,不少患者將其視作「治癌神器」。那麼,質子治療真的有這麼神奇嗎?究竟哪些患者才能從質子治療中獲益?什麼是質子治療?
  • 帶「瘤」不是瘤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嚴重嗎?|海綿狀血管瘤|顯微外科...
    海綿紙血管瘤會破裂出血,所以位於腦幹位置的腦幹海綿狀血管瘤是非常嚴重的。這是因為腦幹是中樞神經系統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區之一,腦幹維持人體的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  手術治療風險大,但仍是明智的選擇  對於腦幹海綿狀血管瘤的治療,手術切除是明智的選擇,手術治療可以完整的切除病灶,治療更有效。
  • 雲南腫瘤醫院認準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粒子與冷凍治療胸腺癌
    雲南腫瘤醫院認準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粒子與冷凍治療胸腺癌2020年12月10日 14:58:51      來源:衡陽房地產信息網    編輯:news_finance巴基斯坦青年LEE,於2016年在一次體檢中,發現自己患有胸腺癌,年僅24歲的他立即在當地醫院接受化療治療腫瘤
  • 14歲男童顱咽管瘤復發 讓微笑留下 把腫瘤帶走
    顱咽管瘤是令大多神經外科醫生感到沮喪的神經系統腫瘤,其佔顱內腫瘤2.5%-4%,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其來源於胚胎殘存組織,組織學呈良性表現,臨床表現有頭痛、視力障礙、視野缺損、尿崩、肥胖、發育延遲,成年男性可有性功能障礙,女性可有月經不調等內分泌問題……由於赫赫的腫瘤巨大,位置深在,緊臨腦幹,手術治療極具挑戰性,赫赫一家也害怕開顱手術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的後遺症。多方討論下,赫赫在北京某三甲醫院應用幹擾素治療瘤內化療治療顱咽管瘤的方案。
  • |腦幹膠質瘤|瀰漫性|腫瘤|神經|兒童|-健康界
    腦幹神經膠質瘤是一種發生在腦幹的腫瘤。它非常常見於20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但也發生在30至40歲的成年人身上。這些腫瘤生長迅速,極具侵略性,難以治療。腦幹膠質瘤治癒率取決於很多因素,級別,類型以及治療情況等。
  • 睡夢中腦幹腫瘤破裂,王大陸媽媽病逝,搶救時兒子一直守在身旁
    8月10日,有媒體向外界透露,藝人王大陸母親因腦幹腫瘤破裂,於9日突然病逝。據悉,自5日凌晨起,王大陸的母親就被曝昏迷不醒,被緊急送醫後雖然經過了手術,但是仍回天乏術離世。當地媒體稱,王大陸在得知母親入院後,第一時間便趕往醫院,並且自5日起推掉了所有工作,一直被曝守在母親身旁。王大陸在生活中一直非常孝順,在母親病重之後就停了自己手上的工作,一直守護在媽媽身邊,但是還沒有等到母親醒來。此前王大陸母親的身體不錯,沒有任何徵兆就暈厥了,所以對他的打擊特別大。
  • 孕婦患多髮膠質瘤累及腦幹,輾轉國內外名院終得巴特朗菲手術切除
    28歲的紀女士懷孕已有六個月,本該沉浸在將為人母喜悅中的她卻突發右側肢體乏力,紀女士一家對此非常重視,立即前往國內知名醫院就診,核磁檢查結果提示:「右頂枕、右側丘腦、右側中腦佔位,考慮室管膜瘤可能」。突如其來的病情令全家陷入痛苦和迷茫,腦瘤究竟是良性還是惡性?腹中的孩子還能否平安降生?何時接受治療更為保險?
  • ...預防治療要並重——長沙市婦幼保健院成功完成一例5歲小女孩...
    12月6日,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婦一科接診了一名5歲的小女孩小怡(化名)。據小怡媽媽介紹,從11月下旬起,小怡便無端間歇性腹痛,經當地醫院檢查,顯示盆腔呈現近5釐米大小的囊狀包塊,這可嚇壞了小怡一家人,他們幾經輾轉,來到長沙市婦幼保健院求診。
  • 才14歲!福建女孩肚大如8個月孕婦,竟取出24斤的巨大腫瘤
    腫瘤長在14歲女孩肚子裡……」昨天,福建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鄭志群在朋友圈發了一個動態。↓↓↓經B超探查,發現小林的卵巢內有巨大佔位性病變,已壓迫心肺,如不及時手術,女孩可能出現呼吸困難等情況,在壓迫下,瘤體也有可能自行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小林的父母決定,請醫生立即手術。因腫物太大,無法微創,只能開腹。好在腫物沒跟周圍組織粘連,鄭志群醫生完整地將它順利取出。一稱,腫瘤竟重達12公斤。目前,腫瘤性質需等待進一步病理檢驗。
  •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我們今天的故事要從一位白血病患兒講起~2010年,美國一位名叫Emily Whitehead的5歲小女孩被診斷出患有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曾兩次復發,命懸一線。而CAR(「嵌合抗原受體」)則是一種人為設計的、用來幫助T細胞識別腫瘤的裝置,就相當於「定位導航儀」。當CAR與T組合,就成為令腫瘤細胞聞風喪膽的殺手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它能夠精準識別並消滅腫瘤細胞,堪稱「定向巡航生物飛彈「。
  • 18歲女孩被脂肪肉瘤奪去年輕生命,只有一字之差千差萬別
    18歲女孩曹依婷與病魔進行兩年多的對抗,最終未能戰勝對手,被脂肪肉瘤奪去了年輕而美好的生命。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她想讓爸爸和媽媽知道自己在用另一種方式活著。她想看著妹妹長大、看著爸爸媽媽走出悲痛。18歲善良女孩曹依婷脂肪肉瘤是什麼?
  • 未來科學大獎周|王振義解密腫瘤的誘導分化治療,用科學禮讚生命
    20世紀80年代,王振義教授和同事首次在病人體內證明全反式維甲酸對APL有顯著的治療作用。王振義教授的工作在國際上得到了驗證和推廣,使全反式維甲酸ATRA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