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于謙:吃夠了國營飯館,我開始嚮往「老莫」餐廳

2020-12-14 電影歷史飯醉團夥

2020年上半年對於德雲社來說可能是過去十五年中最沉寂的半年,被觀眾們戲稱為「德雲皇后」的于謙也藉此放了個長假。

自下半年開始,于謙老師便開始活躍起來,了解於老師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抽菸、喝酒、燙頭是其三大愛好。在自己位於大興的馬場,於老師建有屬於自己的私人會客場所,閒時他常組織朋友來家裡喝酒,像馬未都、吳京、孫越等北京城裡的爺們都是這裡的常客。

說於老師這個私人小飯館那可是太講究了,室內的裝修和陳設很顯檔次,一點不比外面的大飯店差,也難怪有一次於老師和朋友聚會的時候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張抽菸的照片,一時被許多網友給誤會了。

大夥指責于謙老師,都知道您喜歡抽菸、喝酒、燙頭,但在公共場合吸菸就太不合適了,您讓飯店裡其他顧客都吸了二手菸呀。

于謙老師的回應也十分有趣:「這不是公共場合,那是我家呀!」可見於老師的莊園有多氣派了。當然,有時候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一直有著「老莫」情結的于謙也會帶著朋友去光顧一下這家具有傳奇色彩的餐廳。

如今的于謙老師可能是德雲社除了郭德綱之外最重要的人物,鐵打的德雲社,流水的演員。常有新人來,也有舊人往,但德雲社缺了誰都照常運轉,唯獨于謙是德雲社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這些年來于謙和郭德綱把相聲說到了全世界,自然收入也就非常可觀了。

而早些年可不是這樣,儘管于謙和北漂郭德綱不同,他是從小生長在北京城裡的孩子,家裡父母是工程師,可以說條件比較優越,但在于謙生活的那個年代裡不管你家做什麼工作的,大家的生活水平也都差不多,都是掙點工資養家餬口,誰也發不了大財。

並且小時候于謙家裡的家風很嚴,父母也不怎麼給零花錢,每每於老師出門看著比自己大的大哥哥、大姐姐可以自由支配財產的時候他都無比羨慕。

並且,從今天于謙老師的愛好來看,小時候的他自然也是對吃喝情有獨鐘的苗子。那個時代的孩子大多都缺嘴,何況愛好廣泛的於老師呢。

為了給小于謙解饞,那時候大人常常會帶著于謙去飯館打牙祭,用北京話叫「撮一頓」,打胡同裡出來,老北京人一張嘴基本就兩句話,要不就是「吃了嗎?」,要不就是「哪切?」。

用于謙老師的話說,大人還沒張嘴呢,恨不能自己就得從丹田裡把話湧出來:「我們下館子去!」。

于謙小時候的飯館什麼樣呢?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大多有印象,推開門正對著大門是一個大玻璃窗口,裡邊擺著各種各樣的小菜,什麼松花蛋呀,什麼炸花生米呀,粉腸呀,總之就是這一系列的下酒菜。

櫃檯後邊站一大姑娘,上身穿著白色的工作服,下身是藍褲子,她負責收錢。您在窗口點好了菜之後,把錢和糧票交給人家,隨後就在邊上等著,菜還得自己端。

說到這可能有人就明白了,這是過去的國營餐館,在那個公有制的時代飯店基本都是國營的,您想以一個消費者的姿態到那裡擺譜您可就想多了。

環境和服務幾乎談不上,您能有地兒吃飯就不錯了,人多的時候得和不認識的人一起拼桌,趕上兩人都點了同一盤菜,您還得留點神,別一筷子夾到別人盤子裡,那說不好碰到脾氣大的可就要擼袖子打架了。

屋子裡是人山人海,你坐在椅子上吃著,身後圍著一群人,兩眼盯著你,像公園裡看下棋的一樣,為的是等你走了之後好佔你的位置,許多人為了「宣示主權」,會一隻腳直接踩在你椅子下邊的橫梁上,這是在告訴別人,他吃完了這椅子是我的,別人別惦記。

高英培先生那段著名的段子《彆扭話》當中就有過對國營餐館的描述「別找了,這老傢伙馬上就完了」。

您想想,這飯還怎麼吃呀,你這低著頭吃,後邊一圈人瞪著眼珠子虎視眈眈看著你,嘴裡還不停念叨著「他快完了,他快完了」。你一口米飯多嚼兩口都好像對不起他們似的。那時候于謙就想,這飯吃著是真沒多大意思。

