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劉瑾被凌遲,因為他要變法

2020-12-14 請不要絕望

在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中。到了明朝,皇權達到頂峰。洪武皇帝曾經規定,皇宮裡的太監不得識字,更不能干涉朝政。

虎父無犬子,朱元璋厲害,他的兒子朱棣也是手段高明。直到朱棣因奪帝位曾得助於宦官,故視他們為親信,設立東廠,由宦官主持。宦官開始取得出使、專徵、分鎮等大權。

《明史·宦官序》開篇講道,宦官開始承擔出使、分鎮、情報、甚至專政等事情,都是從永樂年間開始的。在電視劇中,東廠作為明朝的特務機關一直有他們的出現。而歷史上的東廠確是權力巨大。

根據《明史》記載,劉瑾本姓談,陝西人,父母不詳。因小時候被太監劉順收養遂更改劉姓,而後跟隨養父成為了一名太監。在弘治年間,他犯了罪,依法當被處死,因為父親的打點,被人讓在東宮侍奉太子。

劉瑾

劉瑾同時作為明朝第一個走向權力巔峰的太監影響了後面的其他太監,也讓後面的君主有了前車之鑑。

弘治十八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隨即任命劉瑾執掌鐘鼓司,這一年他54歲了。次年,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走上了權力巔峰。期間依靠巴結朱厚照,投其所好,獲得了皇帝的歡心。正德五年,劉瑾被「磔於市,梟其首,榜獄詞處決圖示天下。族人、逆黨皆伏誅」,直到這裡,劉瑾也只要59歲,他的權勢只持續了五年。

朱厚照

在劉瑾得勢後,開始聚斂家財。外地的官員來到京城首先不是覲見皇帝,首先是找到劉瑾去打點打點在京城的關係。有些廉潔的官員,沒有足夠的錢的話就需要京向城裡的富豪一種被稱為 「京債」的高利貸。

在擴大自己權力的時候,開始排除異己,一家獨大。內閣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太監王嶽、範亨、徐智等人曾經彈劾過「八虎」導致皇帝不思朝政。劉瑾趁朱厚照猶豫不決的時候,劉瑾等人跑到他面前,哭泣不已感動了朱厚照,劉瑾隨即說:「陷害奴才等人的是王嶽,王嶽勾結內閣大臣想限制皇上出入,所以先要把他們所忌恨的人除掉,況且飛鷹獵犬何損於國事?如果司禮監任用得人,這幫文官怎敢這樣!」隨後參與彈劾的劉健、謝遷被迫辭官,王嶽、範亨、徐智等被發往南京充軍。又在半路上將王嶽、範亨追殺,又將徐智手臂活活打斷。

明朝八虎漫畫形象

楊一清在擔任三邊總制期間,曾經得罪過劉瑾。後來,被劉瑾以「貪汙軍餉」為由,將他關進大牢,差點性命不保,而張永不滿劉瑾的行為,從而兩人產生了矛盾。於是在平定安化王的叛亂。楊一清和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張永拿出朱寘鐇的檄文,揭發了劉瑾的17條大罪。就此,朱劉瑾從我位高權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變成了一個囚犯。

楊一清

在查封劉瑾府中,「得偽璽一,穿宮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帶諸違禁物。又所常持扇,內藏利匕首二。」朱厚照大怒:「奴果反。」隨即,將劉瑾處以凌遲之刑。按照慣例,死刑只能在秋冬進行,立春之後不得死刑。但朱厚照下令立即執行,「張彩獄斃,磔其屍」。據記載,由於劉瑾得罪的人太多,他的凌遲之刑持續了3天。不少受過其害的人紛紛買其身上一片肉,祭奠死者;有的還生吃洩憤。

但是劉瑾在得權期間,也進行了不少行動。在經濟方面,降賦稅,減輕農民負擔;「整頓鹽法,清理鹽課;在文化方面,修撰典籍,平衡科舉。並組織編纂了《通鑑纂要》,調整各省的科舉錄取名額;不拘禮法,革新風俗。如「令寡婦盡嫁,喪不葬者焚之」等,為時人所側目。在政治方面,建立官員不定期考察制度;打擊官員失職和貪汙腐敗,以獨特的「罰米例」,對失職官吏以罰米為單位的俸祿作為其手段;「建立內廠鉗制東西廠的權力;」此外「瑾峻刑」,其執法很嚴,頗有洪武年間之風。

