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男童顱咽管瘤復發 讓微笑留下 把腫瘤帶走

2020-12-17 首醫大三博腦科醫院

童年本事享受天真快樂的幸福時光,然而命運卻給來自海南的14的初中生赫赫(化名)以沉重一擊。

4年前,赫赫像往常一樣上學,頭痛總是一陣陣的襲來,有時候夜裡痛得睡不著,眼睛看人也斜視。起初孩子的媽媽吳女士還以為是孩子學習壓力太大導致頭痛、失眠等症狀。 不過赫赫的症狀一直沒有緩解,吳女士一看孩子情況比較嚴重,立即帶著孩子去當地醫院檢查。經檢查發現,赫赫的頭痛,眼睛斜視的病因考慮顱內有個巨大顱咽管瘤在作怪!

赫赫的一家人一下子陷入絕望時,孩子這麼小,有了腦腫瘤還有救嗎?由於當地技術的條件的限制,當地醫生建議北上去北京看看。

顱咽管瘤是令大多神經外科醫生感到沮喪的神經系統腫瘤,其佔顱內腫瘤2.5%-4%,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其來源於胚胎殘存組織,組織學呈良性表現,臨床表現有頭痛、視力障礙、視野缺損、尿崩、肥胖、發育延遲,成年男性可有性功能障礙,女性可有月經不調等內分泌問題……由於赫赫的腫瘤巨大,位置深在,緊臨腦幹,手術治療極具挑戰性,赫赫一家也害怕開顱手術對孩子造成一些不良的後遺症。多方討論下,赫赫在北京某三甲醫院應用幹擾素治療瘤內化療治療顱咽管瘤的方案。有關臨床研究顯示,針對部分顱咽管瘤病例,採取腫瘤囊內幹擾素治療,也可以達到緩解的效果,但不能進行根治,

就這樣每年暑假,赫赫都要到這家三甲醫院接受一個療程的幹擾素治療,一共接受了4個療程的幹擾素治療,頭痛有所緩解,視力也有所緩解。但腦腫瘤仍在,還一直長,一家人忐忑的心一直沒有放下。

今年10月,赫赫又一次頭痛襲來,而這一次比以往痛得更厲害。到醫院檢查發現,鞍區可見新增囊實性巨大軟組織密度腫塊伴鈣化灶(腫塊及鈣化灶較前增多),繼發幕上腦室擴張程度加重,這說明顱咽管瘤又大了。赫赫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吳女士這一次下決心給孩子進行手術治療。

一位病友的孩子手術的成功給了吳女士很大的驚喜。原來病友的孩子也接受幹擾素治療,但效果一般,腫瘤復發擴張了。後來他們找到了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神外八病區主任周忠清。在周忠清主任的主刀下,他的孩子恢復良好,各項功能正常,恢復良好。原來周忠清主任是國內顱咽管瘤方面知名專家,在顱咽管瘤手術治療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造詣頗深,連續多年被《中國名醫百強榜》評為顱咽管瘤手術前五位專家之一(TOP5)。帶著最後的希望,今年11月11日,吳女士帶著赫赫來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希望周忠清主任為孩子進行手術治療。

入院後,赫赫的顱咽管瘤兇險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預料,通過觀察核磁影像,這顆腦腫瘤有5釐米,位於大腦正中央,不僅已經壓迫視神經,部分腫瘤覆蓋橋腦腹側,與腦幹實質相連。腦幹一直被稱為「生命的禁區」,與人體的呼吸、心跳、運動、感覺等功能都息息相關,手術的風險極大,需要在顯微鏡下精細操作、術中麻醉密切監測,無論是對醫生的專業技術還是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挑戰,稍有不慎,病人術後可能會長期昏迷甚至根本無法下手術臺。

此外,腦腫瘤已經覆蓋大腦中動脈及頸內動脈,血管粘連嚴重。這些血管是至關重要的生命通路。一旦在腫瘤切除時損害動脈導致血管破裂,血流洶湧,就會造成難以挽救的災難。

下定了決心做給孩子手術,但是吳女士又有了新的擔心,手術會不會造成孩子偏癱,會不會影響孩子視力,內分泌會不會受到影響啦?周忠清主任寬慰說,赫赫的手術確實有風險,難度很大,但我們的團隊對顱咽管瘤還是比較有經驗,大家共同努力,我們和你的心願一樣,都期待好的結果。

為了保證手術安全,使患者得到最大獲益,通過嚴格縝密的科學論證和手術風險評估,並與家屬充分溝通,周忠清主任為赫赫制定了周密的手術方案和預案,努力將手術治療風險降到最低。手術既要切腫瘤,同時又要避免損傷重要的血管、神經組織,確保手術安全。11月11日,赫赫被推進手術室。周忠清主任主刀,楊揚博士擔任第一助手的神外八病區團隊為赫赫實施了開顱腫瘤切除術,整個團隊分工有序,緊密配合,歷經10小時02分,困擾赫赫多年的顱咽管瘤被近乎全切下來,視神經、視交叉也得到了充分減壓,沒傷及血管,保留了垂體柄。手術成功了!術後,赫赫很快清醒,四肢活動好,意識清楚。沒幾天就下床康復鍛鍊,和家人開始有說有笑。術後病理結果顯示為顱咽管瘤,是良性腫瘤,皆大歡喜。

