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捧紅的最後一個人,毫無疑問是44歲的李小冉。
華鼎獎紅毯上,李小冉以一襲白色的抹胸開叉長裙亮相,肩頸處覆蓋著非常亮眼的珠片流蘇,整個人顯得相當高貴典雅、性感撩人。
其實出道至今,李小冉的作品算不上多,但是每一個角色都有她自己的風情和韻味,叫人過眼難忘。
《像霧像雨又像風》裡孤高倔強的安琪,《來不及說我愛你》裡風姿綽約的尹靜婉,即使隨便一張有年代感劇照都能讓人看呆,就更別說她全妝出席活動時候的現代圖。
不過真正讓李小冉的美展現得一覽無遺的,還是2006年她主演的一部法國和加拿大合拍的電影——
《植物學家的中國女孩》
電影的投資和製片是編導過動作類劇情片《這個殺手不太冷》呂克·貝松,編劇兼導演是中國旅法作家戴思傑,這是他在《巴爾扎克與小裁縫》後籌備三年之久的新作。
故事的主角雖然是中國女孩,但由於題材敏感,電影沒有成為中法合拍片,甚至在導演原本的構思裡這個發生在中國昆明的故事都不能在國內拍攝,不得已轉向與電影背景相似的越南拍攝。
導演戴思傑在2003年就已經赴越南選好外景地,但遇上非典不得不延期,而非典過後又苦於找不到氣質相符檔期合適的女演員。(一度傳言原本的主角是張曼玉和周迅)
選角問題一拖就是三年,最後終於鎖定內地女星李小冉,另外一個女主角是中法混血模特米蘭妮·讓帕諾米。
演員、取景的問題都解決了,電影也好不容易拍攝完成,可拍完就被禁,國內沒能上映,只於2006年4月在法國上映。
其實別說這是一部2006年的電影,就算是15年後的今天,李小冉破尺度出演的這部電影依舊是華語片中的大尺度,還是不能光明正大的上映。
之所以這麼說,不僅僅是因為影片中大膽裸露的鏡頭,還在於這故事道出了當時女性的悲慘處境,和對舊時代難以啟齒的觀念的批判。
一、植物園裡的絕美愛情。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的8、90年代,李明的父母因為在唐山大地震中受難,自小就在孤兒院長大。
隨著年紀的增長,她到了該離開孤兒院自食其力的時候。
在孤兒院院長的引薦下,她來到了昆林,給一個著名植物學陳教授家當實習生。院長給她承諾,只要實習期滿,她就可以回孤兒院工作。
陳教授的家在一座小島上,隱藏在巨大的植物園裡,除了日常有學生前來上課,植物園裡大部分時間都只有陳教授和他女兒安安兩個人。
安安負責陳教授一切生活起居,陳教授則專心照顧植物園裡的所有植物。
安安幾乎沒有朋友,年齡相仿的李明的到來對她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值得開心的事,還專門給李明收拾了一間屋子,因為:想讓她住的高興。
可陳教授對李明這個「闖入者」卻並無特殊的感覺,還因為一次課上,李明錯把烏頭當做何首烏被他狠狠訓斥了一頓。
李明又羞又氣,提著行李就去了火車站。
而剛好看到父親訓斥李明全過程的安安,也跟著來到火車站,在安安的開導下,李明沒有離開,又回了植物園。
一來二去,兩個女孩在日常笑鬧中,感情越來越深。
她們一起上山找藥材,一起挖人參,安安會在爬山的時候下意識的保護初來乍到的李明,而李明也會開始幫安安做起家事。
漸漸地,兩個人的感情慢慢變得不一樣了,但真正從量變轉向質變的,最終兩個人終於確定了關係。
不過幸福的時光永遠是短暫的,安安在外當兵的哥哥蛋蛋休假回來了。
因為年紀到了,是時候結婚生子了,於是在陳教授的鼓動下,蛋蛋決定向李明求婚。
此時,李明和安安處在兩情相悅的「熱戀」期,李明拒絕了蛋蛋。
但安安卻因為哥哥的求婚很不是滋味,可轉念一想,要是李明真的嫁給了哥哥,而哥哥因為需要服兵役常年在外,這麼一來,她倆就可以朝夕相處,永不分開了。
就這樣,李明和蛋蛋舉辦了婚禮,但在婚禮前夕,安安和李明兩人順從本心交付了各自的貞操。
婚後蛋蛋發現李明的貞操問題,將她吊在梁上拷打詢問,詢問無果,一氣之下回了部隊。
這讓安安和李明終於有了廝守的機會,而且隨著感情的升溫也開始放肆起來,終於在一天夜裡被陳教授撞破。
陳教授顯然不能接受自己女兒和兒媳婦之間「扭曲」的關係,他對著李明大喊「妖魔」,操起刀就要向李明砍過去。
救人心切的安安打倒了父親,沒想到父親因為心梗不治身亡。
故事的最後,安安和李明雙雙殉情,只剩當兵回來的蛋蛋和破敗不堪的植物園。
二、封閉的環境,畸形的思想。
雖然這部電影最出圈的是兩位女主又美又欲的軀體,但是電影看得並不讓人覺得有異樣的味道,大部分時候,都是表現兩位女主之間超越凡體關係的靈魂寄託。
整部電影下來,我們看到或者感受到更多的,是電影營造出來的環境的封閉、父權社會下女性的無力以及思想的落後與畸形。
用導演戴思傑的話來說:
「這不僅僅是一部關於蕾絲的影片,而是關於兩個年輕女子如何強烈的需要愛。」