可有一回,于謙到了北展附近,看到了王朔小說中常常提到的「老莫」,也就是所謂的莫斯科餐廳,隔著玻璃往裡一看,那叫一個羨慕呀,聽說過,沒見過,這就是傳說中的「老莫」。

看看人家那環境,那服務,那菜品,還有杯子裡的扎啤,可比自己在國營飯館裡喝的散裝啤酒高級多了。

大廳裡裝裱的金碧輝煌,房頂子高的離譜,像大禮堂一樣,高高懸掛的吊燈非常氣派,盡顯歐洲皇室的宮廷風格,自己兩手都抱不過來的大柱子矗立在大廳中央,牆上掛著巨幅的油畫,還有典型的歐洲風格的長條桌子,桌布像雪一樣潔白而高貴,感覺像進了童話世界一樣,怎一個美輪美奐能夠形容。

站在「老莫」玻璃窗外的于謙一邊咽著口水,一邊暗自咬著牙,等我將來掙了錢,一定帶著父母到裡邊狠狠撮一頓,暴搓一頓,不扶著牆出來都不算完!

這幾乎成為了年輕時的于謙最大的夢想,無數次從夢中醒來,哈喇子都流進了耳朵裡,一份罐燜牛肉,一碗紅菜湯,一杯扎啤,就著一個大列巴,簡直太幸福了。然而這樣的理想對於那時候的于謙來說雖然美好,但卻虛無縹緲。

和那些大院子弟們不同,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南城胡同裡的小老百姓,到什麼時候才能靠自己的本事吃上這頓大餐呢。儘管只是一頓飯而已,但對當時的于謙來說,這一道玻璃就把他隔開於千裡之外。哪怕放在今天,人均消費300多元的老莫也足夠讓普通的工薪階層心疼好一陣子了,何況在那個大家都不太富裕的年代呢。

然而這個夢想沒用多少年就被他實現了,不誇張得說,今天的老莫應該以于謙進來吃過飯為榮,那是請都請不來的貴客,如今帶著朋友去關顧「老莫」簡直是家常便飯,不值得一提。

所以這麼看來,不管目標大小,人還是應該得有個目標,不管是像王健林那樣定了個一億的小目標,還是像於老師這樣定了一個暴撮老莫的大目標,它們都是有意義的,萬一像于謙那樣,一不小心就實現了呢。

