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這部電影的,大多數是衝著它的噱頭去的。
這部電影的女主角伊莎貝爾阿佳妮,容貌傾城被稱作法蘭西第一美人,這部電影在1981年的電影拍攝完後,整整被禁了18年,後來在美國上映,也被剪掉了足足47分鐘,這部電影就是《著魔》(解說電影時候,已經過濾掉了很多爭議圖片)。
《著魔》這部電影在被禁整整18年之後,帶著絕對的寓言和前瞻性揭開神秘面紗,阿佳妮更是憑藉著安娜這個著了魔的角色,一舉獲得了1982年坎城國際電影節和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影片被禁的原因,大抵是因為結局太過令人絕望,內容「大尺度」,以及驚世駭俗的影像和意象,更包括其中更深的寓意。
電影講述了一個愛而求之不得的故事,影片的一開始就交代了剛剛工作歸來的馬克就和妻子安娜的矛盾和現狀。
因為工作的原因,馬克和安娜一直過著離多聚少的生活,而夫妻之間的不忠誠是將這一已經裂痕的關係,推向了瀕臨破滅的境地。
丈夫馬克試圖以辭職為契機挽救瀕危的夫妻關係,馬克和安娜都想挽回這段婚姻,他們試圖冷靜地探討問題發生的根源。
馬克和安娜再咖啡店討論有關分居的事宜的時候,兩人首次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自此,馬克和安娜之間的關係迅速惡化,令人窒息的孤獨深深扼住渴望救贖的二人,滔天的怨氣破壞掉了一直固有的生活秩序。
之後,安娜的行為越來越怪異,頻頻失蹤。每次馬克試圖質問妻子的去向時,安娜卻總是報以過激的回應,她流著淚,揪著頭髮不斷重複著「不要逼我,不要逼我」。
似乎安娜在告訴馬克,她不是有意要傷害這段感情。
在商談崩裂之後的馬克,發現了妻子早已出軌的事實,回家後的馬克發現安娜失蹤了,在搜索中,馬克在一張寫給妻子的明信片,知道了一個叫亨利男人,馬克瞬間就明白了,知道了這個男人和安娜的關係。
於是馬克打算去找這次風波的始作俑者亨利,可沒想到亨利也在尋找著經常玩失蹤的安娜。
難道安娜在亨利之外還有一個秘密情人?
一頭霧水的馬克請了私家偵探調查安娜的行蹤,隨著丈夫調查妻子私生活的深入,恐怖和癲狂也隨之蔓延。
私家偵探發現了街角的一幢舊樓裡,是安娜的藏身之所。但是在偵探進去之後,偵探便失去了蹤跡。之後到來的偵探情人,循著愛人的腳步找到此處,也再沒有了音訊。
似乎這是一個恐怖的怪物的口,它能吞噬一切。
第三個造訪的亨利,推開了地獄的大門,發現了安娜的秘密。
一進門,亨利就看到兩個裝滿屍塊的袋子,塞著斷肢和頭顱的冰箱,以及一個長著觸手渾身沾滿黏液的怪物。而安娜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著照顧怪物。
安娜被魔鬼盯上了,並且孕育了魔鬼的孩子。
死裡逃生的亨利把他看到的告訴了馬克,卻反而被趕來的馬克殺死在酒吧的廁所間裡。
在目睹妻子和魔鬼的交媾之後,因為馬克對妻子強烈的愛和執念,馬克決定幫助妻子掩蓋她瘋狂的罪行。馬克炸掉了堆滿屍塊的街角老屋,又攻擊警察以圖擾亂視線。
可是安娜和魔鬼這麼做能討到什麼好處?
隨著安娜的欲望增加,惡魔在不斷進化,到後面床上的魷魚精,直到變成人形,進化成馬克的模樣。安娜漸漸被惡魔蠱惑,甚至言行越來越不受自己的控制。
安娜對愛情的佔有欲從來不曾斷絕,「我愛你,害怕失去你,所以要再造一個你。」這大概就是安娜瘋狂行為的全部動機了。
而恰恰是這份執念和欲望也不斷刺激著惡魔,瘋狂地佔有和對愛情沒有尊嚴和限制的渴求讓魔鬼有了可乘之機。
這部電影在看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極端並且奇詭。
電影的前半段是一對夫妻之間的家庭倫理,而到了後半段,各種光怪陸離登場,角色越來越癲狂。
你很難想像,這究竟是一則悉心編繪的某種寓言,還只是導演的突然發作。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著魔》儼然變成了伊莎貝爾阿佳妮的個人秀。
阿佳妮把一個被困在道德和情感裡無處逃身的絕望女人演繹的活靈活現,剛開始是對待感情不能為力的軟弱姿態,她的眼裡永遠含著淚水,然後隨著魔鬼的成長,她的眼神漸漸變得凌厲和癲狂,一個眼神就足以讓人退卻恐懼。
伊莎貝爾阿佳妮獨特的、令人著魔的氣質,是女演員中十分罕有的。
她就像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少女,那對迷茫似霧的眼眸,其中仿佛蘊藏著神秘的夢境,帶著邪魅誘人的妖豔魅力,這隻精靈穿行於深夜間。
人類是脆弱的,因為人類有感情,感情,是我們手中最大的籌碼。極致的愛情,在自我與本我面前,更像一抹稍作妍麗的點綴。何謂著魔?一切皆因愛而不得。
本文由十點影視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每一篇影評都有相應的影視資源(上映),並且,如果你有想看的影視,關注點讚,轉發收藏,留言評論或者私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