「看著孩子能走能動,吃飯香,記憶力好,視力也很好,垂體柄保護得很好,我們全家都很欣慰,我們的選擇是對的,感謝周忠清主任,感謝三博神外八團隊醫護人員」。吳女士開心地說。對於孩子的未來,吳女士也充滿的了希望。「今年為了看病,讓孩子休了學,出院了,我們在家輔導輔導他作業,明年復學,讓他早日趕上同學的進度。」(錢宇陽)

相關焦點

  • 顱咽管瘤屬於癌症嗎?
    顱咽管瘤是指發生於顱咽管殘餘上皮細胞的腫瘤,是兒童最常見的先天性顱內腫瘤,約佔先天性顱內腫瘤的60%,佔兒童顱內腫瘤的5%-6%。為良性腫瘤,可見任何年齡,以兒童及青年多見,男女比例約為2:1。臨床表現主要為顱內壓增高徵、雙側視力減退、視野缺損、內分泌功能障礙及下丘腦症狀。
  • 正確認識顱咽管瘤分型 為患者提供完全治癒機會——訪南方醫科大學...
    漆松濤教授:顱咽管瘤多數位於鞍上,也可發生在蝶竇、鞍內,約佔顱內腫瘤的1.2%~4.0%,是兒童常見的顱內腫瘤,位居兒童顱內腫瘤第2位,約佔兒童顱內腫瘤的5.6%~15%,佔兒童鞍區腫瘤的54%。 顱咽管瘤主要有2個發病高峰期:5~15歲的兒童以及50歲左右的成人。
  • 顱咽管瘤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哪些?
    顱咽管瘤的手術治療方法也非常多,有開顱腫瘤切除手術或者是用鼻蝶入路顱咽管瘤切除手術,也有神經內鏡腦室腫瘤切除手術等等各種方式,有的還需要結合血管內介入栓塞的技術共同進行治療。所以這個就一定要看顱內腫瘤的相應具體情況,才能共同去判定它是有何種的手術治療方法,而且從單一的開顱腫瘤切除手術這一類上來講就有很多的方法,一般顱咽管瘤生長在中顱窩底,但是也有可能會侵蝕到前顱窩底,這樣的往往都需要進行開顱手術,如果單純局限在中顱窩底,可以採取經鼻蝶入路內鏡的方式,不同的腫瘤都有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法,只有選取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 顱咽管瘤X-刀治療有哪些不良反應?
    針對於顱咽管瘤來講,後期是可以積極地採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和措施來減少復發的機率以及殺死腫瘤細胞。 再一個就是可能會誘發顱咽管瘤由良性轉為惡性的情況。這個也是一個在臨床當中最危險的一種情況發生。一旦形成這種情況,後期可能會進一步危及患者的生命
  • 靶向治療或是顱咽管瘤的醫學治療未來之路嗎?
    目前,顱咽管瘤(CP)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和放療(RT)。然而,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對這些腫瘤的分子病理學的理解有了重大的進展,這可能為特定的靶向治療奠定基礎。顱咽管瘤是沿原顱咽管途徑發育的胚胎殘餘畸形。
  • 迄今為止最全的腫瘤質子治療39大適應症盤點!
    適合治療的腫瘤分類適合治療的腫瘤患者 腦嵴髓腫瘤 1.膠質瘤未出現大範圍種植轉移的膠質瘤 適用於以下情況: 手術切除困難復發其他 2.膠質母細胞瘤未出現大範圍種植轉移的膠質母細胞瘤
  • 12種常見顱內腫瘤鑑別診斷要點|顱內腫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健康界
    轉移瘤:既往有腫瘤病史者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和局限定位體徵,首先考慮轉移瘤。無腫瘤病史,40歲以上人群短期內病情進展迅速,在腦皮質與髓質交界處出現圓形病灶,單發或多發,其密度不均勻,增強掃描示環形強化,可伴有顱骨轉移,為破壞性,也應考慮轉移瘤。其與腦內病灶有一定距離。多發性轉移瘤應與多發性腦膿腫、結核球、淋巴瘤、多發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膠質瘤相鑑別。
  • 腦轉移瘤鑑別診斷有哪些?
    腦轉移瘤的鑑別診斷有很多,一定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判。首先來講,顱內的腫瘤就是一大類的鑑別診斷。有的需要與腦膜瘤,膠質瘤,神經鞘瘤,顱咽管瘤,脊索瘤。脈絡膜乳頭狀瘤等相互進行鑑別。而且也需要與身體其他部位的腫瘤相互進行鑑別,也需要完善胸部ct,肝膽胰脾泌尿系彩超,甚至有的時候還需要完善pet ct檢測。腦轉移瘤鑑別診斷的方式和病種有很多,一定要完善相關的檢查,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共同進行評判,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減少漏診和誤診的概率。你想要的神經外科(腦外科)知識,我都會製作並上傳,歡迎關注。