通鑑纂要

首先,因為劉瑾自行不義,作惡多端。而且劉瑾的變法首先嚴重影響了大部分文武百官的利益,而且有些行為太過超前,讓當時的人無法接受。因此被百官群起而攻之,最後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明史》】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代「凌遲」要有多殘酷?明朝劉瑾被凌遲處死,被割了3357刀
    還有我們都知道商鞅就是被五馬分屍的,五馬分屍也是一個很殘忍的刑罰,人在被施刑的時候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除了這種死刑之外,還有的刑罰是通過損毀身上的一些部位來達到懲罰的效果。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的閹割,司馬遷就是被處以嚴格執行,這個就是從心理上對犯罪者的一種折磨。
  • 大太監劉瑾的悲慘結局:遭到凌遲酷刑,身上挨了3357刀
    罪犯被綁在一根柱子上,劊子手拿著一把鋒利無比的小刀,輕輕地劃在他的身上,悽厲的慘叫聲和老百姓們拍手稱快的叫好聲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個人就是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大太監劉瑾,他所受的刑罰就是鼎鼎有名的凌遲處死。劉瑾6歲就入宮做了太監,明武宗即位之後,他和另外7個太監受到寵信,組成了權傾一時的「八虎」。
  • 劉瑾:千年巨富終被凌遲
    周鑰雖只是一個兵科給事中,論官級和七品知縣差不多,但他身在朝中,掌握有具體辦事之權,地方官員也很是忌憚,多有巴結,趙知府也如此,二人關係也頗為不錯。此次周鑰去淮安,趙知府答應給周鑰「千金」,但周鑰臨走時,趙知府很為難地說「拿不出千金了」,變卦了,周鑰因此也沒拿到錢。因為沒拿到賄賂,就「憤而自殺」?這周鑰脾氣太大了吧?
  • 明朝一權在手的劉瑾,為何被處以凌遲,行刑時到底有多慘?
    但是,劉瑾再怎麼說,也沒有犯下這麼大的罪,而且他當時的權利可以說非常之大,那麼明朝一權在手的劉瑾,最後為何被處以凌遲,行刑時他到底有多慘呢?劉瑾一生可謂大器晚成,他6歲入宮,直到年近50歲的時候,才撈到一個美差,被派去服侍年僅3歲的太子朱厚照。而在此之前,他都只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太監。
  • 明朝太監劉瑾究竟犯了什麼事?為何會被凌遲處死?全因貪心作祟
    明正德五年8月25日,權傾一時的大太監劉瑾涉嫌造反被凌遲處死。按大明律法,凌遲者須剮3357刀,一刀剮下一片肉,刀刀不得觸及要害。三日之內,犯人血肉模糊,漸漸不成人形,但不得咽氣。因為是公開行刑,圍觀者甚眾,其中很多人攜金帶銀,是為了換取剮下的一片皮肉。
  • 凌遲要千刀萬剮,那該怎麼保證受刑之人不死?古人有辦法
    雖然,「凌遲」殘忍至極,但是,史上被執行「凌遲」刑的囚犯卻不少。這期間,除了被崇禎皇帝扣上「通敵叛國」罪名的袁崇煥,以及天王洪秀全之子洪天貴福外,還有一個閹人也被處以了「凌遲」刑,他就是人稱「千歲」的明朝大太監——劉瑾。
  • 凌遲是什麼意思?有哪些歷史故事?
    殘骸放入籮筐公開出售,老百姓相信用凌遲處死的人肉,可配製成瘡疥藥或上等的藥引子……「凌遲」,最初寫作「陵遲」,出自於《荀子·宥坐》:「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意思是三尺的坡因為太陡,車便拉不上去,而百仞高的大山因為坡緩,車反而能拉上去。這裡「陵遲」的意思是山丘的緩延的斜坡。
  • 他六歲入宮做了太監,曾是世界首富,後被凌遲處死
    明武宗又驚又怒,馬上下旨升劉瑾掌管司禮監,丘聚提督東廠,谷大用提督西廠。從此劉瑾更是權傾朝野,不可一世。當夜,劉瑾就將王嶽、範亨、徐智捉了起來,一頓拷打後送往南京。路上又派人劫殺了王嶽等人。等到次日早朝,眾朝臣還沒等強諫,明武宗的聖旨就傳了下來,劉健等人見大勢已去,只有告老還鄉。此後,劉瑾就越發肆無忌憚了。
  • 凌遲要挨3357刀,犯人不早點自盡解脫?獄卒:沒人能做到
    根據記載,凌遲之人一共要挨上3357刀,不多一刀,也不少一刀,還得保證人不能中途死去。有一個十分古怪的想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過,那就是古代確有人被執行凌遲之刑,為何從未聽說過有凡人中途自殺,來減少苦痛的呢?
  • 古代凌遲要被割三千多刀,最後一刀才會死亡,為啥犯人們不選擇自殺
    雖然這些被稱為酷刑,但是在凌遲面前,那就有些不夠看了,有些小巫見大巫的意思,應該有很多小夥伴們了解,凌遲究竟是怎麼一種刑罰,主要就是把犯人捆起來,然後用刀割身上的肉,一定要割夠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最後一刀斃命,這才是完整的凌遲流程,當時就有很多,凌遲手法嫻熟的劊子手。