相關焦點

  • 北京人都熟悉的莫斯科餐廳麵包坊,大麵包百元一個,為何常排長隊
    莫斯科餐廳,老北京人都親切地稱呼它為「老莫」,是我們父母甚至爺爺奶奶那代人獨有的記憶符號。在一代人的童年記憶裡,莫斯科餐廳是高檔、美味、讓人嚮往的代名詞。在很多北京人的記憶中,關於蛋糕西點和西餐,一定都有「老莫」的味道。莫斯科餐廳在北京展覽館建築群的西側,緊鄰北京動物園。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曾代表著尊貴和時尚。
  • 一條「天路」,吟唱著「老莫的呼喚」
    我去過那裡,那裡有我要的信仰; 我該去那裡,總覺得夢想就在身旁, 它遙不可及,它平安健康。」 「西藏不僅僅有迷人的山巒,還有吃人的流沙。」 「去西藏發展?那你在廣東這麼多年經營的人脈和物力呢?」 親朋好友的各種阻攔,也沒有動搖老莫堅定的心。
  • 老莫的腸粉店
    聽說老莫的腸粉店要結業了,搬遷了,街坊們依依不捨。近二十年了,早上六時到晚上十點,這裡都可以吃到香噴噴的肉粥,可以吃到入口即酥的炸油條,可以吃到鬆軟但又有彈性的肉包子。在旁一起喝粥的,吃粉的人一齊議論起來了,說以後早餐、中餐、甚至晚餐想吃點廣東味道的粥粉糕點都難了。高房價、高房租把這些特色小店消滅得差不多了,土豪們為了金錢,消滅傳統特色和飲食文化,已到了瘋狂的地步了。瞧,這方圓幾公裡,將沒有一間腸粉店了。
  • 「老莫」被注成企業名稱 老字號訴請更名獲支持
    北京某集團旗下有60餘年歷史的知名莫斯科餐廳,被普遍稱為「老莫」。但該集團發現,另一公司將「老莫」註冊為企業名稱,並在其經營場所內銷售麵包,麵包櫃檯展牌、產品價籤、包裝袋上,均廣泛印有「莫斯科麵包坊」、「北京老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出品」及「1954」等文字標識,故集團將老莫公司訴至法院。
  • 老莫升職記之虛驚一場
    一小時前老莫接到公司HR總監Mike的電話:「老莫,你今天可以來公司一下嗎?別問了,對你來說是個好消息……」。老莫在這家公司幹了10年了,從一線攻城獅幹到IT運維經理,深諳職場之道。公司這幾年的數位化轉型進展緩慢,早風聞他們的頂頭上司蛋總要被幹掉了。難道是……?
  • 壹現場|「老莫」被注成企業名稱 老字號訴請更名獲支持
    北京某集團旗下有60餘年歷史的知名莫斯科餐廳,被普遍稱為「老莫」。但該集團發現,另一公司將「老莫」註冊為企業名稱,並在其經營場所內銷售麵包,麵包櫃檯展牌、產品價籤、包裝袋上,均廣泛印有「莫斯科麵包坊」、「北京老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出品」及「1954」等文字標識,故集團將老莫公司訴至法院。北青-北京頭條記者9月2日獲悉,北京西城法院判決老莫公司停止侵權,變更企業名稱,並賠償北京某集團經濟損失80萬元和合理開支271382元。
  • 繼《我們的少年時代》後,王俊凱再接新劇,粉絲:坐等播出
    說起現在很火的男團,我們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TFboys,這個組合裡面的每一個人都很帥氣,而且不管是觀眾還是明星都很喜歡,這個組合可以說是現在年輕人的榜樣,雖然說他們現在一起出席的活動少了,但是他們一起演的《我們的少年時代》這個電視劇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 《三重奏》吳京和于謙把節目過成了生活,只有何猷君執著「洗白」
    《幸福三重奏3》越來越輕鬆了,鏡頭只聚焦在三對夫妻的生活細節裡,悠閒自在的樣子,像極了在看《嚮往的生活》。第三季節目組請吳京和于謙兩口子真是請對了,有他們在,本是「撒狗糧」的節目,都被他們過成了普通生活,還不缺看點。
  • 也說「人老莫作詩」
    文/管劍剛「人老莫作詩」這句話,來自清人袁枚,前面還有一句叫「鶯老莫調舌」。本打算以人老莫作詩作為題目,忽然發現早已有人以此為題寫過文章,重名不好,便在前面加上」也說」兩個字以表示不是故意重複人家之意。
  • 于謙與愛人參加真人秀,有誰注意倆人吃的晚飯?打臉半個娛樂圈
    于謙與愛人參加真人秀,有誰注意倆人吃的晚飯?打臉半個娛樂圈歡迎收看娛樂圈最新消息,我是你們的趙小偉娛樂,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幸福三重奏`》。在開始今天故事之前,各位網友也認識于謙,于謙是一個情商非常好的男演員。其實大家也能注意到,娛樂圈藝人或多或少有黑粉,但是于謙卻沒有人黑。
