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歷史中。到了明朝,皇權達到頂峰。洪武皇帝曾經規定,皇宮裡的太監不得識字,更不能干涉朝政。
虎父無犬子,朱元璋厲害,他的兒子朱棣也是手段高明。直到朱棣因奪帝位曾得助於宦官,故視他們為親信,設立東廠,由宦官主持。宦官開始取得出使、專徵、分鎮等大權。
《明史·宦官序》開篇講道,宦官開始承擔出使、分鎮、情報、甚至專政等事情,都是從永樂年間開始的。在電視劇中,東廠作為明朝的特務機關一直有他們的出現。而歷史上的東廠確是權力巨大。
根據《明史》記載,劉瑾本姓談,陝西人,父母不詳。因小時候被太監劉順收養遂更改劉姓,而後跟隨養父成為了一名太監。在弘治年間,他犯了罪,依法當被處死,因為父親的打點,被人讓在東宮侍奉太子。
劉瑾同時作為明朝第一個走向權力巔峰的太監影響了後面的其他太監,也讓後面的君主有了前車之鑑。
弘治十八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隨即任命劉瑾執掌鐘鼓司,這一年他54歲了。次年,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走上了權力巔峰。期間依靠巴結朱厚照,投其所好,獲得了皇帝的歡心。正德五年,劉瑾被「磔於市,梟其首,榜獄詞處決圖示天下。族人、逆黨皆伏誅」,直到這裡,劉瑾也只要59歲,他的權勢只持續了五年。
在劉瑾得勢後,開始聚斂家財。外地的官員來到京城首先不是覲見皇帝,首先是找到劉瑾去打點打點在京城的關係。有些廉潔的官員,沒有足夠的錢的話就需要京向城裡的富豪一種被稱為 「京債」的高利貸。
在擴大自己權力的時候,開始排除異己,一家獨大。內閣大學士劉健、謝遷、李東陽,太監王嶽、範亨、徐智等人曾經彈劾過「八虎」導致皇帝不思朝政。劉瑾趁朱厚照猶豫不決的時候,劉瑾等人跑到他面前,哭泣不已感動了朱厚照,劉瑾隨即說:「陷害奴才等人的是王嶽,王嶽勾結內閣大臣想限制皇上出入,所以先要把他們所忌恨的人除掉,況且飛鷹獵犬何損於國事?如果司禮監任用得人,這幫文官怎敢這樣!」隨後參與彈劾的劉健、謝遷被迫辭官,王嶽、範亨、徐智等被發往南京充軍。又在半路上將王嶽、範亨追殺,又將徐智手臂活活打斷。
楊一清在擔任三邊總制期間,曾經得罪過劉瑾。後來,被劉瑾以「貪汙軍餉」為由,將他關進大牢,差點性命不保,而張永不滿劉瑾的行為,從而兩人產生了矛盾。於是在平定安化王的叛亂。楊一清和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張永拿出朱寘鐇的檄文,揭發了劉瑾的17條大罪。就此,朱劉瑾從我位高權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變成了一個囚犯。
在查封劉瑾府中,「得偽璽一,穿宮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帶諸違禁物。又所常持扇,內藏利匕首二。」朱厚照大怒:「奴果反。」隨即,將劉瑾處以凌遲之刑。按照慣例,死刑只能在秋冬進行,立春之後不得死刑。但朱厚照下令立即執行,「張彩獄斃,磔其屍」。據記載,由於劉瑾得罪的人太多,他的凌遲之刑持續了3天。不少受過其害的人紛紛買其身上一片肉,祭奠死者;有的還生吃洩憤。
但是劉瑾在得權期間,也進行了不少行動。在經濟方面,降賦稅,減輕農民負擔;「整頓鹽法,清理鹽課;在文化方面,修撰典籍,平衡科舉。並組織編纂了《通鑑纂要》,調整各省的科舉錄取名額;不拘禮法,革新風俗。如「令寡婦盡嫁,喪不葬者焚之」等,為時人所側目。在政治方面,建立官員不定期考察制度;打擊官員失職和貪汙腐敗,以獨特的「罰米例」,對失職官吏以罰米為單位的俸祿作為其手段;「建立內廠鉗制東西廠的權力;」此外「瑾峻刑」,其執法很嚴,頗有洪武年間之風。
首先,因為劉瑾自行不義,作惡多端。而且劉瑾的變法首先嚴重影響了大部分文武百官的利益,而且有些行為太過超前,讓當時的人無法接受。因此被百官群起而攻之,最後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明史》】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