影片一開始,就交代了這個故事發生的植物園是在一個和外界隔離的地方,李明是下了火車,在獨自一人划船才能到達。
而在這個堪比「桃花源」的地方,陳教授作為父權的代表,就是權利和規則的化身,他代表著不可侵犯的秩序。
安安出場的第一個鏡頭,是坐在小板凳上,給父親陳教授剪腳指甲。
在這之後,端茶送水,按點做事,拿報紙,做飯做家務,就連晚上的茶要比早上的少5g都得記得清清楚楚。
可是「闖入者」李明的出現,讓這一切改變了。
在李明的潛移默化下,安安從一個附屬品變成了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然後從思想到行為,都在發生變化。
所以她突然不再乖巧聽話,做事常常犯錯,而陳教授當然就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電影裡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意向來表現這種轉變,鴨掌。
陳教授喜歡吃鴨掌,起初,三人的飯桌上必定都有一盤鴨掌,在安安和李明越走越近後,因為李明不愛吃鴨掌,於是安安開始不再買鴨掌,最後陳教授只能自己划船離開植物園到街上去吃鴨掌。
但這畢竟還是一部把重點都放在同性愛情上的電影,對於被壓迫下女性的反抗,影片想說但卻說得不多,這也讓電影在深度刻畫上少了點能讓人反覆咀嚼的部分。
李明在蜜月旅行回來後,不止一次和安安提過「私奔」,可安安卻始終沒辦法徹底離開這個植物園。
這裡對她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座無形的牢籠,她就像剛出場時李明帶來的那隻小鳥一樣,被困在這裡。
就算在陳教授發現兩人的關係後,她還是沒能狠下心了和李明私奔。
同樣畸形封閉的思想也表現在了安安的哥哥蛋蛋身上,原本他休假回來,是想著可以和家人團聚,但在父親的建議下,他決定向李明求婚。
結完婚後他發現李明沒了貞操,氣的把她吊起來打,甚至連夜離去,但儘管生氣,為了顧全面子,他又什麼都沒和父親說。
那他究竟喜不喜歡李明?沒人知道。
正因為電影對環境封閉的強調,讓安安和李明之間的愛情就變成了黑暗中的一團火,它燃燒著被困在黑暗裡的兩位女性,但這個火是純淨的。
影片裡對於安安和李明之間感情的發現有非常細膩的表現,從李明看到安安赤腳「踩藥」是不自覺的發出「你好美」的感嘆,到兩人開始互相幫助有肢體接觸,再到安安因為哥哥的求婚吃醋逃跑。
兩人之間的感情變化展現了什麼是「發乎情」的過程。
李小冉的表演可圈可點,眼睛裡全是戲。
初見李明時的天真無邪,愛上李明時的雙眼含情,在婚禮上搶的和李明跳舞時的享受,被哥哥推開後的黯淡,特別是最後兩人被處決時訣別的眼神,哀怨婉轉,絕了。
三、超前的立意,無奈的現狀。
說了這麼多,電影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是影片結尾的高潮。
陳教授死了,安安和李明因為他的遺言被押上法庭,法官的一番「慷慨」陳詞,將這部電影立意的深度推向極致。
陳教授留下的遺言說:
「殺死我的不是冠心病,而是另一種病,我的女兒和兒媳婦都患上了這種病。」
而站在正義角度的法官判:
「一段畸形同性的愛情的發生,導致了著名植物學家的死亡,於國法、天理、人情、社會不容。」
兩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成了必須被「唾棄」的「畸」戀。
在陳教授看來,李明是個不速之客,她打破了植物園的寧靜,帶來了一種叫「同性-戀」的疾病。
可病的真的是安安嗎?
影片中有多次強調數字,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兩個,李明接受死刑的子彈費,是7塊8毛錢,而她許願和安安永不分開的對象是108隻鴿子。
這兩個數字,一個代表現實,一個代表理想。
影片最後她們的骨灰被院長灑在湖上,在寺廟和尚的見證下,隨風飄散,交織在一起,或許這一刻,她們才是真正自由的,真正屬於彼此的。
《植物學家的中國女孩》最直觀展現出來的,是在8、90代的敏感時期,同性戀人這個身份就像下水道裡老鼠一樣,只能鬼鬼祟祟,見不得光。
於是導演故意製造了一個封閉的環境,讓這個悲劇的故事有一個更「順理成章」的發展,可事實上,這個故事之所以會以「悲劇」收場,封閉的何止是環境。
直到現在,我們還是無法大大方方的聊到這個話題,《想見你》在引入視頻平臺時對劇中莫俊傑的部分情節做了刪減,剛剛在視頻網站上上線的19年高分臺劇《俗女養成記》也有同樣情況,讓陳嘉明的故事變得沒頭沒尾。
但,這真的有必要刪減嗎?
為什麼我們現在談到「同性」這個話題還是遮遮掩掩,或許在這部15年前的電影裡能夠窺見些許答案。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