  • 11歲少女腦幹被腫瘤「佔據」,射波刀治療保住命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圖/醫院提供一個幾乎將腦幹完全「佔據」的腫瘤,讓年僅11歲的小唐(化名)在短短兩個月內,從突然腿腳乏力,變成全身癱瘓,意識模糊,甚至無法言語交流。醫院副院長王洋教授將醫護捐款交給患者家屬腿腳乏力,竟查出腦膠質瘤4月10日,原本聰慧活潑、年僅11歲就跳級上了初一的小唐,突然腿腳乏力、言語不清。
  • 國際治療指南解讀:成人和兒童的室管膜瘤診療差異
    室管膜瘤是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的第三大腫瘤,佔比6%~12%,顱內表現更為常見,尤其是後顱窩,室管膜瘤患兒的中位診斷年齡為5歲,且25%~40%的患兒<2歲。室管膜瘤在成人中少見,主要累及脊髓,在成人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中佔3%-6%。本文根據指南,就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室管膜瘤的治療進行相關解讀。
  • 兒童松果體乳頭狀腫瘤一則病例介紹及綜合文獻複習|松果體區|PTPR|...
    由於PTPRs的新近發現,這類腫瘤沒有有效的組織學分級系統或標準的治療方案。在以前的研究中,只有全切除(GTR)導致了更長的總生存期。此外,輔助治療的作用尚未確定。  病例報告  我們在此報告一位3歲男童因PTPR而在國外接受急性腦積水手術,術後數月因腫瘤復發而入院。
  • 孩子不幸得腫瘤 善款溫暖環衛媽媽
    前不久,一條關於「7歲男孩患良性顱咽管腫瘤,環衛工媽媽求助」的消息在各大網絡平臺和朋友圈一發出,就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這位求助的環衛工媽媽是海口京蘭城市環境服務有限公司保潔三中心的一名班長,她年僅7歲的兒子鄒漢齊於6月4日被診斷出患有良性顱咽管瘤,面對著被病痛折磨的兒子和那一筆筆高額的治療費,讓她既心如刀絞但又束手無策。
  • 兒童室管膜瘤會遺傳嗎?能活多久?
    約5%的室管膜瘤患者在診斷時表現出薄層膜播散的證據,這是通過磁共振成像(MRI)、對比增強和腦脊液(CSF)採樣相結合確定的。6個5年生存率的歷史估計值從50%到64%不等;無進展生存期估計較低,為23%-45%。腫瘤通常在原發部位復發,但在大約20%的病例中有孤立的轉移性復發。復發的中位時間是13到25個月,大多數5歲時無病的兒童被治癒(儘管有晚期復發的描述)。兒童室管膜瘤會遺傳嗎?預後如何?
  • |腦幹膠質瘤|瀰漫性|腫瘤|神經|兒童|-健康界
    腦幹神經膠質瘤是一種發生在腦幹的腫瘤。它非常常見於20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但也發生在30至40歲的成年人身上。這些腫瘤生長迅速,極具侵略性,難以治療。腦幹膠質瘤治癒率取決於很多因素,級別,類型以及治療情況等。
  • 小夥眼球突出,皆因鼻腔腫瘤「跨界」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 通訊員 祈福)眼球突出竟然是鼻竇腫瘤惹的禍?因腫瘤「跨界」生長於鼻腔、顱底、眼眶3個區域,壓迫到眼球,導致24歲的阿志右眼突出。鑑於手術難度太大,阿志第一次手術未能切除乾淨,兩年後再次復發。
  • 腫瘤醫生:牢記3點可帶瘤生存
    患者其實不應該將注意力完全放在還能活多久上,腫瘤科醫生告訴你,其實癌症是一種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雖然很多病人都已經在癌症的中晚期了,但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也能夠保證患者的正常生活,牢記3點可以帶瘤生存。第一點是定期的進行複查。
  • 【探究竟】無需麻醉也不流血就能「切」除腫瘤的射波刀,了解一下?
    News射波刀重要的適應證是神經系統疾病NO.1 腦轉移瘤作為指南推薦的腦轉移瘤的一線治療方案,放射外科在射波刀的引領下,使用分次治療大體積腦轉移瘤,腦部病灶1年的局部控制率接近100%。NO.2 惡性膠質瘤惡性膠質瘤採用常規治療後容易復發,通過射波刀分次治療,可以控制復發腫瘤,提高患者生存質量。NO.3 顱底良性腦膜瘤和神經鞘瘤顱底良性腦膜瘤和神經鞘瘤,外科手術全切難度大風險高,外科手術部分切除結合射波刀治療更有利於保全神經功能,幫助患者重返社會。
  • 顱底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及規避策略|顱底腦膜瘤|腦膜瘤|顱神經|-健康界
    3.去除顱骨:有時,如果持續的腦腫脹可能需要進行其他截骨術以改善腫瘤的可視性。這些包括在前顱底腦膜瘤的情況下進行眼眶截骨術等。  4.腦脊液釋放:從腦池或大腦外側裂中儘早釋放腦脊液可以減少腦腫脹。或者,從腰部引流管或外部心室引流管釋放CSF具有相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