  • 于謙與白慧明河邊釣魚,有誰注意倆人吃的午飯?打臉半個娛樂圈
    于謙與白慧明河邊釣魚,有誰注意倆人吃的午飯?打臉半個娛樂圈歡迎收看娛樂圈最新消息,我是你們的趙小偉娛樂,今天給大家講的是《幸福三重奏》。在開始今天故事之前,各位網友也知道明星都會作秀,但也有少部分明星不這樣。
  • 郭德綱和于謙——20年的知遇傳奇
    當年他從天津到北京隻身闖碼頭,最窮的時候要把小靈通賣掉換饅頭吃,演出完沒趕上公交車一個人走20公裡路回大興的出租屋,邊走邊哭。按照郭德綱的說法是,「當年我落魄在北京,沒人認識我,也沒人管飯,天天餓得看誰都是餅。在那種情況下,人家介紹認識了於老師。」
  • 于謙,一個在娛樂圈男女通吃的男人
    不出意外,今天我還是想說說于謙。 這個德雲社最不一樣的男人,這個幾十年來一直站在郭德綱身後的男人,這個今天被網友稱為相聲女王的男人,有著太多的故事和無窮的好品質。 于謙喜歡燒頭。 我們喜歡于謙的坦蕩,喜歡世間萬物的閒散。 德雲社歷經風雨。 郭德綱身邊的人來來往往。
  • 野貓2次上桌偷吃肉片,于謙不嫌棄直接吃,貓吃過的東西還能吃嗎
    于謙,是一個有愛心的男人。于謙在北京有一個動物園農家樂,不僅養著馬,還有各種動物。于謙,總是給人一種大格局的既視感,做事情不慌不忙。實力護妻于謙比妻子白慧明小10歲,結婚多年妻子一直甘心當于謙背後的女人。結婚二十年,白慧明儼然如一個少女一般。于謙一直都是她的天。
  • 郭德綱于謙大喜的日子
    于謙:「我上天你也追著去?」郭德綱:「嗯,天上人間我都去。」郭德綱:「我替你起個誓吧。你要走,五雷轟頂劈碎了你。當然了,我要是對不起你,先讓雷劈了我。」于謙:「老得有我這裡頭。」三個人開始在廣德樓、京味茶館一帶演出,並一起創辦了「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演出隊達到了十幾個人,演出場地也改到了天橋樂茶園,並更名為「德雲社」。于謙也時常來小劇場玩。
  • 51歲于謙自曝曾為兒子養1年奶牛,賭王兒子何猷君聽後捂嘴
    於是,于謙便開始養起了奶牛。賭王的兒子何猷君聽後捂嘴笑,被于謙的耐心刷了三觀。網友:于謙真的有耐心,真是一個好父親。網友:腦補一下畫面,養了一年,奶牛終於長大了,哈哈哈!吳京爆笑接梗:奶牛和你家孩子一塊長大!
  • 他給于謙寵物馬鏟屎5年,公開喊于謙爸爸,今成德雲社最爽弟子
    于謙有位弟子名叫小龍,他最初並沒有過人的技巧,全靠日積月累的堅持,才打動于謙,進入德雲社。小龍初識于謙,是在于謙的寵物樂園中,他一去,就被于謙分配了工作:照顧小矮馬。這個工作主要是負責小矮馬的生活起居,說得直接點兒就是鏟屎、餵食、洗澡。這是正常情況,碰到特殊緊急情況時,小龍還得負責給小矮馬接生。
  • 于謙:古埃及人用它做木乃伊防腐劑
    「一直到現在,我也不承認我有酒癮。為什麼呢?因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愜意勁兒——三五知己坐在一塊兒,海闊天空這麼一聊,感覺特對!」這句話,便是于謙自己對喝酒的定義。在于謙的文字裡,這種說相聲的樂趣也表現得淋漓盡致。能把吃的,以相聲的方式,說出「樂」的味道,這大概也只有于謙了吧!《于謙小酒館》裡,帶著一種「玩」的態度在說「吃」的,或許,這吃喝玩樂才是人生中的快樂。透過文字,你能感受到字裡行間自帶的悠閒,而這種悠閒,是從心底散發出來的一種樂,一種愜意!
  • 帶你去體驗另類素食,廣州19年米其林,一定要吃餐廳蔬菜飯餐廳
    在我們的印象中,素食主義者可能清淡無味,新鮮清淡,所以素食菜不是很受歡迎,自然餐廳也很少,但是在廣州有一家素食餐廳,讓我有吃肉的感覺。所以,這一次,我們將體驗一個素食餐廳,蔬菜米飯餐廳,為什麼要寫?因為他不僅在獲得米其林推薦餐廳,而且還評論了廣州必食餐廳和廣州素食主義評價名單的第一名,所以如果他得到這麼多榮譽,他通常會吃肉太多,所以來這裡試試素食吧。
  • 白慧明結婚20年第一次單獨為于謙過生日,于謙感慨萬千擁抱妻子
    于謙白慧明相差9歲,節目中,白慧明說起兩人相識的過程,白慧明和于謙因戲相識,白慧明當時也只有19歲,正是懵懂如花的年紀。在一群女孩子中,于謙一眼相中白慧明,這就是緣分吧,至今結婚已20年!20年的相處中,于謙忙於事業,在節假日期間,都是相聲行業非常繁忙的日子,特別是元旦到春節,于謙的生日正好在那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