  • 古代凌遲要割上千刀,如何保證犯人不斷氣?劊子手有特殊辦法
    此外就是車裂、油烹以及凌遲。其中凌遲最慘無人道,它又被稱為「千刀萬剮」,受刑之人不會立刻死去,而是要經受成千上萬次刀割。在古代,這一刑罰因過於殘忍,所以並沒有被列入正刑之中,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是用於處置極少數罪犯罷了。《遼史·刑法志》中曾有記載:「死刑有絞、斬、凌遲之屬」。
  • 石達開被凌遲,受刑時一聲沒吭,理論上這可能嗎?
    凌遲處死 ,是我國封建社會死刑中最殘酷的刑罰,開始於遼代。「凌遲」俗稱「千刀萬剮」。「凌遲」主要是用來處死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政治犯的。「凌遲」的執行方式是將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極盡痛苦而死,明朝的太監劉瑾把「凌遲」這個刑法演繹的很到位,一共割了3357刀。
  • 石達開被凌遲真的沒喊一聲嗎?這樣的痛苦光靠意志力是否能承受?
    石達開在太平天國裡可謂是個英雄人物,書上記載石達開在被凌遲時,確實做到了一聲不吭,而他能做到這點跟自己的經歷和一些外在因素有著很大的關係。1847年,洪秀全、馮雲山等人相邀他共襄大義,僅16歲的石達開慨然答應。四年後,金田起義爆發,石達開被封為「翼王」,而他也沒有辜負太平天國眾人的期望,在鬥爭的路上,他身先士卒,不管受多大的傷,從來不吭一聲。為此,清軍特意為他取了個名號「石敢當」。
  • 石達開面對幾千刀的凌遲真的能始終一聲不吭嗎?
    這種事情想想就好,怎麼可能信以為真,如果他真的能在凌遲的時候憑藉意志力一聲不吭,那石達開就不是人而是神!1856年11月,太平天國大本營天京發生大變動,石達開率領大軍抵達天京城下,與此同時天京軍民對韋昌輝的反對聲越來越大。
  • 中國古代最悲催的三個大人物,一個被五馬分屍,兩個被鋼刀凌遲!
    秦孝公在位時,支持商鞅變法,從而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政治上,商鞅改革了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率軍收復了河西。然而,由於商鞅執法太過嚴厲,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員。
  • 5歲孩子被判凌遲3000刀,因年齡太小不夠割,慈禧:養大了再執行
    譬如明朝時期的方孝孺,犯的便是辱罵永樂皇帝的狂悖之罪,還有明朝太監劉瑾,犯的則是企圖謀反的罪名。不過,各位聽說過5歲小孩被處以凌遲的嗎?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封建統治者對一個孩子下此毒手呢?顯然,5歲的孩子不可能犯下謀反這種大罪,唯一的可能便是受到株連。而這個孩子不是別人,正是清末時期太平天國義王石達開的兒子石定忠。
  • 建國後還有被凌遲處死的?只因此人太可恨,被正法後民眾將其刀剝
    ——韓愈《石鼓歌》說到刑罰,不得不提的就是凌遲,因為太過於殘酷了。一般來說,不是犯下特別大的罪,不會給人用這種刑罰。說到此刑罰,很多人可能覺得清朝滅亡就消失了,其實不然,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刑罰還用過一次。凌遲處死其實很好理解,就是「千刀萬剮」,讓其痛苦死去,從而震懾他人。
  • 吏部尚書攀附閹黨,自稱劉瑾「門下」,為何南方人最恨他?
    為索取更大的權力,焦芳認賊作父,與宦官劉瑾結成閹黨,陷害異己,荼毒賢臣,成為劉瑾的最大幫兇。焦芳每見劉瑾必稱劉瑾為「千歲」,稱自已為「門下」。在任大學士期間,朝臣上奏,一律經劉瑾審閱。戶部尚書韓文準備聯合百官及太監王嶽彈劾劉瑾,焦芳知道後馬上密告劉瑾,致使韓文等多人被貶官,王嶽被折臂杖殺。
  • 秦惠文王處決完商鞅後,為何不廢除商鞅變法的內容?因為他並不傻
    1、世卿世祿儒家的學者們時常會提到這樣的典故,來激勵底層社會的草根們要擁有逆襲的願望,比如商朝的伊尹出身於奴隸,但是因為有見識而且讀書多,最終成為了商王的宰相。此外還有姜子牙的傳說,不得志的讀書人姜子牙因為有理想、有追求,最終成為了輔助周朝的賢臣,並且還被周武王冊封為諸侯。
  • 劉瑾6歲做太監,50歲默默無聞,之後如何開始開掛的人生?
    這件事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劉瑾身邊的太監們知道了這件事,自然認為他馬上要飛黃騰達了,全都來向他道賀,其實就是為了邀功請賞,和劉瑾搞好關係,日後要是他發達了,自己也能攀附一下。但是劉瑾卻沒有一絲喜悅,內心看起來完全不在意這件事情,這是因為劉瑾看淡權功利祿才會如此淡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